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 描写文人雅客的诗词



中国古代文人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

中国古代文人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中文名: 辛弃疾 别名: 稼轩居士,辛幼安 民族: 汉 出生地: 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 出生日期: 公元1140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 公元1207年10月3日 职业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

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

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辛词和苏词都是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

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

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

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

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

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不过,以上只是指辛弃疾词中主流部分的艺术风格而言。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

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

如《鹧鸪天》的下阕: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

古代文人把山叫做什么(在古诗词中)

岑岭高山。

木华《海赋》:“岑岭飞腾而反覆,五岳鼓舞而相磓。

” 张铣注:“岑岭,山也。

言波浪如山飞腾,上下反覆。

”唐 皎然《答俞校书冬夜》:“遥得四明心,何须蹈岑岭。

”崇阿 高山。

晋 谢万《兰亭》:“肆眺崇阿,寓目高林。

”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刘基《黄华一首送叶师仁省兄还括苍》:“瞻彼崇阿,维云茫茫。

”崇丘 高山。

陆机《赴洛道中作》:“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韩愈《南山》:“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莽莽崇丘阒无人兮,天高听遐。

”崇山 高山。

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陆机《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郁嵯峨。

”崔嵬 本有石头的土山,后泛指高山。

辛弃疾《沁园春·有美人兮》:“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嵽嵲 高峻的山。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杨慎《景川曹侯庙碑记》:“剗险为平,通夷达华,航鲸波而梯鸟道,去嵽嵲而就夷庚。

”清 顾我锜《九日登缥缈峰》:“指挥云物作几案,呼叱嵽嵲同儿曹。

”又高峻。

韩愈《丰陵行》:“逾梁下坂笳鼓咽,嵽嵲遂走玄宫闾。

”苏轼《见和惠泉诗》:“泉旁平地衍,泉上山嵽嵲。

”介丘亦作“介邱”。

大山。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登介丘,不亦恧乎。

”《文心雕龙》:“歌之以祯瑞,赞之以介邱。

”卢照邻《登封大酺歌》:“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裴回天上游。

”张九龄《东封赦书》:“皆用事于介邱,作中于上帝。

”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可纪岱岳,宜登介丘。

”又微小的土山。

介,通“芥”。

峻岑 高山。

北齐 刘昼《新论·崇学》:“故不登峻岑,不知天之高。

”唐 裴度《蜀丞相诸葛亮祠堂碑铭》:“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如公德音。

”峻岭连绵的高山。

《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刘基《过闽关》:“峻岭如弓驿路赊,清溪一带抱水斜。

”清 徐翔鵾《普安道中》:“横穿峻岭几千丈,直下危峰数十盘。

”名山 大山。

名,大也。

《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郑玄注:“名,犹大也。

”孙希旦集解:“名山,谓五岳也。

”李白《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鲈鱼鱠,自爱名山入剡中。

”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晋国名山不可数,恒岳居尊太岳附。

”乔岳 高山。

本指泰山,后成泛称。

《诗·周颂》:“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毛传:“乔,高也。

高岳,岱宗也。

”曹植《七启》:“河滨无洗耳之士,乔岳无巢居之民。

”顾炎武《华下有怀顾推官》:“秋风动乔岳,黄叶辞中林。

” 嵬岌 高耸的山。

唐 王湾《奉使登终南山》:“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

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崟岌高险的山。

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玄猿绿罴,舔舕崟岌,危柯振石,骇胆栗魄。

” 巘崎 险峻的山。

江淹《学梁王兔园赋》:“碧山倚巘崎兮,象海水碣石。

”危峤险峻的山。

宋 沈与求《石壁寺》:“回廊迤迤穿危峤,侧涧涓涓露浅沙。

”岩岑高山。

清 黄景仁《舟中咏怀》:“同调闲岩岑,秦越罕投赠。

”二、山崖的别名冈隒山崖。

左思《魏都赋》:“筑曾宫以回匝,比冈隒而无陂。

”李善注引《说文》:“隒,崖也。

”冈岩山岩。

傅玄《正都赋》:“于是神岳双立,冈岩岑崟,灵草蔽崖,嘉木成林。

”寒岩高寒的山崖。

孔稚圭《游太平山》:“阴涧落春荣,寒岩夏留雪。

”唐 方干《题龙泉寺绝顶》:“古树含风常带雨,寒岩四月始知春。

”曾巩《幽谷晚饮》:“援琴薰风后,结宇寒岩左。

”峻壁 陡峭如壁的山崖。

《水经注·湿馀水》:“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

”金 刘迎《南口》:“危峰张屏帏,峻壁开户牖。

”峻崿 高峻的山崖。

嵇康《琴赋》:“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水经注·湘水》:“历山崖,隥险阻,峻崿万寻,澄源湛于下,应水涌于上。

”元 揭傒:“宁与无心游,不受众目怜。

褰衣必峻崿,散步亦名园。

”巘崿 山崖、峰峦。

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李善注:“巘崿,崖之别名。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峰崖崇峻,巘崿隐嶙,岩间石室,佛尝降止。

”林逋《西湖春日》:“浓吐襍芳薰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明 赵完璧《朝回望西山》:“彩云连巘崿,翠霭接城隈。

”崖巉 巉崖,险峻的山崖。

苏辙《颍滨遗老传下》:“熙河奏夏人十万骑压通远军境上,挑掘所争崖巉,杀人三日而退。

”巉崖 高耸险峻的山崖。

《西游记》:“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

”岩唫高而险的山崖。

《谷梁传》:“女死必于肴之岩唫之下。

”陆德明释文:“唫,本作‘崟’。

音吟,一音钦。

”岩嵌亦作“岩嵌”。

嵌岩,峻险的山岩。

明 高启《中秋玩月》:“穿深窥暗不遗隙,魍魅忌影逃岩嵌。

”明 沈榜《宛署杂记·志遗三》:“李梦阳《望湖亭诗》:‘布席依岩嵌,波望领佳要。

’”嵚崖高险的山崖。

柳宗元《招海贾文》:“反齗叉牙踔嵚崖,蛇首狶鬣虎豹皮。

”巉嵓同巉岩。

险峻的山岩。

谢朓《...

中国古代的文人多磨难~举几个失意诗人例子,再介绍一下!

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词内容有三类: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描写男女情爱。

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生平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将名字抹去。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风流才子柳永的沉沦评说柳永,不管你怎样看待,也得承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才子。

李白有才气,苏轼也风流。

若要也才子,也风流,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云入画,游刃有余。

恐怕李白与苏轼是难以望及柳永的项背。

柳永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不修边幅的小丑,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

想起柳永,自然会想起那流传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仿佛看到江南秋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

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

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云树绕堤沙,有兰舟催发。

斜阳里,寒蝉凄切。

满腔离愁的柳永正对着前来送行的两三个姑娘惜惜话别。

泪眼看着泪眼,柳永低吟长诉:“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地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写得漂亮极致,情抒得极致漂亮。

柳永的笔头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

他描绘的江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

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激情似火。

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

也许是应了“文章憎命达”的条律,柳永的一生太倒霉。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

第二次又落榜。

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姿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落榜了,不好好反思自己,却要说皇帝没有发现自己,政府遗漏了贤才。

明明是一介布衣,偏偏要说自己是才子词人,是没有穿官袍的高官。

特别让当局难以容忍的是结尾一句话:“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年轻人真有些狂。

自己落了榜,不知丢人伤面子,还故作清高,换什么“浅斟低唱”。

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

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诗词既是情感的抒发,可见诗在文人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也是美学的体验、感情的升华。

多读诗词多作诗词有助于促进一个人情感的认知。

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明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文人理想的家园,动不动就吟诗作赋,而且乐在其中你看看古代的文人,提高人的审美情趣。

学习传统文化...

古代诗词的发展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

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建安时代,“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阮籍的82 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

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 “左思风力”之称。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谢受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 “大小谢”。

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

“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长...

赞美荷花的古诗莲,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历...

你从哪找的东西,真是够麻烦,累着我了,总算是对付出来了:莲,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历来就是文人骚客所咏叹的对象.它的孤高,脱俗让人仰视它的冰清玉洁,让人羡慕.面对它,刘禹锡发出了”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的由衷赞叹;扬万里描绘了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动人美景;杜牧的名句”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在傲然回首的绿荷形象中融合了即使遭挫折,也不肯苟合求荣的岸然兀立的诗人形象;王维的”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 ,以莲的动态描画出一副浣女晚归图;杜工部的”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 ,显示了小荷长出新叶的勃勃生机;孟浩然的“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从视觉和嗅觉的的角度写出了荷花的清香;苏东坡的”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褪红 ” ,写出了荷花凋谢,绿叶枯萎的凄凉景象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象征意义的词

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高洁的象征。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也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

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的花卉。

它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或者兰宜。

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竹,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竹子与松树、梅树合称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

竹子清峻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菊,又名延年、寿客等。

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

经过严霜后,才能等到花开,被称为傲骨。

松树是长寿的象征,夏代和周代分别以松树 和栗树代表社神。

鹤与松树和梅树同属一个系统,因为它也是隐士的象征。

向下舒展的枝叶还有迎客的意义.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

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粗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1、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 赠韦左丞诗) 纨裤是富贵子弟的标帜,儒冠是文人学者的标帜。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短歌行) 相传杜康是善于造酒之人,故以「杜康」代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 陋室铭) 丝竹本为乐器之名,象征音乐。

4、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 长恨歌) 以倾国象征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