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严助诗词 严助



古代诗词中戴白一词有什么来历? 山叠楚天云压塞。久别青云士,频阴欲雪天。徒步随计吏,船在垂杨岸,寺前归客别支公。乡心正欲绝,更惜年华换。别酒解留人,书札若为传,何处捣寒衣引出白云根,潺潺涨藓痕。冷光

古代诗词中戴白一词有什么来历?

山叠楚天云压塞。

久别青云士,频阴欲雪天。

徒步随计吏,船在垂杨岸,寺前归客别支公。

乡心正欲绝,更惜年华换。

别酒解留人,书札若为传,何处捣寒衣引出白云根,潺潺涨藓痕。

冷光摇砌锡,疏影露枝猿。

净带凋霜叶,香通洗药源。

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近海川原薄,人家本自稀。

黍苗期腊酒,霜叶是寒衣。

市井谁相识,渔樵夜始归。

不须骑马问,恐畏狎鸥飞。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

水清迎过客,霜叶落行舟。

遥想赤亭下,闻猿应夜愁。

把酒留君听琴。

别后寂寥无限意。

尽落经霜叶。

在野孤云终捧日。

何堪穆陵路,朝宗高浪本蒙泉。

醉里朱弦莫谩弹,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

一泓潋滟复澄明。

莺默平林燕别轩,故人无少年

秋尽书窗惊白发。

鹢舟草际浮霜叶。

欲辞松月恋知音。

何劳怅望风雷便。

老知风月终堪恨。

占地未过四五尺。

霜叶下孤篷,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谁道词源涸,半日功夫劚小庭。

空巢霜叶落。

槲叶萧萧带苇风。

孤城向水闭。

今宵不饮何时乐。

大河风急寒声远,幽人分固然。

冒雨投前驿,更知何处相寻。

秋池阁。

风傍晓庭帘幕,浪遥吴苑水连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摇落暮天迥。

低飞旅恨看霜叶。

好教闲处著,疏牖水萤穿,邻家渔未归,知君立意象沧溟,浸天唯入两三星,野花门路草虫吟,晚冲霜叶下青岑,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

自笑浮名情薄。

似与世人疏略。

松橘苍黄覆钓矶,岂待白头年,早年生计近年违。

买臣严助精灵在。

冷雨疏风凉漠漠,辛勤鬓易凋。

一片懒心双懒脚,去住多同羁鸟心。

云去云来,万里秋阴薄。

笑倚玉阑呼白鹤。

烟笼素月青天角。

竹影松声浑似昨。

醉胆如天,相逢相笑话生前,晚程霜叶向人飞,一夜林霜叶尽红,无复松窗半偈同。

霜叶未衰吹未落,应笑无成一布衣,独鸟背人飞,贫觉家山不易归。

归山自有限。

早是凄凉惜别时。

旧国别多日,愁入参差雁。

愁心不易去。

才见规模识方寸,且混鱼龙黩武年。

别岸客帆和雁落,拼醉君休管,蹇步卒难前。

渡口月初上。

此心非一事。

半惊鸦喜鹊。

归期无定日,乡思羡回潮。

悠然旅榜频回首,中宵坐默然。

三秋岸雪花初白。

满地苍苔霜叶落。

留得林僧宿,渔火沙边驻小萤,侵星过断桥,高岭云开夕影深,青枫霜叶稀,曲写归情向暮川,霜叶更潇潇

清泉一词有么含义

清泉”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清泉”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1、清冽的泉水。

包含“清泉”一词的诗句《初春感事》(陆游),一树红梅已半残,破裘也复敌春寒。

忍穷过日却差易,负媿终身良独难。

活火静看茶鼎熟,清泉自注研池宽。

人生乐处君知否?万事当从心所安。

《水调歌头》(崔与之),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阴青子,蒲间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担》(皮日休),不敢量樵重,唯知益薪束。

轧轧下山时,弯弯向身曲。

清泉洗得洁,翠霭侵来绿。

看取荷戈人,谁能似吾属?《沁园春》(张辑),东泽先生,谁说能诗,兴到偶然。

但平生心事,落花啼鸟,多年盟好,白石清泉。

家近宫亭,眼中庐阜,九叠屏开云锦边。

出门去,且掀髯大笑,有钓鱼船。

一丝风里婵娟。

爱月在沧波上下天。

更丛书观遍,笔床静昼,篷窗睡起,茶灶疏烟。

黄鹤来迟,丹砂成未,何日风流葛稚川。

人间世,听江湖诗友,号我东仙。

《游南明山》(唐彦谦),久闻南明山,共慕南明寺。

几度欲登临,日逐扰人事。

于焉偶闲暇,鸣辔忽相聚。

乘兴乐遨游,聊此托佳趣。

涉水渡溪南,迢遥翠微里。

石磴千叠斜,峭壁半空起。

白云锁峰腰,红叶暗溪嘴。

长藤络虚岩,疏花映寒水。

金银拱梵刹,丹青照廊宇。

石梁卧秋溟,风铃作檐语。

深洞结苔阴,岚气滴晴雨。

羊肠转咫尺,鸟道转千里。

屈曲到禅房,上人喜延伫。

香分宿火薰,茶汲清泉煮。

投闲息万机,三生有宿契。

行厨出盘飧,担瓮倒芳醑。

脱冠挂长松,白石藉凭倚。

宦途劳营营,暂此涤尘虑。

阄令促传觞,投壶更联句。

兴来较胜负,醉后忘尔汝。

忽闻吼蒲牢,落日下云屿。

长啸出烟萝,扬鞭赋归去。

《迁鸡栅歌》(陆游),乌鸡买来逾岁年,庭中赤帻何昂然。

吾孙初生畏晨唱,家人共议欲汝捐。

鸟穷必啄奴岂惮,鸡卖将烹吾所怜。

贵人贱畜虽古训,物理宁不思两全。

旧栖况亦苦沮洳,新栅幸可图守坚。

东园稍去房奥远,挟雌将雏从此迁。

竹箪朝暮有余粒,瓦缶亦自盛清泉。

喈喈风雨守汝职,腷膊勿恤惊吾眠。

《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昼锦之什》(黄滔),乡名里号一朝新,乃觉台恩重万钧。

建水闽山无故事,长卿严助是前身。

清泉引入旁添润,嘉树移来别带春。

莫凭栏干剩留驻,内庭虚位待才臣。

虽言闽越系生贤,谁是还家宠自天。

山简槐兼诸郡命,郑玄惭秉六经权。

鸟行去没孤烟树,渔唱还从碧岛川。

休说迟回未能去,夜来新梦禁中泉。

君王面赐紫还乡,金紫中推是甲裳。

华构便将垂美号,故山重更发清光。

水澄此日兰宫镜,树忆当年柏署霜。

珍重朱栏兼翠拱,来来皆自读书堂。

《昼睡》(陆游),书狱徵租自笑忙,暂归聊得憩匡床。

屏图夜雨孤舟句,枕带秋风九日香。

一卷蠹书栖倦手,数声残角报斜阳。

清泉浴罢西窗静,更觉茶瓯气味长。

《癸酉夏集万松林,得门字》(熊式辉),了官书半日繁,且随杖履共琴樽。

新诗传读云侵屋,怪石争谈虎守门。

明月高悬酬雅集,清泉流韵涤 烦。

漫因地僻疏时事,郊垒犹闻鼓角喧。

《答崔都水》(韦应物),亭亭心中人,迢迢居秦关。

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

忆在沣郊时,携手望秋山。

久嫌官府劳,初喜罢秩闲。

终年不事业,寝食长慵顽。

不知为时来,名籍挂郎间。

摄衣辞田里,华簪耀颓颜。

卜居又依仁,日夕正追攀。

牧人本无术,命至苟复迁。

离念积岁序,归途眇山川。

郡斋有佳月,园林含清泉。

同心不在宴,樽酒徒盈前。

览君陈迹游,词意俱凄妍。

忽忽已终日,将酬不能宣。

氓税况重叠,公门极熬煎。

责逋甘首免,岁晏当归田。

勿厌守穷辙,慎为名所牵。

更多 ?中华诗词网 ?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意义和体会

祝你学业辉煌!第一部分我们祖国历史是悠久的。

在漫长的岁月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的和优秀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产。

我们今天想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就必然要和这些遗产接触,打打交道。

一般说来,文学遗产主要是古人写的作品,包括诗文集子,小说剧本,和一些记录作家的生平事迹的书

但有些文物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如山西洪赵县的道觉乡明应王庙内,正殿四壁绘有的彩色壁画即是。

在那上面绘有元代演戏的情况,有演员忠都秀的扮相,还有吹笛打鼓的乐工。

据今人研究说画的是元人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的第四折。

而从横题帐额上“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还可以知道当时有一种流动性的剧团。

学习古代文学,主要是学习作家作品。

这些作家和作品是古代的,不是当代的。

当代作家的生活容易弄清楚,古代就不那么容易。

没有记载,没有材料,这是经常碰到的。

当代的作品也容易找到,古代就不同了,有的已经散失了,没有流传下来。

所以我们有些没有作品的作家,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唐勒、景差的作品,今天已经看不到了,有一篇《大招》,传说是景差作的,还靠不住。

西汉有个严助,他的作品也没流传下来,所以他们都成了没有作品的作家。

有些作家,作品虽然传下来了一些,但是散失很多。

南宋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的作品传下来的就很少,和“大诗人”的名号很不相称。

所以阅读和学习古代文学,同当代文学比较起来,就材料说困难是较多一些。

自然,不仅材料困难,还有语言文字上的困难。

文学作品就其内容说是社会生活通过作家的认识反映出来,或者说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而用以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是语言文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经常变化的。

语言文字变化虽然慢一些,但古今不同还是十分显著的。

韩愈说:“周诰汤盘,佶屈聱牙。

”就是因为语言变了,很不好读。

甲骨文许多人都不认识了,也是由于文字起了变化。

不单字形字音有变化,字义也有变化。

如同“烦”字,《说文》解释是“热头痛也”,是生病的现象,我们现在说“烦”,已经没有病的意思了。

这种由于语言文字古今改变而带来的困难,就是阅读和学习古代文学作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人作品,手稿是极少的,一般都是传抄的,宋代以后有刻印,但仍旧有人抄写。

抄错了,刻错了,总是难免的。

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中有一句“闻之,欣然规往。

”苏轼抄本和后来的一些刻本都作“亲往”,只有一个宋刻本作“规往”。

的确,亲往比规往好懂,但下面接着说:“未果,寻病终。

”既然“亲往”就是去了,怎么又说“未果”,不是自相矛盾吗?看来“亲”是错字,应该作“规”。

“规往”就是打算去。

古人作品中这样的错字是不少的。

我上大学时,有位老师讲《庄子》,他说《庄子》中有一句“而今乎妇女”,有本哲学史就这一句话,大谈庄子对于妇女的看法,如何如何。

其实这句话里有错字,应是“而今安归”,“女”字属下句读,根本就没有“妇女”这两个字,抄错了,刻错了,坑害了人。

看来,对待古人作品中的错字处理不好,妨碍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正确理解。

有时错字还破坏了我们对作品的艺术美的享受。

如《九歌·湘君》中有一句“美要眇兮宜脩”,闻一多先生在《楚辞校补》中说:“宜脩是宜笑之误,脩笑声近而讹。

”宜笑即笑时稍微露出雪白的牙齿,和《山鬼》中“既含睇兮又宜笑”,意思差不多。

描写的是一种人的姿态美,非常形象化。

若依王逸注释说“脩”作“饰”解,宜脩就是宜饰,很抽象,那就索然寡味了。

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对待古人作品中的错字呢?明朝人刻书,碰到不懂的地方,就任意校改,很多人都不满意这种做法。

我们当然不能采用这个办法。

不能随心所欲,想改就改。

即使是错字,改时也要说明改动的原因。

事实上古人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错字问题有时是很复杂的,不仅只是通顺不通顺,易懂不易懂,而且有一个美好问题。

大家熟悉的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一句“舸舰迷津”,这个迷字,有的本子作连字,有的本子作弥字。

作连字和弥字都好懂,只有作迷字不好懂。

但从文学欣赏角度看,恰恰是这个不太好懂的字,反而叫人觉得美。

究竟作者手稿上是个什么字,实在很难判断。

中国字实际包括形声义三个方面,这里连字和迷字形体相近,弥和迷,声音相同,究竟原稿是什么字,如何错法,不易弄清楚。

但也可能本来是一个连字。

温飞卿《送陈嘏之保侯官兼简李常侍》诗说:“春服照尘连草色,夜船闻雨滴芦花。

”连一作迷,可见连迷二字形体近似,容易弄错。

错成迷字后,有些费解,因之有人以声读相同又改为弥。

自然,这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可能而已。

我们阅读古代文学作品,除开可能遇到一些抄错刻错的字外,最主要还是字义的解释。

古今字义发生了变化,文言脱离口语,就不好懂。

宋朝有一个文人把”夜梦不祥,书门大吉。

”写成“宵寐匪贞,札闼宏庥。

”就是利用古今字义变化...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要典型人物

孙康囊萤,车胤映雪,朱买臣负薪,李密挂角,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范仲淹断齑画粥,司马光圆木警枕,孔子韦编三绝,宋濂借书抄录。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买臣负薪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

家穷,喜欢读书,不管理产业,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计。

担着柴,边走边读书。

他的妻子也担着柴跟随着,屡次阻止朱买臣在途中唱歌,但朱买臣声音唱得更大。

他的妻子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请求离他而去。

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一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

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之后再报答你。

”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中,怎能富贵?” 朱买臣不能挽留他,只好任凭她离去。

之后,朱买臣一个在道路上边走边唱,背着柴在墓间行走。

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坟,看到朱买臣又冷又饿,召唤给他饭吃。

过了几年,朱买臣跟随上报帐本的官员押送行李车到长安。

到皇宫上送奏折久未回答,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粮食也用完了,上计吏的兵卒轮流送给他吃的东西。

正赶上他的同县人严助受皇帝宠幸,严助向皇帝推荐了朱买臣。

召见之后,被授予会稽太守。

朱买臣于是乘坐驿站的车马离去。

会稽的官员听说太守将到,征召百姓修整道路。

县府官员都来迎送,车辆有一百多乘。

到了吴界,朱买臣看见他的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上他们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食物。

过了一个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

朱买臣给她丈夫银两,让他安葬。

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悬梁 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太平御览》卷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后为当世大儒。

” 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

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刺股 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

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

亲人见他如此落泊,都对他十分冷淡。

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

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

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

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

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

宋代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范仲淹,一生大起大落,十分有成就,可他小时候生活十分清贫,父亲很早就过世,母亲因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改嫁。

范仲淹只好到庙里去学习。

他每天用两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后便划成四块,早晚就着腌菜各吃两块,苦读成才。

司马光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

每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

评价汉武帝的诗

亲之后也。

——《礼记·哀公问》 子者,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

——唐· 陈玄佑《离魂记》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

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descendant]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长女也。

——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

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

古文从巛,象发也。

籀文从囟。

——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子年少:子将(小将);子舍(小房),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

爱,五岁者始子。

——《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臣臣,父父;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

”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党(儿女辈),父之阴也。

——《汉书·杜钦传》 干、 越:“子,当读为慈,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

“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bear fruit] 李性坚。

子,受别人控制的 [subsidiary];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son] 无子,有女二人;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

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郫县子鱼,子子。

——《论语》 ◎ 子 zǐ 〈副〉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only] 睡不稳,子其人。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子曰。

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baby、中士、下士凡五等。

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

——《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晚辈)。

——《尔雅》 (22) 用以纪月,父之合也。

——《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

——《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infant] 子,十一月阳气动。

——《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舟子;子马(人马);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即农历十一月 子。

——《说文》。

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子闩(小门闩),后辈),万物滋,丧服,粗麻布做成。

绖,头巾和腰带。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长子,染黑。

衰,通縗;内子(内人,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

——《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

——《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 子 zǐ (1) 相当于“虽然” [though, although] 老子老呵,犹兀自万夫难敌。

——杨梓《敬德不服老》 (2) 又如:有子有(有虽然是有;虽则有) ◎ 子 zǐ 〈代〉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you]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2) 另见 zi 常用词组 -------------------------------------------------------------------------------- ◎ 子部 zǐbù [Zi radical] 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三大类

专列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等书。

也称“丙部” ◎ 子城 zǐchéng [a small city within a larger one] 指月城、翁城等这类附着于大城的小城 ◎ 子丑寅卯 zǐ-chǒu-yín-mǎo [underlying reasons] 十二地支依次序排列的前四个。

比喻一套道理或原因 ◎ 子畜 zǐchù [young livestock;young animal;newborn animal] 幼小的牲畜 ◎ 子代 zǐdài [filial generation] 亲代 ◎ 子弹 zǐdàn [cartridge;bullet] 步枪、滑膛枪或手枪发射的圆柱形弹(如用铅制、钢制或铅芯钢壳制) ◎ 子弟 zǐdì (1) [son and younger brother;children]∶子与弟;亦泛指子侄辈 职工子弟 阏氏子弟在。

——《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 单于子弟发兵。

有子弟十人。

——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juniors]∶泛指年轻的后辈 此必洄曲子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子弟素健者。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与子弟角。

——《聊斋志异·促织》 (4) [those who patronize brothels]∶指嫖客 ◎ 子弟兵 zǐdìbīng [army made up of the sons of the people;people's own army] 对人民军队的亲热称呼 ◎ 子妇 zǐfù [son and daughter-in-law;daughter-in-law] 儿子和儿媳妇儿,也专指儿媳妇儿 ◎ 子宫 zǐgōng [uterus ; womb] 雌性动物孕育幼仔的肌性器官 ◎ 子公司 zǐgōngsī (1) [subsidiary company]∶被另一拥有其过半数选举股票的公司全部控制的公司 (2) [subcompany]∶附属公司(如工业公司的附属公司) ◎ 子贡 Zǐgòng [Zigong--a student of Confucius] 孔子的弟子。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 子规 zǐguī [cuckoo] 杜鹃鸟 ◎ 子金 zǐjīn [interest] 利息 ◎ 子句 zǐjù (1) [clause] (2) “从句”的旧称(台、港仍沿用至今)。

在某些语言(如英语)它是复合句的一...

在历史上姓严的著名人物有谁?

严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最广为流传的是出自庄姓的说法。

《史记》云:「楚之先,出自颛顼高阳氏。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重黎死,其弟吴回继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

季连,芈姓,楚乃其后也。

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铎於荆蛮之地,建楚。

」 楚第六位国君庄王后代以谥为姓,始有庄。

东汉庄光避明帝讳,改为严姓。

此外,其他几种说法有:战国时代时,秦国昭襄王任严君疾为相,封他於蜀郡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号严君,故以邑为氏。

据《姓考》记载,古代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

据《晋书》记载,五胡十六国时后燕有丁零人以严为氏。

少数民族中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皆有严姓。

“庄”与“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种无比肃敬的意思。

庄严二姓 关系亲密 奇妙的是,以这两个字来表示的姓氏,实际上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严姓是庄姓改来的,所以有一部分姓严的人,根本就和庄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间的关系,真是亲密万分。

庄、严二姓的的奥妙关系是这样形成的:据《正字通》的记载,汉明帝的名字叫做刘庄,按照当时的习惯,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一些本来姓庄的人,像名满四海的一代高士庄光和大学者庄忌等,都改姓为严,变成了后世大家所熟知的严光和严忌。

据说,这两位当代名人改姓为严之后,许多姓庄的人都纷纷仿效,就此以严为姓。

至于他们在决定改姓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别的姓,而要采用严字,后世推测,大概也跟庄、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有关系。

庄姓改为严姓这件事,是发生在西汉明帝的时候,也就是距离现在差不多1900年以前。

那么,在此之前,中国难道就没有“严”这个姓氏吗? 关于这个问题,《姓纂》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严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后汉庄光,避明帝讳并改为严。

” 这段记载指出,早在春秋时代的楚国,就是楚王的后代以严为姓。

楚国本来姓芈,是颛顼玄孙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则严姓自然也是颛顼的后代了。

不过,严氏的得姓,跟其他大姓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他们既非以国为氏,亦非因官命姓,而是“以谥为姓”。

严姓,既然是早在春秋时就有了的,则后来汉代由庄姓改来的那些姓严的人,说起来好像应该跟原来的严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妙就妙在这里,庄姓是出自楚王,而严姓又为楚庄王的支孙所创,则推算起来,庄、严两姓岂非同出一源?怪不得汉代的庄光和庄忌这些人会心安理得地就改姓为严,因为姓严与姓庄,就血缘上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分别。

上面说到过,严光本来姓庄,后来因避明帝讳,才改姓为严,他的子孙也就此世代以严为姓,算起来还应该是这一支严姓的始祖。

他是东汉初年的人,跟中兴汉室的光武帝曾经是同学,两人的交情非常好。

光武帝即位后,严光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帝想尽办法明察暗访,才把他找了回来,后来就发生了皇帝跟他同榻,他却以足加帝腹,被太史认为是“客星犯帝座”而大惊小怪的故事。

光武以帝王之尊,虽然对这位素知其才具的老同学曲意奉承,但严光到底还是不肯做官。

后来,他归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

他当年垂钓的地方,并且被后人命名为“严陵濑”,该处就是现在浙江省桐庐县南边的江滨。

像这样一位视富贵如贱土,但求清风明月的高士,怎不叫人敬慕万分!他的子孙,又怎能不引以自豪自傲!严姓名人春秋战国严遂汉朝严光/庄光严忌/庄忌:辞赋家、世称严夫子严遵:思想家严助:辞赋家严彭祖:经学家严延年严颜:军事家严畯:政治家、地理学家南北朝严棱唐朝严挺之严武严震严郢严绶:政治家严安之宋朝严用和:医学家严仁:词人严羽:词人严参明朝严嵩:政治家严拭严讷:政治家严澄:音乐家清朝严绳孙:书法家、诗人严遂成:诗人严可均:语言学家近代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严家淦现代严以敬(阿虫):漫画家严浩:电影导演严文井:童话作家严凯泰:企业家严新:气功师严家其: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