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芋头古诗词 芋头



关于芋艿的古诗词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

关于芋艿的古诗词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语文第八册: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文第九册: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忘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语文第十册: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雨后 宋 苏轼 水光滟潋晴方好, 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第十一册: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语文第十二册: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洛阳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提问者评价谢谢!评论(4) | 218 6d鸡d | 三级 采纳率35%擅长: 理工学科 小学教育 教育/科学其他类似问题2013-12-29小学的古诗大全 42011-02-28古诗急!!!求小学古诗大全 232008-08-28上海小学一至四年级古诗大全 4152011-08-29古诗大全 最好是小学的。

O(∩_∩)O谢谢 8更多相关问题 按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其他4条回答2009-06-21 1...

有关中秋节的习俗、传说、古诗词

但愿人长久,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我的思念是圆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把酒问青天、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舞火龙,千里共婵娟。

嫦娥应悔偷灵药;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明月几时有,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一词,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食月饼、祭月,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大致有三种?不论怎样,有关中秋的诗词习俗等都以“团圆”为主题,也许是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

包括被认为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的艾青也有写中秋的诗。

中秋的古诗词很多,其中以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名人为代表:《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此事古难全,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玩花灯,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窃瓜祈子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却上心头。

《嫦娥》 (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月光马儿、中秋宴俗...

百尽芋头有什么对句就像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一样

谐音古诗:_____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情)无题 李商隐 _____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思)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_____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_____ 西洲曲 南朝乐府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_____ (莲—怜)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_____ (莲—怜)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_____ 子夜四时歌.秋歌 南朝乐府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

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梧—吾,解—结)

和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成语,古诗词

故事:无论有多少版本,一点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

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有的版本中仙药是一粒,被嫦娥得之。

而更多版本是两粒:人服一粒长生,服二粒成仙。

后羿拿回家给嫦娥保管,准备夫妻分食,然而却被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划

意外是什么?无数版本的意外让嫦娥的形象在千百年来飘忽不定。

有传说是嫦娥因不知详情而全服下;有人说嫦娥是好奇偷食;也人说嫦娥是故意盗之;一种悲伤的说法是后羿冷落嫦娥,嫦娥伤心而去;还有的传说是,后羿的部下蓬蒙趁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时手持宝剑闯入后院,威逼嫦娥交出宝物,嫦娥危急中将宝物吞下……无论如何,这个意外,造就了千古传说中一位最美丽浪漫、也最缥缈不定的月宫佳人。

服下仙药的嫦娥身子渐渐飘离地面,而广邈清冷的天空中,该去哪里呢?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嫦娥终于决定向那轮圆月冉冉飞去。

嫦娥奔月(附:嫦娥被迫奔月的版本)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一半,能长生不老,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丈夫。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

将往,枚占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西游记》中也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

我们在月夜中抬起头来,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兔子。

附:日本从中国传去这个神话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日本人认为月亮上天天都在过年吗?)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这便是传说的吴刚在伐桂。

吴刚砍桂的神话据说是在唐代演绎而成,在民间流传中也有不同版本。

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

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

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

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

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

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

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传说中吴刚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株五百丈的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月饼传说 月饼象...

古人吃田螺,这方面的诗词

吃田螺不如吃姑娘~~~~销魂~~~ “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赠多;拜罢嫦娥斟月下,芋头啖过又香螺。

” 秋天正是吃田螺的黄金季节。

广东广西,月下吃田螺,是中秋节特有的习俗。

取一个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吮——爽啊!田螺富含蛋白质质、铁和钙、可治目疾。

有这么个说法:八月十五吃田螺,可使眼睛“明如秋月”。

但是本人对此有着大大的疑心。

因为有营养的东西多了,没点格外吸引人之处,谁能那么天真上进地吃啊!吾未见好色如好德者。

在下觉的吸田螺好比打Kiss,螺肉可比妞的香舌——该种好色联想我不是第一人,有一种贝类的肉在菜桌上直接叫美人舌的。

古人会如此附庸风雅,偶也不甘落后。

曾有一单身XXX同事午餐数次吃田螺,偶说他:“XXX该娶媳妇儿了!”此人大窘,以后逢吃田螺必躲到宿舍

嘿嘿——此乃损事一桩。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XXX当时虽是单身,但能体会到吸田螺和找媳妇之间的联系,可见此人天赋异禀,也算是神人了。

吃田螺的最销魂之处就是那一吸的风情——用牙签挖着吃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暴殄天物不解风情的呆头鹅,拿着个小木棍捣啊捣啊,看得我眼里冒火(事实上,偶GF就是这种拿牙签挑着吃人,并且死不改悔,理由是做淑女状)。

其实,此人忘记了是真名士自风流,直接送进嘴里一吸,连肉带汁照单全收,真是鲜掉眉毛~~~~ 广西人最热爱田螺。

我在桂林街头的夜市上吃过炒田螺,印象中广西的田螺比其他地方要肥美一些,据说是从稻田里捞的。

田螺这个东西太小了没肉,太大了没味道,桂林的正好。

坐在小小木桌旁,看小老板先在油锅煸炒花椒、茴香、肉桂,香味出来后下田螺和葱蒜,洒桂林三花酒、特产酸辣椒,大火猛炒,香气逼人。

味道很清新,象桂林的山水。

田螺最复杂的吃法大概是阳朔的“田螺酿”。

一般小资迷恋阳朔西街那些风情万种的酒吧,我却只知道“桂林米粉”和“田螺酿”。

“田螺酿”与北方菜中的“大螺塞肉”不同,那是用人工养殖的大螺做的,味淡。

还是用桂林的黄螺,把螺肉挖出来与猪肉和鱼肉一起剁成蓉,加点淀粉搅得发胶,再酿回原来的螺壳。

在油锅里先炒蒜蓉、姜末和豆豉,再与酿好的田螺一起爆炒,加入清汤焖熟。

吃时采用“一嘬而就”,猪肉、鱼肉和螺肉数种变化给舌头一种新的体验,但牙齿却不能再有脆嫩的感觉,遗憾。

之所以说吃田螺不如吃姑娘,是因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是吃田螺吃出个姑娘来。

别让GF看到了,否则有可能跪回去主板。

据说是最新型号。

各位应该熟知的田螺姑娘的故事,出自《搜神后记》卷五。

这是个堪称YY第一流的动人神话故事。

农村大龄男青年谢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但到头来穷困不堪,连老婆也娶不上,上天被他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动(上天怎么从来不为我打动!NND!偏心!),派了白水素女来帮谢端过上好日子,素女藏于田螺之中,每天在谢端出去以后,出来为他洗衣做饭,后来却被谢端发觉,只好离去,而她留下的螺壳却能倒出许多米来,改变了谢端贫困的生活。

古诗 竹枝词的意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文解释】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词语解释】 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诗文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如果从内容形式艺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比如旧北京有一种专卖胡梳坠什的小贩,手提包裹或小木箱,经常在旅店门外高声叫卖,音调极高,带有腔板。

一首竹枝词就把小贩的叫卖词入了诗。

叫卖出奇声彻霄,街头客店任逍遥。

“胡梳坠什捎家走,十个铜元拣样挑”。

后两句把小贩的叫卖词,老北京话“捎家走”,“拣样挑”,鲜灵灵地写入诗中,令人感到亲切、生动,小贩形象跃然纸上。

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

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

诗中的长安,指北京。

知单,指请柬之类。

清代北京,大办婚丧事之风很盛,普遍市民们对此十分烦恼,见了“知单”便为难起来。

这首竹枝词以“为难”的通俗语入诗,生动地刻划出百姓市民们无可奈何的心态。

杭州有一首写卖水果的小贩称: 小步街头日夕回,桂花栗子白杨梅。

寄人檐下高声唤:“六个铜元一大堆”。

一句叫卖声入诗,街头小贩的形象活灵活现。

南昌有一首写菜贩的竹枝词: 夜半呕哑拨橹声,菜佣郭外听鸡鸣。

青菘、碧蒜、红萝卜,不到天明已入城。

诗明白如话,把卖菜小贩起早搭黑地辛苦贩运,写得十分逼真。

芒鞋草笠去烧畲,半种蹲鸱半种瓜。

郎自服劳侬自饷,得闲且摘苦丁茶。

这是江西山区的竹枝词。

蹲鸱,即芋头。

苦丁茶,是野生山茶。

诗以一位青年劳动妇女口吻,叙说这对青年夫妇过着清苦的然而是自在的山区劳动生活。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些文人不赞成诗中有俗语出现。

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朱熹也说过:“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竹枝词正是以容俗为特色。

历代许多优秀的竹枝词恰恰是淡语中有味,浅语中有情,俗语中含雅。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

第二首云: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首诗的一、二、三、四句起头都用平声不合格律。

依此推以下七首都不完全合律。

白居易的四首竹枝词中也有一首不合律。

这种不拘格律的现象,从刘、白开始,后人接踵,世代承袭下来。

近人在考证竹枝词的格律时认为竹枝词“以民歌拗体为常体”,以绝句为“别体”(任半塘《竹枝考》)。

拗体,即指不按律、绝体的平仄规范的诗体。

明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云:“至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

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

若天籁所至,则又不尽拘拘也”。

清人宋长白《柳亭诗话》也说:“竹枝,人多作拗体”。

可见,竹枝词的拗体特色,成为与七绝诗体的重要区别之一。

竹枝词的这种特色,给了它广泛流传发展的便利条件

由于格律较自由,束缚较少,作者易于掌握,有广大的写作队伍。

这里特别应提及的是,竹枝词格律宽泛,并未破坏诗的韵律美。

相反,从刘、白以来,历代诗词大家都喜欢它,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

关于竹枝词的韵脚,大量作品沿用平声韵。

但也有押仄声韵或平韵仄韵间用的。

如苏轼在忠州作的九首竹枝词,有平有仄。

如咏屈原:“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阗、原、年押平声韵。

其咏项羽一首云“横行天下竞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

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

事、涕、地皆为仄声韵。

从诗式上看,竹枝词以七言四句为常体,但也有五言四句作为别体。

如清袁枚有《西湖小竹枝词》五首,均为五言。

其一云:“妾在湖上居,郎往城中宿,半夜念郎寒,始见城门恶”。

(三) 诗风明快,诙谐风趣。

大凡竹枝词,不论出自南方或北方,也不论是汉民族少数民族,几乎都具有这种特色。

应该说,这种诗风也是从民歌中带进来的。

明人颜继祖谓,竹枝词“能以嬉笑代怒骂,以诙谐发郁...

芋头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啊?食物相克里提到芋头不能和什么同吃?

瞎子进烟馆----------摩登。

(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

(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

(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

(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

(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

(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

(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

(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

(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

(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

(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

(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

(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

(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

(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

(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

(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

(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

(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

(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

(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麽人都有

(什麽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

(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

(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

(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

(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

(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

(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

(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

(龟举)。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

(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

(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

(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

(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

(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

(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

(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

(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

(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

(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

(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

(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

(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

(纹到底)。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

(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

(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

(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

(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

(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

(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

(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

(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

(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

(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

(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

(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

(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

(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

(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

(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

(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

(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

(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

(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

(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

(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

(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

(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

(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

(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

(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

(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

(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

(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

(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

(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

(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

(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

(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

(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

(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

(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

(荤荤沉沉)。

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

(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

(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

(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

(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

(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

(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

(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

(米糊了)。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