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赞颂郑成功诗词对联 郑成功诗词



郭沫若曾攥写一副对联,赞颂郑成功的历史成绩,这幅对联是什么??...郭沫若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联开辟荆榛 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 一代英雄 1.开辟荆榛:指开发台湾,因为在郑成功到达台湾之前,台湾的经济状

郭沫若曾攥写一副对联,赞颂郑成功的历史成绩,这幅对联是什么??...

郭沫若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联开辟荆榛 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 一代英雄 1.开辟荆榛:指开发台湾,因为在郑成功到达台湾之前,台湾的经济状况较为原始落后,郑成 功治理台湾时期,大力发展农业和对外贸易。

2.千秋功业:指贡献巨大,恩泽惠及后代,且时间很长。

3.驱逐荷虏:指打败了荷兰殖民者,荷兰占据台湾38年,郑家军一举收复。

“荷虏”是对荷 兰殖民者的蔑称.4.一代英雄:“英雄”在这儿指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 人。

“一代英雄”:影响一个时代,名扬后世的英雄。

5.上下联对仗工稳、平仄合律,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6.郭沫若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对联图片

模仿郭沫若先生写一幅对联来赞颂郑成功

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

歌颂晏殊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另作:人间疾苦)歌颂杜甫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歌颂蒲松龄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歌颂诸葛亮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歌颂岳飞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

歌颂苏洵 苏轼 苏辙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歌颂司马迁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歌颂孔子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歌颂屈原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歌颂诸葛亮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歌颂诸葛亮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歌颂韩愈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

歌颂韩愈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歌颂范仲淹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歌颂文天祥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

歌颂文天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歌颂辛弃疾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歌颂项羽、勾践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歌颂司马迁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歌颂陶渊明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歌颂汤显祖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歌颂李清照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歌颂 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歌颂李白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歌颂杜甫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歌颂杜甫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歌颂白居易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歌颂白居易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歌颂韩信。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歌颂王昭君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歌颂诸葛亮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歌颂陆游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歌颂岳飞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歌颂鲁迅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五代吴越〕契盈题杭州碧波亭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代后蜀〕孟昶木稼曾闻达官怕山颓今见哲人萎〔宋〕王安石挽韩琦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宋〕楼钥 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宋〕吴叔经贺友寿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宋〕李清照 佩苇遵考训晦水谨师传〔宋〕朱嘉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宋〕朱熹赠友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元〕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光依东壁图书府心在西湖山水间〔元〕杨瑀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元双〔明〕朱元璋赠徐达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明〕高刚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明〕王守仁题于谦庙未必串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明〕徐渭题青藤书室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明〕左光斗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心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明〕杨慎题昆明华庭寺是何意态雄且杰不露文章世已惊〔明〕杨继盛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明〕王百谷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明〕祝枝山 天为补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识误称高〔明〕陈继儒塔顶葫芦,尖捏拳头捶白日城头箭垛,倒生牙齿咬青天〔明〕冯梦龙 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明〕王时敏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明〕普荷禅师题昆明筇竹寺 鱼有化机参活泼人无俗虑悟清凉〔明〕董其昌题杭州灵隐寺小方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少作书生,未见长堂入室老为庙祝,粗知扫地焚香〔明〕李贽斗酒纵观廿四史炉香静对十三经〔明〕史可法 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明〕史可法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明〕王夫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何处更着点尘茶烟乍起,鹤梦未醒,此中得少佳趣〔清〕朱彝尊题桂园 老拳搏古道儿口嚼新书〔清〕金圣叹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结再世孤忠之局,过墓兴悲〔清〕蒋士铨题史可法祠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华嵩品格,江海文章〔清〕王梦楼赠蒋士铨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如〔清〕梁书同 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清〕...

对联基本知识

基本简介 对联矢量图__春节_节日素材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2]民间书法高人写春联4-对联 推荐视频 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

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3]著名书法家李啸先生隶书对联创作视频历史渊源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4]婚庆对联源文件__PSD分层 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

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5]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主要分类 折叠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联)[6] 3、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旅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对联 折叠按字数分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折叠按技巧分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折叠按位置分 1、楹联 :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2、门联:贴于大门之上。

3、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折叠按联语来源分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按艺术特点分 对联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 、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

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最长的对联:作者是清末江津的秀才钟云舫 ,于清光绪三十年(西元1904年)在成都狱中为抒发愤懑而写。

书写格式 对联源文件_春节_海报设计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

...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A.郑成...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当代著名之文学、史学界权威,蜚声国际努力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

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毕业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

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

“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

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

他的代表作有《星空》《女神》等。

《星空》和《天上的街市》等诗歌。

被收入新教材年级语文21课。

[编辑本段]生平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郭在日本流亡期间,几乎从未发表过政治性的言论声援共产党,无论蒋介石怎样围剿,无论白色恐怖多么严重,即令在接到挚友、共产党领袖人物瞿秋白临刑前给他的秘信,他也未敢吭一声。

1928年自行脱党。

这时共产党处于最危难、最需要党员坚定信念、团结一致。

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

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37年回国后,周扬要他去延安,他拒绝;陈诚邀他去武汉,他“立即命驾”。

他不仅如此,他还主动请求吴稚晖介绍前往南京拜谒汪精卫、蒋介石,并“恭恭敬敬地向蒋委员长忏悔过去的罪过,要求蒋委员长饶恕他,他要献身党国,将功折罪,回去马上写了《蒋委员长会见记》”。

该文对蒋大加赞许和颂扬。

该文对蒋大加赞许和颂扬,此文虽不长,但三次描写蒋的眼睛,如何“眼睛分外的亮”,如何“眼睛分外有神”,如何“眼神表示了抗战的决心”。

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在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中,曾经发生过六次宗派主义斗争,其中两次的直接原因是郭沫若的故意失信。

第一次,1921年5月初,茅盾、郑振铎听说郭沫若到了上海, 由郭的熟人柯一岑陪同,盛情邀郭于闻名的半淞园饭店,请他加入文学研究会,帮助把该会的《文学旬刊》办好。

当时他许诺“尽力帮忙”。

可是话音未落,他不仅未予帮忙,反而急急在他主办的《创造》季刊广告和《创造》第一卷第一期上就指责文学研究会里的人“垄断文坛”,是“假批评家”,“存在着党同伐异的劣等精神,和卑陋的政客不相上下”,声称要把他们送“到清水愤(和)坑里去和蛆虫争食物”;并攻击、丑化茅盾,耻笑他身材短小、牙齿外露,像只“耗子”,从而挑起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首场论战,涉及批评、创作、翻译等多方面的问题,前后耗时近三年,分散了大家的精力,影响了文学的正常发展和实绩收获。

第二次是失信于鲁迅。

其表现更为不佳,做法更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1927年,郭沫若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于11月初由香港回到上海。

(公开)不几天,他即主动派蒋光慈、郑伯奇、段可情前往鲁迅住处,邀请鲁迅联合起来,共同“向旧社会进攻”。

鲁迅非常高兴,欣然同意,并主张不再另办刊物,恢复创造社过去的《创造周报》,作为共同园地。

不久,郭沫若果然于12月3 日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刊出《创造周报复活了》的消息,同时公布了特约撰述员...

古代姓邢的名人有那些?

文中说,郑成功死后,原葬台湾,1699年他的孙子郑克爽(加土字旁)上书康熙,请求归葬祖茔。

康熙准奏,并赐以挽联。

联曰: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还褒扬郑氏为忠臣。

于是作者大发感慨:郑成功忠于谁?忠于清朝,忠于康熙吗?郑是主张反清复明的,多年武装抵抗,曾给清朝以沉重的打击。

惟一的解释只能是,郑成功并不是忠于某一王朝,而是忠于自己的祖国,康熙看中了这一点,才允许郑氏归葬祖茔,才赠以挽联并褒以忠臣。

为了坐实自己的看法,作者还对这副对联作了阐释,说:康熙“方知海外有孤忠”,乃是因为郑成功“敢向东南争半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了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我看了,先是吃惊,这么点水平,就敢写这么言之凿凿的文章。

继而是敬佩,说斗争历史上全是斗争,说统一历史上又全是统一了。

作者对郑成功的认识,对这副挽联的理解,几乎可说全是错的。

且以挽联为据,逐一析之。

四镇是指明末福王据守南京时,驻防江北的四支部队,其中刘泽清驻淮北,高杰驻泗水,黄得功驻庐州,刘良佐驻临淮。

镇是当时的军事建制,相当于现在的军。

比如《明史》列传一六三《张慎言传》中就有这样的话:“首膺封爵者,四镇也。

新改京营,又加二镇。

”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均有实指,《辞海》郑成功条说的明白:“后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

永历十三年(1650年)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

”据此可知,两岛指金门和厦门。

诸王,指福王之后流亡南粤的鲁王、康王、桂王等明宗室王,史称南明诸王。

他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当然是“无寸土”了。

海外有孤忠,是说诸王失败后,郑成功据守台湾,仍奉明朝为正朔。

上联主要说郑的事业,下联主要说郑的精神。

换成白话便是:四镇各方,心怀二志,复明事业成了泡影,当此之际,将军以金门和厦门为根据地,向东南用兵,要争得半壁江山。

南明诸王,居无定所,没有方寸之地,只有将军固守台湾一偶,彰显着复明的素志,世人方知海外有将军这样一位孤苦的忠臣呀。

(抗志为一词,《辞源》有词条)也就是说,郑成功一直是抗清复明的,康熙也一直认为他是抗清复明的。

至于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康熙连提都没提。

维护了祖国统一的是康熙,他平定了台澎,从郑成功孙子手里收复了台澎。

若台澎一直在郑家手里,在康熙看来,那是不能叫统一的。

为什么康熙肯这样赞美郑成功呢,这也是有道理的。

封建社会,讲究的是天命,是道统。

一个朝代亡了,另一个朝代起来,绝不说是“推翻了万恶的旧社会”,总说这是上天的意志(天命),让我取而代之。

从道统上说,没有中断。

不管真心还是假意,还要称前朝为“胜朝”,并马上修前一朝的史书。

清朝是异族入主中原,更是讲究这个。

此其一。

其二,历朝历代都以忠孝治国,对那些忠勇孝悌之人,不管他是顺从自己的,还是反对自己的,总是尽量给以表彰。

郑成功历尽艰辛,抗志不衰,正是忠勇的表现。

较之吴三桂、洪承畴那样的降将,康熙理当更敬佩郑成功这样的忠臣。

因此上,只能说郑成功是忠于明朝的,因为他是明朝的忠臣,康熙才欣赏他,褒扬他。

别的解释都是以心作史,言不及义。

”两岛指金门和厦门 四镇是指明末福王据守南京时,驻防江北的四支部队 诸王,指福王之后流亡南粤的鲁王、康王、桂王等明宗室王,史称南明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