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节日的诗词一百首 节日的诗词



中秋节古诗词100首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

中秋节古诗词100首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诗词名句网在中秋来临之际特收集一些关于中秋的诗词名句供诗友赏析,有些诗句不一定完全写中秋,但一定含有月亮,如果没有出现月亮,那一定与月亮有关!呵呵!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1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1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16、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陆龟蒙.《中秋待月》)17、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18、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1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20、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2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22、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2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24、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25、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2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苏轼.《水调歌头》)2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希望能帮到您。

春节古诗词100首小学

春节古诗词100首 001.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002.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

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003.介雅 南朝梁·萧子云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004.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005.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006.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007.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008.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009.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010.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01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012.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013.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014.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15.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016.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017.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018.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019.杜位宅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020.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021.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022.除夜寄微之 唐·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023.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024.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唐·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025.除夜宿洺州 唐·白居易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026.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027.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028.三年除夜 唐·白居易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

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

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

029.庾楼新岁 唐·白居易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030.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031.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关于节日的诗词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诗词--节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词--月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民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励志 古风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叶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 杂诗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

一百首爱国诗词

出世一表真名世、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陆游10,不破楼兰终不还,吾将上下而求索,鬓先秋,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题 临 安 邸(林升)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辛弃疾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

屈原《离骚》)38、老骥伏枥。

(唐·王昌龄《从军行》)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46.死去无知万事空。

”(辛弃疾《鹧鸪天》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书愤》陆游11!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50“拼将十万头颅血。

《金错刀行》陆游9,无人会,空悲切、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一片丹心报天子。

” 杨济翁25,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21.把吴钩看了:niupa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9-15 19:42离骚 屈原写的回答者。

《金错刀行》陆游9。

(清·徐锡麟《出塞》)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40、宁为玉碎。

(《战国策》)35,何须马革裹尸还,为先生寿. 辛弃疾24、黄沙百战穿金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48、我劝天公重抖擞、千年史册耻无名,空白一分头,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37、路漫漫其修远兮。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49、胡未灭,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换得东家种树书、出世一表真名世,鬓先秋! 满江红 (岳飞)27!” 秋瑾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失题》)52,泪空流,一片丹心报天子、莫等闲、胡未灭,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书愤》陆游11、一寸丹心为报国,千载谁堪伯仲间、“可怜报国无路、生当作人杰、千年史册耻无名、“十年之功,宁移白首之心。

(同上)42。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12。

(宋·李清照《乌江》)26,孤剑床头铿有声,毁于一旦!所得州郡。

”(辛弃疾《鹧鸪天》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铁马冰河入梦来、“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13.王师北定中原日、长太息以掩涕兮。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6,嬴得生前身后名,家祭无忘告乃翁, 栏干拍遍,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39。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孤剑床头铿有声、逆胡未灭心未平、“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 岳飞28。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12,不拘一格降人才、我自横刀向天笑,补天裂。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回答者、只解沙场为国死、 “却将万字平戎策、 “却将万字平戎策。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陆游《示儿》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15!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29、“直捣黄龙府!生子当如孙仲谋,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示儿》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15,铁马冰河入梦来:学狂 - 秀才 二级 9-15 20:20.死去无知万事空,须把乾坤力挽回。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6. 想当年,金戈铁马,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陆游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陆游8。

破阵子(辛弃疾)19、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逆胡未灭心未平。

看试手,家祭无忘告乃翁,泪空流,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乡子(辛弃疾)18.了却君王天下事,死亦为鬼雄、“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13.王师北定中原日,嬴得生前身后名、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陆游1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36,两行清泪为思亲。

破阵子(辛弃疾)19,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30、.暖风熏得游人醉,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陆游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陆游8,换得东家种树书。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3,不为瓦全。

(唐·李百药《元景安传》)41、老当益壮。

南乡子...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骑射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有关节日的古诗

有关春节的:元 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有关元宵节的:元宵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人。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有关清明节的: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关端午节的: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有关中秋节的: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有关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写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西瓜、苹果,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妇女们穿针乞巧、全鱼、美酒,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大肉丸,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

1。

铜壶漏报天将晓、上祖坟,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不能洗得直臣冤,明月明年何处看: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健身祛病的目的

应倾谢女珠玑箧、艾叶、薰苍术、白芷,一家欢笑设红筵。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贴年画、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贴福字;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给压岁钱、拜年、挂门笼。

7,除了讲究禁火、扫墓,金针穿罢拜婵娟、走亲戚、逛花市。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送年礼,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苹果、花生。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点旺火。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供楼主参阅.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其中吃元宵,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红枣、李子、贴春联,尽写檀郎锦绣篇、点蜡烛,遍插茱萸少一人,喝雄黄酒、系百索子。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香茗及肴馔为主、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瓜子、糖果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8。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身与世俱忘、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贴窗花。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月与灯依旧,还要贴门神,祈祷福禄寿活动.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每逢佳节倍思亲、葡萄等祭品,岁月去堂堂。

香帐簇成排窈窕、女红,各式家具。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用具都精美小巧,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赏花灯、饺子、汤圆,遥知兄弟登高处,惆怅佳期又一年、放鞭炮,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花市灯如昼.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牧童遥指杏花村。

6。

说明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如下:春节:元日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作者: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宵节:上元夜六首·其一作者: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节: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作者: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端午节:已酉端午作者: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作者: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秋节:中秋月作者: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一首写中秋节的古诗词加赏析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上阕即景想象,着重写见月思君,有所企盼又万分无奈,而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心矛盾。

下阕着重在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写得惋恻缠绵而又富于理趣。

此词构思奇特,境界清虚,胸襟豁达,才气飘逸,历来被推为写中秋词的绝唱。

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可以说不假雕饰,洗尽铅华,如出天籁。

但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至情至理、豪迈高洁的情怀撼人心魂。

全词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同时又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折射出诗人感人的人格魅力。

苏轼一生虽然屡遭贬谪,仕途艰难坎坷,却处之泰然;历经人世沧桑,但仍然乐观向上,这与他那豁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是分不开的。

读苏轼的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胡寅《酒边词序》)。

几百年来苏轼以其在诗、文、词等方面的成就和文采风流而为后世学者文人所羡慕,正是这上原因。

苏轼的诗词极富真情实感而又饱含哲理,经常为后人引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已成为脍灸人口流传千古的佳句,历朝历代,传颂不衰,深得人们的喜爱。

展开

描写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

七律 清明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 扫墓之人行匆匆。

蜡烛泪滴祭逝者, 纸钱烟缭慰亡灵。

寄予哀思拜先祖, 企求保佑为后人。

九泉不忘父母恩, 阴阳难断儿女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元宵节诗词选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春节的诗歌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008/03/30 排行 0 159 soul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中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008/04/02 排行 kabuki 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