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又惊又喜的诗词 又惊又喜的意思



形容又喜又悲的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杜

形容又喜又悲的诗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用又惊又喜造句子

【怀春少女诗句之一】那怀春的少女,像躲在深宫的公主不安的想象,谁是从天而降的情郎是谁,一个含情的眼神勾引她多情的想象,那喷火的嘴唇不停的念叨伊人的名字对爱情的想念,温暖她火热的身体文/红尘遗梦【怀春少女诗句之二】初春的早上,读先生的诗行,仿佛做了回俏姑娘,驻足才子窗旁,聆听鸟语花香,轻蘸纸粉墨色,把满腹的梦幻憧憬,涂抹在春的面庞。

在文字的清波里徜徉,撰写心灵诗行,把青春的絮语,写进梦的心房。

不忆往事,不理忧伤,只为淡淡心曲,汩汩流荡......品赏淡雅诗行,低吟浅唱,怕负了春风,恐湿了衣妆,嗅着墨香,一桩桩少女的心事,写在纸上,只盼来年与君,共赏春光。

风儿正爽,花儿正香,蜂儿正忙。

谁解满腹心事,遥问远方?文/芳草怡人【怀春少女诗句之三】她说,愿穷尽一生去守候,哪怕结局并不美好,亦无悔。

她说,其实你并不特别,只是,我对你特别有感觉而已。

于是,有你在的地方便有她追随其后。

从此那颗种子在她心里萌芽。

青春的羞涩,既惊又喜,那是她情窦初开的表现。

她知道,暗恋是一部哑剧,说出来可能会是,悲剧,无奈。

于是,她决定放在心底。

慢慢地,你便成了云淡风轻的那朵云。

这是宋嘉的遗憾,江一尘的不知情。

文/蓦然【怀春少女诗句之四】一个淡若轻风,与世无争的女子总是以一种固守的姿势呆呆地站立,痴痴地凝望。

看那风轻云淡,山高水长,月朗星稀,小雨飘然,雪花纷纷……淡淡的欣喜过后是一低头的温柔,淡淡的愁绪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蔓延开来,微微的叹息透过冰冷的空气久久回荡。

曾几何时,她有着少女纯真多彩的梦。

等一见倾心,等一世倾情,等一个能让自己深爱的人,从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不管身份地位,不论家世背景,不论贫穷富有,只要深爱就好。

爱是她心中无比坚贞的信仰,她发誓,如果有缘遇到,将用一生的执着圆一场爱的盛宴,不顾一切地奔赴和付出。

她爱了,倾尽她最美的年华,拼尽她所有的勇气,挥洒她所有的爱恋。

不管爱的路有多苦,不想未来会有多艰辛,爱得轰轰烈烈,没有防备,毫无保留,只想为爱而爱,让此生不留遗憾。

只是现实的残忍最终没能让她的期盼修成正果,一场飞蛾扑火的奔赴让她伤痕累累,千疮百孔。

爱是如此决绝,伤却是如此彻底。

可她习惯了泪自己流,伤自己舔,痛自己抚慰。

当爱到无路可退,痛到心从身体剥离,滴尽最后一滴血,终于清醒地认清自己一个心比天高的女子,注定活得辛苦,只能与幸福擦肩。

于是,伤痛让她学会了淡然和认命,甚至习惯了对一切冷冷地感受。

当心里的苦楚满溢成潮湿一片,当寂寞无情地把自己吞没在喧嚣的尘世中,当那份不得的爱恋在心中不断地纠结成网,身体变得虚脱,灵魂变得飘忽。

只是唯一无法搁浅的是那永远伤感的笔触,还有那忧伤的旋律。

她不停地写字,不管夜有多深,永远不知道累。

一首伤感的歌反反复复地听,然后泪流满面,让自己沉沉睡去。

【怀春少女之五】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灵魂,悠游地飘忽于纷乱的红尘,淡淡的,静静的,柔柔的。

人群中她带着灿烂的笑,说着幸福的话,却流着悲伤的泪,忍着沉重的痛。

阳光下,她努力感受着逝去的温度。

风吹过,她用心感受那份暖暖的缠绵。

细雨中,她慢慢地感受那份醉心的温柔。

雪飘扬,她双手捧起那份无怨无悔的深情。

女子,终归只是女子。

花开一季,寂寞一秋。

情开一季,寂寞一生。

鱼哭了,水知道。

她哭了,谁知道?谁的容颜在谁的心里如花绽放?谁的期盼在午夜弯成半月的忧伤?谁的深情在凛冽的寒冷里冻结成冰?谁的诺言在料峭的风里遗落成霜?谁的痴梦在转瞬间飘得无影无踪?这个冬夜,空冷的房间里,身体微微地颤抖,心微凉,轻轻的叹息拨动心底忧伤的弦,在冰冷的空气里回荡,回荡……

用浑身无力和又惊又喜这两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又红又专】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又惊又喜】既惊讶又高兴。

又稀又黄 又黄又细 又浓又密 又高又直又高又大 又唱又跳 又尖又细 又薄又紧又快又好 又说又笑 又香又脆 又粗又长又细又长 又打又闹 又惊又喜 又白又嫩又哭又笑 又红又专 又宽又长 又宽又大又红又绿 又多又快 又好又省 又圆又滑 又闹又哭 又闹又笑 又慢又差 又气又恨 又喜又悲 又高又壮 又高又瘦 又喊又叫又大又圆 又高又胖 又大又重 又笨又蠢又香又甜 又细又窄 又厚又重 又精又细又薄又轻 又深又清 又脏又臭 又高又陡又白又胖 又黑又瘦 又矮又丑 又苦又酸 又松又软 又大又红 又鲜又嫩 又高又远...

当我泛舟西湖,欣赏着美如画卷的景色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苏轼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堤春晓嘛,给你讲个故事

先介绍一下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逸闻趣事 北宋时候,著名诗人苏东坡第一次来到杭州当地方官。

他十分迷恋杭州的山水,觉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施更美,便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绝妙好诗。

可是过了15年,苏东坡再来杭州当太守时,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芜蔓,就感慨上书,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决定要学唐朝诗人白居易,疏浚西湖,为杭州人做件好事。

疏浚西湖的告示张贴出来了,可苏东坡却被一件事难住了:疏浚出来的葑草湖泥堆放在何处呢?如果堆在西湖四岸,既妨碍交通,又污染环境;如果挑运到远处去,费工费事,何年何月才能将西湖疏浚好?愁得苏东坡三天三夜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稳。

第四天,他决定到西湖四周走走,看看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件事。

苏东坡带上随从,骑马先到北山栖霞岭。

一看这里是通灵隐、天竺要道,堆放葑泥,显然不妥当。

于是,想转到南屏净慈寺去看看。

他站在西泠渡口,正想上渡船,突然听到柳林深处传来一阵渔歌声:“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诉情难。

天上鹊桥何时落?沿湖要走三十三。

” 苏东坡一听,心中一阵高兴:这不是在向我献计献策吗?对,天上可架“鹊桥”,湖上难道不能修长堤?这样,既解决了湖上葑泥堆放场所,又方便了南北两岸交通,真是一举两得啊!苏东坡高兴得喊了一声:“好!再到湖对岸去看看。

”这时,从柳林中飞出一条小船,船头站着一个青年渔民,身打躬,手作揖,向苏东坡说:“小民在此等候太守多时,快请上船吧!” 苏东坡又惊又喜,问道:“你何以知道我要来湖边?”那青年回答道:“听说太守要疏浚西湖,自然要到湖边来亲自察看,因此特来恭候。

”苏东坡说:“好啊,那刚才的渔歌一定是你唱的了!”小青年笑笑说:“是啊,这就是我们西湖南北山小民的心愿啊!” 苏东坡乘上渔船,来到南山。

柳林中又驶出一只小船,飞扬起一阵清脆的歌声:“南山女,北山男,年龄大过二十三。

两情相慕难诉说,牛郎织女把堤盼。

” 苏东坡听了,哈哈大笑道:“唱得好,唱得好,南山女,北山男,让我在湖上筑一条长堤,成全你们的好姻缘吧!” 要在西湖上筑堤的消息不胫而走,南北山渔民、农民和城里市民都闻讯赶来,自愿出工出力。

苏东坡说:“谢谢乡亲们啦,连年旱涝成灾,你们生活困难。

我已申报朝廷,决定拨出一批大米,以工代赈。

”乡亲们听说有粮米可发,更加踊跃。

人多力量大,从夏到秋,终于在北山到南山间筑好了七段长堤,段与段间留了六处水道,只是由于银钱不足,暂时未能造桥。

湖北岸一个青年樵夫想出了个好主意,砍了一批树木,拼成木板,造了六顶吊桥。

平时吊桥拉起,让里外湖的船只往来通行,早晚把吊桥放下,让两岸乡亲通行。

又在长堤两边种上桃树和柳树,一来保护堤岸,二来春天桃红柳绿,为西湖添一美景。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

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

悲秋的诗词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