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婺源 古诗词 婺源



描述婺源美景诗词颂涵虚洞(唐)独孤筠高树猿啼乱水声,寻幽不觉洞中行。骊龙宿处云常暗,羽客归时路自明。别后已迷丹灶火,回来犹认玉童名。从今已去朝金阙,便觉人间五百生。题莲华洞(唐)独孤筠路回千曲绕芝田

描述婺源美景诗词

颂涵虚洞(唐)独孤筠高树猿啼乱水声,寻幽不觉洞中行。

骊龙宿处云常暗,羽客归时路自明。

别后已迷丹灶火,回来犹认玉童名。

从今已去朝金阙,便觉人间五百生。

题莲华洞(唐)独孤筠路回千曲绕芝田,羽客相携访谪仙。

石窦嵌空唯有迹,灵龛隐轸莫知年。

来居洞里长无死,不出人间自有天。

更欲不眠吟至晓,恐惊龙动起愁烟。

游通元观(唐)胡常侍山崖古洞出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

丹熟已随仙鹤去,鼎深惟有老龙蟠。

铁船过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寒。

劈破莓苔认诗句,录归传作画图看。

砚山行(宋)黄庭坚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峦如斗蚁。

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

龙尾群山耸半空,居人剑戟旌幡里。

树接藤腾两畔根,兽卧崖壁撑天宇。

森森冷风逼人寒,俗传六月常如此。

其间石有产罗纹,眉子金星相间起。

居民山下百余家,鲍戴与王相邻里。

凿砺磨形如日生,刻骨镂金寻石髓。

选堪去杂用精奇,往往百中三四耳。

磨方剪锐熟端相,审样状名随手是。

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

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

遂令天下文章翁,走吏迢迢来涧底。

时陈三日酒倾醇,祓祝山神神莫鄙。

悬崖立处觉魂飞,终日有无难指拟。

不知造化有何心,融结之功存妙理。

不为金玉资天功,时与文章成里美。

自从元祐献朝贡,至今人求不曾止。

研工得此赡朝餐,寒谷欣欣生暗喜。

愿从此砚镇相随,带入朝廷扬大义。

写开胸臆化为霖,还与空山救枯死。

龙尾砚歌(宋)苏轼黄琮白璧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龙尾宝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与天作石来几时,与人作砚初不辞。

诗成鲍谢石何与,笔落钟王砚不知。

锦茵玉匣俱尘垢,捣练支床亦何有。

况瞋苏子凤咮铭,戏语相嘲作牛后。

碧天照水风吹云,明窗净几清无尘。

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

粗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

愿从苏子老东坡,仁者不用生平别。

题福山洗心泉(宋)胡侃岩根石溜自涓涓,一见尘劳顿洒然。

惟有开山老尊宿,无心可说亦无泉。

徐虞部以龙尾石邀余品笔(宋)蔡襄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 城。

题卿云洞(宋)张大直个中别是一乾坤,蔼蔼祥云拥洞门。

天柱遥知锁金阙,绛桥仍想接昆仑。

仙人幻出珊瑚木,玉女装成锦绣墩。

石室霜台更奇绝,桃源从此不须论。

又行浙岭路中(宋)权邦彦一抹冷云遮半岭,千重古木满岩隈。

山深林合失昏昼,路转溪回迷去来。

鹰隼翻空何事击,猿猱缘壁为谁哀?此行步步山寮界,归雁诗图相对开。

芙蓉岭(宋)朱松幽泉端为谁,放溜杂琴筑。

山深春未老,泛泛浪蕊馥。

娟娟菖蒲花,可玩不可触。

灵根盘翠崖,老作蛇蚓蹙。

褰裳踏下流,濯此尘土足。

何当饵香节,净洗心眼肉。

余功到方书,万卷不再读。

岁晚穷名山,灵苗纵穿劚。

对月思故山夜景(宋)朱熹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

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晖。

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

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舟泊山溪(宋)朱熹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鶗鸠两山相对鸣。

题朱绯塘(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过五岭(宋)汪藻蜀道如天世路稀,那知五岭与云齐。

登临直上凌霄去,仰视何妨稳步跻。

仁杰思亲聊税驾,王尊念国欲鞭蹄。

往还勿谓兹山险,更有无穷万丈溪。

题晦庵亭二首(宋)马廷鸾其一翁书河汉明,人文快宣朗。

翁名嵩岱高,在在足标榜。

其二紫阳阙里居,朱塘今泗洙。

谁其董仲舒,复此修吾书。

题桃溪十景(宋)滕塛石门孤月一轮冰,峭壁飞泉瀑布声。

碧井曲池春水冽,金山万卷晓云轻。

桃花流水松壝雪,岸柳垂阴芳桂荣。

犹记河阳花县好,山门此景亦天成。

九日登方山(宋)滕璘知君夙昔爱登山,特地相携上峻峦。

岂但登高如杜牧,故应访旧忆朱宽。

凝眸直欲小东鲁,振袂如将近广寒。

幸有酒樽供笑语,不愁归路十分难。

砚歌(宋)汪宗臣娲炼补天余此石,织女支机留不得。

中涵元精外直方,太真捧出花栏北。

声价百倍重金銮,玉蟾呵露星斗寒。

翠蛟彩霓落吾手,同文四海回春澜。

凤咮鸲眼俱下座,五纬聚奎际其可。

清风明月任消磨,一片刚肠犹是我。

花桥(宋)岳飞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

十年争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

题齐山翠微亭(宋)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赢得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观未足,马蹄催送月明归。

青罗洞(宋)张舜臣峰峦缥缈倚青云,古往今来事可询。

歙地洞中名已旧,唐贤石上墨犹新。

烟霞解锁无尘迹,花药能留不老春。

公出桃源本仙裔,清游宁惜驻雕轮。

咏星垣八景(元)胡炳文其一锦屏春色方山峨峨万山丛,红红紫紫开东风。

谁遣罘罳倚半空,为嫌下界尘埃蒙。

提起韶华千万叠,移来蜀城眩奇绝。

千工百巧花自如,万古一机天不裂。

其二绣水秋波星源沄沄从此来,迤俪湾北势欲回。

水面无风自成豰,星溪此观何奇哉。

化工妙手无不露,刺破练溪能几步。

世间儿女巧已多,楼头针线月中度。

其三龙井晓云华光殿东泉有灵,下穴空洞神功冥。

当时忽见苍虬精,年年箫鼓来相迎。

五风十雨今年好,灵物不要人祈祷。

非烟非霞腾清晨,五色祥光焕晴昊。

其四仙岩夜月谁凿太阴开...

怎么写《忆婺源》古诗词?

忆婺源南园联句丙戌年五月吾与苍篁先生赴婺源拜访诗友。

婺源诗词学会朱会长陪同游南园,在山顶紫阳阁小憩时三人即兴联句作诗。

当时阁中有五名中学生见状甚是惊羡,请求抄录诗稿。

揽胜登高上紫阳,蚺城如画靓新装。

星江两岸烟云碧,不愧中华最美乡!四面山峦拥翠来,神清气爽动诗怀。

朱君联句何其速,堪羡书乡子建才。

白头诗叟发清狂,高阁联吟雅兴长。

待到漫山飘桂馥,醉花阴里咏重阳。

玉女金童花季年,心仪高雅索吟笺。

中华向号诗之国,重振风骚期后贤。

【注】蚺城,婺源古称。

...

赞美婺源的诗句

自李白始,历代名人“选胜题咏者,不可胜数”(《安陆县志》)于白兆山间景点。

下列诗抄自道光版《安陆县志 唐 李白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太白集》)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

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

芳草换春色,飞萝摇暮烟。

人远构石室,选幽开山田。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同前) 宋 安陆人宋祁千尺虹泉界道飞,阴虬横绝负云楣。

浮梁跨岸神移石,刦烬翻波地献池。

度日衔花翔翠鸟,经年支榻养灵龟。

披襟更可祛烦恡,不独东京叔度陂。

(《景文诗集》) 宋 河南洛阳人范雍涢水梦泽地,古迹洵堪求。

白兆桃花岩,翰林栖此邱。

(《沈志》) 元 贯云石自序 :白兆山桃花岩,太白有诗,近人建「长庚书院」。

来京师时,同中书平章白云相其成,求诗于词林臣李秋谷、程雪楼、陈北山、元复初、赵子昂、张希孟,与仆同赋。

美人一别三千年,思美人兮在我前。

桃花染雨入白兆,信知尘世逃神仙。

空山亭亭伴朝暮,老树悲秋发红雾。

为谁化作神仙区,十丈风烟隔淮浦。

暖翠流香春自活,手捻残霞此细末。

几回云外落清啸,美人天上骑丹鹤。

神游八极栖此山,流水杳然心自闲。

解剑长歌一壶外,知有洞府无人间。

酒酣仰天呼太白,眼空四海无纤物。

明月满山招断魂,春风何处求颜色。

(《贯酸斋集》) 明 安陆人李通儒地势下临涢子国,山光遥射楚王城。

惟有桃花岩上月,曾闻李白读书声。

(《沈志》) 明 河北卢龙人王玺桃花开处山悠悠,闲道青莲此卧游。

径仄补藤残欲没,瀑高触石断还流。

雨催新蕨猿声急,风拂寒林草色秋。

今日偶来寻往迹,人间谁道少丹邱。

湖南湘潭人张瓒谪仙逸兴寄层台,云外荒山一快哉。

岩畔桃花应念客,泉声日日唤重来。

浙江长兴人韦商臣跻石攀罗上翠微,桃花洞在昔人非。

山僧解说蒲团理,惭愧风尘未拂衣。

(《沈志》) 明 安陆人何迁秋日带秋山,驰车野筱间。

乾坤吾道在,酒赋此身闲。

失路虚回首,逃名欲闭关。

郝公余钓石,许可一跻攀。

(自注:甑山钓台,迷不可问)(《吉阳诗集》)又杪秋白兆山观桃花岩绛珠泉留题古桂故含秋色,石泉自远秋山。

野老已忘津处,桃花莫到人间。

(同前)又桃花岩诗屋上开岩洞,床头滴涧泉。

流云常到户,纤月半垂帘。

(同前) 明 安陆人 高翀移席寻佳胜,珠泉寒且清。

玉波翻蠏眼,银海照蝉缨。

洗盏醉还酌,临流坐独醒。

苏门何处是,一笑沧州情。

(《沈志》) 明 四川安岳人 汤绍恩地僻青林霭,天开白兆雄。

一江来汉外,万象落空中。

云雨蛟龙窟,乾坤草木功。

夜分呼吸近,长啸问苍穹。

(《沈志》) 明 蔡可教雨霁红尘远,山逥白兆雄。

诸天罗象外,五马度云中。

祓楔临涢水,游观颂禹功。

非君能载酒,乐事与谁同。

(《沈志》) 杨芷望望仙岩逼,轻轻拂袖过。

春风来秀霭,旭日接晴和。

翘首青云落,开襟白兆多。

何当谋小筑,静听楚狂歌。

(《沈志》)又江国闲游意已长,寻求还宿远公房。

山逥大界空余色,月到中天自上方。

几载踪尘沧海畔,一宵清榻白云乡。

从今谁辨松花屐,踏遍祇林兴未央。

(《沈志》) 刘绍灵岩俯幽壑,传似武陵源。

津远谁堪渡,蹊成自不言。

径纡苍藓合,石险白云屯。

未见开花日,千秋名独存。

(《沈志》)又重游白兆诗不覩山房三十年,重来情思总堪怜。

峯头树色浑非旧,洞口桃花别有天。

一代风流凌白社,千秋云卧忆青莲。

逢僧语罢寻初服,出世终归半指禅。

又偕雷筠倩登白兆最高处诗着屐攀跻万仞余,香烟袅袅袭人裾。

依微丹嶂题仙迹,徙倚青云赋子虚。

禅室青齐曾结社,洞天深处好藏书。

篮舆最好偕高士,一度言诗一起予。

(《沈志》) 清 张擢士山情到我即云眠,石老苔斑锁旧烟。

雾色深深藏碧岫,桃花片片落珠泉。

洞闲自许邀孤月,谷响犹疑醉百篇。

只有清狂黄鲁直,不将胜事让青莲。

(《沈志》) 潘岭桃花岩上桃花浮,花落岩荒水自流。

泉得花神凝绀色,僧依岩隙结丹邱。

天留一线私云窦,月满千峯到客楼。

把酒醉歌呼太白,名山岂为一人留。

又眺白龙涧诗乘闲聊寄碧云宫,翠浪晴霞隐玉虹。

一烛天门毫影灿,自将法雨洒虚空。

(《沈志》) 北宋 吴之彦春放桃源可半开,寻幽不为武陵来。

峯高俯瞰谪迁洞,野阔平吞宋玉台。

飞瀑溅珠花带雨,断碑脱字石衣苔。

何当闲结云间社,笑倚天风坐丝莓。

(《沈志》) 清 孝感人程大吕岩静万山古,桃花去水平。

临溪天倒见,绝地草能生。

只许闲僧住,时闻野鹤鸣。

扪萝坐清浅,惭愧濯吾缨。

(《沈志》)又中秋诸子登白兆峯予未得往诗云夜来阛阓度笙歌,声散琅玕滴露多。

有客闭门闲蜡屐,何人当月袅烟萝。

亭边铁笛愁相负,溪畔桃花梦里过。

此夕山中追盛会,林光酒色定如何。

(《沈志》)读贯酸斎题白兆桃花岩之作,因念昔日避乱于此,回首二十年,今又是一番太平景色矣,诗柯一元长庚书院迷遗址,仿佛题名四十年。

六七词臣空有赋,桃花何处伴游仙。

春来风落桃花片,瀖水悠悠人不见。

古往今来事几非,青山惟识诗人面。

隐隐烟霞洞口横,琤...

四句古诗10首

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

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

有《高常侍集》。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

有《临川先生文集》。

塞下曲卢纶月 黑 雁 飞 高,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

[简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

出 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

古诗《春日晨景》全诗。

《春日》春日晨景五更天欲晓,三月春渐浓。

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

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清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

出自我国宋朝诗人朱熹的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

描写,赞美竹的古诗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 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天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 (唐)李商隐 万古湘江竹。

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

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 (唐)薛涛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 (唐)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摘自《薛涛诗笺》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 (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 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 引多少骚人墨客。

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 受了多少折磨。

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 珠泪满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 (明)夏昶 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

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题兰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摘自《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竹 (明)李日华 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题画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摘自《清诗精华录》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摘自1988年《绝句千家台历》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

30首古诗带诗意和诗人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

(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

描写上海古诗词

这是沪上诗坛的作品沈扶初诉衷情飞云追逐月朦胧,佳节人相逢。

梁园旧叙犹记,叹聚散、太匆匆。

聆万籁,奏千重。

离合天随,随遇西东。

田 遨腰部剧痛自挽四绝后查为骨刺成三绝句告存一国家兴盛世无前,贱寿或增三五年。

看到全民登福域,那时易箦亦怡然。

二中西学说孰无暇,彼岸迢迢未泛槎。

假我数年勤探索,或能污水见莲花。

三贪嗔从此可除根,八九宽容十感恩。

纵使孱驱难举步,心灵尚可逐鹏鲲。

褚水敖 静水堂杂抄己丑清明此时最念上苍魂,一代先贤百代存。

碧血当年凝大爱,心辉今日见深痕。

前波后浪总归海,浅紫深红每思根。

留得浩然神圣气,崎岖平坦不滇沦。

春日和鹏举兄二首,步原韵一不见苦中墟,芬芳忽有余。

春华发未晚,诗梦结如初。

水暖正滋土,风清好伴书。

仍嫌大雅少,欲请白云居。

二迎春至故墟,思绪即盈余。

莫叹生灵小,也连天地初。

有香当有道,无字岂无书。

花木扶疏处,当年是我居。

程锦川先生自称布衣感赋大块文章不了情,布衣不朽见平生。

常行海上诗心静,每念婺源骨格清。

故事频呈慷慨志,直言满溢激扬声。

笑看过往乘风去,锦绣山川万里程。

北京西山寄兴绿树晨间带露深,名山有意引登临。

骄阳躲闪时藏脸,灵气充盈总沁心。

弯路半山憾缺失,高峰整体费搜寻。

慨然长忆青春事,遥见颐和屋顶金。

书房偶感净宝明窗正向南,客如适宜便同参。

诗文要义闲中悟,释道深言静处谙。

读透人生辨世态,点燃香火证神龛。

也曾感友真情切,灯下殷勤复信函。

红尘心境不堪滚滚此红尘,犹把真诚付美神。

常奉流觞临晋字,正倾雅爱作诗人。

崇文早许千秋业,报国终驰万里身。

今日相依成挚友,或为前世结前因。

袁定璇飞天问天阁外问天行,银汉迢迢又一程。

迈步太空留足迹,金风遍送凯歌声。

陈鹏举题杜鹃谷多少形神红杜鹃,楚门一见梦流连。

玉环景象光千转,碧海襟怀月万圆。

将我诗心弦上诉,感伊春色醉中看。

缤纷满纸相思里,说与青莲亦可怜。

袁拿恩题知青岭忽忽四十几云烟,磨砺襟怀接海天。

热血挥洒结梦地,知青岭上忆当年。

长泰天柱山长泰天柱傍津川,策杖登临戏乱烟。

紫玉关藏藤萝碧,泉声幽咽石窠前。

竹篁绿荫众观奕,入悟心岩独坐禅。

笔墨本来清净地,何时醉借僧榻眠。

注:津川、紫玉、石窠、入悟、心岩为景点名吐鲁番黄沙直上热风摧,苍茫大漠望崔嵬。

坎儿井系千秋雪,高昌城凝万古哀。

戈壁荒蛮玄石动,胡羊闲定白云来。

遥想羌笛怨杨柳,独坐思幽古月陪。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二首据传,唐高僧西天取经曾路经此地。

一僧师兹去逾千年,石头空城白石旋。

遥听驼铃疑梵呗,悠悠土台话禅缘。

二石头空城一土台,千秋古国作尘埃。

雪峰戈壁遥相对,雀鸟西飞我自来。

喀什至石头城道中千仞寒岩接冰峰,清川满壑谷幽空。

夕阳斜照离边塞,白雪蓝天一抹红。

黄山笔峰信无梦笔不生花,灵石书生独卧霞。

碧汉一峰凌绝顶,淋漓泼墨见清嘉。

笔峰侧一石,状如书生入眠。

黄山佛掌峰奇松怪石各风骚,险径林迷绝岫峣。

雨后烟冥缥缈处,云开佛手在天招。

黄山百丈泉千仞奇峰插天穹,飞泉百丈出云中。

巉岩幽谷浮苍翠,清涧秋高树带风。

黄山石笋矼黄岳崔嵬万仞峰,青天竞插金芙蓉。

罗汉朝海真空界,入定春笋朝露中。

黄山抒怀不厌登临觅稿图,黄山奇绝世间无。

天都峰立狮朝阙,云海浪翻鲸戏凫。

峭岫屈蹲猛虎踞,烟松飞动腾龙舞。

非因酒醉乱泼墨,老眼笼沙看模糊。

千紫山二首衫林竹海龙潭坝,洗绿毛峰云雾茶。

三十五年日日梦,大平田头望晚霞。

魂牵梦绕龙潭坝,白练飞流漱翠崖。

秋九汲泉回旧地,又喝毛峰故乡茶。

九寨沟珍珠滩瀑布珍珠飞瀑世间无,万匹玉锦待墨涂。

倘若谪仙今还在,不吟绝句画香炉。

虎跑,步韵陈鹏举九月残荷满湖斜,觅句听泉闲品茶。

悟解因缘来是去,萋萋芳草碧天涯。

李京南登丫髻山随想京楚相呼丫髻山,杜鹃祈梦意漫漫。

知青二字载青史,满目晚霞心底宽。

叶善训 知青忆十六下乡经风雨,六十上山步云台。

邀月寻得真颜色,方知青从蓝处来。

王 凡游故地有感曾在此处事桑田,几度青春著芳菲。

红颜有幸添白发,少年无悔学先贤。

是非恩怨任它去,荣辱聚散弹指间。

毕竟登上步云亭,展望舜日与尧天。

聂世美 口占一绝恭贺昌平兄松滨卜居之喜茸城小筑鹤天舒,绝俗琴音意态殊。

六竹扶疏映三桂,林扉高卧著诗书。

展开

小学语文书三年级下册里的古诗

咏柳妆成:装饰,打扮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

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

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仰望天空,牵牛和织女渡过喜鹊桥(牵牛和织女指牵牛星和织女星,传说他们被王母娘娘责罚只能天各一方,每年七月初七才能由喜鹊搭桥相见) 《乞巧》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七夕: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碧霄:天空几万条:虚指,比喻多《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

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

“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

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

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

“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

“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

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

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

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

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