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新疆杀羊



城管是万能的,为什么对付新疆人当街杀羊摆摊又无能呢?锡林郭勒诗词曲选 敕勒歌 无名氏敕勒川,阴山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天苍苍,野茫茫③,风吹草低见牛羊④。这是一首描绘北方草原的旷远苍莽风光的少

城管是万能的,为什么对付新疆人当街杀羊摆摊又无能呢?

锡林郭勒诗词曲选 敕勒歌 无名氏敕勒川,阴山下①。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

天苍苍,野茫茫③,风吹草低见牛羊④。

这是一首描绘北方草原的旷远苍莽风光的少数民族民歌,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游牧民族的生活和环境

敕勒:部族名,原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公元四世纪时,游牧于今锡林郭勒草原,后南迁至阴山南北一带,并在发展起兴旺的畜牧业。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的一首敕勒民歌。

①敕勒川:敕勒人驻牧之地。

阴山:即今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中部之阴山山脉,西起河套北部之狼山,东至大马群山,与小兴安岭相接。

② 穹庐:毡帐篷,今称“蒙古包”。

③苍苍:深青色。

茫茫:辽阔,深远。

④见:同“现”。

失题 赵延寿 黄沙风卷半空抛,云重阴山雪满郊①。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②。

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③。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木梢④。

赵延寿(?—948)恒山(今河北省西部)人。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辽代契丹族牧民的生活状况。

①云重阴山:即阴山云重。

这两句写大漠中黄沙蔽空、雪满郊原的景象。

②探水:寻找水源。

移帐:搬迁帐篷。

就:靠近水源安排妥当。

《辽史·营卫志》:“随水草就畋猎,岁以为常。

”著弓抄:用弓把射落的雕拾取起来。

抄:拾取。

③霜果:经冰霜冷之野果。

渴自跑:河流、湖泊冻结,马用前蹄刨破冰寻找水源。

以上两句写饥鸟啄果和渴马破冰。

④占得:找到。

金莲川 赵秉文一色天连王气中,离宫风月满云龙①。

向来菡萏香销尽,何许蔷薇露染浓②。

秋水明边罗袜步,夕阳低处紫金容③。

长阳猎罢回天帐,万烛煌煌下翠峰④。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有《滏水集》。

此首咏金莲花。

诗中作者以荷花、蔷薇花与金莲花对比,更显示出金莲花超凡的美德和情操。

金莲川:地名,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

金代初称曷里浒东川。

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五月,完颜雍在曷里浒东川一带避暑巡游,正值金莲花盛开,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将曷里浒东川易名为金莲川。

①离宫:景明宫,金世宗所建避暑宫,遗址在今河北沽源县囫囵诺尔东二里小红城。

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②这两句用荷花之香和蔷薇花期之长来比衬金莲花。

菡萏:荷花的别称

蔷薇:落叶灌木,别称“刺红”、“买笑”等 ③罗袜步:典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里形容金莲花,芳姿婀娜,资质高洁。

④长阳:秦汉时有长阳宫,在陕西周至县,汉帝常在此打猎。

这里是借指金天子打猎。

塞上 赵秉文 因寻射雕垒,偶到杀狐川①。

卤地牛羊瘦,边沙草木膻②。

废城余井臼,古戍断烽烟③。

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④。

这首写塞上所见所闻,反映了金末草原上的萧条。

①杀狐川:地名,未详。

②卤地:指今浑善达克沙地。

元张德辉《岭北纪行》:“寻过抚州惟荒城在焉。

北入昌州(今太仆寺旗南九连城),居民仅百家······州之北行百余里有故垒,隐然连亘山谷。

垒前有小废城,同之居者云:此前朝所筑保障也。

城有戍者之所居。

自保障行四驿,始入沙陀际。

陀所及无块石寸壤,远而望之若冈陵邱阜,然既至则皆积沙也,所宜之木,榆柳而已,又皆樗散而丛生。

其水尽碱卤也。

凡经六驿而出陀,复西北行一驿,过鱼儿泊(今达里诺尔湖)。

” ③臼:古制舂米器具。

戍:边防哨所。

烽烟:指边警。

古代边境有敌入侵,即举燔烟报警。

④以上两句说,此地据说已经近六十年没有战事了。

?? 出明昌界 丘处机 陂陀折垒路弯环,到处盐场死水湾①。

尽日不逢人过往,经年时有马回还。

地无木植惟荒草,天产邱陵没大山②。

五谷不成资乳酪,皮裘毡帐亦开颜③。

丘处机(1148一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为道教全真派开创人。

1219年,成吉思汗派人召他赴蒙古西征军宣讲道教教义,乃由莱州(今山东掖县)出发,经锡林郭勒草原,到达中亚撒马尔汗,朝见成吉思汗,封国师,总领道教。

有《石番溪集》。

这首诗系丘处机于1220年途经锡林郭勒草原所作,写草原的景观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乐趣。

明昌界:即金代所筑明昌界壕,经锡林郭勒盟有两线,其北线由兴安盟进入东乌珠穆沁旗后又折向蒙古国,向西南延伸又经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入四子王旗;其南线经达里诺尔湖西侧进入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苏尼特右旗入四子王旗与北线相合。

①陂陀:亦作坡陀,崎岖不平的沙坡路。

盐场:即昌州狗泺盐场,金置,遣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南九连城。

《长春真人西游记》载:“北过抚州(今河北张北)。

十五日,尽邱垤碱卤地,始见人烟,二十余家。

南有盐池。

迤逦东北去,自此无河,凿沙井以汲,南北数千里亦无大山。

马行五日,出明昌界。

” ②惟:通“唯”,只。

天产:天然。

邱陵:即丘陵。

③五谷不成:不宜农作物生长。

皮裘:羊皮袍。

毡帐:蒙古包。

桓州 陈孚 跃马长城外,方知眼界宽。

晴天雷雨急,暑夜雪霜寒①。

铁骑秋呼鹘,金盘晓荐獾②。

柳营弓剑满,容我一儒冠③。

陈孚(1240—1303)字刚中,号笏斋,临海(今...

著名诗词的名句

字子美。

山东,指华山以东。

2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王维《终南别业》。

27.山中一夜雨,树杪①百重泉、掉落的意思。

21.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凉州词》。

10.奇文共欣赏:“煮豆持作羹,漉(lù)豉(chǐ)以为汁,多用做送别曲。

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宿建德江》。

作者盂浩然(689—740)。

出自《望月怀远》。

作者高适(706—765)。

出自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出自曹植《赠白马王彪》。

①[别意]离别之情。

40.尔曹①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

①[尔曹]代词,你们。

41.为人①性僻耽②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自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①[为人]犹平生。

②[耽]嗜好。

42.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自杜甫《偶题》。

43.读书破①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韦左丞,即韦济,当时任尚书左丞。

①[破]遍,尽。

4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自杜甫《旅夜书怀》。

45.文章①憎命达②,魑魅③喜人过④。

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

①[文章]泛指诗文。

②[命达]命运通达。

③[魑 魅(chīmèi)]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

④[过]经过。

4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①英雄泪满襟。

出自杜甫《蜀相》。

蜀相,指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

①[长使]经常让。

4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48.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①应须断万竿。

出自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①[恶竹]到处乱生的竹子。

49.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自《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715—770),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50.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出自《题稚川山水》。

作者戴叔伦(732—789),字幼公,唐代诗人。

5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①。

出自《游子吟》。

作者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

①[三春晖]春天的阳光

52.蚍蜉①撼②大树,可笑不自量。

出自《调张籍》。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诗人、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收在《韩昌黎集》中。

调(tiáo),调侃的意思。

调张籍,即戏赠张籍。

张籍,唐代诗人。

①[蚍蜉(pífú)]蚂蚁的一种。

②[撼]摇动。

53.天街①小雨润如酥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水部张十八员外郎,即张籍。

他曾任水部员外郎。

“十八”为兄弟间的排行。

①[天街]京城的街道。

②[酥]酥油。

5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韩愈《进学解》。

55.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出自《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5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乐天,白居易的字。

5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出自刘禹锡《竹枝词》。

两个“晴”字与“情”谐音双关。

59.千淘万漉①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刘禹锡《浪淘沙》。

①[漉]滤。

60.无端①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出自《渡桑干》。

作者刘皂(785—805),唐代诗人。

①[无端]没来由。

6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①。

出自《寒食》。

作者韩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

寒食,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一两天。

按风俗,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节。

①[五侯家]泛指贵幸宠臣。

6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799—843),字浪仙,唐代诗人,与孟郊齐名。

6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悯农》。

作者李绅(约772—846),唐代诗人。

64.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出自《省试湘灵鼓瑟》。

作者钱起(722一约780),唐代诗人。

6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代表作有《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

66.在天愿作比翼鸟①,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①[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并翅而飞的鸟。

6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出自白居易《暮江吟》。

①[瑟瑟]碧绿色。

6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6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江雪》。

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诗人。

7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779—831),宇微之,唐代诗人。

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人,难以再把其他的水看成是水;看过巫山云的人,把别地方的云都不看成是云了。

71.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出自《南园》。

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

①[吴钩]刀名,刃弯。

72.停车坐①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山行》。

...

关于战争的诗词诗的翻译和作者写诗时的背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戎机:指战争。

若飞:象飞一样。

○南朝梁·横吹曲辞《木兰诗》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旗彩:旗上的彩绘。

地暗:大地阴暗潮湿。

鼓声:战鼓之声。

○南朝陈·江总《雨雪曲》 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唐·胡皓《大漠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唐·王维《老将行》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麾huī下:部下。

偏裨pí:偏将和裨将。

○·王维《陇头吟》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髑髅:死人的头骨。

○唐·常建《塞下曲四首》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边烽;边界烽火,指边警。

○唐·盂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指出征将士。

刁斗:军用炊具。

公主琵琶: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弹奏琵琶曲调,乐调哀怨。

○唐·李颀《古从军行》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玉门被遮:《史记·大宛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军攻大宛不利,武帝命人阻断退入玉门关之路,下令军士死战。

逐:跟随。

轻车:武帝时有轻车将军。

○唐·李颀《古从军行》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羌笛:边疆地区常用的乐器。

出塞声:边疆的乐曲。

○唐·李颀《古意》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榆关:边塞。

单chán于:汉时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唐·王昌龄《从军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骝 马:骅骝,骏马。

○唐·王昌龄《出塞》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辕门:营门。

这两句写沙漠地区风扬尘土,天昏地暗,军队半卷持红旗,涌出军营。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金甲:磨透铁甲。

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罗布泊西。

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洮táo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肃临洮县。

吐谷yù浑:鲜卑族中一支的首领,这里指敌酋。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唐·王昌龄《出塞》(又作李白诗,题为《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光杯:用玉制成的精美酒杯。

前两句说:正在见酒想喝之时,军中已奏起琵琶安排宴饮。

后两句表现了战士们悲壮的心情,一说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放气概。

○唐·王翰《凉州词》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洗兵:洗刷兵器。

条支:古西域国名,即唐时的大食。

两句极写出兵广远。

○唐·李白《战城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李白《蜀道难》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驿yì使:送信的人。

发:出发。

絮:整理缝制。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有限:有限度。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制:制止。

侵陵:侵扰,侵略。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平沙:平坦的沙地。

万幕:成千上万的帐幕。

部伍:各部队伍。

见招:被招集。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寂寥:寂静无声。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悲笳敷声动,壮士惨不骄 悲笳:悲切的号角声。

两句说号角声音悲切,战士心情沉重。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群胡:指安史叛军。

○唐·杜甫《悲陈陶》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是士兵伤别、怀念故乡的曲调。

万国,即万方。

草木风: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意。

○唐·杜甫《洗兵马》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故国:故乡。

鼓鼙pí:战鼓,借指战争。

○唐·杜甫《出郭》 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斗:战斗。

儒:读书人。

打仗时须用长枪利剑,不能用笔,故曰“耻为儒”。

○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记》 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书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辚lín辚:兵车隆隆声。

萧萧,战马嘶鸣声。

行人:出发的士兵。

○唐·杜甫《兵车行》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军声,军队作战喊杀声。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战格:作战时防御用的障碍物。

逾:越。

○唐·杜甫《潼关吏》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捷:胜利。

不云输:不报告败绩。

○唐·杜甫《遣怀》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 汗马:马因奋战而出汗。

疲卒:士兵因苦战而疲劳。

○唐·刘湾《出塞曲》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辕门:军营门。

风掣chè:风吹动如牵引。

翻:飘动。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伐鼓:击鼓。

阴山:泛指边地的山。

这两句形容军威声势雄壮,地动山摇。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风头如刀面如割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将军金...

古代的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

1、【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

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

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

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

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

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

要吃饭,得流汗。

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

”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

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

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

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

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

”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

”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

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

小俩口还不着急。

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

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

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

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

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

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

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

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

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

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

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

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

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

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

一直传到现代。

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

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2、与冬至有关的诗词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3、冬至节的风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

民族英雄事迹故事

1、精忠报国——岳飞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 ”、“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出身将门。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

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

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 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

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

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

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

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

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

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

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

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

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

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

后遭诬陷,夺职回乡。

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4、万里勤王——秦良玉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

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

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史书记秦良玉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

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

关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

1、【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

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

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

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

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

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

要吃饭,得流汗。

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

”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

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

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

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

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

”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

”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

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

小俩口还不着急。

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

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

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

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

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

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

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

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

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

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

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

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

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

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

一直传到现代。

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

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2、与冬至有关的诗词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3、冬至节的风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

关于长城的历史

人类历史的奇迹 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

……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美国前总统尼 克松在参观丁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所以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文化宝藏,历史丰碑 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 建社会行进。

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 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

金戈 铁马、逐鹿强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

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 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

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 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 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 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如李白 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

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

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 长城以它巍巍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 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

这种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旅游观光不仅是 游山玩水,而且还兼有强健身体、增加知识、联系友谊以及进行经贸等活动的综合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旅游事 业更是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丰富多采的 文化艺术,是有中国特色旅游的强大支柱。

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

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 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在旅游开放中,万里长城具有独特的优势

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 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英国前首相希思在参观长城时说:“中国的过去与将来都同样具 有魅力。

……抵达长城时,我觉得比以往从照片上、刺绣上和绘画上见到的长城,更为壮观了”。

这正表明了旅游者要亲自登上长城参观游览的心意。

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 永在。

山海关是是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一个重要关隘,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选中设山海卫。

“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由于地势险要,素有京都锁钥之称。

山海关在秦皇岛市以东约10多公里处,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

城高14米,厚7米。

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

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四公里,高十四公尺,厚七公尺。

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西门名迎恩,南门名望佯,北门名威远,各门上都筑城楼,城中心建钟鼓楼,城外有护城河。

在东西城门之外,还各建一个小城圈,俗称罗城或瓮城。

1985年,修复山海关长城,1987年竣工。

有关长城的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

民族英雄事迹故事

1、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 ”、“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出身将门。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

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

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 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

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

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

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

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

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

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

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

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

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

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

后遭诬陷,夺职回乡。

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4、万里勤王——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

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

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史书记秦良玉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

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

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

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

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

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

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

衣扣一般为七颗。

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

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

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

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

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

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

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

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

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

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

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

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

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

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

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

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

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

裤子较短,裤脚较大。

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

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

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

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

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

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

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

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

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

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

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2.三月三。

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

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3.赶清明。

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

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

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

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场。

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

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

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4.看龙场。

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

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

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5.四月八。

“四月八”是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个小山头的名称。

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

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

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头聚众起义。

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

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辛战死在贵阳市-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阳市的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