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史凤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



幸弃疾的全部诗词按时间排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

幸弃疾的全部诗词时间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辛词现存词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

比较有名的:《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清平乐·村居诗意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鹧鸪天·戏题村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送人》《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遣兴》《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露天晓角·旅兴》《卜算子·修竹翠罗寒》《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17] 《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18]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生查子·游雨岩》[19] 《生查子·漫天春雪来》[20] 《生查子·去年燕子来》[21]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南乡子·舟中记梦》[22]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23]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24]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汉宫春·立春日》《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满江红·暮春》《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水调歌头·盟鸥》《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念奴娇·赋雨岩》《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25]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26]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27]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贺新郎·赋水仙》《贺新郎·赋琵琶》《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蝶恋花·送祐之弟》《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28]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29] 《一剪梅·中秋元月》《瑞鹤仙·赋梅》

关于婵娟、绢人的古诗词

有关“婵娟”的诗句:1、罗隐 《七夕》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2、元结 《系乐府十二首·下客谣》珠玉成彩翠,绮罗如婵娟。

3、毕耀 《情人玉清歌(一作张南容诗)》善踏斜柯能独立,婵娟花艳无人及。

4、刘禹锡 《梦扬州乐妓和诗》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

5、宋之问 《绿竹引》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6、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婵娟更称凭高望,皎洁能传自古愁。

7、欧阳詹 《乐津店北陂》婵娟有丽玉如也,美笑当予系予马。

8、王涣 《上裴侍郎》珠彩下连星错落,桂花曾对月婵娟。

9、许浑 《怀江南同志》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10、张祜 《筝》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11、何扶 《送阆州妓人归老》竹翠婵娟草径幽,佳人归老傍汀洲。

12、史凤 《传香枕》韩寿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婵娟13、刘言史 《赠成炼师四首》花冠蕊帔色婵娟,一曲清箫凌紫烟。

14、徐夤 《月》碧落谁分造化权,结霜凝雪作婵娟。

15、王周 《赠怤师》水中有片月,照耀婵娟姿。

16、李端 《鲜于少府宅看花》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

17、毛熙震 《临江仙》南齐天子宠婵娟,六宫罗绮三千。

18、顾况 《道该上人院石竹花歌》婵娟灼烁委清露,小枝小叶飘香风。

19、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京镗 《贺新郎(中秋)》只有婵娟多情在,依旧当时雅素。

21、姜特立 《菩萨蛮(中秋不见月)》来夕尚婵娟。

何妨把酒看。

22、洪皓 《木兰花慢(中秋)》故国迢迢,千万里、共婵娟。

23、毛滂 《踏莎行(中秋玩月)》随人全不似婵娟,桂花影里年年见。

24、周紫芝 《水调歌头(丙午登白鹭亭作)》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

25、杜安世 《渔家傲》疏雨才收淡泞天。

微云绽处月婵娟。

26、吕渭老 《扑蝴蝶近》十年梦里婵娟,二月花中豆蔻。

27、苏庠 《菩萨蛮(澧阳庄)》霜月又婵娟。

江南若个边。

28、吴文英 《烛影摇红(黄钟商毛荷塘生日,留京不归,赋以寄意)》千里婵娟,茂园今夜同清照。

...

【关于羊的4句整首古诗大全】作业

关于生肖羊的诗句1. 句 (褚亮)神羊既不触,夕鸟欲依人。

2. 出境游山二首 (王勃)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3. 渭川田家 (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4.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罗隐)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

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

5. 羊 (李峤)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6. 访羊尊师 (孙革)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 八分羊 (史凤)党家风味足肥羊,绮阁留人漫较量。

万羊亦是男儿事,莫学狂夫取次尝。

8. 田园乐七首 (王维)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9. 陇头吟 (翁绶)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

横行俱是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

10.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李白)知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

11.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李白)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12. 胡无人 (李白)塞阔牛羊散,兵休帐幕移。

空馀陇头水,呜咽向人悲。

13. 促促词 (张籍)愿教牛蹄团团羊角直,君身常在应不得。

14. 野田 (张籍)漠漠野田草,草中牛羊道。

古墓无子孙,白杨不得老。

15. 送人游塞 (齐己)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

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16. 蒿里 (贯休)兔不迟,乌更急,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

牛羊窸窣,时见牧童儿,弄枯骨

慷慨激昂的诗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 岳飞《满江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宋)潘阆《酒泉子》,形象地描绘了“弄潮儿”与惊涛骇浪奋勇拼搏的顽强精神,无所畏惧、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形象。

从此,“弄潮儿”便成了勇于拼搏勇于奋斗者的代名词。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唐 李白〈上李邕〉)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宋 包拯〈明志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唐 骆宾王〈在狱咏蝉〉)...

描写草原的诗词

活跃在文坛的辞赋作者 一、颜其麟,祖籍湖北,生于1935年,大学毕业。

解放前攻读四书五经,解放后一直研究古典文学

现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院士、院长。

上世纪80年代初,著作开始问世。

其著作有《香港赋》、《三峡赋》、《黄河赋》、《桂林赋》、《黄山赋》、《庐山赋》、《南昌赋》、《黄鹤楼赋》、《扬州赋》、《西双版纳赋》、《鄂州赋》、《石画赋》、《鳖赋》、《南榭赋》、《丹阳赋》、《菏泽牡丹赋》、《洛阳牡丹赋》、《张家界赋》、《少林赋》、《郑州赋》、《海上田园赋》、《服装赋》等30多篇大赋。

之外,尚有《古诗新魂》、《三峡诗汇》、《国花颂》等古诗集问世。

其人既从事汉赋创作,又从事书法创作。

自谓“赋伍班张歌盛世,书宗颜魏颂京华”。

周南赞曰“书赋同辉”;沈鹏称之“赋书双璧”。

胡光舟读其赋而称之为“全国不敢作为第二人想的当代汉赋作家”。

人生信念是:“文章俯仰千秋富,翰墨沉浮百世春”。

其奋斗目标是:“铺陈世界张张纸,容纳乾坤本本书”。

其赋作问世之日,亦其书法出版之时,所谓“赋书双璧”、“书赋同辉”,亦即是之云尔。

1996年在北京举办个人自书诗赋展览,受到很多专家的嘉许;2002年荣获国际炎黄文化金奖,与沈鹏、刘炳森等著名书法家齐名同列(同列为卓越贡献奖)。

颜的《宜春赋》一共三十八段,九千来字,堪称辞赋字数之最。

比潘岳长赋三千多字《西征赋》还长的多。

赞美宜春“山娇川媚,物美风醇”“袁山耸翠千秋美,地以人重;高士流芳百世馨,人因地传”。

颜的辞赋洋洋洒洒特别擅长铺陈,极尽渲染之能事,文法比较正宗,功底扎实,气势恢弘,对仗工整,包容广泛,波澜壮阔。

将宜春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特产物品等一笔描尽。

不过依笔者拙见,中间部分内容陈述的稍显繁琐,如削减浓缩一下更妙。

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高度评价颜先生的《威海赋》并为《威海赋》作序。

颜先生为了著《威海赋》先后四赴威海,客居三月有余,详读史料,遍访山水,历时近一年,终成此赋。

这说明颜先生著文的态度极其认真负责。

《威海赋》也成为当代城市宣传之工具。

二、孙继纲,洛阳辞赋研究会会长,一篇《洛阳龙门赋》让他名声大噪。

此赋写来字字珠玑,文笔锦绣,文采华丽,辞藻丰富。

特别对佛学有很深很透彻的了解和修为。

“洛阳龙门,形胜誉甲天下”开篇就气势非凡,“洞窟星罗,映先祖之智能;石龛棋布,展华夏之文明”展现一千多年的佛学史。

“石窟,融南北文化为其体;艺术,树中原风格为其旌。

文化造极,四海称颂;艺术登峰,五洲认同”对石窟艺术大加赞叹。

“南洞阿弥陀,胸袒慈怀,蚕眉横卧;北洞无量寿,手指天地,尊容自呈。

”为各类佛像的姿态描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孙先生据了解还担任政府要员,可能是工作比较忙的原因,却搜不到他其它作品,对此深为遗憾。

三、魏明伦,生于一九四一年,四川内江人。

童年失学,九岁唱戏。

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

四十余年未换单位

一九八五年,凭着一本《潘金莲》而一举成名,并引发社会各界大讨论。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又相继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并屡屡获奖,被戏称为“巴蜀鬼才”1987年被新华社《半月谈》公布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

魏先生名利双收以后,最近被四川地方各地请去著赋。

酒楼会堂,桥梁陵墓,均可入其赋。

收费不菲,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

已发表作品有《大洲广场赋》、《中华世纪坛赋》、《会堂赋》《廊桥赋》《二滩赋》、《绵竹赋》、《盖世金牛赋》、《合江亭赋》、《纪信诓楚赋》等近10篇骈赋文,每一篇骈赋均被中央级报纸争相转载和为全国发烧友收藏,魏明伦也由此被誉为目前“国内骈赋第一快手”。

如《中华世纪坛赋》中“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这些句子对仗工整,音韵铿锵,且文采斐然,寓意深刻。

但个别作品还是显的有些不够精练,如“大潮推动小城,小城观念大变”“赵州桥什么人修?洛阳桥什么人留?”这些句子还可以再深加工一下,就更为精练,强悍了。

总而言之,魏的碑赋类似于骈赋,文赋,俗赋的一种综合。

语句流畅,用词平易,可读性较强,是辞赋的一种发展方向

四、何开四,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谈家协会主席,著名词赋家:何所作的《中华钱币赋》阅读了100多万字的资料,历时3个月修改17次。

600余字的《中华钱币赋》现刻碑立于成都印钞公司

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巴蜀文化赋》、《大地赋》、《国酒茅台赋》、《川菜赋》,《国宝熊猫赋》《沐川赋》《南糊赋》《小平百年赋》等,其中创作的《中国农业赋》一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刊刻展出。

“钱积如山,德立千仞;钱流如川,心如止水”何的赋和魏有相似之处,但何比魏讲究韵律,生动性要稍差于魏,二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五、陈恩田,著名书法家、诗人,祖籍安徽安庆,出生于四川乐山, 12岁因卖对联成为乡里远近闻名的“小秀才”,后常与书法家杨...

寻求诗词!!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诗意: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

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

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

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

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

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

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

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

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

“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

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

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

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

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

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

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

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

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

”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

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

”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

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

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

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幽人:隐居之人,指丘丹。

此是作者的想象,诗人设想丘丹也因秋兴而未能成眠,以实带虚,写出了彼此心意交融,感情默契。

《秋月》赏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这是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的一首七言绝句,细品之后,你会发现,无一处写月的诗行,竟处处浸染着月色。

请看,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瓦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宛若桂林山水般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叹到山之碧,寄情于空水之澄鲜? 往下看吧。

诗的第三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的超尘脱俗、...

李煜的诗词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一首忆旧词。

原作有两首,内容相近,这里选第一首。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居汴京时的作品。

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句意是:一切的悲愤,都来自昨夜梦中之事。

这句话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

梦中的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了。

廖廖八字将日夜思念、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来。

有荡气回肠之至。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三句均写梦境。

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

“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

”尽管前人一再说过,却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一经李煜入词,便成佳句。

原因在于:一是出现在梦境中,富于迷离惝之感;二是有上下文烘托,犹绿叶之扶红花。

此句虽只七字,却写出了内苑车马喧阗的景象,而词人游兴之浓,亦寓于字里行间。

紧接着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

这一句写出了游赏时间和观赏对象;同时还象征着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春风得意的时候。

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

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

梦境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悲惨。

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

其实语出白居易...

李煜的诗词赏析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虞美人》广为流传。

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栏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

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

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

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

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

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

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

《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

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

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

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

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

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真乃千古绝唱。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是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

班婕妤的诗词

你好,希望采纳!班婕妤(约公元前48-2年)汉代女作家。

祖籍楼烦(今朔城区),后迁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郊。

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

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

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

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急歌行》,亦称《团扇歌》。

汉成帝初年,班婕妤补选入后宫,初为少使,后成为婕妤,很受成帝的宠幸。

一次成帝到后宫游玩,要班婕妤与他同坐一辆车,然而婕妤却以古之贤君臣在侧,而亡国之主才是嬖女相随的史实加以拒绝。

成帝的母后听到此事,大为感慨:“古有樊姬,今有婕妤。

” 鸿嘉年后,班婕妤和许皇后失宠,赵飞燕姐妹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成帝问班婕妤,她委婉地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极力持身修已,还没有享到福,去做那些邪恶之事,还有何望吗?倘使鬼神有知,也绝不会泊信那些不臣贼子的诬告;如果鬼神天知,那诬告就更加无益了。

我绝不做这愚蠢的事情。

”成帝被她说的无言以对,许其入长信宫侍奉太后。

班婕妤因受赵飞燕的嫉妒,遭诬陷,受排挤。

她向成帝奏请到长信宫去服侍太后,残度晚年,后死葬于延陵。

怨歌行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释】: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

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

属《相和歌·楚调曲》。

裂:截断。

“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

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

鲜:一作“皎”。

团团:一作“团圆”。

飙:急风。

箧笥:箱子。

【简析】: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

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

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

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

”故近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

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

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

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

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

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

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

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

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

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

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

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

”(《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

“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

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

“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

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

”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

“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

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

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

告诉我关于赞颂梅兰竹菊的诗词?

兰花诗 十二首古 风唐 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清 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清 刘灏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元 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题 画 兰清 郑燮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朱 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张学良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唐 崔涂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兰明 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清 钱谦益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秋 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竹《诗经·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选》P200叠石流泉,茂林修竹。

——晋·王羲之《兰亭序》竹亦得风,夭然而笑。

——苏轼修竹凝妆,垂杨系马。

——宋·陆睿词句(郑板桥诗三首)枝长叶少,枝短叶多。

世间如此,英雄奈何。

不是春风,不是秋风。

新篁初放,在夏月中。

能驱我暑,能豁我胸。

竹称为君,石呼为丈。

赐以佳名,千秋无让。

空山结盟,介节贞朗。

五色为奇,一青足仰。

竹唐·李贺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唐诗百家全集》题新竹唐·杜牧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庭 竹唐·刘禹锡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唐诗百家全集·刘禹锡柳宗元卷》酬人雨后玩竹唐·薛涛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唐诗百家全集卷》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同上)栽竹拂枝,拂尘洒露。

君子取之,最有用处。

千笔淡墨,画出细竹。

抽得心丝,无不肖曲。

竹中有竹,竹外有竹。

渭川千亩,此为巨族。

——以上三首选自《墨竹画谱》赋予得临池竹唐·唐太宗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

拂牖分龙影,临池得凤凰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冉冉孤生竹,结根太山阿。

——汉代诗。

慈老竹唐·李白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质,贞心常自保。

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全唐诗精华类鉴赏集成》《山居秋暝》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竿万竿斜。

竹窗闻风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以上选自《唐诗三百首》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窗雪。

竹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於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苏轼诗选注》咏梅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 梅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墨 梅 张臬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