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教育子女诗词 子女教育



怎样教孩子背古诗词? 1、继续教但不要强迫,尤其不要在孩子背不好时有负面情绪(因为他未必理解和你的标准不一样) 2、培养兴趣,从身边诗句入手,忌讳晦涩诗篇,尤其政治诗篇 3、孩子未必了解韵律和情感,

怎样教孩子背古诗词

1、继续教但不要强迫,尤其不要在孩子背不好时有负面情绪(因为他未必理解和你的标准不一样) 2、培养兴趣,从身边诗句入手,忌讳晦涩诗篇,尤其政治诗篇 3、孩子未必了解韵律和情感,恶作剧常常有,他会觉得好玩,要正常引导(我们小时候也常常抱怨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4、退一步讲从2岁到20岁天天背诗也未必语文能考得好,也未必能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因为诗这个东西本来就不是靠背出来混的,有多少孩子为了父母的骄傲在努力背诗以换取他人些许夸奖,这本身就有问题 5、而且名诗篇和现实差距太大,现在也没有描写电脑的绝句也没有描写苹果的律诗,孩子长大要自己完成从现实到意境的转变,这要靠个人爱好和感悟,强加不来

家庭教育的古诗文诵读

流传千古十五大教子诗 诗词可以抒情,诗词可以言志。

其实,诗词还可以教育子女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的名人是如何用诗词来教育子女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子诗词。

因为教子诗词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所以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

一,东方朔《诫子诗》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向以滑稽著名。

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看他的《诫子诗》: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二,陶渊明《命子》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三,陶渊明《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四、李商隐《娇儿诗》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望采纳...

教育孩子的诗句

1“谚云: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

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

”(任弼时)2“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高尔基)3“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巴斯德)...

关于“教育孩子”的诗句有哪些?

1、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唐·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唐·无名氏《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4、唐·郭茂倩《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南宋·朱熹《劝学》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

杜甫的一首教育孩子的诗

杜甫 【又示宗武】诗词: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直译:你最近已经懂得按律写诗,也会摊开书本坐在桌前看书了。

你应该吟诵像张衡《四愁诗》那样的古诗,而不要羡慕谢玄玩香囊一类的嬉戏。

只有休假的日子才能偶尔饮一次酒,明年你就长得和我一般高了。

你还应该饱学经术,似乎也已经酷爱读写文章了。

十五岁,正是男儿志于学的时候,在孔子三千弟子年轻辈的学生中,只有像曾参、子夏、子游这样学得通达的人,才能登堂入室;分析:这是杜甫写给最喜欢的次子宗武的诗。

诗中包含着杜甫对孩子的无限期望。

他看到宗武学习作诗,在兴奋之余,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更重要的,应当勤学儒家经典著作,要以曾参那样的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

...

父母对孩子教育影响的诗句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子女教育孩子读高中学习退步怎么办

提几个建议已供参考. 一: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孩子总是渴望优秀,但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这是孩子必须明白的道理。

我们会适时地对孩子每一阶段的优点和进步进行总结,并不断地鼓励她发扬优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孩子的自信心自然会不断增强。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自信心,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

孩子回家温习功课时,最好不要轻易打扰或者监督,因为这样延续下去只会消磨掉她们的自觉性同时也滋养了她们的逆反心理。

为孩子买或借阅一些课外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学习有关的,而另一些是他自己选择的,写完作业后可以看,这样既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字,还可以认识一些没学过的字。

每周六或周日定期带孩子到图博中心阅读一些儿童读物,要鼓励她们多看书,多接触新鲜有益的事物。

因为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新鲜有益的事物能拓宽她们的见识,启迪她们的思维。

这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三:培养学习习惯,训练独立作业。

“安静、专注”是优良性格的一个基础,也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所以孩子在学习前,我们总是提醒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找本子等。

学习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学习,既不允许离开座位,也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大人也不能打扰孩子。

一个学习时段结束后,可以起来活动一下,并眺望远方缓解眼睛的疲劳。

另外我们还让孩子自己掌握时间,独立完成作业。

比如星期天大人与孩子一起根据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大人只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形成了安静、专注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俗语说得好:留金留银,不如留给孩子一个好习惯。

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她们从小就养成自立、自觉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家长有意识的培养而养成的,如可以尝试让她们干些家务活,多多体会劳动的乐趣与必要性。

教育孩子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学会团结,不但能增强生存能力,还能减少前进的阻力。

五: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要让孩子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尽可能的抽出时间进行运动及益智游戏,这有助于孩子身体、智力及情感的全面发育,让孩子充分快乐地运动,是生长发育和营养素被吸收的重要因素。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能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实。

小其妈妈儿童绘画工作室

教育孩子的诗句教育孩子不能大骂,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时,常常和...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谚云: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

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

”(任弼时)“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高尔基)“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巴斯德)“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丁肇中)“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

”(老舍)“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列夫·托尔斯泰)“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爱好时髦是一种不良的风尚,因为她的容貌是不因她爱好时髦而改变的……”(卢梭)“人的美并不等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他的心。

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奥斯特洛夫斯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人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即使一个人天分再高,如果他不艰苦操劳,他不仅不会做出伟大的事业,就是平凡的成绩也不可能做到。

”(柴可夫斯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父母教育子女经典语录1、一个女孩染了一头黄了吧唧的头发,第二天...

诗教 一.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为儿童乐于接受,容易为他们理解的诗篇。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黄遵宪的曾祖母 的教育经验。

相传近代卓越的爱国诗人黄遵宪自三岁开始就由曾祖母抚养。

黄遵宪的曾祖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酷爱民间文学,尤其喜欢听当时流行的弹词。

她在黄遵宪刚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用儿歌对黄遵宪进行启蒙。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前一口塘。

放个鲤鱼八尺长 。

”这样格调明快,轻松而又富有想象力、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给童年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影响。

对启发他的 智力,陶冶他的情操都有积极作用

黄遵宪的父亲是一位在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他不但以自己诗人气质和性 格给幼年黄遵宪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而且特别注意用诗歌启发孩子的智慧。

他有意选择与搜集像《千家 诗》那样的琅琅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诗让儿子学习和背诵。

在曾祖母和父亲的启蒙教育下,黄遵宪很小就酷爱 诗歌。

他在十岁那年,塾师以诗句“一路春鸠啼落花”与“一览众山小”为题让学生作诗,黄遵宪即写下“春 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以及“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这样令当时家乡一带名士们有口皆碑的诗句。

二.必须选择内容健康, 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诗篇进行启蒙。

清代的郑板桥为了对儿子进行启蒙 教育,曾经特意为儿子抄录了一些思想进步、内容健康的民谣,用做教材

例如: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葛蚤出。

” 郑板桥抄录这些具有人民性的民谣用以教育子女,目的是让儿子了解民众疾苦,自小培养关心群众改造社 会的报国之志,懂得怎样做人。

宋代王安石常常用抄诗的形式,规劝子弟奋发努力。

他的弟弟王安国小时喜欢骑马击剑,不爱读书,王安石多次劝他珍惜年华,可是他依然成天游荡,无心学业

因此,王安石就抄录了一首前人所作《时光》诗,贴 在弟弟的书房里。

诗中写道: 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

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

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

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王安国看了这首诗,痛悔自己过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决心从此振奋起精神,使生命更有意义。

在 哥哥王安石的鼓励与帮助下,他一心寒窗苦读,终于中了进士,受到朝廷重用。

还有一次,王安石为了鼓励外孙勤奋学习,就在外孙的书案上抄写了两句乐府歌辞:“少壮不努力,老大 徒伤悲!”王安石的外孙看了这两句诗,从此抓紧时间学习,学问大进,后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另一种诗教形式是师长亲自为子女创作“教育诗”,这种形式较选用前人诗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 传大诗人陆游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

翻开陆游的诗集,在他留下的九千多首诗中,大约有一 百多首都是写给孩子的。

为了教育孩子认真读书,继承他的诗风,当他看到七岁的儿子创作了一首诗时,欣喜 地写诗对儿子进行鼓励: 喜见吾家玉雪儿, 今朝竹马绕廊嬉; 也知笠泽家风在, 七岁能吟病起诗。

为了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陆游用诗告诉孩子们:“通经本训诂,讲字极声形。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

”为了教育儿子明确学习目的,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了作官,而是为 了救国救民,他写道:“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乎苏元元。

”他特别注意用诗教陶冶孩子性格,使他们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

他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 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

有一次,当他的儿子子@①向他请 教作诗方法时,他特意创作一首《示子@①》的教育诗,总结了自己学诗的体会。

诗中讲到他开始学诗,只注 意技巧和辞藻,走过一段弯路。

直到中年以后才渐渐窥见到广阔的意境,有了深刻体会。

他明确地指示儿子: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意思是说:你果真要学习写诗,应该首先在诗歌以外,书本以外多下功夫。

这 是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至理名言

陆游还经常教诲孩子要保持和发扬陆家的优良家风:“汝曹切勿坠家风。

”在他的诗里,多次把他的家风 内容向子孙交代,还希望能为诸孙作出榜样:“夙夜常相勉,诸孙待典型。

” 尤为可贵的是,陆游一生坚持不懈地用爱国思想教育子孙后代,直到病危还写下一首《示儿诗》:“死去 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七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首《示 儿诗》时,仍然为诗人的伟大爱国思想所感动,可以想见,它对于陆游子女的教育是何等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