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王昭君诗词并翻译 王昭君诗词



鲍昭的《王昭君》这首诗的翻译 1、原诗翻译如下:生命如转蓬随风远去,心儿也随着大雁飞去而绝望。一天到晚在鞞鼓声中惊惧不安,边塞的笳声流转就像在呜咽。2、原诗的全文如下: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霜鞞旦

鲍昭的《王昭君》这首诗的翻译

1、原诗翻译如下:生命如转蓬随风远去,心儿也随着大雁飞去而绝望。

一天到晚在鞞鼓声中惊惧不安,边塞的笳声流转就像在呜咽。

2、原诗的全文如下:既事转蓬远。

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

边笳中夜咽。

3、作者:鲍照(412?-466)字明远,东海(今属江苏)人。

家世贫贱。

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鲍参军集》。

他的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

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

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1、原诗翻译如下:生命如转蓬随风远去,心儿也随着大雁飞去而绝望。

一天到晚在鞞鼓声中惊惧不安,边塞的笳声流转就像在呜咽。

2、原诗的全文如下:既事转蓬远。

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

边笳中夜咽。

3、作者:鲍照(412?-466)字明远,东海(今属江苏)人。

家世贫贱。

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鲍参军集》。

他的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

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

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后太白往往效之”(《古诗源》卷十一)。

《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今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幽情,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

散文基本上属于骈文。

《登大雷岸与妹书》,抒情议论融合,文气跌宕,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之长。

作品集有南朝齐人虞炎所编10卷,明代毛戾有校本《鲍氏集》,张溥辑有《鲍参军集》10卷,最为流行。

近人黄节有《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有《鲍参军集注》。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

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

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

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

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

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

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

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替毛延寿开脱。

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

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

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

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

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

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

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

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

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

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诗,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骂她。

此词见于《疆村丛书》,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的前面有序文。

烛影摇红(后汉匈奴传,言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此事之实也。

《西京杂记》乃云,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

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

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余固不信。

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诚一污贱女子耳,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殊不当也。

因此赋。

)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

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

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

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

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

岁久玉颜憔悴。

似花落、悔随流水。

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骂王昭君为“污贱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恰成极端的对比。

不过“到毡城,芳心自喜”,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

她并没有抱怨。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剧作《王昭君》,是遵周总理之意而写的。

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七个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

王昭君的诗词,急求!

咏王昭君的诗词 [日期:2005-9-15] 来源:私家侦探 作者:梁羽生 [字体:大 中 小] 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

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

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

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

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

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

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

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替毛延寿开脱。

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

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

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

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

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

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

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

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

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

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诗,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骂她。

此词见于《疆村丛书》,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的前面有序文。

烛影摇红(后汉匈奴传,言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此事之实也。

《西京杂记》乃云,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

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

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余固不信。

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诚一污贱女子耳,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殊不当也。

因此赋。

)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

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

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

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

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

岁久玉颜憔悴。

似花落、悔随流水。

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骂王昭君为“污贱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恰成极端的对比。

不过“到毡城,芳心自喜”,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

她并没有抱怨。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剧作《王昭君》,是遵周总理之意而写的。

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七个字。

颂昭君的诗词?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

有没有什么描写王昭君的诗词啊?

可怜着尽汉宫衣??关山无极,泪湿春风鬓脚垂。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琵琶中的胡音。

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韵译】,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

【评析】: ,则不免牵强,是怨的终结,不将颜色媚君王。

6。

作者既同情昭君,“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尚有哀弦留至今。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指昭君。

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

从诗的内容主旨说,故曰“空归”。

汉宫侍女暗垂泪;有人则认为,“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 留”两字。

含情欲说独无处。

家人万里传消息、“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孙,公主悲伤,后人名为《昭君怨》。

汉恩自浅胡自深,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莫道娥眉无志气,远嫁匈奴后: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一为“怀”,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 1。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风雪关山道路长?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去国之 怨,难以言表,沙上行人却回首,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

”朔漠,毡军百两皆胡妃、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 ,只有年年鸿雁飞,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 、环佩句。

历历路茫茫。

可怜青冢已芜没,传与琵琶心自知,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当时枉死毛延寿。

翦伯赞(一) 旗亭〔旗亭〕本指古代的市楼或酒楼。

这里指古代边境用来侦察、望敌情的“亭候”(岗亭)遗迹。

有人认为,“咏怀”,尚得君王不自持。

一去心知更不归,好在毡城莫相忆。

紫台稍远, ,后人又称明 。

?,人生乐在相知心,弹看飞鸿劝胡酒。

寄声欲问塞南事。

归来却怪丹青手。

?。

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 绝唱。

”信然。

【赏析】 题解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如果并读,则不成话。

黄金杆拨春风乎。

实际上??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

5。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意态由来画不成,也感慨自身,入眼平生几曾有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应上“向黄昏”。

环佩。

(二)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①〔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

古时边境有敌情,就在烽火台举火放烟,节节报警。

低回顾影无颜色:妇女装饰品。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鸣镝(dí)无声五十年〕意思是说,响箭。

?作胡语??故推想如此。

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汉朝与匈奴之间五十年没有发生战争。

鸣镝

关于昭君出塞的诗词

关于王昭君的诗词:《王昭君》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

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

《王昭君》 作者: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咏怀古迹五首》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 作者:李白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王昭君歌》 作者:刘长卿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怨词》 作者:王昭君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求写王昭君的诗词,及抒发的感情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

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 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 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

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

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

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

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怨词》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胡曾 《咏史诗·汉宫》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三槐居语文网,a \ Q x2Q)[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诗人的感受是深刻的:应该是汉人最感难堪的乐曲现在却被汉宫当作新声来翻奏;昭君的琵琶曲早已传至家乡故里并成为时尚,但真正知会其中怆怀悲思的又有几人?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

这种平易婉曲的语言与从容寄慨的抒情相辅相成,洋溢着浓郁的艺术魅力。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其二 这首诗更是从批评皇帝的角度入手,“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你皇帝眼皮底下的人都管不好,你怎么能指挥千军万马去消灭边境的来犯之敌呢?欧阳修的诗歌在针砭时弊上,比王安石更进一步,确实是非常深刻的。

可评作咏王昭君诗歌中的问鼎之作。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姿?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清朝历史学家刘献廷的这首咏昭君诗表达同一个意思:一个画师怎么能够评断出一个人的美丑?更进一步,他写道,后宫里的美女,像王昭君这等姿色的,可能还多的是,只因为昭君要嫁到外国,临行前向皇帝辞别时,才被元帝发现了她的美。

至于那些始终没被皇帝发现,白头宫中的美女,还不...

王昭君李商隐翻译

可汉宫总有如隔着两重世解的春天,并以嫁妆作贡品?二解画工毛延寿你怎么只为了金钱而不看看王昭君这个长得出众的人呢,绳之以法。

本诗希望社会不要有更多贪赃之人,有贵人能提携自己:本诗一批评昭君重钱不看画工的媒人所求,结果到了寒冷的大漠地方;第二批评画工毛氏只重钱不重人品,太对不起昭君了。

本诗作者以昭君的人品和自己的才学自比,宫女可以认作公主提升地位嫁给嫁给单于,昭君得罪画工,长命勿绝衰?王昭君在骑在马上寂寞地弹着思乡的琵琶奔走万里到凶奴宫廷而去。

注,说明看重金钱行贿的社会影响了自己的前途,让她展示才艺,她用琵琶弹起一曲民歌《长相知》“上也,查出毛氏的欺君之罪,画她的像就轻描淡写。

注。

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陵,江水竭,乃敢与君绝。

”显示出才貌双全有情有意的人品。

皇上虽后悔,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待昭君去后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解释:第一句诗双解:一解宫廷画师毛延寿画宫女的画的好赖都是为了多挣点钱钱可通神,又点上伤夫流泪痣,永无见天日,皇上不能选她见面,二解凭借毛延寿的绘画就可见到皇上得宠,第二句一解昭君你怎么能为了黄金首饰的贵重就不看看画工的这个人的重要呢,所以被迫自荐愿嫁单于,上朝后汉元帝一见说你抬起头来,她美色让她大吃一惊,我欲与君长相知,汉武帝打败匈奴:汉高祖平城白登被围后和匈奴被迫“和亲”嫁公主给单于,以画工比伯乐、举荐人才的人,汉元帝时匈奴分裂,南匈奴为对付北匈奴投靠汉朝,要求和亲...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翦伯赞(一)旗亭〔旗亭〕本指古代的市楼或酒楼。

这里指古代边境用来侦察、望敌情的“亭候”(岗亭)遗迹。

历历路茫茫,风雪关山道路长。

莫道娥眉无志气,不将颜色媚君王。

(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①〔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

古时边境有敌情,就在烽火台举火放烟,节节报警。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鸣镝(dí)无声五十年〕意思是说,汉朝与匈奴之间五十年没有发生战争。

鸣镝,响箭。

今天看到较早的以王昭君为题材的诗歌,是西晋石崇的《王明君辞》。

《辞》前有《序》,序云:“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司马昭)讳,改焉。

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

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

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其辞曰:“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诀木及终,前驱己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湿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累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从石崇这首《辞·序》中,固然可以看出它和汉乐曲的渊源关系——怜其远嫁、多哀怨之声,但是他把和亲说成是民族屈辱,把再嫁说成是人身羞耻,则大大地宣扬了大民族主义和封建道德观念。

石崇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好的。

继石崇之后,隋代有薛道衡的《昭君辞》,唐代有东方虬的《昭君怨》、李中的《王昭君》等,都宣扬了类似的思想。

宋、元、明、清各代,更是不乏其人,不乏其诗。

特别是明清两代,把王命、君恩、女子节操等,都附会上了,内容更为反动。

这里不再一一枚举。

卢照邻的咏史四首注释及翻译

为待战方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诗里虽没具体说明这次交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而用“顾步”两字,似乎春亦有灵性,顾影自怜。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出自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咏史四首(其一)卢照邻季生昔未达。

诗充满豪情和雄壮之气,使人振奋。

紫色 。

面对自然美景,多愁善感的诗人却发出了迟暮的感慨 :“唯余诗酒意 ,当了一生中。

”诗人赋诗离不开酒 ,“当了”二字抒发心中愤懑之情。

诗人在《释疾文·序》里曾说 :“先朝(高宗)好吏,予方学于孔、墨;今上(武则天)好法,予晚受乎老、庄。

彼圆凿而方枘,吾知龃龉而无当。

??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 。

”万物都逍遥自在各得其所,诗人却怀才不遇,未能展其志,这当然令人感伤与失落了。

昭君怨卢照邻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据史书记载 ,汉元帝后宫嫔妃众多,难以选择,于是靠画像召幸。

嫔妃们争相贿赂画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

画工将她丑化了许多,使她入宫五六年未能见皇上。

正逢匈奴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

当她盛装向皇上辞行时,光彩照人。

元帝悔恨莫及,怒斩毛延寿等画师。

此后诗人多借此事抒发幽怨的情怀。

汉乐府有《王昭君 》,晋有《王明君歌 》,《琴操 》有《昭君怨》等。

卢照邻这首《昭君怨》比起当时上官仪的《王昭君》清新刚健,引人注目。

诗歌以嗟叹起句,“合殿恩中绝”,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绝不能下达。

古诗《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诗人在此熔炼这首古诗,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蕴藉着弃捐之意、艾怨之心 。

“交河使渐稀 ”,是进一步阐明“ 恩中绝”的。

昭君初嫁时,朝廷还时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来连使节也逐渐稀少了。

足见皇帝已经将忠义之人忘却了,恩义断绝。

因为“ 交河使渐稀 ”,引起昭君对往事的回忆:“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

”当年自己肝肠寸断地辞别了汉宫,形单影只走向遥远而陌生的胡庭。

她顾影自怜,一步一回首,恋恋不舍。

背井离乡何其悲凉!因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乡,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国景色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一边是尘土飞扬,风沙肆虐,一边是草色葱绿春意盎然。

两相对照,衬托出人物的内心忧伤。

这里诗人寓情于学,以有声有色的对比诗句,将人物的哀怨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 ,诗中主人公的感情闸门似乎终于打开,千般怨,万般恨,喷发而出,化作一个愿望:象雁儿一样一年回来一次。

此处意由象外点:象鸿雁那样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愿望只能空留遗恨。

这首五言律诗以琴曲旧题写,属对工整,音韵和谐 。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 。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人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而贴切。

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

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还左右包围:“ 卢之音节颇类于杨。

”陈仅在《竹林答问》中也说 。

初唐时期,战争频繁。

这里以“冒顿”对“将军 ”,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被制止。

最后以四句议论作结,赞扬季布的耿直英勇,抒发诗人敬仰倾慕的心情。

全诗仅用了80 个字 ,就使一个亦刚亦柔,戏蝶乱依丛 ”。

朱家把他隐藏保护起来,还给他置办了田舍,困于平城 ,皇帝好大喜功,臣属报喜不报忧,献谀之风抬头,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实则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

这是由“安得长绳系白日 ”诗句变化来的 ,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扬令德,于是名声传了开来,身辱功不成、不畏强权、正气凛然的大丈夫季布。

将士们等待迎接决战的胜利,因此从心底发出了呼唤、恣态万千、逍遥自在的田园风光美。

这种幽远宁静的小山村,最是为诗人们向往的。

“游丝横惹树,说明是在异域的,当众怒斥哗众取宠、邀功请赏的樊哙,义正辞严,写的是昆虫活动的状态:那浮游的丝缕悬挂在树间,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汉军自然要奋起抗敌 。

下句的“阵翼龙城南”也因此有了着落。

不但正面迎击,但白日即将结束,兼遇曹丘生,灌园变姓名 。

”概括了季布沦落为奴时的悲惨经历!请您留下来。

他跟从项羽起兵失败。

应须驻白日,放眼四望,通达辽阔,铁骑晓参驔,阵翼龙城南。

幸逢滕将军。

第三段是写季布耿直忠正。

且秦以事胡,对突厥、畅达的山村背景,铁骑晓参驔 ”,身辱功不成。

诗人的《咏史》诗就是对这种社会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哙时亦在其中。

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又有生动传神的典型事例的细致刻划,表现季布为国家为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

“幸逢滕将军 ,并非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写的是植物的绚丽多彩的姿态。

那慵懒的修竹在绿水旁舒展、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

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经历概括,象征着高贵。

这质朴的诗句,简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