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河令 诗词鉴赏 关河令



【古诗鉴赏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其实“诗歌赏析”也不是什么专业名词,他就表示要欣赏分析一首诗。一首诗好还是不好。好的话,好在哪里?你从诗歌的语言,意境意象,思想

【古诗鉴赏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

其实“诗歌赏析”也不是什么专业名词,他就表示要欣赏分析一首诗。

一首诗好还是不好。

好的话,好在哪里?你从诗歌的语言,意境意象,思想境界等方面入手。

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比喻,排比,对仗,顶针,回文等等。

作者给你呈现出怎样的优美画面?作者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反映了什么?从中你学到了什么?要想做好诗歌赏析,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多去读,可以去买诗歌鉴赏辞典,自己要多去品味。

赏析诗歌 《赠白马王彪》!!!!!!!

《赠白马王彪》评析 李景华 曹植一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共11年,曹植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曹丕及其子明帝曹睿的猜忌和迫害。

其间「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三国志》本传)。

曹植在《迁都赋序》一文中说:「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於东阿。

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

」频繁地迁徙和变动封爵,说明曹丕对他的极度不信任。

而封为藩王,形同囚禁,没有任何自由。

「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

」(本传)曹植的情况比这更糟。

他在《谏取诸国士息表》说:「今部曲皆年耆,卧在床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

疲瘵风靡、疣盲聋聩者二十三人。

」曹植后期实际是在这种软禁的情况下度过的。

他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有的只是愤慨和悲伤,没有幸福和希望。

《赠白马王彪》一诗形象地反映了曹植后期的生活和感情。

《赠白马王彪》一诗,最早见於西晋初年陈寿所撰《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诗前有云: 是时待遇诸侯国法峻。

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按,即「兄弟」之意)之痛。

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植发愤告离而作诗。

此后,梁代萧统又将此诗收入《文选》,唐人李善为之注,在诗前增有一《序》: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李善还注称:「集曰於圈城(按,当即鄄城)作」。

可知曹植的文集的诗题是《於圈城作》;今题,当为后人据《序》所改。

另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载,曹彪於黄初三年为吴王,黄初七年才徙封白马王,与此《序》不合。

后人於此多有考辨,而意见不一。

或谓曹彪於黄初四年徙白马王,上述引之史料略而未载。

(黄节,见《曹子建诗注》)当然也有人认为此时当称曹彪为吴王,(杭世骏《三国志补注》)今不详述。

《序》的年份,与《三国志》曹植本传相合。

本传称:「(黄初)四年,(曹植)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师」。

不过,黄初三年,曹植为鄄城(今山东濮县东)王。

鄄城同今在河南滑县的白马,魏时同属兖州东郡,故能同路东归。

黄节认为,曹植在东归鄄城之后,才徙封雍丘王的。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植和他的同母之兄任城王曹彰,以及异母之弟白马王曹彪一道来京师洛阳参加「会节气」的活动

於此期间,「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任城威王彰传》)的曹彰突然暴死。

据《世说新语?尤悔》篇记载,曹彰是被曹丕一手毒害的。

会节气过后,诸侯王返回各自的封地。

弟兄三人一块来的,如今回去的却剩下两个人,曹植心里已经非常难过;谁会想到朝廷还派了一名监国使者叫做灌均的人,沿途监视诸王归藩,并规定诸侯王在路上要分开走,限制他们互相接触,这样就使得曹植越发难堪和愤怒。

面对曹丕这样的阴险无情的手段,曹植百感交集,怒火中烧,於是写出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赠白马王彪》。

《赠白马王彪》一诗共分7章,表现了曹植恐怖、悲伤、痛恨和愤怒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刻地揭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

第1章共10句,写这次「会节气」结束之后启程返回封地的经过和心情。

诗人在「承明庐」朝见了魏文帝曹丕之后,将要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

按曹植於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改封鄄城侯,次年立为鄄城王。

清晨从京都洛阳出发,傍晚经过了首阳山。

这前4句都是过程的介绍。

接著「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则寓有深意。

说伊水、洛水既宽广又幽深,已经感到路途艰难。

「欲济川无梁」竟然说过河无桥,更表明是难以克服的因难。

作者瞻望前途,寸步难行。

只好从水路「泛舟」,却又遇见「洪涛」,因而「怨彼东路长」,东归鄄城还有好长一段路呢!这个「怨」字,岂止怨路,实际还包括怨人,怨曹丕和他的爪牙。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是在旅途的困苦之中回头再朝京城看了一眼,内心不是怀念曹丕,更不是留恋「会节气」的活动,而是想到了曹彰在洛阳暴死得不明不白,引起作者的极大悲愤,甚至恐怖,所以在伸著脖子遥望城阙时心情也是悲伤的。

第2章共8句,写归途中的困苦。

诗人经过寥廓的太谷关,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

接上章可知诗人弃舟登岸,走入山谷。

不巧「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连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积水纵横流淌,行路和「泛舟」同样困难。

这里路途难行,也隐喻处境危险。

下文「中途绝无轨」和上文「欲济川无梁」一样,还是无路可走,这里可以体会出曹植身受的痛苦和威胁多麽深重。

水上有洪涛,山谷遇大雨,只好改道登上山坡,然而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前面的路程辽远而又高峻。

恰在此时马又得了玄黄的病。

困难加剧,矛盾激化,东行归藩的路途竟然如此充满险阻,有如唐诗人李白《行路难》说的那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隐约说明了曹植人生的道路多麽坎坷不平。

第3章共...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目答案

给你几个例子:《终南山》、《登楼》、《书愤》的诗歌鉴赏!!! 要求如下: 按照这个格式—— 这是一首_________(内容、题材),通过__________等意象,运用__________手法,描写了___________(的画面),表现了___________(的情感)。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②。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③。

分野中峰变④,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⑤,隔水问樵夫。

答案:写景 山、云、霞 夸张 互文 动静结合 高大磅礴、如画中景 热爱自然、陶醉山水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疑难点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②连山句: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③ 两句诗互文。

即“白云入看无,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回望合”。

白云,白茫茫的雾气。

青霭,也是雾气,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

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

⑤人处:人家、村子。

赏析点拨: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注意诗的线索和顺序。

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

首联是远观,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

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

尾联写登山流连往返,以至天晚欲寻觅宿处。

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在仅仅四十个字之内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次,重点鉴赏诗的第二联。

这一联诗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来描写进入终南山所见到的奇妙景象。

诗人进入终南山,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答案:写怀诗 花、楼、浮云、庙、日 借景抒情、古今对比、用典 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爱国、忧国忧民 【注解】: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

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

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

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

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

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

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

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

“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

“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

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 ...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译诗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 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

在那关塞河防边的日子如梦消逝, 不知何处寻求, 只留下这尘封色暗的旧貂裘。

敌人还未消灭, 白发却先漫头, 感慨的老泪空自纵流。

我这一生谁能料到, 心还在那前线的天山, 人却已垂老在这沧州。

鉴赏: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

历史的秋意 ,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 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

次北固山下 后3句的赏析

江春入旧年。

离家愈远,思乡之情愈浓。

精致的意象。

颈联则为千古名句:“海日生残夜,使诗意重归到先头那种愁悒、失落.海日生残夜,旧的一年也轻轻地溜走了,越是触动缠绵无尽的乡愁

海日生残夜。

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

江南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春天的根芽仿佛从旧年年底就巳埋伏下来,在思归,可是转念一想,这乡书如何送去?怎不令人意兴阑珊!造意又何等突兀;回望长江,江水浩淼.星垂平野阔。

面对眼前“江南佳丽地”,把江南残冬而早春的景色推至极致。

2。

境界开阔,江风喜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深宛细致的思想感情!诗中透露出诗人丰富、平潮、悬帆诸意象中:“形容景物。

”上句写实景,下句写实感。

笔力何等千钧!《河岳英灵集》的撰集者殷潘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 内编》中赞之曰。

”由感时而转为思乡。

《河岳英灵集》说诗人王湾“游吴中,作《江南意》(即本诗)。

”诗题作“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唯见长江天际流,工丽、跳脱,又怎不催人顿起乡关何处之思。

4、卓荦、自然。

静中见动,使人愈添静穆之感,也就有了心与物化的和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江春入旧年: 1。

这十个字,构思和炼句都脱尽旧套,一派多么令人惬意的江南水乡风光?归雁洛阳边,风正一帆悬、而未归的矛盾心境中。

这里的俊秀开阔的景色让他大为惊叹。

但是,而又融洽无间。

可谓极用意处看似不用意,极着力处看似不着力,毫无刻意雕琢之嫌,鲜明的意象。

从来观气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丽的语言,漫游江南,“往来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渺无边际。

空茫静寂,表现出对家乡的真挚的谴绻和留恋,江中行船顺风,一帆高挂,是没有办法锤炼出这样的警句的。

无怪乎“张燕公(即宰相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能做诗文的人).孤帆远影碧空尽。

王籍曾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美好景色中,在一个恢宏,无由觅其端绪。

接着,清亮明丽的意境,臻至一个真挚强烈的情感与生动独特的客观景物交融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情繁富沉郁而迂回不尽,言辞含蓄隽永而婉曲难宣,堪称唐代抒写羁旅行役之名篇。

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有,------牵萦着游子之心。

诗人如果不是亲身体验过这种生活,为全诗奠定基调.两岸猿声啼不住,意趣无穷,显得十分贴切自然且富于生活气息,同时又为下面的状物抒情提供了背景缘由和壮阔的审美空间,旅途停顿,此作“停宿”解。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横插江中,诗篇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多层次地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客路”,点明自已客游在外。

3、妥贴,既不绽露斧痕。

诗人特别注意选取构成画面的典型事物,原先愁悒的心绪一转而为欣悦。

青山”、“绿水”为世俗熟语,顺手拈来置于一个来自北国的南游者的视野之中,新鲜有味,远离故乡而又行程遥遥,也难免心绪愁悒。

但是这浮动着安恬气息的青山、绿水,东行伺早天。

5,极目四望:旅客往来的驿路,从山中绕出,逶迤而上,惟向此中偏,而自己却仍然远役他乡。

眼前之景越美,因以为名。

诗人家住洛阳.两岸青山相对出,所以留心客路伸出青山,行舟前于绿水,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

那逶迤宛转盘桓不尽的江流,如同踌躇烦乱的心思,错综纷繁、诚挚、热烈而深沉的心灵世界,时近年关,旅次异地,似乎路在青山之外,可知前途尚远,清澹怡适。

“岸”是静的,相衬相映,浑然天成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令为楷式。

” 尾联“乡书何处达。

诗以对偶句发端,想到自己异乡飘泊的生活,自然是捎封书信回家,诗人以工笔状写北固山下江面特有的景观:“潮平两岸阔,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这里不言离思,而别意之深长已悠然不尽。

总之、寂寞的境界。

情因景见,景因情生。

乡园既渺不可见,内心那无比深沉的落寞感也越是慢慢地叠向高峰,便忽然产生了“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思归之情。

而诗人王湾呢,却蕴含着无比活泼的生机,显系即景抒情之作。

“次”字。

潮平两岸失,江春入旧年,慢慢地,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雁足传书的典故,便想把这浓浓的乡情让大雁带到家乡洛阳,这些景色恐难领略了,“帆”是动的,一动一静。

寥寥数字,写出了人人眼中之景,道出了人人心里的话,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阔远的绝妙图画。

倘是诗人自已的船也在行驶、楚间(《唐才子传》)”。

岁暮腊残,神驰故里,羁旅愁思追逐而来。

“何处达”三字,隐含着多少造化弄人的伤感啊!此时。

开篇概写旅况,融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苍茫感、衷心愀怆?于是,风正数帆悬,首先闪过诗人脑海的,精心安排,各得其所。

然而,也正因为诗人泊舟山下,妙绝千古。

”诗人站在江面上,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

” 如果说首联写远望,那么颔联则是写近景。

江...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

《三国演义》诗词 《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赞叹刘备诗: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

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

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

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

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蹄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

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

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

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

从此乾坤鼎足成。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

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易刘郎鼎峙心。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赞叹诸葛亮诗: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

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

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

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

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

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

诗歌鉴赏春阴—朱弁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诗穷莫写愁如海”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可见愁之多之深;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何其深沉.“酒薄难将梦到家”是说诗人想借助酒力梦回故乡,可酒薄无力;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

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诗词赏析

1、这是毛主席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道谜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一般鉴赏者都认为是写景色的,连文学巨匠郭沫若也这样认为。

可是,毛泽东于1962年曾把郭沫若对本词的解析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语气诙谐地写道,“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

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毛泽东为什么对郭沫若的解析要发出“解诗之难”的感慨呢?难道这首词有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含义吗?如果这样的话,他老人家为什么却不直白地说出来呢? 实际上,这首词隐藏着老人家生前难以言说的情感,也是老人家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道谜了。

这道谜就是:这首词吐露了老人家当时悲凉凄绝的心情,抒发了老人家当时勇担大义的无私、无怨、无悔的大爱之心。

这种心悲凉心情和大爱之心,深藏在老人家心底,他是很不原意说出来的。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 今天,就让我们替他老人家揭开这道谜,也好让老人家在天之灵能会心一笑吧。

2、写作大背景 为了解析这首词,我们首先要看看写作的大背景。

从1931年初王明派项英和任弼时到中央苏区后,毛泽东就开始受到排挤和责难,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才重新走上领导岗位

在这个阶段,毛泽东眼睁睁地看着西学归来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以及李德等人瞎指挥,自己确实有力气使不上,想提建议也不被采纳。

几年下来,王明错误路线导致红军丢失了中央根据地,被迫走上艰难的长征道路。

湘江一战,红军损失过半,到遵义的时候整个部队弥漫着沮丧、迷茫的气氛,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到了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

主要领导人“见了棺材才落泪”(不到长城非好汉),让毛泽东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去收拾几乎是无法收拾的残局。

3、上阕写井冈山上悲惨凄绝的感情 上阕实写战士行军,虚写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悲惨凄绝的感情。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翻译如下: 从西方回来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以及李德等人,他们自以为是,愚顽地、执着地执行着错误路线,无情打击持正确意见的我和其他同志呀!(即:西风烈)热火朝天的革命事业犹如进入了深秋。

漫天的秋霜带来了刺骨的寒风,月光也因此显得苍白凄冷。

我离开了群众,离开了部队,就像掉队的大雁一样,在凄冷霜天孤苦伶仃。

(即:长空雁叫霜晨月)孤苦伶仃的我也曾多次提出要到战场上去,却遭到拒绝,就像一匹不让上战场的骏马一样,无法奋蹄飞奔。

(即:霜晨月,马蹄声碎)我也曾多次提出了各种策略和建议,都被弃置不用,就像一个孤独的喇叭,声音是那么的低微。

(即:喇叭声咽) 4、下阕写勇担大义的无私、无怨、无悔的大爱之心 下阕实写行军路上的景色,虚写受命危难之际后,毛泽东复杂的心情,和勇担大任的无私、无怨、无悔的仁爱之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翻译如下: 现在红军离开了井冈山,一路上屡受重挫,眼前这一道道险关要隘,对于红军来说真是如钢铁一般难以撼动呀。

(即:雄关漫道真如铁。

)即使这样,我现在承担了这个重任,只能像刚上井冈山一样从头再来了(即:而今迈步从头越。

)即使从头再来,可现在的实际情况和井冈山也是大不同呀!现在,红军身处4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而贵州地区群众基础极为薄弱。

如果说井冈山的座座大山是红军的天然屏障的话,那现在的座座大山,就像一片汪洋大海,随时可以吞没三万多疲惫不堪而毫无群众基础的红军。

(即:苍山如海)在井冈山上,红军是多么的雄壮威武,犹如一轮红日升起在东方。

可现在,战士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军队弹尽粮绝、身处绝地,没有了朝气和力量,随时可能血染沙场。

(即:残阳如血) 5、从《清平乐.六盘山》来反观《忆秦娥 娄山关》 上面解析了毛泽东的内心独白。

但是,遭受多年打击的毛泽东却没有怨恨,没有气馁,而是运用自己超卓的智慧收拾危局,最后带领红军走出了困境,到达了六盘山。

此时,原来压在心头的朵朵愁云烟消云散,毛泽东心情也格外舒畅,随即吟出了《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对比一下这两首词,读者自己再去体会毛泽东写《忆秦娥.娄山关》时候的心情吧,看看本人解析的是否恰当。

对比项 忆秦娥.娄山关 清平乐.六盘山 词牌 忆秦娥:悲伤凄婉 清平乐:神清气爽,无限喜悦 雁 长空雁叫:悲伤凄婉 望断南飞雁:喜悦自豪,无限遐想 山 苍山如海:迷茫、无助 六盘山上高峰:登高望远,欣赏无限美景 风 西风烈:凄冷、孤独 红旗漫卷西风:自豪、无限的力量 关 雄关真如铁:极为艰难 不到长城非好汉:轻松、自在 天空 长空霜月:忧愁、凄冷 天高云淡:喜悦、兴奋 走 而今迈步从头越:艰难、无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轻松、自在,无穷力量 兵马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无力、困苦 长缨在手:无限的力量,非常的自信 目标 苍山如海:没有目标,迷茫 何时缚住苍龙:目标明确,志在必得 6、后记 写罢此文,一个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大慈大爱的毛泽东跃然纸上。

我不禁黯然落泪。

从1931年到1934年的井冈山时期,是毛泽...

求有“影”字的古代经典伤感诗词歌赋

天净沙 秋 年代:【元】 作者:【白朴】 体裁:【散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这首曲写秋景。

秋天是萧索的,作者先用了孤村、落日等六个描写景物的词,表达出来。

跟着,用“飞鸿”句,把静寂的景物和活动的飞鸿联系起来,静中有动。

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使人更觉得可爱。

九曲棹歌 年代:【宋】 作者:【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注释:一曲的溪北有高峰耸立,那便是入九曲所见的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

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也就是“幔亭招宴”的所在地。

传说宴会的当天,虹桥架空,群仙驾临,祥云缭绕,仙乐悠扬,轻歌曼舞,飞觞劝饮。

乡人顶礼膜拜之余,亦皆开怀畅饮。

宴罢乡人归,风雨骤至,虹桥飞断,神迹杳然。

这一神话传说,充满奇诡神秘色彩。

民间传说自从虹桥飞断之后神仙就不再光临此地了。

唐朝李商隐为此咏道:“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朱熹所咏的“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也正是此意。

一曲风景名胜颇多。

曲畔的水光石上,有摩崖石刻群可供鉴赏。

石刻杰作中除明明理学家李材的“修身为本”之外,还刻有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途经武夷时的题词:“大丈夫既南靖岛蛮,便当北平劲敌。

黄冠布袍,再期游此”。

浪淘沙 年代:【唐】 作者:【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释】:这是后主入宋后,思念故国,表达悲痛悔恨之情的作品. 上片写对现实的无奈.故国已成往事,惨痛的现实无可更改,只能使人悲痛,除此之外,又还能做什么?亡国后,无人看望陪伴,只能任凭珠帘闲挂,独自一人清冷孤单.因为整日没有人来,台阶上已经生了一层绿苔.此情此景,令人心中悲苦无法排遣. 下片写对往事的悔恨和对故国的思念.昔日辉煌的宫殿,已经被尘土掩盖,归于荒芜.旧时王气不再,也已被衰草湮没.秋日的夜空明净,月色清朗.想起故国南唐的宫殿,依旧在月色的笼罩之下.只是国既亡,江山易主,昔日曾经度过美好生活的故宫,徒留清影于秦淮河畔,自己却再也回不去了. 本词开篇言往事,言哀愁,突然而又凄婉悱恻之极.整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上片一个只字,一个任字,表达了后主心中的无奈和绝望.他盼望往事可以重来,但往事不再.期盼有人能来看望,可以诉说心中的凄苦,可是"终日谁来",只能一次次的失望.下片一个已字表达了国破家亡,覆水难收的悔恨.一个空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给全词奠定了一种绝望而又虚无的情感. 绿头鸭 咏月 年代:【宋】 作者:【晁元礼】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

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

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

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注释: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

词中以清婉和雅的语言,对中秋月景和怀人情思作了细腻传神的描写。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本词给予高度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又岂无佳词 ?如晁次膺(端礼字)《鸭头绿》一词殊清婉,但樽俎间歌喉,以其篇长惮唱,故湮没无闻矣。

开头两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笔放开,为下边的铺叙,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晚云收尽,淡淡的天空里出现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这就预示着皎洁无伦的月亮将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接着“烂银盘”句写海底涌出了月轮,放出了无边无际的光辉,使人们胸襟开朗,不觉得注视着天空里的玉盘转动 。

“莹无尘、素娥澹伫 ;静可数、丹桂参差 。

”写嫦娥素装伫立,丹桂参差可见,把神话变成了具体的美丽形象 。

“莹无尘”、“静可数”和上边所说的“晚云收”、“千里澄辉”的脉理暗通。

到这里,月光和月中景已经写得很丰满。

中秋是露水初降,已凉天气未寒时,是四季中最宜人的节候,美景良辰,使人连。

“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韦应物“流萤度高阁”的名句,写出了在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两种景物,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动景,两种动景显得深夜更加静谧 。

“瑶台冷 ,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中的“栏干凭暖”表明,赏月人先是坐着的,而且坐得很久;后来是凭栏而立的,立的时间也很长,以致把阑干凭暖,从而委婉地表现出词人不是单单地留恋月光,而是在对月怀人。

结语明说词人的怀人情意,曰“欲下迟迟”。

过片“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这两句,上承“ 欲下迟迟”,下启对情思的描写。

过片接得自然妥贴,浑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