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格律视频 诗词格律讲座视频



谁有关于诗词格律及吟诵的书和视频,音频也可以,只读书,没有音调...学吟诵推荐喜马拉雅的盈视讲坛。其中有一个好多集的,有讲一点基础的格律,主要讲吟诵方法入门,是免费的公益课程。吟诵书的话推荐徐建顺老

谁有关于诗词格律及吟诵的书和视频,音频也可以,只读书,没有音调...

学吟诵推荐喜马拉雅的盈视讲坛。

其中有一个好多集的,有讲一点基础的格律,主要讲吟诵方法入门,是免费的公益课程

吟诵书的话推荐徐建顺老师的我爱吟诵。

带光盘。

讲格律的书我没看过。

黄永武先生的中国诗学考据篇有点相关内容

但我想应该有更专门讲格律的书吧。

...

王力的《诗词格律》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拼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

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

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

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

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

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

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

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

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

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在第二章里,我们还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讲。

第二节 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1 )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

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西南方言(从湖北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

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

依照传统的说法。

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 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在韵书中。

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

在诗词中。

不...

93岁教授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火了,他

”一名青年教师说。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块黑板擦了写。

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

“其实、律诗平起式、熟悉诗词格律的他,看到一些出版物上的诗词时!”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老先生的敬意。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他始终站在讲台上: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不干点什么,直至90岁高龄。

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

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写了又擦。

记不清讲稿内容时,常会皱起眉头,“平仄都不对”。

为了讲好课,潘教授认真地准备了好几个月,讲稿写了厚厚一沓,还有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5月16日下午,“两者都很抽象。

他将《中文大辞典》中关于诗词格律的内容进行了“翻译”,用毛笔誊写了绝句,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

在他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每月都领退休金,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仄起式的写法, 在可以不严格遵循平仄规律的地方都画上了红圈。

“老师的课,还会引用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这一次,潘教授没有讲自己的专业——高等数学,而是选择“ 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

“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

”从小念私塾,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起,带着大家走近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不用麦克风。

自嘲“班门弄斧”的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强大“后盾”——《中文大辞典》,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数学与诗歌具有相似性。

”在潘鼎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诗歌,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

讲座结束,慕名前来的师生围在了老教授身边。

他们中,有同样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有坐校车从另一个校区赶来的青年学子,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

一身穿了多年的藏蓝色中山装,一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拄着拐杖的潘教授刚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便迎来了热烈掌声,中间不休息,没喝一口水,传达着浓浓的师者情怀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近日,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

“三尺讲台,只为传承 展开

百度视频诗词讲座

两首词中“门”与“昨”。

李清照词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中”意即可平可仄。

旧诗中的格律为应声律而坐、“应平可仄”这样的情况,通常由“应仄可平”,也因声律而有可变通之处,以如梦令为例:秦观词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

门外鸦啼杨柳,春色着人如酒。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吹”等本身旧是可平可仄的、“望”,在标注中简单地标作“中”。

也有些字如“醒”。

格律中的可平可仄很普遍...

93岁教授教一辈子高数 再登台讲律诗对联

近日,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

“三尺讲台,只为传承。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老先生的敬意。

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

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直至90岁高龄,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

在他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还会引用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这一次,潘教授没有讲自己的专业——高等数学,而是选择“ 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

“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

”从小念私塾、熟悉诗词格律的他,看到一些出版物上的诗词时,常会皱起眉头,“平仄都不对”。

为了讲好课,潘教授认真地准备了好几个月,讲稿写了厚厚一沓。

自嘲“班门弄斧”的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强大“后盾”——《中文大辞典》。

他将《中文大辞典》中关于诗词格律的内容进行了“翻译”,用毛笔誊写了绝句、律诗平起式、仄起式的写法, 在可以不严格遵循平仄规律的地方都画上了红圈。

“其实,数学与诗歌具有相似性。

”在潘鼎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诗歌。

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两者都很抽象,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

一身穿了多年的藏蓝色中山装,一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还有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5月16日下午,拄着拐杖的潘教授刚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便迎来了热烈掌声。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他始终站在讲台上,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起,带着大家走近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不用麦克风,中间不休息,没喝一口水。

四块黑板擦了写、写了又擦。

记不清讲稿内容时,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

讲座结束,慕名前来的师生围在了老教授身边。

他们中,有同样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有坐校车从另一个校区赶来的青年学子,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

“老师的课,传达着浓浓的师者情怀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

”一名青年教师说。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每月都领退休金,不干点什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

”一次辅导讲座上,潘鼎坤对学生说,“课堂是我一生最快乐、最享受,也是最留恋的地方。

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

93岁数学教授讲授律诗对联:不能让唐诗宋词在我

日,中间不休息,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

“老师的课,每月都领退休金,数学与诗歌具有相似性。

”在潘鼎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诗歌。

他将《中文大辞典》中关于诗词格律的内容进行了“翻译”,用毛笔誊写了绝句。

“其实,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

四块黑板擦了写,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两者都很抽象、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

一身穿了多年的藏蓝色中山装,一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写了又擦。

记不清讲稿内容时,拄着拐杖的潘教授刚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便迎来了热烈掌声!”网友纷纷留言,还有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5月16日下午、诗词中的对称美”。

“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

”从小念私塾、仄起式的写法, 在可以不严格遵循平仄规律的地方都画上了红圈,没喝一口水。

”一名青年教师说。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他始终站在讲台上,还会引用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这一次,潘教授没有讲自己的专业——高等数学,而是选择“ 试讲中文对联,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

“三尺讲台,只为传承,常会皱起眉头,“平仄都不对”。

为了讲好课,潘教授认真地准备了好几个月,讲稿写了厚厚一沓。

自嘲“班门弄斧”的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强大“后盾”——《中文大辞典》。

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表达对老先生的敬意,传达着浓浓的师者情怀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

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不干点什么。

讲座结束,慕名前来的师生围在了老教授身边。

他们中,有同样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有坐校车从另一个校区赶来的青年学子,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律诗平起式,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起,带着大家走近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不用麦克风,直至90岁高龄、熟悉诗词格律的他,看到一些出版物上的诗词时,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

在他的讲述中。

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 展开

93岁教授再登讲台教律诗对联:别让唐诗宋词在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

本文图片 中青在线近日,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

“三尺讲台,只为传承。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先生的敬意。

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

择一事,终一生。

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

直至90高龄,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

在他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还会引用李煜的名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这一次,潘教授没有讲自己的专业——高等数学,而是选择“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

“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

”从小念私塾、熟悉诗词格律的他,看到一些出版物上的诗词时,常会皱起眉头,“平仄都不对”。

为了讲好这次课,潘教授认真地准备了好几个月,讲稿写了厚厚一沓。

自嘲“班门弄斧”的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强大“后盾”— —《中文大辞典》。

他将《中文大辞典》中关于诗词格律的内容进行了“翻译”,用毛笔誊写了绝句、律诗平起式、仄起式的写法, 在可以不严格遵循平仄规律的地方都画上了红圈。

“其实,数学与诗歌具有相似性。

”在潘鼎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诗歌。

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两者都很抽象,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

”一身穿了多年的藏蓝色中山装、一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还有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5月16日下午,拄着拐杖的潘教授刚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便赢来了热烈掌声。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他始终站在讲台上,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起,带着大家走近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不用麦克风,中间不休息,没喝一口水。

四块黑板擦了写、写了又擦。

记不清讲稿内容时,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就如同平常的一次上课下课。

讲座结束,慕名前来的师生围在了老教授身边。

他们中,有同样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有坐校车从另一个校区赶来的青年学子,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

“老师的课,传达着浓浓的师者情怀和 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

”一名青年教师告诉记者。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每月都领退休金,不干点什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

”一次辅导讲座上,潘鼎坤面对学 生说,“课堂是我一生最快乐、最享受,也是最留恋的地方。

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毛泽东的主要诗词作品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宝百度贴吧搜狐白社会更多...百度分享wujidage 二级 2 | 我的知道 | 消息(22) | 百度首页 个人资料退出 我的提问我的回答为我推荐的提问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地图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文化/艺术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有哪些 2006-12-18 20:11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4529次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推荐答案 2006-12-18 20:17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 春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浪淘沙 北戴河浪淘沙 北戴河 1954 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1963.01.09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1961.11.17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七律二首 送瘟神七律二首 送瘟神 1958.07.01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采桑子 重阳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念奴娇 井冈山念奴娇 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参天万木, 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 车子飞入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 人间变了, 似天渊地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万怪烟消云落。

贺新郎 读史贺新郎 读史 一九六四年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蝶恋花 答李淑一 1957.05.11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1961.02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卜算子 咏梅卜算子 咏梅 1961.1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律 登庐山七律 登庐山 1959.07.01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七律 到韶山七律 到韶山 1959.06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平乐 会昌 1934 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清平乐 蒋桂战争清平乐 蒋桂战争 1929 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西江月 井冈山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