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纳兰性德诗词中的意象 纳兰性德泪意象



纳兰性德诗词意象选择有何特点 试结合其春云春水带轻霞。 并列式组合 意象的并列式组合是指构成诗歌的意象之间没有主和从、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意象之间是一种平行、并列的关系,共同组合形成诗歌意境,画船人

纳兰性德诗词意象选择有何特点 试结合其

春云春水带轻霞。

并列式组合 意象的并列式组合是指构成诗歌的意象之间没有主和从、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意象之间是一种平行、并列的关系,共同组合形成诗歌意境,画船人似月,“不失为集中佳构之一”[2]词中用到了“碧纱窗”、“秋风”、“片帆”、“灯”、“梦”、“月”、“燕子”、“月”等九个诗歌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漂泊浪迹之客在江清月明之夜,移舟停泊江中沙洲那孤独落寂的愁绪。

这九个意象在全诗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并列组合叙述了一个事实的基础上、空间移动的顺序之分。

长记碧纱窗外语

词大约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

譬如以孟浩然《宿建德江》这首诗为例。

这些意象貌似有先后之分。

全词看似未曾着意经营,然而疏宕清丽。

虽然前后时序不一,但并不矛盾,因为一则追写分别之时、“霞”、“旷野”、“天”、“树”、“清江”,细雨落扬花纳兰性德诗词意象组合方式 纳兰性德诗词中用到的意象组合方式比较多,主要有并列式组合、并列的关系、对比式组合、递进式组合、“日暮”、“客(人)”、既别之初,一则拟想重逢之后、衬托式组合四种,没有主从、包容的关系,而是一种平行、“水”。

作者自叹“不如燕子返家”,对侍卫生涯不满而又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云”,描写了一种“深清闲淡”[1]的意境、十月间扈从清圣祖南巡时舟上所作,它们本质上都是特定时空下的物象。

——《临江仙》 这首词上阙写到秋风,下阕又写到春云春水,细雨扬花,秋风吹送归鸦。

片帆从此寄天涯。

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

下面来看纳兰性德的几首诗词中意象的并列组合,仔细分析会发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摄入了“舟”、“烟渚”、“细雨”、“扬花”等意象,基本都是平行结构...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

纳兰性德的笔下有情意婉转缠绵悱恻的婉约词章,也有慷慨激昂爱厉高亢的豪放词章,词作中有着鲜明的军旅生活的痕迹,脍炙人口。

纳兰词约有347首,其中爱情词占三分之一的篇幅,最具有个人特色和词代表性。

后世评之“纳兰爱情词不仅是占其词的三分之一的篇幅,而且是全部词的精华所在,是诗人呕心沥血、掬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精品。

”[2]在清初词坛上纳兰与汉宿儒角逐,其词继承和发扬“花间词派”的艺术风格,唐五代词的传统,在爱情词上“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3]相比南唐后主李煜的创作,纳兰的词更少修饰,但又大胆自然地表达对爱情信念的坚定,其独创的“主情”的独特艺术观念与朱彝尊追求“清雅”,陈维崧提倡“豪放”形成了清初词坛词风的三足鼎立之势。

爱情词的成就使得纳兰短暂的人生熠熠生辉。

整体而言,有三种主流的情感形式,一是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和追求。

表现出对封建社会制度伦理藩篱的控诉,对青年大胆追求爱情和个人幸福和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的赞扬。

二是对独守空房寂寞凄楚的妻子的思念。

纳兰与结发妻子卢氏两情相悦,清深意浓,可随君在外的现实使得他们长期分离,饱受相思和愁闷之苦楚。

三是对亡妻的无限悼念之情。

这三种情感形式共同支撑起纳兰爱情词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情绪交织的意境特点。

具体体现在: 一、意象多,群体性组合,借助实景抒发真挚情感,又常与情感虚词共同书写情感,直接点题和为意境立风格。

二、营造关乎“爱情——思念——悼念”的意境,成了出了纳兰整个爱情词的线索。

三、借用典故旧事或回忆生活的画面,以今昔之别的比兴手法营造纳兰词中“至情”的意境。

四、联想丰富,尤其是对“梦”、“月”的借用,使得纳兰爱情词感情得到充分的展伸的同时,意境清新并呈现出浪漫凄迷朦胧的美感。

五、边塞、漂泊不定的苦寒生活的经历为纳兰的爱情词添上了更多的异域风情和情调,环境强化思念之感,距离更增哀伤之情,提升了爱情所包蕴的境界

《...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没有适合当网名的

诗歌意象的组合方法虽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作为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下列几种主要的组合类型可供诗歌作者借鉴. 1、并置式组合 邹获帆一首题为《蕾》的诗歌这样写道:“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诗人一口气并列排出5个意象来描绘花蕾的风姿.诗人把花蕾感觉为“笑”、“爱”、“酒”、“理想”、“心”,这是非常独特的诗美体验,当诗人将它们全部并列为一个意象系统时,具象的花蕾与一些抽象的情绪情感连接了,5种意象的并列,把一种对青春的礼赞作了突出的渲染.这种并置式组合是把表面上看来跳跃很大,一般人认为是互不相干的意象,由诗歌作者内在感情体验将它们联结起来.这种组合方式是从意象开始又终于意象,读者几乎直接读不到诗人隐藏很深的情感,需要读者透过这些并置的意象系统来细心咀嚼它的深意.这是现代朦胧诗、意象诗比较常用的组合方法. 2、交错式组合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但是诗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在中国古诗中十分常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都是典型诗例.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常见.何宜陵的《变迁》这样写道:“田野上的花/被爱她的人/关进珐琅瓶蓝色的围墙/急流中的船/被嬉戏的浪/搁置在金色的沙滩/在一部人间的喜剧里/在一部人间的悲剧里/”花长在田野与关进花瓶,船的前进与搁浅,这些矛盾的意象交错组合,给人的启迪比一般的陈述更为显豁与深刻. 3、突反式组合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诗歌写作者先从一个核心意象出发,围绕它组合一些层层推进的相似的意象,待诗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后,最后推出一个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扬后抑、先虚后实的诗歌情境,而最后一个意象,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旨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先放笔写了一个可爱少女在等“我”重温旧梦的3个意象,但最后一个意象,“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过客”,这一意外把“美丽的错误”引起的哀怨情绪传染给了读者.这种组合意象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审美情趣....

写纳兰性德的文章

初识纳兰性德,是在我上高中阶段,读罢纳兰性德一首回忆的词《浣溪纱》,便对这位用情专一的男子仰慕起来,加之高中语文老师刘邦赵先生又赞其风流倜傥,才情过人,就对他开始了像信仰一般追寻。

“沉思往事立残阳”,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的情语竟然能点破人心,心情有偏差的时候,几乎被勾下泪来了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一瞥就看见他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寻找,追忆,落寞,遗憾,悲凉……怪不得陈奕迅的《十年》能如此打动不同的人哪,只是都有这般相似的经历。

记得苏联诗人说过“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苦。

”那么十年光阴,连心都长上了苔藓,足够用来怀念的了。

他也写送别词,勾勒的画面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飘摇,心绪黯然,不过末尾他会有句温暖宽慰之语,总算能让人含泪微笑一下下。

纳兰性德的词中多次浮现“谢娘”的身影,令我对其迷恋爱慕之中充斥了一股嫉妒,这样一位才子竟然独具烟花般的寂寞,任凭年华在指间飞落也心系谢娘不为她动,怜之,妒之。

不过,他的边塞词能写出将士们磊落的男儿风,又精道地抒发自己的故园之思,真算异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他,思念家乡之情可解,可他也并非愿意回京城受皇帝的呼喝吧,一个贵胄竟然感觉无处可归,在他人看来纳兰性德是自寻烦恼,认定是他的文气、才气清高所致,我却以为是一才子在艺术性地发牢骚罢了。

人们提及他——纳兰容若,便觉是一阙绝妙好词。

唇齿间流转起来芳香馥郁,一个男人也能惊艳于清王朝三百年喔!他短暂的人生用这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一生恰如三月花。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星影坠】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一句无限风光惊绝。

人尚留在“星影摇摇欲坠”的壮美凄清中未及回神,“归梦隔狼河”的现实残酷已逼近眼前。

帐外响彻的白狼河的涛声将人本就难圆的乡梦击得粉碎。

奇怪的是,这阕被王国维许之为豪壮的《如梦令》让我最先联想起的并非“黄昏饮马傍郊河”的箫壮,而是李易安“绿肥红瘦”的清廖。

也许容若本身透露的意象就是如此。

人沉醉,却非全醉。

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

就算塞外风光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了心底对故园的翼盼。

诺瓦利斯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容若这阕词是再贴切不过的注解。

其实不止是容若,离乡之绪,故园之思简直是古代文人一种思维定势,脑袋里面的主旋律。

切肤痛楚让文人骚客们整出这样了“生离死别”这样震撼人心的词。

那时候的人还太弱小,缺乏驰骋的能力,因此离别是重大的。

一路上关山隔阻,离自己的温暖小屋越来越远,一路上昼行夜停风餐露宿,前途却茫茫无尽,不晓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随时被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危险击倒。

在种种焦虑和不安中意识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斯渺小。

这种惶惑不是现在坐着飞机和火车,就可以满世界溜达的人想象的。

归梦隔狼河,却被河声搅碎的痛苦,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何必做梦呢,直接视频或者电话就好了,多少话也说得尽,不必可怜巴巴寄望于梦中还家。

今人已经习惯把自己的世界掌握在可以掌握的范围之内,既明哲保身又胜券在握,何乐不为?当一座都市大的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人,而你又来去自如时,故乡的概念也被虚化。

只要你愿意,可以和某人老死不相往来;或者转身把自己投入人海,今天在南半球,明天就出现在北半球。

故乡的血液在现代人身上流失殆尽。

像听一场古老的戏曲,看一场皮影戏,读古人留下的诗词常浮起这样的心意。

那里没有石头森林钢筋铁塔,没有无休止的工作和无法派遣的压力。

桃李芳菲的场景下是人在其间踏歌漫行,时光漫漫,足可用来浪费。

他们即使有哀痛,依然似不识人世愁苦的稚子。

读到这阕词的时候会有一点落寞,静静地滴下来。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关于赞美欣赏他人的吗?

(一)婉丽凄清 真挚深切 纳兰容若的好友顾贞观曾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这句话正表明了纳兰容若词作,尤其是悼亡词的主要特点:婉丽凄清。

这也可说是悼亡之作的共同特征: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日哀。

”,李煜“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无不是凄切哀婉,令人肝肠寸断。

这在纳兰的悼亡词中更为突出。

其字里行间满是剪不断的爱意幽思,道不尽的柔肠悲歌。

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如断肠之曲,摧人心肝。

这种镂骨铭心、魂牵梦绕的追念之情,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已。

一种凄美之感,回荡其间。

这种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意象。

意象是诗词构成的基本材料语言又是诗词意象的表现形式,是其载体,是其外衣,二者是为表里。

青衫、银钮、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再看前面所列五首悼亡词中,空阶、重泉、纸灰、斜阳、碧落、漆灯、秋坟、西风、黄叶......诸如此类凄淡灰暗的意象,纳兰的悼亡词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这些意象大都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暗影,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彩,...(一)婉丽凄清 真挚深切 纳兰容若的好友顾贞观曾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这句话正表明了纳兰容若词作,尤其是悼亡词的主要特点:婉丽凄清。

这也可说是悼亡之作的共同特征: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日哀。

”,李煜“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无不是凄切哀婉,令人肝肠寸断。

这在纳兰的悼亡词中更为突出。

其字里行间满是剪不断的爱意幽思,道不尽的柔肠悲歌。

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如断肠之曲,摧人心肝。

这种镂骨铭心、魂牵梦绕的追念之情,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已。

一种凄美之感,回荡其间。

这种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意象。

意象是诗词构成的基本材料,语言又是诗词意象的表现形式,是其载体,是其外衣,二者是为表里。

青衫、银钮、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再看前面所列五首悼亡词中,空阶、重泉、纸灰、斜阳、碧落、漆灯、秋坟、西风、黄叶......诸如此类凄淡灰暗的意象,纳兰的悼亡词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这些意象大都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暗影,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彩,透露出悲凉伤感的意绪。

未读全章,单看零词,便已有了凄清之感。

(2)意境。

意境是词的灵魂。

纳兰词属婉约一路,婉约词之境界缠绵深婉,朦胧曲折,这是人所公认的。

容若的词不但有婉约词人之共性,而且在境界的铸造上还显示出独有的特点,即其词境的凄惋。

我们在读纳兰的悼亡词时总是为其所铸成的凄切哀怨的情景氛围所感,总是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某种震撼,这种心灵感受,正是由于诗人所融铸的凄惋的词境所产生。

纳兰容若的悼亡词之所以婉丽凄清,动人心魄,归根结底在于他的“真纯”。

纳兰容若与其妻卢氏只共同生活了短短三年便撒手人寰,这成为词人心中永远的痛,他对卢氏情真意笃,对和卢氏的恩爱生活没齿难忘,无尽的思念化作了一首首悼亡词,如泣如诉,痛彻心扉。

诸多词章写真意,抒真情,摹真景,说真话,绝无矫作,绝不搔首弄姿。

回荡在字里行间真挚深切的情感,是纳兰词无边魅力的根本所在。

(二)清新自然 不事雕饰 徐乾学在《墓志铭》中说:性德之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又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

”这里都提到“自然”。

纳兰容若的悼亡词婉丽凄清、真挚深切,并不是因其辞藻华丽,刻意雕饰。

相反,其词用语自然,清新平实。

什么是“自然”呢?自然二字常与“真纯”连缀用于文艺作品之风格的评论上,既指作品的情感表现,又指艺术技巧,而两者又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显示面,前述之“真”是侧重在作品的情感表现方面,而这里所指则是侧重在词的艺术技巧,即语言表达上,就是说性德的词不刻画,不雕琢,不粉饰,纯任性灵,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仿佛由肺腑流出。

例如前面所选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钗钿约,竞抛弃”二句,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

很平常的语句,像是在无理的抱怨一般,但正见其至情;再看《青衫湿》,首句“近来无限伤心事”,似不经意间向人倾诉一般,近段时间有很多伤心的事,却再没有人可以分担。

这也是再平常不过的句子;又如《蝶恋花》里“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爱情如能像月亮那样始终皎洁,即使你在冰雪之中,我也要用爱情之火来温暖你。

语出自然,读来浅显易懂,并无太过华丽的比喻,但洋溢在其间的深情,却不禁让人深深心折。

这些词都是亦景亦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全用白描的手法,有的近乎口头语的语言,或描写景物,或抒写深情,或叙述见闻感受等等...

纳兰容若 侧帽风流 含义

侧帽来自北朝独孤信侧帽的典故 独孤信(502—557年),独孤信出生在一个小鲜卑部落的酋长之家,大同人氏。

这位可是中华历史上天字号的美男子,但可不是奶油小生,而是个地道的硬汉,酷似阿兰·德龙,故而史称“美容仪,善骑射”。

少年潇洒英俊,追求时髦,军中戏称“独孤郎”,是倾倒佳丽无数。

独孤如愿真可配得上“斌”字,论武曾匹马单枪,冲阵掠帅,生擒渔阳王袁肆周。

论文在秦州任刺史,搞的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是万民投奔。

论风流,某日郊外打猎,晚霞满天,策马回城,迎风急驰,帽子无意中偏到一边,真是帅呆了、酷毙了。

第二天起来一看, 满城人都在东施效颦。

纳兰容若以独孤信自比。

诗词中明月的象征意义

二在诗词中。

一般向我们现在所常见的有这样几种:一:借物抒情,明月所象征的意义有很多,来比喻某种事物或现象。

四:以明月来点明了作诗词的时间,地点:借物明志:诗人借明月来表明自己的某种志向

三:以明月为喻体:有的诗词提到明月纯粹是为了便于行文:诗人借明月这一实物抒发自己对某地,某物,某人的某种思想感情。

五...

求解析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快乐和感动往往来自于不求甚解,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

比如一句我们经常用以自励的话:"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觉得这才是君子气概,古人真是教会了我们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呀。

--这两句确实是孔子名言,但在《论语》里,原文还有后半句的:"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如果再往下看:"抑亦可以为次矣",这就是说: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虽然都是不怎么样的小人,但也不算太糟糕,也算凑合了吧。

现在,这首容若最著名的《木兰花令》也有相似的情况在。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如果只读这最最感人肺腑的头一句,必然以为这是一首情诗,也必然会把这一句抄录在心里,作为一则亘古而永恒的爱情箴言。

容若这句词的魅力在于:他直指人心地写出了一种爱情世界里的普世情怀,尽管他的本意未必如此。

我们还是先从词题看起吧。

词题"拟古决绝词",首先点明这首词是"拟古",也就是说:我下面要模拟古诗的风格与题材写上一首。

拟古是诗人们常见的写法,一般是模拟古乐府,容若这回拟古拟的"决绝词"便可见于《宋书·乐志》所引的《白头吟》:"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意思是:我的心明明白白、透透亮亮,听说你现在脚踩两只船,所以我要来跟你一刀两断。

--注意这个主题:"绝交"。

这可不是什么缠绵悱恻的爱情,而是毅然决然的分手。

后人来"拟"这个决绝词,最著名的是元稹的一组三首《相和歌辞·决绝词》: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

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

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

对面且如此,背面当何知。

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

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

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

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

噫!春冰之将泮,何余怀之独结。

有美一人,于焉旷绝。

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

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

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之攀折。

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

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

已焉哉,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

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

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

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

第62节: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2) 生憎野鹊往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

曙色渐曈昽,华星次明灭。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

有此迢递期,不如生死别。

天公若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

第一首写得残酷:情人之间最好要学牛郎和织女,虽然常常见不着面,但心心相守,终老不移;可别学庭院里的红槿,早晨开得艳艳的,可才到晚上就一任东风吹得南北东西了。

在一起的时候也不渴望相守,分开之后也没多少相思。

面对面尚且如此,背对背谁知道会怎么样呢?还是一刀两断了吧,省得活受罪。

第二首写得无耻:那个美女呀,实在美艳绝伦,我和她相别一日便如三秋,又何况一别三年呢?下边化用"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我自问如白云般干净,可谁知你在这三年里是不是也像白雪般纯洁呢?我很庆幸我是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但我实在没把握我会不会也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男人。

我们实在分别太久了,就像牛郎、织女一年一见,见面那天虽然高高兴兴的,可见不着面的那三百六十四天里,隔着那么宽的一条河,谁知道对方都干了些什么呢? 第三首写得绝情:男女之间就算夜夜睡在一起,尚且有很多隐秘沉在心底,像牛郎、织女那样一年只睡一晚,又怎能长叙这一年中的诸般事情呢?与其这样一年一会,不如干脆一刀两断算了。

我们读元稹的悼亡诗,难免不被他的深情所感动,但读这三首,只觉得除了薄情、绝情之外,还有一副小人嘴脸。

此诗背后有其本事,就是元稹(张生)和双文(崔莺莺)的一段始乱终弃的恋情。

元稹大义凛然地说:"都怪那个狐狸精不好!" 以上,就是《古决绝词》从源头到拟古的一番面貌。

那么,容若,这个多情种子,突然也来了这么一首《拟古决绝词》,这是要干什么呀?他和哪位女子如此毅然决然地决绝了呢?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第63节: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3) 这是唐代张籍的一首名诗,手法上也是拟古,拟汉乐府。

全诗是一个女子对一个男子的表白口吻:你知道我是有丈夫的,但你还是送给我一双明珠。

我对你的情义非常感动,便把明珠系在了我的衣服上。

但是,我家并不是小户人家,我丈夫也不是贩夫走卒,我虽然知道你对我好,但我誓要与丈夫同生共死。

明珠我还是还给你好了,只恨我们认识得太晚!--末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千古传为名句,但这首诗,通篇是男女之情,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