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日友好的诗词 中日友好是谁提出的



描写中日友好关系的诗句 1.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2.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首最为深切感人。其诗曰:“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

描写中日友好关系的诗句

1.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

2.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首最为深切感人。

其诗曰:“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3.“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急求有关中日友好关系的古诗词

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赏析】: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

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

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

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

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晁衡和日本使团离开长安一同归国。

唐玄宗还写了一首《送日本使》的五言律诗,以表达热情欢送,全诗为: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还入了唐朝的国籍。

他在中国一直生活了三十余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他长期旅居中国,也常常怀念故国,他在一首题为《长安望月》的诗中写道: 辽阔长天玉镜升,仰首遥望动乡情。

犹是当年春日月,曾在三笠山顶明晁衡在长安遇见了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他就急欲随藤原回国探亲。

他的要求得到了玄宗的准许。

他写了《衔命还国作》一诗: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这首诗抒写了晁衡既怀念故园,又流连大唐的矛盾心理。

晁衡临行时,长安的友人纷纷为他送行。

玄宗、王维、包佶等人还作诗赠别。

王维写了《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的诗相赠,诗曰: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岛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去到日本,是一件生死难以预料的冒险行为,王维在诗中就写出了他的迷茫和担忧,字里行间漾溢着他对晁衡深厚诚挚的友情。

在《全唐诗》里,我还查到了诗人包佶的一首送别诗《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仁。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包佶在诗中对晁衡的才学、人品称赞有加,对他渡海一事,包佶要比王维乐观一些,色彩也较为明丽,还希望晁衡探亲后,早日回到唐朝。

藤原与晁衡先由陆路从长安到苏州,然后在苏州乘船出发回日本。

不幸船至琉球,海上忽遇风暴恶浪,船舶漂流到了越南。

公元753年,在长安误传出他们所乘舟船倾覆遇难的消息。

李白等朋友们听到晁衡遇难的噩耗后,十分悲痛,李白写了一首《哭晁衡》的诗,诗云: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4/07/content_8080448.htm

三首中日间友好交往的诗句

水调歌头·中日友好福泽两国 中日乃邻国,交往数千年。

文明灿烂熏陶,儒教谱佳篇。

近代神州衰落,列盗横行霸道,日寇更狂残。

烧杀剿奸虐,社稷半霜寒。

抗敌贼,庆胜利,建桃源。

和平发展,同心描绘好江山。

奉劝东瀛政府,休想招魂战犯,纳粹五洲煎。

友好双赢事,世代庶民欢。

推荐一首日语诗歌,表达离别和感谢之情!

我正好帮朋友写过这方面的论文,提供给你一部分素材~由于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因此两国的名族气质又有惊人的相似处,这里以古代文学作品角度进行分析。

诗歌体裁方面。

隋唐时期,日本派了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求学,带回了汉字和中国的诗歌艺术

日本现存的最早诗歌总集叫《万叶集》,和中国的诗经有着惊人的相似,反映古代生活的深度及广度。

万叶集可以说是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国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影响的明证。

它以中国诗歌的题材,形式和分类方法为借鉴,采用汉字作注音符号,收编了部分汉诗,同时直接反映“遣唐使”来唐情况的诗歌。

万叶集中,也像诗经的“风、雅、颂”一样,分为杂歌、相闻歌和挽歌三种体裁,代表着不同阶级、不同主题的诗歌。

诗歌内容方面。

就像中国的《唐诗三百首》一样,日本也有《小仓百人一首》,是一本集古代诗歌之大成的诗歌集。

这本诗歌集中,有这样的诗句:巡りあひて 见し夫とも わかぬまに 云がくれしに 夜半の月かな翻译成汉语,就是:久盼月朗星稀夜,未等看清云已遮。

与君相见即分离,恰似今夜云和月。

这首诗描写的是与很久未见的幼时好友相逢的情形,内心雀跃不已,但是这种喜悦并未持续很久,突然重逢的好友,就像和刚刚夜半就早早下沉的月亮似的,马上又回去了。

从诗中可以读出作者对好友的怀念和匆匆离别的叹息。

同样的,李白也写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中流露出李白对好友被贬即将离去而产生出的哀思。

这这两首诗的异曲同工之处就在于:都把对友人的思念情绪比喻成稍纵即逝的月亮,凸显出短暂的凄凉之美。

同时,李白的另一首千古名诗《静夜思》中,将月光比喻成霜,在日本的诗歌中也有类似的体现,如下面这首诗:朝ぼらけ 有明の月と 见るまでに 吉野の里に 降れる白雪翻译成汉语,就是:恍如晨时月,寒光冷若霜。

吉野千万里,尽披白雪装。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与《静夜思》写作上的异曲同工之处,这首诗将雪凝成月光,而李白则是将月光化成了霜。

两位诗人都以此寄托了自己孤独、寥寂的心境。

像这样的,古诗歌所用的借助同样的事物抒发情怀的例子数不胜数。

虽然身处他乡,但心境却是如此的相似,不能不说在古代两国名族的气质中有极大相似部分。

同时这些相似部分也影响着两国历史的发展和两个名族各自的文化,这种发自于古代而深入脊髓的同源文化也对当今文化产生着重大影响,使得两国民族的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部分。

"私のために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静かに离れて私を见てください。

戻る私は返すことはあえて第一重を参照してくださいあなたは笑っている。

风に薄い颜谁が敬虔で祈る私は明るい未来を楽しみにしています私は1つを持つことはできません。

シルクロードの赘沢をあなたはそこに留まらなかった不快できるように教える私のために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爱の别れの涙を使用し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れぞれの小さなスペースは、心臓を残したてみましょうジェントルは、过去埋葬私のために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どのように爱の别れの涙の使用みましょうLiveはでは今日のために歌を深めるMingは、私たちのために左Mingは、私たちのために左《请不要为我哭泣》默默注视我远.去的背影 是我不敢回沉沉的首 看你的笑.脸在风中消瘦 是谁用虔诚的祈求 为我期待一个光明的未来 是我不敢有一.丝奢求 叫你守侯让你继续难受 请不要为我哭泣 爱情再见不要用眼泪换取 就让彼此心中留一方小小空间 埋藏温柔的往昔 请不要为我哭泣 爱情再见怎能用眼泪换取 就让往日情深化作今日歌谣 留给我们的明朝 留给我们的明朝

郭沫若写的《女神》这首诗的诗词

一、郭沫若的《女神》中共分三辑五十七首,具体名录如下: 序诗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辑 凤凰涅槃 天狗 心灯 炉中煤 无烟煤 日出 晨安 笔立山头展望 浴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三个泛神论者 电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亲! 雪朝 登临 光海 梅花树下醉歌 演奏会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太阳礼赞 沙上的脚印 新阳关三叠 金字塔 巨炮之教训 匪徒颂 胜利的死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 夜 死 第三辑 VenLls 别离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与白云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诗集简介:《女神》。

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3、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

郭沫若的诗歌及评价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

四川乐山人。

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界权威人士,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著名的革命、社会活动家。

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

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

“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

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

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

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

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

他的代表作有《星空》《女神》等。

《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被收入新教材年级语文22课。

(1892~1978),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

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

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

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

在...

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作品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

“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

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

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

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

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

他的代表作有《星空》《女神》等。

《星空》和《天上的街市》《静夜》等诗歌。

被收入新教材七年级语文27课和小学六年级教材。

郭沫若写的《女神》这首诗的诗词

一、郭沫若的《女神》中共分三辑五十七首,具体名录如下:序诗第一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凤凰涅槃天狗心灯炉中煤无烟煤日出晨安笔立山头展望浴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三个泛神论者电火光中地球,我的母亲!雪朝登临光海梅花树下醉歌演奏会上夜步十里松原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太阳礼赞沙上的脚印新阳关三叠金字塔巨炮之教训匪徒颂胜利的死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夜死第三辑VenLls别离春愁司健康的女神新月与白云二、扩展知识:1、作品简介:《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诗集简介:《女神》。

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3、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周恩来在日本作《雨中岚山》的全文的诗句。

1、《雨中岚山》全诗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 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周总理来日本留学(1917年9月—1919年4月)回国前写的。

周恩来总理年轻时,为寻求救国道理曾来日本,在一次游岚山时,他吟出了《雨中岚山》。

在这首诗里,他借景生情,抒发了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

3、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有识之士、部分日中友好团体发起筹建周恩来诗碑的倡议,以纪念他为中日友好事业呕心沥血的伟绩。

诗碑建成后,邓颖超同志还曾亲赴日本,为诗碑落成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