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席慕蓉诗词风格 席慕蓉诗词



席慕容的诗歌风格赏析读席慕容的诗,可以感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至善纯情,恬静从容: 席慕容的诗体现着纯真、宽容、仁爱的精神内涵。诗人追求绝对的爱、永恒的爱,在《七里香》、《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的诗歌风格赏析

读席慕容的诗,可以感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至善纯情,恬静从容: 席慕容的诗体现着纯真、宽容、仁爱的精神内涵。

诗人追求绝对的爱、永恒的爱,在《七里香》、《一棵开花的树》等众多爱情诗中都体现了这种纯真、痴情的特点。

而不论是情爱还是工作、生活,单纯真挚容易在复杂的事相中遭遇痛苦的折磨。

尤其身处工业社会、商业浪潮中,人的隔膜、自我分裂成为现代人的顽疾,诗人由此剖白了她的《诗的成因》:“我”“整个上午”“努力调整步伐好进入行列” “却并没有人察觉我的加入”,而“我”“整个下午”又要为“寻找原来的自己而走出人群”竟“也没有人在意我的背叛”。

面对社会病态,诗人用一首《诗的价值》道出了她的达观、仁善的生活态度:“我如金匠/日夜捶击敲打/只为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金饰”,并且“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光泽细柔的词句”,同时抒发了对过去的日子、对大自然的“淡淡的阳光和淡淡的花香”的广义的“乡愁”。

像《如歌的行板》等代表作品,那些来自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体悟,均以一种恬淡、安适、从容的态度和文字表现,不仅使读者得到启发而且赏心悦目。

这对于身处80年代经济大潮中的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读者而言,不啻一缕春风、一片阳光。

二、通俗浅白,中国韵致: 席慕容的诗完全没有艰涩聱牙的文句,用语浅白却清新淡雅,这比较贴近一般读者的审美品质。

由于精熟古诗词,诗人还善于取读者所熟悉的古典意象入诗,使诗歌具有浓郁的中国韵致。

《莲的心事》、《缘起》、《乡愁》等,就像岁月馈赠的一杯杯清香习习、淡涩而回甘的中国茶一样,令人品了还品,饮了又饮。

台湾现代诗的代表中,洛夫的诗歌具古典之美,余光中沉郁,郑愁予属于天才写作。

与台湾现代诗潮的“世界性”、“超越性”和“纯粹性”以及所造成的某些晦涩难懂相比较,席慕容的诗却更具普适的人间情怀。

这种“人间情怀”堪称“世俗情怀”,既是对现代人精神茫然的现实关怀,也是对大众审美品质的贴近关照。

不论诗人本身是否具有这样的写作意识,但事实的结果已经如斯造就。

尽管诗人创作时是个人化的,却反映出了整个时代的平均诗歌水准,因此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同。

而同时,作为诗歌艺术品之一种而又获得畅销,诗人却仍然保持了为诗的本色,在写法、取意上既接近于70年代末台湾现代诗的重写古典题材或衍化古诗意象的探索,又颇能体现新世代对现实的关注精神,当然,这属于一种宏观关照。

诗人是在个性抒写、现实普照与艺术镂刻之间、无意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此,席慕容曾经在2006年的上海书展会上谦虚地说:“我写书是为了我自己,我是自己的第一个读者,我觉得写诗是我生命里面最自由的,不受人干扰的……从1981年到2004年,从我第一本诗集出版到现在(2006年——作者引)23年了。

如果非要问面对畅销的感觉,我只能说这是我的幸运。

” 三、诗中有画,琅琅上口: 席慕容首先是个优秀的画家,因此她的诗,每每透出一股画意。

她融合中西绘画的技巧,以敏感细腻之笔,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渴盼与追忆,对美好青春的悠悠冥想和对易逝岁月的无奈与感伤。

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中有很多诗画之笔,《山月——旧作之一》可谓代表之一。

"在山中 午夜 松林象海浪/月光替松林剪影/你笑着说 这不是松/管它是什么 深远的黑 透明的蓝/一点点淡青 一片片银白/还有那幽幽的绿 映照着 映照着/林中的你 在 你的林中"。

诗人运用色彩、色调、明暗、光线等绘画手法将诗意图景化,远近相宜,古雅清淡,富有中国水墨的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代王维的经典,亦属于70年代台湾“新世代”的创作倾向之一。

但席慕容似乎并没有把自己归为哪个世代、哪个流派的倾向,她是与世无争的,她的诗仿佛就是为自己写的,以手写心,因此真诚感人。

席慕容的诗还兼具中国古典诗歌“音乐性”的优秀传统,读来时而如慢板的音乐,时而如清澈的山泉,舒缓深情,富有韵味,也琅琅上口。

这同样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四、女性写作,婉约缠绵: 前不久,在陈仲义和谢春池老师主持的“鼓浪屿诗歌节”上,曾有一个环节专门进行了“女性与诗歌”的讨论。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安琪(福建)的“中性写作”,刘亚丽(陕西)的“女性写作”,马莉(广东)的“及物写诗”等;当时我也发表了一点个人的写作体会,可归纳为“无性写作”,即写作时并不存在性别的先在意识。

诗歌反映了写作即时的情态、感觉、情感等,所以同一个诗人一生中的不同作品,既有小情绪的反映,也有比较广阔的表现。

文明进程至今,女诗人与男诗人的写作,首先应定位为人的写作,不要还有性别的界限。

席慕容的诗,意境恬美清幽,情感质朴纯净,语言亲切柔美,犹如现代李清照,颇得婉约缠绵的精髓。

她的柔媚、痴迷与伤感的言辞风格,是深深地打上了男权文化语境的烙印的;但她诗中所体现的对爱的态度、追求、理解,却充分体现着一个接受西方文明的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

与此同时,大陆的舒婷第一个因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写出了《致橡树》等杰出的作品。

两者艺术倾向不...

席慕容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1、写作风格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

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

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2、人物简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

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

席慕容的写作风格,特点?

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

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原乡 quot。

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即使在耄耋之年,幼年在香港度过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作者简介】 席慕容(1943-);邂逅后。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读者遍及海内外、《边缘光影》、《迷途诗册》。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生于四川。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

远离故乡的游子、《我折叠着我的爱》等。

新作《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容自1989年与 quot。

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比喻的贴切自然。

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流浪汉,赴欧深造。

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成长于台湾,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漂泊者。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怅惘的情感...

有没有类似席慕容这种文笔的诗人?席慕容的诗句比较婉约,大多是关...

荷花少女 一把空虚的木椅 一位怀抱荷花的少女 在上面坐着坐着, 一支受伤的雁子飞过山岗 一位老人在湖边预言洪水的爆发 少女看见 人们随流而下 少女坐着坐着,不动 这姿态如同我们的遗忘是一种姿态 少女从水中而来 水越来越辽阔无边 水朝着陆地不屈地绽放 面积一次次地重复 世界越来越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平面 植物和动物再难区别和联系 包括荷花和少女 一把空虚的木椅依附着 荷花少女,荷花少女在 水下的世界,她走不出水 世界属于水了,陆地在水下 空虚的木椅是陆地的证据是一种生活 荷花少女 水上的悲剧属于异性...

席慕蓉诗歌《我》的赏析

7月10日 13:50 《回眸》题记: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我要用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进你的心中?(——席慕蓉)前世,我频频回眸挥别的手帕飘成一朵云多少相思 多少离愁终成一道水痕送我远走今生,我寻觅前世失落的足迹跋山涉水 走进你的眼中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用一千次回眸换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驻足停留问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进你的心中佛无语,我只有频频回首像飞蛾扑向火可以不计后果 可以不要理由回眸 再回眸千次万次 你在我眼中 也在我心中我频频回顾着 期待你的温柔我频频回顾着 渴望长相厮守前世 我在舟中回眸莲叶一片一片 连成我眼中的哀愁今生 佛成全我的思念让我走进你的眼中我寻觅了很久 累了只想在你怀中停息只想让你的手揩去我脸上的泪痕只想让你的体温温暖我冰凉的双手不要问我为何今生千里迢迢将你寻觅我没有喝孟婆汤 心中牵挂着你不要问我为何哭泣我没有喝孟婆汤 仍记得前世离别时心底的绝望说我喜极而泣吧泪落在你的襟上前世的种种哀愁开成一树繁密的丁香我只想与你携手在树下看那一朵开成五瓣向我们预言幸福今生我仍旧频频回望今生我仍旧不喝孟婆汤来世我还会千里迢迢将你寻觅来世我还会和你手牵手寻找五瓣的丁香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求席慕容的经典代表诗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英文翻译May Buddha let us meet in my most beautiful hours, I have prayed for it for five hundred years. Buddha made me a tree by the path you may take, In full blossoms I'm waiting in the sun every flower carrying my previous hope. As you are near, listen carefully the quivering leaves are my waiting zeal, As you pass by the tree without noticing me, My friend, upon the ground behind you is not the fallen petals but my withered heart席慕蓉的这首诗,应该说是我很早的时候就读过的,记得当初就很是喜欢这首诗歌,把它写在自己的课本的首页,喜欢它那轻柔的韵律,喜欢那淡淡的,其实却是很浓的情感,更喜欢那里面所表达的少女的真情! 在上大学时候,一次在学报上也曾看到过这首诗歌。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来了解席慕蓉及其她的诗歌。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

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

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我们在诗歌欣赏的中如果能对诗歌的意向有所理解,那么才有领悟。

正如元好问所说:“诗家总说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也就是说,李商隐的诗歌再好再美,但如果没有人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也弄不懂其中的暗喻和象征,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写,也就不可能欣赏它的美。

而这首《一棵开花的树》写的就是爱情,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单相思的爱恋。

我们姑且先就假设这首诗歌是某个男孩在爱慕某个女孩时候的心声吧。

从第一句“如何让我遇见你,在这最美丽的时刻”。

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个男孩子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遇到了一个女孩子,在看到她第一眼的时候,男孩的心就突突直跳。

这个女孩子美丽动人,她那种高贵的气质深深打动了男孩子的心。

于是这个男孩每天都来这个这里,都要在路口张望着,希望能再次遇到她,能够再次看到她的身影。

可是不见得每次都可以碰到这个女孩子,男孩总有失望的时候,于是便有了“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里运用了想象中的接近想象手法,很多时候我们都相信缘份,认为缘份是上天安排的,正有那句“五百年的守候,换得今生一次回眸”也是缘分的一种注解,那么这个时候就希望佛能够给自己和这个女孩一段美好的姻缘,那怕是在佛前跪拜500年,也心甘情愿。

最近有首很流行的歌曲《求佛》,想必大家都听过,其中唱到“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愿意用几世换来我们一世情缘,希望可以感动上天|”。

也许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也许是太难了的缘故吧,所以才有这样用几千年来结一世的情缘的求佛,其情之深,让人叹为感动。

在这首诗里,男孩也是相信他和这个女孩有这缘分,如果没有缘分,那么为什么自己能很多次偏偏遇到她而不是别人呢?既然有缘分,那么如何去珍惜呢|? “佛于是把我化成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句采用象征的手法,借佛的手,把自己比喻成了一棵树。

我们也可以想象的出,有时候却没有看到她的出现,于是很惆怅,恰好看到路旁的一棵树。

男孩于是想,自己如果能变成一棵树多好,那样的话,就能很多时候碰到这个女孩子。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有此树想开去,就可以理解,在这个时候,男孩可能会有一些暗示,可能有时候是经过女孩子身边时“不经意”的一瞥|;者是当她在经过男孩的附近,男孩便故意的扯着嗓子,大声的说话,来引起她的注意;而眼睛总是在追寻她那熟悉的身影,如果看到她,立刻精神焕发,生气勃勃。

如果没有看到她,便如霜打的茄子,一整天都萎靡不振。

晚上睡觉也想着她,想着如果能和她成为朋友,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总是希望每天都能看到她,那怕是她美丽的背影。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男孩期望这女孩子能懂得自己的心,期望她能看自己一眼。

当她从的身边经过,闭着眼睛,享受她残留在空气中的气息。

也许从那个时候起,男孩才知道喜欢一个女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看见她有一种心跳的感觉。

这里把看到那女孩子那种激动心比喻成那颤抖的叶,形象地刻画了那种遇到心爱之人情不自禁的心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