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说思想政治高的古诗词 高中思想政治的尴尬



高中语文古诗赏析的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术语高考语文必备术语及诗歌鉴赏方法集锦、常见意象示例一、高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纵观几年来全国各

高中语文古诗赏析的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术语

高考语文必备术语及诗歌鉴赏方法集锦、常见意象示例一、高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

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

纵观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一些相似的“常用术语”。

总结如下:表达方式 :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 “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议论文题目论点型、论题型关系型、寓意型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的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廖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有何作用:回答文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作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同学们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的赋分点所在,将其理解清楚,可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或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

3、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或洗炼(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或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4、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或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

三、诗歌赏析方法 1.应试策略: (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

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鉴赏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

复习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鉴赏题考点的设置: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简答三个...

政治思想有哪些?

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

孟子看来。

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失道者寡助??什么是小电流接地保护,是以德服人,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然而在孟子看来:“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天时不如地利?朋友、我们在进行10KV线路环网运行前,“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猜一下图片身体的气味帕芙欧脚汉比较经典书超喜欢吃醋,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即是施行仁政。

因为仁政,如何“得其心”。

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

做到了这一点.什么是IT产业;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请问红烧鱼怎么做?丝瓜抄鸡蛋和菲菜抄鸡蛋是不是一样的做法啊,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

”意思是说。

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

仁政,得民必先得民心、拥护和帮助,即如何行仁政呢,得天下之道?⒃谀难Y查。

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我以前是在服装一线做事,从早到晚除了吃饭。

所谓的“得民”。

在这里?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

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

孟子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

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

《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中?,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我想知道我是否中。

”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

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得天下必先得民?太不.,不要强加给他们。

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相关信息泉洲有GAY酒吧吗.难道王菲真的要为了李亚鹏退出歌坛么?在哪?来了宁波后品尝过很多菜,但感觉还是没有武,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而是指一国之君 展开

为什么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越是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要深人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深人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去做,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要大力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氛围,深刻阐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思想政治】什么叫思想政治?与政治思想如何区别?

其实有很多,例如吴客、刘向等等 要说谁最厉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耽溺深宫的楚国太子病了,有位吴客前往问候。

他先是试探着分析了太子的病因,指出安逸的生活、沉沦的享乐、荒唐的心思、放纵的欲望,会让人筋骨松散、血脉不畅、肢体不灵、精神倦怠,长此下去,非但药石不能奏效,即便让扁鹊来治疗、巫咸来祈祷也来不及了。

吴客对太子说,如果能按照我的话去做,您的病不用药石也能治好。

楚太子说,好吧,说来听听。

接下来,吴客为太子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野外狩猎、江海观涛等方面乐趣,一步一步地诱导启发太子,使之感受到健康生活方式的好处,并产生乐趣和向往。

最后又把老子、庄子、孔子、墨子、杨朱等一干圣人搬出来,“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

太子扶着几案站起来说,你的话让我如释重负,仿佛听到了圣人辩士的言论。

太子出了一身透汗,霍然病愈。

你看,这位吴客堪称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心理辅导专家,仅凭一番入情入理的话语,就把楚太子的病给治好了。

这位吴客治病救人的方法,类似于心理危机干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这个词儿,听起来有些严肃,给人以板起面孔的感觉,其实并非如此。

这样的印象,完全是极左思潮的惯性造成的。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说服工作,在这方面,有的古人比今人还要敬业,还要专业,因而也更加富有成效。

不过,古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并非一味地居高临下,在朝廷中更多的是臣子对君主。

臣子开导君主,往往是发端于思想,落脚于政治,是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一个叫萨桑的古阿拉伯岛国,有位宰相的女儿,用讲故事的形式做国王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消除其对女性的偏见,她讲述的故事汇编为一部书,叫《天方夜谭》。

在我国西汉,有个叫刘向的人,编了一部给皇帝看的书,也是用讲故事的形式启发帝王如何修身治国,书名叫《说苑》。

如果说前者是民间故事,不足为信,那么后者则是在我国古代曾经发生过的真人真事。

在《战国策》中有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触龙说赵太后。

当时赵太后还在气头上,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触龙知道她的心病在哪里,于是便慢慢腾腾地走近她,开口只字不提国家大事,而是从吃住行说起,待赵太后脸色和缓下来后,再以为小儿子讨差事为楔子,逐渐切入正题:爱子女就要为他们做长远考虑。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赵太后很情愿地送小儿子去齐国做人质了。

在我国古代,做思想工作的人,大多是有学问、有见识、有胆量、有口才的人,可以是专职谏官,也可以是其他文武官员或宫庭伶官,甚至可以是有机会与君王说上话的平民。

例如,那个冒死劝停赵简子攻打齐国的公卢,就是一个身披铠甲的士兵。

这个士兵不仅有勇,敢当面讥笑赵简子,而且有谋,说了个逗乐的段子就让赵简子引咎自省、罢兵回国了。

这也启示我们,说服人是一件艺术活,要靠大智慧,简单生硬不得。

“和风吹来心扉开,细雨浇得块垒解。

”“说服”二字大有讲究。

这里的“说”字,意思是劝谏、开导,而不是灌输、教训,“服”字的意思是信服而不是服从,有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重庆江北区那个调解员马善祥调解成功率所以那么高,除了待人以诚、断事公允外,入情入理的说服艺术同样令人钦佩。

中国古诗词的内容

打油诗解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

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

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

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

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

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

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

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

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道地的下里巴人。

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

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

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

这真是强人所难。

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

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

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

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

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

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

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

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

”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

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我的失恋——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各个年代现实的打油诗,如五十年代,有一首《干部下乡》的民谣打油诗:“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

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

”反映的是解放初期干部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

陈毅外长写了《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

”这是针对美帝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

七十年代,“文革”动乱中,许世友将军写了《莫猖狂》打油诗:“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落三起理应当。

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还他三百枪。

”矛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表示坚决要保护邓小平同志的决心。

1974年,文化名人夏衍在狱中,模仿清代《剃头》诗写了《整人》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

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

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

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

”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文革”之后,大文豪郭沫若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阿英同志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

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

”发泄了对“四人帮”残害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

龙 成的《新好了歌》...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主要指自商代、西周到甲午战争以前的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历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夏代。

但由于缺乏信史资料,因此,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研究一般从殷商、西周时期开始。

经济政治背景 夏、商、西周都是奴隶制社会。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政治上实行奴隶主专政,而创造财富的奴隶却处于牛马不如的地位,生活毫无保障,人身没有自由。

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国家机器以国王为中心,形成了君主制。

君主独断专行,对奴隶实行暴虐统治。

奴隶常常被任意杀害,甚至成为奴隶主的殉葬品。

为了摆脱悲惨的命运,奴隶们采取各种形式同奴隶主进行斗争。

这一时期,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奴隶主往往采用宗教和神权的说教对人民进行统治。

春秋末期至鸦片战争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国一直处于帝制社会。

在帝制社会,为数不多的地主阶级,拥有大部分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

在政治上,实行地主阶级君主专制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起以地主绅士为中坚的庞大官僚机构,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

广大农民没有任何参政议政的权利,只有服从的义务。

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帝制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反抗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举行了大小几百次的武装起义。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

政治思想的分期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从内容上可划分为殷周、春秋战国、秦汉到鸦片战争以前等 3个时期。

殷周时期 商代、西周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当时以祖先崇拜为特征的宗教世界观统治一切。

在商、西周两代,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与这种宗教世界观密切相关的神权思想。

统治者假借宗教迷信进行统治。

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宣扬君权神授,宣称国王是受所谓至尊无比和主宰万物的“上帝”之命来人间进行统治的。

周取代商,给君权神授观念以很大的冲击。

周统治者为了自圆其说,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点。

这样,神的一元论逐渐过渡到天命人事并重的以德辅天的二元论。

在周取代商的斗争中,周的统治者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保民”、“慎罚”等政治主张,这是中国民本思想的开始。

(见彩图[河南安阳小屯南地甲骨片,记有主宰人间的“帝”]) 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郡县制社会过渡和帝制社会形成的时期。

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变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日趋瓦解,出现了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

这是一个社会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君臣无常位,社稷无常奉”,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恢复社会秩序,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和认识出发,提出救世方案。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的政治控制不十分严格,社会上没有绝对的权威,言论相对自由。

特别是由于战争年代,各国很需要人才,知识分子的地位较高,因而他们言政议事也较为积极而较少顾虑,形成了百家争鸣,学术空前繁荣的局面。

当时著名的思想流派有以孔丘、孟轲、荀况为代表儒家学说,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说,以《老子》书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学说,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学说等。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孔丘幻想回到相对统一、相对安静的西周社会,以周礼为标准一人们的言论和行动,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他向各国统治者呼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用“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待人民和处理一切人际关系。

他向统治者建议以德治国,以刑辅之,但同时又提出以宽济猛,以猛济宽的治国思想。

他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遵守中庸之道和忠恕之道。

强调人治,主张“举贤才”。

生于战国时期的孟轲则认为解决时局的关键是实现中国的统一,而只有“不嗜杀人”的仁人才能统一中国。

他发挥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提出了仁政说,认为“政在得民”,并进一步发挥了西周后期的民本思想。

他的学说被统治者视为迂阔,孟轲之后的荀况肯定儒家学说的某些方面,纠正了其不周世用的迂阔之处。

他既主张尊君,亦提倡爱民;既提倡“隆礼”,亦主张重法,并对礼作了系统的发挥;他一方面宣传仁义道德,同时也宣传刑罚法治

他认为“有治人,无治法”,提倡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

法家代表 商鞅、韩非主张富国强兵,提倡耕战;尊崇暴力,强调法治,认为治理国家应该任法不任智,提出了“刑无等级”、“以刑止刑”的观点,否认一切伦理道德,主张用武力进行统一;要求强化社会组织,对人民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他们还主张绝对君权,宣传独裁政治。

以《老子》书为代表的道家,主张一切顺乎自然,提倡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生活,反对一切法律制度和物质文明。

道家要求人们谦虚退让,以退为进,“柔弱胜刚强”。

它赞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反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道。

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尚...

描写品德的古诗词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讲解】正:使端正。

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讲解】涂:同"途"。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讲解】患:忧虑,害怕。

寡:少。

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

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讲解】摩:通"磨"。

倜傥(ti tǎng):卓异。

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

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

意谓为官者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讲解】济:(对事情)有益。

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

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

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

敷、荣:指花叶繁盛。

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

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讲解】布衣:平民。

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

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讲解】卑:谦恭。

瘁:这里指贫困。

意谓谦恭而不失于礼义,贫困而不失廉洁。

也可理解为谦恭而有分寸,贫困而不志短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出处】《礼记·大学》【讲解】广:开阔,坦率。

胖(pán):安泰舒适。

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篇》【讲解】奋发努力,勤恳工作,从而达到富有;磨炼才能并使情操光明,从而求得高贵。

意谓富贵要凭实干和德才换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讲解】知:同"智"。

距:同"拒"。

专己:刚愎自用。

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

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

"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处】《庄子·田子方》【讲解】对于人来说,没有比思想颓废、精神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