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进校园校本课程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



“诗香校园”手抄报内容 其实手抄报的内容不重要“七二雄峰映朝霞, 如云游客赏春花。 风袅袅, 鹊喳喳, 一轮红日照千家。” 这不是某个作家的作品,而是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学生写的一首词。武当山特区溜

“诗香校园手抄报内容

其实手抄报的内容不重要“七二雄峰映朝霞, 如云游客赏春花。

风袅袅, 鹊喳喳, 一轮红日照千家。

” 这不是某个作家的作品,而是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学生写的一首词。

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把中华诗词引进课堂,列入课时计划,让师生在吟诵诗词美文的同时弘扬和继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而开这先河的就是该校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他率先在十堰市把中华诗词引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诗兴,让课堂有诗意,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中华诗词浸润学生的心田,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

该校承传统文化之流脉,开课程改革之先声,一直在努力营造充满诗意的校园文化,并以此为主线,创建特色品牌学校,走成一条特色教育成功之路。

用诗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

“诗教”不仅是诗词教育,它的内涵也包括活泼和谐的诗意教学情景的营造:学校进行了“诗词进课堂”教研课题研究,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立了诗词校本教材编委会,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主编,诗词校本教材《小学生诗词联入门》编印成册,供教学使用。

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

学校三至五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由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主讲,诵读诗词经典,进行诗词创作。

诗词专职老师吴文生除了教学生诗词写作技巧外,还会教学生相关的中华礼仪、以及历史中的诗词、对联典故。

“我很喜欢诗词课,大家在一起写诗词,既能开动脑筋,也能增进友谊。

”该校五年级的张静雯说。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要想让学生步入诗的殿堂,多读多背无疑是一条十分有效的捷径。

溜西门小学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背诵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名篇佳作,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现在有的学生已会背诵八九十首古诗词,有的已背诵了一百好几十首。

学校经常进行诗词背诵大赛,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背《三字经》,背《新四声对韵》;不仅背课文中的古诗词,还要求背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不断增加其储存和积累,并且还专门编写了校本教材《诗词联入门》供教学使用,为诗词创作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想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仅仅依靠读、背、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多写才行。

溜西门小学在三至五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堂堂练习,从不间断。

能体现校园风貌,校园文化特色的短文

序 篇 这里是学园,探索求知的学园,教师们在这里辛勤的耕耘,孩子们在这里勤奋地学习。

这里是乐园,生动活泼的乐园。

教师们在这里谱写着人生快乐的乐章,孩子们在描绘着人生快乐的画卷。

这里是家园,充满亲情的家园。

教师们在这里奉献着人间最美的真情,孩子们在这里放飞着童年斑斓的梦想

这里是花园,文明和谐的花园。

教师们在这里创造着鲜花般的美丽,孩子们在这里享受着春天般的关爱。

伴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春风,塞上名校——吴忠市利通一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利一的广大师生日益凸现着气度恢宏、激情飞扬的魅力,谱写着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推出片头——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宁夏吴忠市利通一小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在传承校园精神、培育良好的教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学校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设施建设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校园文化建设这个体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的名词,给利通一小的师生平添了几多自豪和骄傲。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建成了综合办公楼、教学楼、艺教楼、图书楼,建成了图书阅览室、自然实验室、仪器室、医务室、美术室、音乐室、电教室、多功能室、舞蹈练功厅、儿童乐园、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主控室,这些基础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传统中寓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好了骨架。

同时投资建设了校园电视台、红领巾广播台、校园网、校园网站论坛,添置了文化、艺术体育、摄影、摄像等设备,新建了电子备课室、阅览室,为每个年级组配备了备课用计算机,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视机、多媒体设施,保证了师生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建设篇 优美的、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对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

学校充分利用空白墙壁,将其变成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阵地。

未进校门,就能遥望到艺教楼东墙上的体现学校办学宗旨的标语;走进校门,就能看到宣传学校所取得的荣誉的橱窗以及介绍老师的红烛台,使师生产生自豪感、责任感;走进校园,处处可见草坪里温馨“格言牌”,处处可见各处建筑物上刷写的教风、学风、校训、校风建设内容,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再漫步各个建筑物的走廊,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名言,伟人画像,悬挂着有关安全、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匾牌,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规范师生的行为,营造着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建立了艺术走廊,将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悬挂在各个楼层走廊墙壁上,让学生每天行走其间,观赏自己的书画作品,仿佛畅游在艺术殿堂之中,开阔眼界,长智益志,陶情益趣,受到美的教育;建立了学校宣传走廊,将学校在党建、安全、精神文明、德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取得成绩制作成宣传橱窗,展示学校成长的轨迹,激发师生的成就感。

分层次、分年段编制了1至6年级12册学校德育校本教材,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编写了《利通一小教研通讯》,刊登教师的教育教学感悟、教学故事以及学生的作文家长家庭教育文章,为师生和家长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平台。

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站和论坛,加载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绿色上网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容量庞大、高速快捷等优势,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教室是孩子们播种梦想和记录成长的殿堂。

学校充分发挥教室潜在的教育作用,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对于教室布置,要求既有文化上的特色,又有艺术上的内涵,还要体现出人文化的要求,要求各班以“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个性形象,努力探索和实践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走进窗明几净的教室,你会觉得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一点对成人的模仿,孩子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创造着自己...

谁知道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资料

让我们的教师拥有“富有诗意的工作经历”。

诗歌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

倡议学生大量背诵诗歌,增强文化底蕴,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研究经典诵读和学生行为养成、道德教育之间的联系。

2.通过强化儿童诗创作,为孩子们营造运用语言描绘事物,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画。

让学生爱上读诗。

(二)研究对象 以“浅草诗社”为主阵地,全校各班辅导。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施行诗教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要大胆放手,不要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其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读诗、写诗、接受诗教的主体。

2.趣味性原则 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情感性原则 孩子通过对诗文的阅读,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愉悦少年儿童的身心,并通过儿童诗的写作,抒发表达他们浓烈、纯真的情趣。

4.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在“读”、“写”中调动多种感官去获取教育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并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5.差异性原则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应面面俱到,一字铺开。

必须考虑到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的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要求和结合实际的指导。

六、步骤与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8月) 成立学校“诗化校园建设规划小组”认真拟草本课题的研究设计报告,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 1.成立“浅草诗社”、“诗歌朗诵团”,对学生进行询问、访谈、调查,并设计了调查问卷。

对学生认识诗歌、学习诗歌、创作诗歌的程度及其相关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2.选编《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本》,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经常性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究情况,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分析阶段性经验,修正方案。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通过综合、整理,以论文、诗歌教学案例集、学生作品展示、结题报告等形式,总结归纳研究中取得的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创设氛围,要研究“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接下来的近一年时间里,学校在专家的引领下,广泛征求老师、学生的建议,对校园环境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

如今,走进衢江区第一小学校园,你立即会被一股自然清新之风所陶醉。

花香馥郁、绿草茵茵,道路宽敞整洁。

人文景点的建设更是别具匠心,从校门口步入校园时,主通道两侧的展示牌就会映入眼帘,上面的《论语》、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给人以无尽的遐思;让杜甫、李白、陆游、苏轼等古人与孩子们亲密接触,感染和鞭策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走廊、过道、墙壁上挂上了名诗、名句,师生书画作品,让老师、学生在工作、学习之余得到美的享受;各楼梯口、草坪、花坛、饮水池旁边都有蕴含人文情怀的“温馨提醒”;清晨、中午、傍晚,校园广播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催人奋进的音乐歌声也都悄然地传递着一种诗意的文化。

(二)构建平台,抓研究“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年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诗词文化积累活动。

1.诵诗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目前,学校30%的学生会背60首以上古诗,70%的学生会背20—50首古诗。

班级中开辟“古诗专栏”,四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每天会在黑板的“专栏”中写下一首诗,让孩子们在当天的每节课前两分钟进行诵读,一周一个主题;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则量相对减少,“一周学一诗”;成立校“诗歌朗诵团”;开展“每周一赛”诵诗会;年级组举行“我是背诗小能手”诗歌擂台赛。

2.品诗味。

在熟读背诵之余,教师利用语文课、语言积累课上一系列“一起读经典”阅读欣赏课,引领孩子们对名篇名句进行赏析,认真领会古典诗词的深刻内涵,细细品尝古诗词蕴含的情感,陶冶情操。

3.唱诗歌。

将古典诗词与音乐艺术、器乐演奏结合起来,教唱古诗词歌曲,用民族乐器表现作者的情感,抒发孩子们对古诗独特的理解。

本学期校合唱队就在区级比赛上亮相了古诗新唱《春晓》。

4.书诗句。

组织师生每周练习一至二页的古诗词书法,并开展以古诗词为内容的书法比赛,在畅意抒写中体会诗的意蕴。

5.画诗意。

用儿童画、水彩画、国画、电脑绘画等形式表达古诗词的意境,并进行古诗配画创作比赛,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要仔细揣摩诗意,领悟诗意,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学生们的诗画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6.演诗情。

根据古典诗词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创作出师生喜爱的小品或短剧进行表演,让师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去感受中华诗词之美。

7.创诗作。

学校成立了“浅草诗社”,吸收爱好诗歌的四...

如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开展相应工作。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措施: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

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

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

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

——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又要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

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

小学生读书计划范文

一本书,就象那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滴水滴,却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个千姿百态的大世界。

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在浩瀚的书海里尽情邀游,用一滴水的力量汇聚会一片知识的海洋,真正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到书的无穷魅力!领悟细水长流,汇成大海的含义,因此制定本学期蓓蕾读书计划。

二、读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好习惯,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长知识。

3、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欣赏能力。

4、通过开展“蓓蕾读书工程”,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5、通过开展“蓓蕾读书工程”,促进我们班内涵式、人文化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努力创建“学习型班级”。

三活动设想: (一)准备阶段 一、班级读书计划。

1、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班级图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做出统计。

要求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三本书带到学校,贴上标签及读书交流卡,放于班级的“图书长廊”中。

在此基础上,家中藏书较多的同学还可以多带几本自己喜欢的图书,贴上标签放于班级的“图书长廊”中,建立班级小书库,丰富班级的藏书量。

发动学生之间“好书换换看”行动,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好书共享。

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

不过要提醒学生,借阅别人的书,一定要好好爱护。

(3)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二、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读书计划: 1、教师带头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2、学生在已背诵七级古诗的基础上每月背诵课外唐诗宋词4首。

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3、阅读中外经典名著 必读篇目:《中华上下五千年》、《弟子规》 选读篇目: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每学期至少选择其中三本其它课外书籍进行阅读。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 (一)学生根据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进行阅读。

1、每隔一周,教师利用一节课校本课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赏析,每个月,对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抽背检验,通过验收者发给下个月背诵篇目,未通过者继续进行本月复习

2、针对名著阅读,每月开展一次好书阅读经验交流会。

一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检测。

3、教师以身作则,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背诗、读书。

(二)开展“四个一”活动 1、设计一张书签。

在书签上写上一句读书名言,将优秀书签进行展出。

2、写8-10次读书笔记。

读了那么多书,把体会想法,记录下来。

3、参加一次读书心得的交流会。

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前两项可以利用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完成,后一项可以利用语文的口语交际课完成. 4将读书活动延展伸到家庭。

开展“我的家庭阅读”活动。

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大家,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三阶段:考核、展示阶段 (一)读书小报比赛 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报刊的小资料、格言,自己撰写读书心得等,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手抄报比赛,进行评比。

(二)古诗词验收 在每个月定期进行抽背古诗词的基础上,每学期期末结束前进行“古诗词积累大比拼”,要求学生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写下所有自己知道的诗句。

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评出“十大诗词积累王”。

总之,书声琅琅,笑声琅琅,让孩子在书声、笑声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相信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将在读书中求得知识,在读书中明了事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 四活动安排 9、月份: 1、制定班级蓓蕾读书计划 2、班级图书角筹备工作 3、创办教师节手抄报 10、月份: 1、继续充实图书角,选出图书管理员,班级借阅活动开始。

2、师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11、月份: 主题阅读活动安排:优美的童话世界 负责教师:xxx 成长的思考 负责教师:xxx 12、月份 继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设计并完成阅读性作业

如何营造文明气氛

活动建设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近年来,学校按照“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思路,致力于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组织开展“安全教育伴我行”活动月,增强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通过开展预防“非典”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系列教育活动,使师生革除生活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开展“争创无零食班级”“弯弯腰,捡回一个洁净的校园”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抓好文明学生、安全文明班级、安全文明组室创建活动,每年六一期间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师生的热情,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学校网站等渠道,通过组织主题征文、致家长信、漫画创作、书画展览、网页制作、文艺演出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渗透“敬廉崇洁”,思想从小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

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每年,学校都坚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举行学生书法、绘画、摄影、DV拍摄比赛以及文艺会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吴忠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以及其他文艺汇演活动,展现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开展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底蕴。

学校始终把街心广场、居民社区、乡镇敬老院、部队驻地、烈士陵园等作为长期德育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到涝河桥烈士陵园扫墓,到街心广场、部队驻地、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进行慰问演出,到困难户家中慰问,到社区参与卫生打扫、读书竞赛、演讲比赛活动,为边远农村学区和贫困山区捐献教育教学用品和学习、生活用品,到税务大厅、自来水公司、小吃摊点、清真寺等地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关爱之情和社会责任心,增强学生对祖国、对社会、人民的热爱之情, 学校以营造书香校园活动为依托,大力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

打造书香校园,积累师生文化底蕴;坚持每年举办一次 “红读杯”知识竞赛活动,分年级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使每个人都是校园文化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因此,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建学习型校园,做研究型教师”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定期举办教师才艺大赛、技能大赛、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展现自身才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形成人人关心校园文化,人人参与校园文化的良好局面。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今天,走进利通一小校园,呼吸到的是清新自然的空气,看见的是郁郁葱葱的环境,听到的是朗朗书声和欢歌笑语,感受到的是一派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气象。

校园文化正以可视、可闻、可感的形式,浸润着师生的心灵,推动着学校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这一块块匾牌,记载着利通一小辉煌的业绩,凝聚着利通一小创业者们辛勤的汗水。

这一块块匾牌,体现着利通一小广大教师团结、进取、拼搏、创新的精神风貌,展示着利通一小校园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是利通一小全体师生汗水与心血的结晶;这是利通一小在抓校园文化建设中树立起的丰碑。

一所好的校园应当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真正让师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乐园,让师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出师生的创新的激情;应当是充满亲情的家园,让师生在家的温馨和亲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应当是和谐美丽的花园,让师生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应当是色彩缤纷的文艺百花园,使师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从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时代高度,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才能促进良好班风、校风、学风、教风的形成,才能增强学校的内功,保证学校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才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尾 篇 春风化雨勤润物, 桃李芬芳香满园。

伴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利通一小在校园文化建设这条阳光大道上走过了一段段不平凡的历程,留下了一行行清晰的脚印,书写了一首首探索和拼搏的颂歌。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全体师生将发扬“迎接挑战,追求卓越;埋头苦干,讲求实效;服从大局,团结合作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利通一小精神,在利通一小这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谐文明的花园里继续播种希望的种子,演绎出和谐教育的魅力,洋溢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奋然前行,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征途上,用心智去谱写绚丽的华章,用辛勤去创造新的辉煌!

适合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古诗词有哪些

校本课程的开发我已搞了五年了,就我个人的看法是: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校本?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它是校本管理,校本教研,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的总称。

其次,所谓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体系中的一种,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

搞清楚这个,那么所谓校本课程一是考虑学校和地域,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二是考虑学生和他们的需求,三是校本课程是一个不断开发和完善的资源包,以供学生选择使用。

这样看来,你可以先搞一个,然后每学期完善就可以了。

如《校园古文》——《生命与自然》等等。

其实不拘一格的。

呵呵,好像地方太少了,如有必要,我上传一套。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吗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