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金石 诗词 中富金石四川分公司



赵明诚纳妾 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诗词写的怎么样赵明诚,出生于公元1081年,字德甫,乃山东人。赵明诚是宋朝人,他的父亲乃是崇宁年间的宰相赵挺之,而他是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不

赵明诚纳妾 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诗词写的怎么样

赵明诚,出生于公元1081年,字德甫,乃山东人。

赵明诚是宋朝人,他的父亲乃是崇宁年间的宰相赵挺之,而他是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赵明诚不仅是宋代非常著名的金石学家,由于他出生于官宦家庭,所以他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赵明诚诗词方面也具有很高的造诣。

赵明诚与李清照赵明诚诗词在当时的宋朝可谓是非常有名的。

其实赵明诚喜爱诗词也是源于他的妻子,也就是宋朝有名的才女李清照。

赵明诚年少时由于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故而心里十分佩服这个女子,最后向父亲说明了他的心意,最后他上门求亲,两人最后结婚了。

赵明诚和李清照幸福美满的婚姻对赵明诚影响非常大,再加上李清照对诗词的研究,所以赵明诚渐渐的也爱上了诗词,并且开始了研究。

当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遭遇奸人陷害,而入监狱以后,赵家的人也都被流放了。

而李清照则跟随赵明诚去了老家,而随着经历的事情越多,赵明诚在诗词方面表达出的感情越来越悲伤。

其实,在宋朝的时候,李清照也是非常有名的词人,而且赵明诚在诗词方面能做出贡献肯定离不开他的妻子李清照,根据历史记载,李清照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高过赵明诚。

故而,不管他们在诗词方面造诣如何,他们还是在一起相濡以沫了三十多年,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

赞美李清照的文章

1 我心中的美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 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

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 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

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

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

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

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2..........自踏入文学殿堂以来,一直对李清照怀有高山仰止般的景仰,她风姿绰约的一生,她香如兰芷的慧心,她婉约清丽的词章,无数次让我感动让我唏嘘让我迷失。

今夜,冷雨敲屋,寒风越脊,我洗手焚香,又一次捧起《漱玉词》,于灯下静心阅读…… ——题记 无法知道公元1048年2月5日那天是什么样的天象,也许风清云淡,百鸟和鸣;也许乌云密布,太阳只从云翳射出一缕灿烂;也许细雨密密地梳理着山川……这些都无所谓了,重要的是,在山东章丘,苏轼门人李格非的家里有了弄瓦之喜,那个秉天地灵气而生的女婴被取名清照,后来成为最伟大的词人。

李清照的童年是幸福的,她生活在宽松的家庭氛围里,父亲大有文名,外公是当朝状元,家传文史卷帙汗牛充栋,天资聪慧的她醉心于书山探宝,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少女时代,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春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

一个绣面芙蓉、情窦初开的美少女,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然后对着袅袅沈香发痴,她娇憨、濡慕、害羞,她怀春、痴缠、憧憬,少女的情思付与半笺娇恨,月移花影约重来,她和自己的诗词一起成长,一天天亭亭玉立起来。

18岁,人生的花季,李清照出嫁了,夫婿是太学生赵明诚,门当户对,情投意合,才子佳人,美偶天成,他们一样地酷爱金石,一样地喜欢诗词,郎著《金石录》,妻写《金石序》,妻写锦心词,郎作秀口吟,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使新妇的幸福从心里溢出来。

直到晚年,依然刻骨铭心:“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生活如此情趣而美好,那时的李清照一定貌美如花,不,比花花羞,花有其美无其才,李清照是千古唯一的! 蜜里调油,夫唱妇随,李清照让幸福变成了浓浓淡淡的墨香。

携手春游,“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小别痴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学士对娇妻爱到极处,慕到极处,可叹自己才有不逮,偏偏私心不服,总想能妙手偶得锦绣词章盖过娇妻的风头。

因为政坛的纷争,夫妻有一段时间遥遥相隔。

相思无度,兰笺传情,李清照用“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来表达对爱人彻骨的思念。

款款深情,脉脉思语,让夫君铭感五内,却又暗自不平,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醉花阴》的词。

他闭门谢客,呕心沥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三日愁苦,白发频添,终于得词五...

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水滴石穿,金石可...

A、水滴石穿,金石可镂:只是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的燃烧有新物质燃烧为化学变化;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燃烧为化学变化;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燃烧为化学变化.故选A.

李清照的爱情经历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

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

新人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

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

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

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

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

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

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现在她就要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

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赵明诚入了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

晃眼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

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

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

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

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

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

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

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

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

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

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

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

”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

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古人云:言为心声。

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

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

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

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

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词,是念得唱不得的。

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

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

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

谁能帮我详细介绍李清照的故事?我想了解这个古典女子的世态人情和...

风住尘香花已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又至清秋,宛然一帘幽梦。

落花满院,憔悴堆积。

黄花凋零时节,一位女子独自徒步于黄花之间,悲叹道“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然而这一切仅仅只是结束。

她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只是一个文弱女子,却足以让那些庙堂男子低下他们高贵的脊梁。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当历史的年轮碾转来到南宋之时,豪放唯以幼安为首,婉约便以易安为宗。

这的确是难得。

纵观漫长中国文学史,没有哪个女子的地位能像易安一样空前绝后。

没有哪个女子能如易安一样留下如此数不胜数的千古绝唱,也没有哪个女子能似易安一样堪与巾帼比肩。

巾帼不然须眉,她不得不称得上是中国封建史的异数。

在中国古代,女子向来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更何况易安所处的时代正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宋代。

托程朱理学的福,从那时开始封建社会的女子便没有任何自由。

她的前半生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

出身名门,又嫁给了与他琴瑟相通的赵明城;婚后俩人常相唱和,共同致力于金石学研究。

赵明城既是他的新婚夫君,又是她的诗酒朋已。

然而,好景不长。

当金兵的铁骑席卷而来之际,那段古老的传奇被南下的金戈彻底戈破。

也许是由于她得到的幸福过多的缘故吧,物极必反,得到的太多失去的同样也会太多。

到最后,连天都嫉妒了。

于是才有后来“人比黄花瘦”的种种。

这不仅让我联想起后来的纳兰容若所写的《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寻常,只道是寻常,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本是一场命运,而命运也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也不知在以后的多少岁月里,当年赌书泼茶的温馨场面,会在不惊意间重归思绪。

烟花昙花一现的芳菲,也只有在熄灭之后才会有人懂得去珍惜。

人生本是如此,刹那的惊艳一旦失去,才会有无数忧伤为之流转。

也许失去了的东西才会有人懂得去珍惜。

能够随遇而安的是哲人,词人是绝对不可能作到这一点的。

易安是词人。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我不知道上天为什么要折磨这个女人。

给了她绝代的才华,给了她倾国的容貌,也给了她美好的开始,却也给了她国破家亡的凄凉结局。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花落人断肠。

也许上帝是对的,命运的坎坷最终使她成为了一个绝代的词人。

不经力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此后无数菊花遍野的日子里,她用她满腹的才华和毕生的思念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催人泪下的凄婉词篇,奠定了她在泛黄词史上的绝对地位。

感谢命运,正是人生的险阻才成就了她文学的辉煌。

上帝选择了李清照,赋予了她历史的责任,使她最终成为了一个绝代词人。

可是,我想问,易安愿意么? 思念未果,忽而秋至。

浮华似水,锦绣如梦。

落絮满阶红不扫,东窗未白孤灯冷。

心似双丝网,终有千千结。

忆往昔,垂柳枝。

花枝,满庭蝶莺儿。

过往已成浮云,吹乱伊人如缕。

转眼望去,那个让你留恋至深的面孔瞬间倾覆;心痛欲碎,单薄的身躯在血色苍茫的晚霞中缓慢崩溃;思念未国,无情的红色透着连绵不断的悲哀与壮烈侵染长空。

摇摇欲坠不只你的泪,还有仅剩的世界

红尘往事,呢喃起涟漪无数;明月黄昏,漫漫不再少年路。

如若回到从前,爱情的花开,是不是依然会美丽如初?

关于李清照的资料

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条件

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一个杰出的女词人,其天赋条件固然十分重要,但家庭的薰陶和教养,犹如种子对于土壤、阳光和雨露的需要,也是不可缺少的。

历史为李清照提供的是一个文化空气甚浓的书香门第,一个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的家庭环境。

据她后来的回忆:"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说明她的父祖之辈都生于山东,并曾在今济南一带住过。

也表明她的祖父和父亲虽然地位不很高,但学识渊博,名望很高,拥有不少门生。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

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专权,打击元佑党人,这时他正"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

(《宋史?李格非传》)崇宁5年大赦,党人再度叙用,他也终得"与监庙差遣"。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24卷)。

李格非为人孤高耿介,史载他考进士前,"有司方以诗赋取士",他不以此为敲门砖,却"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宋史?李格非传》)。

在郓州作教授时,郡守怜其贫寒,想让他兼任其它官职,以便增加一些薪俸,却被他婉言谢绝。

做广信军通判时,他曾把一个宣传迷信、蛊惑百姓的道士重责数十大板,然后驱逐出境。

可见,他是一位能够为人民做些好事的官吏。

李格非是一位博通经史之学的学者。

他的经史著述见载于《宋史?艺文志》中的,有《礼记精义》16卷,《史传辨志》5卷。

此外,还有《永洛城记》一卷,《洛阳名园记。

》一卷等。

《洛阳名园记》中记洛阳名园19处,记述翔实,行文简洁,富于诗意,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但它并不是单纯地写景记事,文中还寓有兴亡之感、讽谕之旨。

特别是全书结尾所指出的:"公卿士大夫方进于朝,放手一已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

"含李格非对皇帝王公荒淫奢糜生活的批评。

当时徽宗赵佶仿照杭州凤凰山,在东京营建了周围10余里,峰高90尺的万岁山。

北宋的名公巨卿在西京洛阳、东京汴梁也大都辟有地域广阔的花园以供享乐。

李格非还对他们敲起了警钟:"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他的警告,统治者没有听进去,但他的警言,却被历史所证实了。

果然没过多久,金人就入侵中原,洛阳名园付之一炬了。

李格非还是一位文学家。

他的诗歌和散文都不错,尤以散文为佳。

元?元年,他"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李格非传》),继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学士之后,和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后四学士"。

李格非的诗词修养也很高,其才思敏捷,文笔酣畅,纵横恣肆,气魄宏大。

可惜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文艺思想却有所记载。

他提出"诚著"二字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

所谓"诚著",就是诗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像从心里掏出来的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字字如肺肝出"。

他鉴赏古人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在晋代人的诗文中他最推崇刘伶的《酒德领》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因为这两位都是以狂放不羁、傲视一切著称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敢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而李格非的文风和生活态度,都与他们有相通之处。

李清照还有一位颇有文化素养的母亲。

她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

亦善文,工词翰。

在封建时代,她给李清照树立的,决不仅是三从四德的规范,在诗词创作方面,一定会给女儿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生长在文...

红楼梦中常出现的考题

1.《红楼梦》的异名下列哪两个不是?( )( ) A.《石头记》 B.《风月宝鉴》 C.《太虚幻境》 D.《金玉良缘》 E.《金陵十二钗 》2.找出分析有误的两项:( )( ) A.贾府中的奴仆颇具叛逆性格的两个人是晴雯和小红 。

B.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

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平儿。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

《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

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他”指的是赖大家的。

3.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两项是:( )(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

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教材

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E.《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

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

4.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B.探春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C.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探春打了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却得到了凤姐的微妙的赞许,可见,“反抄”不过是凤姐事先设计好的把戏而已。

E.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虚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二、简答题1.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答:2.《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真的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吗?答:3.简述黛玉的两次葬花的起因。

答:4.简述宝玉挨打始末。

答:5.简述“宝玉挨打”事件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答:6.“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7.简析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的性格特征。

答:8.简述《红楼梦》中某一个人物出场的情景。

答:9.简述《红楼梦》中一个关于林黛玉的故事。

答:10.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作简要的人物介绍。

答:11.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园中主人主要写了谁?丫鬟又主要写了谁?作者重点设计了哪些人的反应?这样设计有何作用?12.列出探春改革的理由和做法,并根据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部分,比较熙凤理家和探春理家的异同 13.探春在《红楼梦》中的突出表现一是兴利除弊的家政改革,二是怒斥抄检大观园,这两段也反映了贾府日趋衰亡的趋势,试据此分析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14.结合怡红欢聚抽签中的诗句以及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分析其中三位得签者后来的命运 15.《红楼梦》中有关史湘云的描写虽然不多,但她的性格却很鲜明,找出小说中相关情节,分析她的形象 16.贾宝玉在贾家又蒙圣恩,将要“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时出家,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情节?结合内容分析。

红学界一般认为高鹗的续书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17.《红楼梦》第一回有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一二○回有一组偈语:“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李清照与赵明诚悲惨的故事?

900多年前,一个6岁女孩跟随父亲走进了富丽甲天下的京都汴梁。

他们来自山东章丘,定居在京城“经衢之西”一座被称为“有竹堂”的幽雅之地。

父亲名叫李格非,女孩便是李清照。

对于李清照来说,来京定居也可以算作“回归故里”。

她的外祖父王拱辰家居开封咸平,也就是现在的通许,19岁便以第一名得中进士,是宋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曾在翰林院15年。

18岁那年,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位翩翩公子,读书极博,酷好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

他的父亲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二人门当户对,意趣相投,时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有着说不尽的喜悦。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妩媚娇憨的姿态是婚后的幸福,透出李清照内心的甜蜜。

结婚时,赵明诚21岁,在太学读书,尚无俸禄。

夫妇二人节衣缩食,经常典当质衣,到大相国寺搜罗金石书画。

当时,大相国寺是京城最为繁华和热闹的所在,寺内可容万人贸易,有专门出售书籍、字画和古玩的地方

一旦发现难得的古籍文物却囊中羞涩,赵明诚会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作抵押。

回到家中,夫妻二人灯前对坐,说说笑笑,摩挲展观,无限浪漫与温馨。

闲暇之时,他们赏花赋诗,倾心而谈,有时还会玩上些智力游戏

他们斟上香茶,随意说出某个典故,猜它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

猜中者饮茶,不中者不得饮。

每次比赛,李清照总是赢。

当赵明诚抽书查证时,李清照已满怀自信地举杯在手,开怀大笑,直笑得茶水溅出了怀子。

赵明诚偶尔出京远游,李清照倍觉思念与伤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醉花阴》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

离别之情,相思之苦,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深挚动人。

赵明诚读后叹赏不已,发誓要写一首词超过妻子。

他闭门谢客,冥思苦想三昼夜,填词50首,把这首词混杂其中,请朋友品评。

朋友反复吟咏,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婚后在京城度过了7年快乐时光,他们的生活有如琴瑟和鸣,浪漫而又高雅。

正当他们埋首书斋之际,政局却发生了地震般的动荡,其父李格非与朝庭全力排斥的所谓“元祐党人”有牵连,罢职远徒。

而这个案件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审判的。

李清照便亲自写诗给自己的公公。

三天之后,家产被封,自己的丈夫被罢免官职。

于是,她一同丈夫去故里青州居住。

赵明诚重病时期,一位探望者携带一把石壶给这位病榻上的文物鉴赏家看过。

赵明诚死后,谣言四起,说他把石壶托人献给金国。

李清照为了洗刷冤屈,她便想把多年携带的古董一起献给宋高宗赵构。

她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踏上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逃难历程。

南京到越州,经明州、奉化、宁海、台州,然后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皇帝最后回到杭州。

李清照一路追随,雇船求人,历尽辛苦,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途中,她贫病交加,身心憔悴,她与赵明诚收集的金石书画也丧失殆尽。

在一个深秋的黄昏,她独自漫步在落叶黄花之中,无边的寂寞阵阵袭来。

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终于凝结成浓缩她半生痛楚的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远房亲戚的疏通和劝说下终于结束了追赶。

有一次,朋友邀她去看灯。

李清照无心游乐,却想起了少年时代京城火树银花、人涌如潮的元宵之夜:“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她独坐屋中,抚今追昔,不禁黯然神伤:“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李清照卒于何年何地无人知晓。

在历尽悲欢、荣辱之后,她在寂寞凄凉中悄无声息地结束她愁苦的生命

她再也没有能够回到日夜怀想、万分留恋的京都汴梁。

工作励志古诗词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杂说送张琥》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 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9、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10、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1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1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1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18、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 1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2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2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2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2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2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3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31、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 3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34、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坤《呻吟语·应务》 3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3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37、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 3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 4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4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4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4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4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 4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 4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4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5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

《红楼梦》前四十回小测验

这是我搜到的一些我觉得还不错的题目,因为你限制要前四十回的,所以我修改了一下:《红楼梦》阅读训练题 一、多选题 1.《红楼梦》的异名下列哪两个不是?( )( ) A.《石头记》 B.《风月宝鉴》 C.《太虚幻境》 D.《金玉良缘》 E.《金陵十二钗 》2.找出分析有误的两项:( )( ) A.贾府中的奴仆颇具叛逆性格的两个人是晴雯和小红 。

B.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

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平儿。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

《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

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他”指的是赖大家的。

3.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两项是:( )(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

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

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E.《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

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

二、简答题 1.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答: 2. 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作简要的人物介绍。

答: 3.简述黛玉的两次葬花的起因。

答: 4.简述宝玉挨打始末。

答: 5.简述“宝玉挨打”事件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答: 6.“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 7.简述《红楼梦》中一个关于林黛玉的故事。

答: 8.简述《红楼梦》中某一个人物出场的情景。

答: 《红楼梦》阅读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1选C D 分析:《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

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2选C E 分析:才子佳人小说发展至明末清初,才子金榜题名后与佳人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已成为小说的固定情节模式,这种大团圆结局,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因原,但更多的是作家怀才不遇寄希望于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使然。

借文学作品抒写人生理想固然可以,但如果对理想的描画近乎于偏执,乃至于使大团圆结局失去了存在的生活基础,那么千篇一律的大团圆便有了美化现实、粉饰生活之嫌,理想也便成为梦想和空想。

这也是此时期才子佳人小说引起当时社会关注和招来后人非议的原因之一。

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这一点上不仅没有因袭才子佳人小说家的创作套路,在反映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上毅然回归现实,并且在清醒的悲剧意识的支配下,将《红楼梦》创作成一个“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悲剧,使《红楼梦》无论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还是美学价值的发掘,都远远高出了才子佳人小说,成为当时文坛及中国小说史上的顶峰之作。

因而C错。

E项被笑话的是刘姥姥,不是赖大家的。

3选B E 分析:《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

围绕着爱情婚姻悲剧,同时铺开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展示渐趋崩溃的社会的真实内幕。

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它与封建主义冲突所造成的悲剧,生动地表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使读者预感到这个社会已日暮途穷,走向灭亡。

当时的人们很少有这样的认识的,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厌恶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