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坎儿井诗词 坎儿井导游词讲解



林则徐的诗句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

林则徐的诗句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

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

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

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

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

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

父亲的淳淳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私塾。

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

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

次年初,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

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

十九年(1814)授编修。

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云南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

在京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

于是,他“文学而潜修”。

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

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

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

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

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曾在京参加过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壶”的文艺团体“宣南诗社”,结识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诗社里进行诗文酬唱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

他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

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

终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

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

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

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

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

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松江安定灾民,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

年底入觐归来,署江宁布政使,让林则徐负责全省灾赈事务。

但道光四年秋,林则徐先后遭父母丧,在籍守制。

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

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

“—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

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

”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

”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

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

”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

林则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

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

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

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

”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

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苏大水灾,林则徐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详尽陈述灾情,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这对发展生产,苏息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

同时,他分析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埔江、娄河及与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修白茆河、娄河,还...

上海有关的诗词

这是沪上诗坛的作品 沈扶初 诉衷情 飞云追逐月朦胧,佳节人相逢。

梁园旧叙犹记,叹聚散、太匆匆。

聆万籁,奏千重。

离合天随,随遇西东。

田 遨 腰部剧痛自挽四绝后查为骨刺成三绝句告存 一 国家兴盛世无前,贱寿或增三五年。

看到全民登福域,那时易箦亦怡然。

二 中西学说孰无暇,彼岸迢迢未泛槎。

假我数年勤探索,或能污水见莲花。

三 贪嗔从此可除根,八九宽容十感恩。

纵使孱驱难举步,心灵尚可逐鹏鲲。

褚水敖 静水堂杂抄 己丑清明 此时最念上苍魂,一代先贤百代存。

碧血当年凝大爱,心辉今日见深痕。

前波后浪总归海,浅紫深红每思根。

留得浩然神圣气,崎岖平坦不滇沦。

春日和鹏举兄二首,步原韵 一 不见苦中墟,芬芳忽有余。

春华发未晚,诗梦结如初。

水暖正滋土,风清好伴书。

仍嫌大雅少,欲请白云居。

二 迎春至故墟,思绪即盈余。

莫叹生灵小,也连天地初。

有香当有道,无字岂无书。

花木扶疏处,当年是我居。

程锦川先生自称布衣感赋 大块文章不了情,布衣不朽见平生。

常行海上诗心静,每念婺源骨格清。

故事频呈慷慨志,直言满溢激扬声。

笑看过往乘风去,锦绣山川万里程。

北京西山寄兴 绿树晨间带露深,名山有意引登临。

骄阳躲闪时藏脸,灵气充盈总沁心。

弯路半山憾缺失,高峰整体费搜寻。

慨然长忆青春事,遥见颐和屋顶金。

书房偶感 净宝明窗正向南,客如适宜便同参。

诗文要义闲中悟,释道深言静处谙。

读透人生辨世态,点燃香火证神龛。

也曾感友真情切,灯下殷勤复信函。

红尘心境 不堪滚滚此红尘,犹把真诚付美神。

常奉流觞临晋字,正倾雅爱作诗人。

崇文早许千秋业,报国终驰万里身。

今日相依成挚友,或为前世结前因。

袁定璇 飞天 问天阁外问天行,银汉迢迢又一程。

迈步太空留足迹,金风遍送凯歌声。

陈鹏举 题杜鹃谷 多少形神红杜鹃,楚门一见梦流连。

玉环景象光千转,碧海襟怀月万圆。

将我诗心弦上诉,感伊春色醉中看。

缤纷满纸相思里,说与青莲亦可怜。

袁拿恩 题知青岭 忽忽四十几云烟,磨砺襟怀接海天。

热血挥洒结梦地,知青岭上忆当年。

长泰天柱山 长泰天柱傍津川,策杖登临戏乱烟。

紫玉关藏藤萝碧,泉声幽咽石窠前。

竹篁绿荫众观奕,入悟心岩独坐禅。

笔墨本来清净地,何时醉借僧榻眠。

注:津川、紫玉、石窠、入悟、心岩为景点名 吐鲁番 黄沙直上热风摧,苍茫大漠望崔嵬。

坎儿井系千秋雪,高昌城凝万古哀。

戈壁荒蛮玄石动,胡羊闲定白云来。

遥想羌笛怨杨柳,独坐思幽古月陪。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二首 据传,唐高僧西天取经曾路经此地。

一 僧师兹去逾千年,石头空城白石旋。

遥听驼铃疑梵呗,悠悠土台话禅缘。

二 石头空城一土台,千秋古国作尘埃。

雪峰戈壁遥相对,雀鸟西飞我自来。

喀什至石头城道中 千仞寒岩接冰峰,清川满壑谷幽空。

夕阳斜照离边塞,白雪蓝天一抹红。

黄山笔峰 信无梦笔不生花,灵石书生独卧霞。

碧汉一峰凌绝顶,淋漓泼墨见清嘉。

笔峰侧一石,状如书生入眠。

黄山佛掌峰 奇松怪石各风骚,险径林迷绝岫峣。

雨后烟冥缥缈处,云开佛手在天招。

黄山百丈泉 千仞奇峰插天穹,飞泉百丈出云中。

巉岩幽谷浮苍翠,清涧秋高树带风。

黄山石笋矼 黄岳崔嵬万仞峰,青天竞插金芙蓉

罗汉朝海真空界,入定春笋朝露中。

黄山抒怀 不厌登临觅稿图,黄山奇绝世间无。

天都峰立狮朝阙,云海浪翻鲸戏凫。

峭岫屈蹲猛虎踞,烟松飞动腾龙舞。

非因酒醉乱泼墨,老眼笼沙看模糊。

千紫山二首 衫林竹海龙潭坝,洗绿毛峰云雾茶。

三十五年日日梦,大平田头望晚霞。

魂牵梦绕龙潭坝,白练飞流漱翠崖。

秋九汲泉回旧地,又喝毛峰故乡茶。

九寨沟珍珠滩瀑布 珍珠飞瀑世间无,万匹玉锦待墨涂。

倘若谪仙今还在,不吟绝句画香炉。

虎跑,步韵陈鹏举 九月残荷满湖斜,觅句听泉闲品茶。

悟解因缘来是去,萋萋芳草碧天涯。

李京南 登丫髻山随想 京楚相呼丫髻山,杜鹃祈梦意漫漫。

知青二字载青史,满目晚霞心底宽。

叶善训 知青忆 十六下乡经风雨,六十上山步云台。

邀月寻得真颜色,方知青从蓝处来。

王 凡 游故地有感 曾在此处事桑田,几度青春著芳菲。

红颜有幸添白发,少年无悔学先贤。

是非恩怨任它去,荣辱聚散弹指间。

毕竟登上步云亭,展望舜日与尧天。

聂世美 口占一绝恭贺昌平兄松滨卜居之喜 茸城小筑鹤天舒,绝俗琴音意态殊。

六竹扶疏映三桂,林扉高卧著诗书。

关于上海的诗歌(现代诗)

这是沪上诗坛的作品沈扶初诉衷情飞云追逐月朦胧,佳节人相逢。

梁园旧叙犹记,叹聚散、太匆匆。

聆万籁,奏千重。

离合天随,随遇西东。

田 遨腰部剧痛自挽四绝后查为骨刺成三绝句告存一国家兴盛世无前,贱寿或增三五年。

看到全民登福域,那时易箦亦怡然。

二中西学说孰无暇,彼岸迢迢未泛槎。

假我数年勤探索,或能污水见莲花。

三贪嗔从此可除根,八九宽容十感恩。

纵使孱驱难举步,心灵尚可逐鹏鲲。

褚水敖 静水堂杂抄己丑清明此时最念上苍魂,一代先贤百代存。

碧血当年凝大爱,心辉今日见深痕。

前波后浪总归海,浅紫深红每思根。

留得浩然神圣气,崎岖平坦不滇沦。

春日和鹏举兄二首,步原韵一不见苦中墟,芬芳忽有余。

春华发未晚,诗梦结如初。

水暖正滋土,风清好伴书。

仍嫌大雅少,欲请白云居。

二迎春至故墟,思绪即盈余。

莫叹生灵小,也连天地初。

有香当有道,无字岂无书。

花木扶疏处,当年是我居。

程锦川先生自称布衣感赋大块文章不了情,布衣不朽见平生。

常行海上诗心静,每念婺源骨格清。

故事频呈慷慨志,直言满溢激扬声。

笑看过往乘风去,锦绣山川万里程。

北京西山寄兴绿树晨间带露深,名山有意引登临。

骄阳躲闪时藏脸,灵气充盈总沁心。

弯路半山憾缺失,高峰整体费搜寻。

慨然长忆青春事,遥见颐和屋顶金。

书房偶感净宝明窗正向南,客如适宜便同参。

诗文要义闲中悟,释道深言静处谙。

读透人生辨世态,点燃香火证神龛。

也曾感友真情切,灯下殷勤复信函。

红尘心境不堪滚滚此红尘,犹把真诚付美神。

常奉流觞临晋字,正倾雅爱作诗人。

崇文早许千秋业,报国终驰万里身。

今日相依成挚友,或为前世结前因。

袁定璇飞天问天阁外问天行,银汉迢迢又一程。

迈步太空留足迹,金风遍送凯歌声。

陈鹏举题杜鹃谷多少形神红杜鹃,楚门一见梦流连。

玉环景象光千转,碧海襟怀月万圆。

将我诗心弦上诉,感伊春色醉中看。

缤纷满纸相思里,说与青莲亦可怜。

袁拿恩题知青岭忽忽四十几云烟,磨砺襟怀接海天。

热血挥洒结梦地,知青岭上忆当年。

长泰天柱山长泰天柱傍津川,策杖登临戏乱烟。

紫玉关藏藤萝碧,泉声幽咽石窠前。

竹篁绿荫众观奕,入悟心岩独坐禅。

笔墨本来清净地,何时醉借僧榻眠。

注:津川、紫玉、石窠、入悟、心岩为景点名吐鲁番黄沙直上热风摧,苍茫大漠望崔嵬。

坎儿井系千秋雪,高昌城凝万古哀。

戈壁荒蛮玄石动,胡羊闲定白云来。

遥想羌笛怨杨柳,独坐思幽古月陪。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二首据传,唐高僧西天取经曾路经此地。

一僧师兹去逾千年,石头空城白石旋。

遥听驼铃疑梵呗,悠悠土台话禅缘。

二石头空城一土台,千秋古国作尘埃。

雪峰戈壁遥相对,雀鸟西飞我自来。

喀什至石头城道中千仞寒岩接冰峰,清川满壑谷幽空。

夕阳斜照离边塞,白雪蓝天一抹红。

黄山笔峰信无梦笔不生花,灵石书生独卧霞。

碧汉一峰凌绝顶,淋漓泼墨见清嘉。

笔峰侧一石,状如书生入眠。

黄山佛掌峰奇松怪石各风骚,险径林迷绝岫峣。

雨后烟冥缥缈处,云开佛手在天招。

黄山百丈泉千仞奇峰插天穹,飞泉百丈出云中。

巉岩幽谷浮苍翠,清涧秋高树带风。

黄山石笋矼黄岳崔嵬万仞峰,青天竞插金芙蓉。

罗汉朝海真空界,入定春笋朝露中。

黄山抒怀不厌登临觅稿图,黄山奇绝世间无。

天都峰立狮朝阙,云海浪翻鲸戏凫。

峭岫屈蹲猛虎踞,烟松飞动腾龙舞。

非因酒醉乱泼墨,老眼笼沙看模糊。

千紫山二首衫林竹海龙潭坝,洗绿毛峰云雾茶。

三十五年日日梦,大平田头望晚霞。

魂牵梦绕龙潭坝,白练飞流漱翠崖。

秋九汲泉回旧地,又喝毛峰故乡茶。

九寨沟珍珠滩瀑布珍珠飞瀑世间无,万匹玉锦待墨涂。

倘若谪仙今还在,不吟绝句画香炉。

虎跑,步韵陈鹏举九月残荷满湖斜,觅句听泉闲品茶。

悟解因缘来是去,萋萋芳草碧天涯。

李京南登丫髻山随想京楚相呼丫髻山,杜鹃祈梦意漫漫。

知青二字载青史,满目晚霞心底宽。

叶善训 知青忆十六下乡经风雨,六十上山步云台。

邀月寻得真颜色,方知青从蓝处来。

王 凡游故地有感曾在此处事桑田,几度青春著芳菲。

红颜有幸添白发,少年无悔学先贤。

是非恩怨任它去,荣辱聚散弹指间。

毕竟登上步云亭,展望舜日与尧天。

聂世美 口占一绝恭贺昌平兄松滨卜居之喜茸城小筑鹤天舒,绝俗琴音意态殊。

六竹扶疏映三桂,林扉高卧著诗书。

展开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小学语文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

祖国如歌 如诗 如画打开祖国六十年画卷,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繁荣富强、环境友好、生机勃勃;前进的中国秋收万斛、钢花四溅、日行万里、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我们站在960万平方公里横幅的卷首昂首挺胸、雄姿英发。

举头仰望珠穆朗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俯首鸟瞰万里海疆:一碧千里、巨龙翻滚;左手一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右手一指,五指山下万泉河水浩浩荡荡。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繁华!我们站在上下五千年纵轴之巅,站在长江尾,追溯长江头:三万里河,五千仞岳,写满了祖国的万世精华。

2008年8月8日,当璀璨的焰火点亮鸟巢的夜空,当弥漫着中国古老文明元素的开幕式赢来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这一刻,中国点亮了世界!”从氤氲的水墨,到悠扬的管弦;从活字印刷,到论语吟诵;从飞天曼舞的仕女,到击缶而歌的壮士;从清明上河图,到徐徐展开的画卷,到缓缓旋转的星球;从行云流水的舞姿,到春江花月夜,到蔚为壮观的船队;从璀璨悠久的历史,到从容不迫的今天,在这一刻,世界不仅看到了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充满力量、充满智慧的现代中国!现代中国,正处在沉舟侧畔千帆竞的时代。

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雄赳赳,气昂昂走在大路上。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播种心情,播种自信,播种智慧,播种力量。

13亿中华儿女,张开臂膀,收获着万紫千红的春的华章。

天涯海角:柑桔红了叫人乐,芒果黄了叫人爱,芭蕉熟了任你摘,菠萝大了任人采。

天山南北:牧场的草滩鲜花盛开,沙枣树遮住了戈壁村庄,博格达峰遮不住金波银浪,塔里木的石油新城灯火辉煌。

长城内外: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粱,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大河上下: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岗,望不尽的麦浪闪金光,丰收的歌声响四方,幸福的歌声千年万年长。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科学发展,强盛中国,和平崛起,朝气蓬勃,旗帜下奔腾着长江黄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新世纪的中国,是不屈的中国,是光明的中国,是少年中国。

当祖国的儿女遭受磨难时,首先想到的是不屈的母亲祖国。

我们还记得那首歌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这是心的呼唤,这是儿女乞求的声音,有了这声声的呼唤,才有了香港、澳门两个散落百年的游子的回归。

祖国母亲,您是我们温暖的怀抱!母亲祖国,我们是您永远的牵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又是我们的祖国挺起了不起的脊梁:全国人民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洪水来了,祖国就是大堤;暴风雪来了,祖国就是通往家乡的通衢大道,多难是祖国的压力,兴邦是祖国的动力。

在每一个关键时刻,祖国就是我们背靠的黄河泰山!祖国母亲,您是我们的参天大树,昼夜呵护的娇嫩的幼芽!母亲祖国,我们是您羽翼下嗷嗷待哺的幼雏,有了您的坚实,我们才能安定、安详、安康、安好、安居乐业。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少年是祖国的春天,我们学习,我们锻炼,明天肩负起祖国建设重担,我们时刻准备着,去把未来亲手创建。

让我们与梁启超一起高声朗诵: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 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我们都有一个家 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它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

喜欢我的祖国,因为她是屹立世界东方的女神,美丽的外貌、丰富的内涵、丰硕的姿态,吸引无数人慕名前来;我欣赏我的祖国,是因为中国曾经经历了多少沧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我热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母亲,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不论辛酸,不论辛勤。

祖国秀丽的风景一向令人赞叹,宏伟的黄河长江,美丽的杭州西湖,神圣的布达拉宫,风光秀丽的黄山美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宽广无垠的内蒙大草原,奔腾的骏马,热情的蒙古包等待着游人落脚,壮丽的新疆风光坎儿井,还有那晨星密布的“日月潭”…… 祖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古今中外为祖国的文化添加了别样的色彩,孔子孟子等用百家争鸣的画面来纪念这段文化繁荣的景象;李白,杜甫等用美丽的诗句来描述...

中国有哪些古代的创造发明

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著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磁石的魔力——指南针的发明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世界最早的潜望镜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鱼 杰出的机械——指南车 火药的发明 火柴的发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气 会燃烧的石头——煤的开发和利用 张衡的地动仪 最早的测风仪 云向西 雨没犁——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温度观测仪和降水观测仪 天气预报 古老的物候历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泾往洛—一郑国渠 贯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我国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鱼 我国最早的潮汐图——窦叔蒙《涛时图》 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青铜时代——铜矿开采 煮海为盐——盐卤开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状》 草木鱼虫鸟兽——动植物分类 举杯邀明月 把酒问青天——制曲和酿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矿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特色鲜明的《王祯农书》 精耕细作五谷丰登 茶的种植与茶文化 鲁桑百丰绵绵——桑蚕技术 济世之谷——豆类植物的栽培和豆类食品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善其事 利其器——铁犁的发明 蓄力播种机——三角耧 扬场工具——扇车 水利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栽培技术 地下渠道——坎儿井 望齐侯之色——中医的诊断术和治疗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神农尝百草——中草药治病 伏羲制九针——针灸疗法 华陀麻醉术——麻沸散 免疫法——种痘术 养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铁的冶炼技术 百炼成钢——多种多样炼钢技术 黄铜和锌的冶炼 中国银——含镍白铜的冶炼和西传 水法冶金——胆铜法 三大铸造技术 粮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记录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 纵横驰骋——蹄铁术与马蹬的发明 鲁班与锯刨伞的发明 巨龙横卧——万里长城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巧夺天工——风格独具的桥梁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隋大兴城 宫殿建筑的瑰宝——故宫 最高最占老的重楼式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不沉之舟之奥秘——水密隔舱 运河船闸 大风起兮车如飞——风帆和帆车 飞行者的至宝——降落伞 凌波之至宝——舵 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 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风筝 天文与地文航海技术 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骑士阶层”的大敌——火药及火药武器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战车战船 异彩纷呈的冷兵器 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造纸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术 木活字印刷术和检字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纺织技术 手摇脚踏纺车 织机和提花机 染料和染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最早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与金文 秦代标准字体——小篆 今文字的开端——隶书 笔势飞动 直抒性灵——草书 点画萦带 体势流美——行书 结构完美的字体——楷书 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作——《说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房四宝 石窟艺术与敦煌壁画 唐代杰出的艺术品——唐三彩 形式整齐 声调和谐——律诗 婉约豪放说宋词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乐器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我国第一部介绍戏曲作家 作品的专著——《录鬼簿》 生旦净丑——中国的传统戏曲 元曲与关汉卿 中国古代保健体操——五禽戏 中国功夫——武术 中国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类运动——中国象棋 奥妙无穷的黑白世界——围棋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水运仪象台建于北宋末年,由吏部尚书苏颂主持建造,是一座大型天文仪器,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

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

黑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人类文明的曙光——火 人类最早的远程武器——弓箭 人类最早的工具——石器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

从历史方面评价林则徐,800字。

我觉得评价林则徐得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作为传统士大夫的林则徐,一个是面对西方先进文明时的林则徐。

首先是作为传统士大夫的林则徐来说,他堪称典范。

林则徐办事认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这在当时的官场上十分难得。

同时这也为他能赢得了嘉庆、道光两任皇帝器重,使他能够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之下,作为一个汉族官员到达很高的官职。

也是后来他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禁烟运动过程中,更证明了林则徐的非凡的魄力与胆识。

囚禁外商,迫使他们交出鸦片这一措施使得当年大部分的鸦片都悉数收缴。

(有人会质疑林的这种方式是否过激以至于导致了后面的鸦片战争,这一点可以参考《天朝的崩溃》中作者的论证,其实这些措施即使是在现在的国际社会也并不能称之“过激”)。

另外当时许多人认为他收缴鸦片后会发一笔横财,但轰轰烈烈的虎门硝烟让这些人都闭上了嘴。

这也侧面看出当时官场即使面对鸦片也照贪不误。

林的清正廉洁,十分难得。

另外就是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被革职发配新疆期间的作为。

他屯垦废地、兴修水利(比如著名的坎儿井就是他改良的)、发展新疆生产。

作为一个传统政体下的地方大臣,林则徐这些品格与政绩显然是十分优秀的。

第二就是面对西方时的林则徐。

高中课本上把面对西方时的林则徐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这一称号不容否认,在当时普遍“天朝上国”的思想枷锁之下,林则徐主动去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概况,甚至请人翻译西方报纸。

这种能够主动放下架子去认识西方的态度,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十分难得。

但开眼看了西方是一方面,能够及时正确认识到西方的实力并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却又是另一方面。

这一点上林则徐没能够突破他固有的思想桎梏。

1.他认识到英国只是遥远地区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人口军队数量更是与中国相去甚远,所以他就得出结论,英国不敢贸然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即使发动战争,路途遥远,我方人数众多,它也很难取胜。

2.他一直认为英国的鸦片贸易只是一部分不守英国本土法律的违法商贩在做,而英国政府是反对这种贸易的,为此他甚至还向英国女王写信来说明这些情况。

所以他一直没有看到英国政府和英国商人本质上的利益同一性,这又进一步使他疏于对英国的防范。

3.还有就是林对英国可能发动的战争虽然有所防备,但都是以明朝防备倭寇之法,比如修筑炮台。

这些防备的战斗力都极其有限。

所以虽然林则徐对西方开眼一看,但并未能够正确认识到西方的强大。

某种程度上甚至助长了他的天朝优越感。

但这样的战略误判我们并不能苛责林则徐,作为一个受四书五经和天朝观念熏陶了大半辈子的传统士大夫,他的看法和判断是十分正常的。

而且当时林则徐作为一个地方官吏,在那样的背景下,他如若独自师夷长技也未必会得到中央的支持。

综上所述,林则徐的所作所为,并不能简单粗暴地说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因为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了他应尽的职责。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当时鸦片问题逐渐成为政治性争论问题之一。

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

林则徐曾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

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

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烟禁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举棋不定的道光帝认识到严禁鸦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被迫接受严禁主张,决定禁烟。

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

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上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

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到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

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

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

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

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虎门销烟场景展示(福州林则徐祠堂内)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

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17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

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市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

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

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

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

林则徐事迹简介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生平】 青少年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

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

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

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

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

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

父亲的淳淳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私塾。

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

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

次年初,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

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入官场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

十九年(1814)授编修。

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云南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

在京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

于是,他“文学而潜修”。

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

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

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

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

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曾在京参加过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壶”的文艺团体“宣南诗社”,结识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诗社里进行诗文酬唱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

他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

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

终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

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

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

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

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

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松江安定灾民,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

年底入觐归来,署江宁布政使,让林则徐负责全省灾赈事务。

但道光四年秋,林则徐先后遭父母丧,在籍守制。

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

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

“—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

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

”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

”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

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

”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

林则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

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

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

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

”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

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苏大水灾,林则徐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详尽陈述灾情,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这对发展生产,苏息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

同时,他分析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埔江、娄河及与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修白茆河、娄河,还...

林则徐的爱国故事

林则徐(1785-1850) 则徐之名的来源:则,君子是则是效。

徐:巡抚徐嗣曾(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是一个清官)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

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

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

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青少年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

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

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

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

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

父亲的淳淳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塾师。

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

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

次年初,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

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入官场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

十九年(1814)授编修。

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云南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

在京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

于是,他“文学而潜修”。

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

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

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

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

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曾在京参加过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壶”的文艺团体“宣南诗社”,结识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诗社里进行诗文酬唱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

他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

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

终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

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

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

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

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

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松江安定灾民,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

年底入觐归来,署江宁布政使,让林则徐负责全省灾赈事务。

但道光四年秋,林则徐先后遭父母丧,在籍守制。

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

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

“—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

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

”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

”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

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

”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

林则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

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

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

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

”林...

近代英雄人物事迹500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其主持的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

他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

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林则徐后遭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踏上戍途。

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

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

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

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

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曾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 果不其然,六十余年之后,数百万领土已被蚕食鲸吞,历史证明了林则徐是正确的! 林则徐曾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

他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还组织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等一系列著作。

后来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林则徐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

林则徐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林则徐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