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上海外滩描述诗词 赞美上海外滩夜景诗词



求上海外滩的风景描写语句?1、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帆"、"风"三座不锈钢雕塑组成,位于外滩绿色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浦江之光"造型别具一格,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

上海外滩的风景描写语句?

1、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帆"、"风"三座不锈钢雕塑组成,位于外滩绿色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浦江之光"造型别具一格,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演奏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帆"表现黄浦江上帆樯林立,船队正驶向各地,外汇与旅游业在这条经济之河中流淌;帆与帆的连接,多曲线的漂动,增加了立体动感!2、外滩广场上人流如织,笑声一片,车灯伴着高楼大厦的灯光,像一幅绵绵不断的画卷,比传说中的仙女织的丝绸还要美丽动人。

各色的外国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犹如用黄金砌成的,它们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上海的历史

3、黄浦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夜晚,它像一个沉睡的少女,宁静又甜美,南浦大桥就像她颈上的珍珠项链黄浦江的江水是黄色的,像一条黄色的飘带,把老城和新城连在一起。

遥望浦东,东方明珠绚丽多彩,像一位仙女下凡。

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像两个高大的巨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游人们的闪光灯不停的闪烁着,都陶醉在这一片如梦如画的夜色中。

...

上海外滩的风景描写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紧靠金融产业密集地的陆家嘴的外滩,是上海最美丽辉煌的地方,是上海标志性景点。

隔着上海外滩往陆家嘴方向放眼望去,外滩的夜景真是无与伦比。

外滩这边是旧上海的万国建筑,而隔着黄浦江那边的陆家嘴,各种种形状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大楼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的又扁又高,有的象地球仪,有的象摊开的一本书。

每幢大楼的楼层都装上各种霓虹灯,霓虹灯在夜晚下特别绚丽,与整排整片的整座城的灯光交相辉映,形成不夜的上海滩。

灯光有的从下往上闪烁,有的从左至右闪烁,有的象一束手电光,直射到天空,一会又照到江面。

灯光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不断变换各种图案和造型。

江两边是万家灯火,江面上则不时驶过一条条游船,游船一般分为三层或是四层,每一层也装点上各式发光的灯。

每当一条船驶过,江面上便泛起一层层小浪,本是倒映在江面上的灯火便随着小浪一层层地散去,象变换的万花筒。

外滩那边灯火辉煌,外滩这边游人如织。

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在外滩宽广的人行道上,隔着黄浦江对着陆家嘴指指点点,有的说终于看到上海电视塔——东方明珠,有的说上海的外滩确实非常壮观,有的则依靠在江边的栏杆上取景照相,一张张笑脸,书写着幸福和眷恋,与江对岸“用微笑面对生活”广告词构成一幅长卷现代美妙生活。

展开

关于“上海夏季的外滩”的诗词有哪些?

1、《临江仙》 宋代:王以宁 眼看西园红与紫,年来几度芳菲。

吾生四十渐知非。

只思青箬笠,江上雨霏霏。

饮酒但知寻夏季,不须远慕安期。

丹成仙去是何时。

龟藏何必学,春日正迟迟。

2、《初夏绝句》 宋代: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闲居》 唐代: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4、《初夏日幽庄》 唐代:卢照邻 闻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林壑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侵塘。

钓渚青凫没,村田白鹭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5、《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宋代:苏轼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

介绍一下上海外滩,不少于300字

落日西风见沪城,瓶山终古峙峥嵘。

沙虫猿鹤知何在,惟有寒潮作战声。

《上海怀古》归懋仪(清)危梯百尺少人登,古佛相依入定僧。

无数鸦翻残照里,云峰缺露最高层。

《龙华塔》归懋仪(清)何处疏钟隔暮云,劳人暂自思纷纭。

数声断续斜阳外,较胜寒山夜半闻。

《龙华晚钟》归懋仪(清)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

翩翩游宦子,辛苦谁为心?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

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沈。

《赠从兄车骑诗》陆机(魏晋朝)九点芙蓉堕淼茫,平川如掌揽秋光。

人从隐后称湖长,水在封中表谷王。

《过泖看九峰》董其昌(明代)风清地古带前朝,遗事纷纷未寂寥。

三泖凉波鱼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

《吴中即事》陆龟蒙(唐代)天环泖东水如雪,十里竹西歌吹回。

莲叶筒深香露卷,桃花扇小彩云开。

《泛泖》杨维桢(元末明初)西望沧茫欲接天,芙蓉九点秀娟娟。

势翻震泽蛟龙窟,气漫高寒斗牛躔。

《三泖》钱惟善(至元)吁咄哉我欲问阳侯,不禁首频搔。

自当年神禹,横流长奠,明德迢遥。

《八声甘州——吴淞怀古》柳永(北宋)青溪好,秋月满庭梧。

潘荡水肥八跪蟹,吴淞霜饱四腮妒。

烂醉酒家胡。

《望江南》孙宏(清)...

介绍一下上海外滩的建设历史?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

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

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资公司和美资的旗昌洋行。

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

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

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

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

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

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

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

8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建立了许多新的摩天大楼,有些这些大楼直接建造在旧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滩大厦),与这些新建筑相比外滩的老建筑显得非常矮小,这深深地改变了外滩的相貌。

过去直接在外滩江畔的码头全部被搬迁,江畔的防汛墙也获得了修复和加固。

此外在建造延安东路高架公路进入中山东一路的接口处时将过去客运码头的钟楼整个地向南移动了约50米。

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塔。

一些大楼后来又被出租给外资或国有的企业公司。

近年内关于上海外滩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一些讨论。

参考资料: 古典建筑群 1号--亚细亚大楼,旧名麦边大楼,建于1913年,今天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总部。

3号--上海总会大楼,建于1910年。

4号--有利大楼,建于1922年,今天是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的驻地。

外滩博物馆 5号--日清洋行,1925年建成,今天是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又名元芳大楼,建于1906年,今天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在上海的驻地。

7号--电报大楼,今天是泰国盘古银行上海分行。

9号--轮船招商局大楼,建于1901年。

12号--汇丰银行大楼,曾用作市府大楼,1925年建造,今天是浦东发展银行的驻地。

13号--海关大楼,1927年建成,是外滩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始终是上海海关的驻地。

14号--交通银行大楼,是外滩最年轻的一座建筑,1948年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终由上海总工会使用。

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建于1902年,曾经是中央银行大楼,今天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16号--日资台湾银行大楼,1924年建成,今招商银行上海分 17号--字林西报大楼,又名桂林大楼,建于1921年,今天是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友邦大厦 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今名春江大楼,建于1923年。

19号--汇中饭店(Palace Hotel),1906年建,今天为和平饭店南楼。

20号--沙逊大厦、华懋饭店,1929年建成,是外滩上最高的建筑。

今天是和平饭店北楼。

23号--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建成,是外滩唯一一座由中国人设计的建筑。

24号--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大楼,1924年建成,今天是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

26号--扬子大楼,今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27号--怡和洋行大楼,1922年建成,今外贸大楼。

28号--格林邮船大楼,外滩,又名广播大楼,1920年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终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驻地,现在是上海广电集团。

29号--东方汇理银行,1914年建成,今天是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33号--英国驻沪总领事馆,1873年建成,是外滩上最老的建筑。

外白渡桥北堍的百老汇大厦,北苏州路20号,1934年建成,日本占领期间曾经是日本秘密警察的总部,其地窖中的监狱是耸人听闻的。

今天是三星级的上海大厦饭店。

[编辑] 交汇道路 爱多亚路(延安东路) 广东福州路 汉口路 九江路 南京路 仁记路(滇池路) 北京路 苏州路 [编辑] 参看 上海外滩观光隧道 上海外滩建筑群 亚细亚大楼 | 上海总会大楼 | 有利大楼 | 日清大楼 |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电报大楼 | 旗昌洋行大楼 | 汇丰银行大楼 | 海关大楼 | 交通银行大楼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 台湾银行大楼 | 字林大楼 | 麦加利银行大楼 | 汇中饭店大楼 沙逊大厦 | 中国银行大楼 |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 怡和洋行大楼 | 格林邮船大楼 东方汇理大楼 | 英国领事馆 | 百老汇大厦

上海外滩钟楼上的钟的历史由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的钟声?

为确立统一的时间权威,税务司向英国国会大厦大本钟的制造商订制了这座亚洲第一大钟、 声音嘛 上海大钟起源于康熙时期白银的计算需要。

1928年元旦敲响第一声、,自备时钟误差颇大,一度引发诸多商务纠纷,它的结构完全克隆了大本钟,是英国国会时刻表的一个远东标志,在外滩中心悠扬的敲响,海关对进出口船舶征税以天记数,哪些船舶来自全球各地...

描写上海外滩夜景作文100字以上,带赏析

进入上海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摩天大楼。

坐车行驶十分钟左右,我看到了高 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塔。

傍晚时分,我们乘车来到东方明珠塔的脚下。

我抬头仰望东方明珠塔“啊,真高呀!”我不禁感叹到。

“这座塔建于一九九三年,是一座广播电视塔,高达四百六十八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全塔有十五个大小不等的球体。

”导游小 姐向我们介绍道。

眺望塔身上两个巨大的球体,如明珠般从天空中串联而下,直达陆地,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看塔的正面“东方明珠”四个大字,栩栩生辉。

进入一楼大厅,我们来到登塔电梯处。

只觉得一会儿工夫,每秒七米的高速电梯就把我们送达二百六十米高的球观光层。

我向下眺望,五光十色的上海夜景呈现在眼前:黄浦江上轮船来来往往;南京路上灯火通明,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夜色下的城区,万家灯火似泛光的海洋。

在玻璃上写着全国个各重点城市离上海的距离。

我绕着塔走了一圈,上海夜景都纷纷在我眼前呈现,那一座座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不停闪烁,好像天上的繁星坠 落在上面。

在塔上放着观光望远镜,外滩夜景、江堤、建筑物、行人清晰可见。

看完夜景,我们乘观光电梯来到了最底层的蜡象馆。

这里的人物栩栩如生:有的正在打铁,有的正在弹棉花,有的正在抓药材······在蜡象馆的最底层还记载着老上海被英、美、法租去时的房屋,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

参观完明珠塔,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

上海外滩建筑群介绍,只要知道各个建筑的名字,附加建筑的图片

上海市区黄浦江滨外滩一带,遍布着一幢幢不同国家风格的西式建筑群,故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1915年),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1911年)、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1925年),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汇中饭店大楼(1906年),装饰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百老汇大厦(1934年)等。

【历史】150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

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

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

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

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

外滩旧景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

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

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

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领导机构。

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

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

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

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

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

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

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

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

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