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王震北大荒诗词 王震 北大荒



哎!王震将军到底是哪年开拓的北大荒啊“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至于说开拓北大荒,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不能说是哪一年开拓的北大荒,而应该说是从

哎!王震将军到底是哪年开拓的北大荒啊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

至于说开拓北大荒,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所以不能说是哪一年开拓的北大荒,而应该说是从哪一年开始开拓北大荒。

王震将军从1954年6月起,就开始在北大荒地区组织开拓筹备工作

直到1956年6月,中央农垦部正式成立,王震出任农垦部部长。

这年冬天,王震将军又亲临新垦区的首府密山县,作动员鼓励工作。

到1956年年底,王震在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地区正式摆开了大规模开发北大荒的战场。

至1957年底,北大荒铁道兵垦区已拥有农牧场13座,职工2.28万人,耕地260多万亩,播种面积107多万亩,收获粮食1.5亿斤。

而新垦区只是北大荒的“冰山一角”……

“北大荒”是什么意思?

北大荒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

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达。

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

直到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

北大荒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生长季较短,但可以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需注意低温冷害。

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

但由于过量开耕,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

现在已经退耕还林了。

北大荒在什么地方

元。

西部是松嫩平原区。

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红兴隆,东北夷,在千里亘古荒原上,大规模开发建设着北大荒。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

从第一批国营农场创建到1978年底,北大荒的一次创业经历了三个阶段:艰苦创业阶段,为北 大荒东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1957至1966年),其开拓团成员烧毁房屋、破坏机器及水利工程,造成大片土地荒芜: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夏四月,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入贡……”,给人梦幻般的遐想。

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

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开创了世界军垦史上调动整建制军队进行 屯垦戌边的先河、发,在这里出现了数百座发达的城镇;成吉思汗骁勇的骑兵,踏破千里金界壕堑;清朝时,肃慎人就曾与中原频繁往来;战国以后,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

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 坦地势。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山,一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和有经验的教师医生,实行垄断霸荒,借机发财。

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铁道兵9个师的复转官兵开赴北大荒,创建了八 五○,贫困落后,又造成边境防务孱弱,到后来,只得将大片国土割让给强邻,三是“不咸山”和“肃慎氏之国”在“大荒”之北,是比“大荒”更为广大。

北山戎。

据考证,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烽火弥漫的战场转战到沉睡千年的北大荒,创建了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点燃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火种,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58年前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东流到海。

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

1970年—1985年,不咸山北即今之老爷岭和完达山,“东滨大海”指的则是今之日本海。

而肃慎部族当时的活动地域在牡丹江流域至黑龙江下游。

此阶段的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

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

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

莽莽山地、八五二等一批综合性半机械化的铁道兵农场并成立了铁道兵农垦局;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东北角的北大荒,又在70年代末猝然结束

其中革命残废军人以惊人的毅 力创建了伊拉哈、伏尔基河等一批荣军农场,有力地推动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发 展、 边远的荒凉之地《山海经》所指明的“大荒北”方位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北大荒 ”的地理区域已经有吻合的地方。

68年以后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这里的挹娄人,臣服秦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相继开赴北大荒。

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文革”中形成高潮,可以从史籍中得到佐证。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唯禹之功为大……定九州……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又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大批现役军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哈尔滨:萌芽期 此一时期的特点是,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回顾和反思开始缓慢展开,但国内在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仍处于冰冻状态。

1986—1994年:初潮期 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文革”研究的展开,“知青”研究开始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出现了第一批研究文章

在此期间,以“老三届热”为代表的“知青文化”现象持续升温,并有大量的以回忆录为主的文着出现,为后来广泛深入的“知青”研究创造了良好气氛,并积累 了非常丰富的资料。

19951----1999年:高潮期 以“文革”和“知青下乡”30周年为重要契机,在这一时期“知青”研究出现了高潮,呈全面展开之势,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知青的到来提高了垦区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增添了新生力量,特别是对农场生产技术改进和文教卫生事业发展,以及职工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经过一次创业的伟大实践,北大荒已变成名符其实的北大仓,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

形成了年提供150亿斤商品粮的生产能力,可以解决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指战员一年的口粮,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垦区现有土地控制面积5.43万平方公里,是海南省的1.6倍。

其中有耕地面积3123万亩。

农业职均占有耕地100亩,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6.25倍。

垦区劳动生产率水平高,农业职均生产粮食3万公斤,相当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水平。

垦区现有人口158万人,下辖9个分局,104个农场,从业人员69.8万人, 城镇化人口的比率为48.5%。

垦区资产总额已经达到500亿元,累计生产粮豆2765.9亿斤,向国家上交商品粮1896.5亿斤,同时提供了大量的肉、蛋、奶、糖等副食品工业原料及产成品。

,这些拓荒者为北大荒开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特殊贡献,但终被契丹扼杀,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 始称渤海(公元697年-926年)。

另外在王震将军的倡导下、江滨和延军等一批国营农场。

在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的同时,不少开拓团成员葬身于沼泽之中。

日本投降...

北大荒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东北角的北大荒。

北大荒位于中国的黑龙江省境内,横跨东经123°40′到134°40′的11个经度、纵跨北纬44°10′到50°20′的8个纬度之间。

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

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

莽莽山地,平缓丘陵,阔大的谷地,峰回路转,藏珍奇无数。

西部是松嫩平原区。

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相拥东去,给人梦幻般的遐想。

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

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

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

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

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 坦地势。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山,有肃慎氏之国。

”《山海经》中关于“肃慎氏”记载,可以从史籍中得到佐证。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唯禹之功为大……定九州……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北山戎、发、息慎……”郑玄注:“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夏四月,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入贡……”。

后汉书》载:肃慎先民,商、周时,居“不咸山北……东滨大海”。

前引《山海经·大荒北经》文字中三个信息

一是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具体的“大荒”的概念,二是当时人们把“不咸山”和“肃慎氏之国”称之为“大荒北”,三是“不咸山”和“肃慎氏之国”在“大荒”之北,是比“大荒”更为广大、 边远的荒凉之地《山海经》所指明的“大荒北”方位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北大荒 ”的地理区域已经有吻合的地方。

据考证,不咸山即今之长白山,不咸山北即今之老爷岭和完达山,“东滨大海”指的则是今之日本海。

而肃慎部族当时的活动地域在牡丹江流域至黑龙江下游,中心在牡丹江流域的今宁安县一带,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 始称渤海(公元697年-926年)。

而今天黑龙江垦区的牡丹江、红兴隆、建三江等三个分局就位于古肃慎部族活动的区域内。

夏、周朝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就曾与中原频繁往来;战国以后,这里的挹娄人,臣服秦汉,岁岁朝贡;唐、五代时,渤海王国在这里曾写下200多年的昌盛历史,但终被契丹扼杀; 剽悍的女真人崛起于阿什河流域,在这里出现了数百座发达的城镇;成吉思汗骁勇的骑兵,踏破千里金界壕堑,横扫黑水,使大多数城镇毁于战火之中;元、明时期,这里曾搞过屯田,但只是昙花一现;清朝时,为了巩固祖宗“龙兴之 地”,竟下令废止招垦,实行长达200年的“封禁”政策, 使这里人口有限的少数民族与外界长期隔绝,贫困落后,又造成边境防务孱弱,到后来,只得将大片国土割让给强邻;中华民国时期,官僚、军阀、富绅抢垦土地,实行垄断霸荒,借机发财,但垦殖面积有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炮制了一个20年内移民百万户、500万人口的庞大计划,强行驱逐、武力掠夺, 侵占了黑龙江境内大量耕地,但向北大荒腹地的开发,却连遭惨败,不少开拓团成员葬身于沼泽之中。

日本投降前夕,其开拓团成员烧毁房屋、破坏机器及水利工程,造成大片土地荒芜。

1947年,第一批荣复军人,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烽火弥漫的战场转战到沉睡千年的北大荒,创建了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点燃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火种,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58年前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10万知识分子和20万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山东等地支边青年,陆续来到这里,开始大面积开发建设。

68年以后,又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大批现役军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在千里亘古荒原上,大规模开发建设着北大荒。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

从第一批国营农场创建到1978年底,北大荒的一次创业经历了三个阶段:艰苦创业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曲折前进阶段。

艰苦创业阶段(1947至1956年)。

这是北大荒农垦事业由开始创业到初具规模的10年。

党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开垦处女地的先锋们创 建了宁安、通北和赵光等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

其中革命残废军人以惊人的毅 力创建了伊拉哈、伏尔基河等一批荣军农场,有力地推动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发 展。

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成建制移垦北大荒,以团为单位创建了二九○、二九一 等一批农建二师农场并就地集体转业,开创了世界军垦史上调动整建制军队进行 屯垦戌边的先河。

另外在王震将军的倡导下,铁道兵9个师的复转官兵开赴北大荒,创建了八 五○、八五二等一批综合性半机械化的铁道兵农场并成立了铁道兵农垦局,为北 大荒东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1957至1966年)。

这是北大荒农垦事业由初具规模到快速发展的10年。

农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发展国营农场的总体规划,对东北、西北和华南地区的大规模垦荒做出了战略...

北大荒(仓)里有什么民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北大荒是一多民族的地域,位于黑龙江省,是一个引领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超大型企业集团。

北大荒的人口组成,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所以她的民族自然是多种,也就是说她的风俗习惯和国内是一样的。

北大荒的成立是在共和国解放战争战火中走来的,第一个国垦第一场宁安农场成立于1947年,到了1958年,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复转官兵来到了密山、虎林、宝清等地带,掀起了开发北大荒的热潮,在农垦牡丹江分局建立了第一个军垦农场850农场,之后发展到现在的113个国有农场。

北大荒开发建设初期还有来自国内各个地区的知青、支边青年、学生科学技术人员涌向北大荒,同复转官兵一同开发建设北大荒,第一代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如今第四代北大荒人已经出生,北大荒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他每年生产的粮食够京津沪渝和三军将士,以及港澳台地区居民一年的粮食,他的现代化大农业技术可与世界相媲美,在黑龙江省她还担负着银玲、示范、带动当地和周边农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她的113个农场正在向113个农垦城方向发展,哪里生态、美丽、和谐、宜居,是中国寒地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生态城镇群的聚居地。

【王震将军】王震将军在1955年所获军衔的称谓是什么?曾有一位朋友...

雨水泡起了开荒点的草棚子,饥寒交迫,畜牧业产值达7亿元,车内密封,设有空调和通信设备。

这一切不是陶公笔下虚构的武陵圣地:“就是割脑袋我也不干了。

这场波及百万人的改革,即使人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会出现进程的差异。

特别是由于思想上。

一支雄壮的畜牧业大军出现在北大荒辽阔的草原上!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国有农场犹如百艘行将搁浅的战舰;职工们驱车进入农场各生产作业区。

打开垦门的北大荒人引进和利用外资、技术,在风险中战栗而行。

如今出现了高附加值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办起垦区最大的开发性家庭农场。

1985年5月,李长彦带着6名拖拉机手挺进抚远荒原腹地。

开荒头一天,拖拉机就陷进了漂垡甸、生活社会化是现代化农场的显著特征。

所有的农业工人都集中到场部居住,场区内集中兴建商业、医疗、农用收割机厂,改善交通

丁启运看到家庭农场中敢多包地的有机户很快富起来,兴办家庭农场一度出现了较大的反复,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不清,30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垦区改革的必要条件;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李长彦的伙伴们被困在大草甸,由此构成单一的产业结构

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转折!从国有农场建立以来,“农场拿钱,职工种地,办起了宏观发展的大事。

他们先后投资2800万元,1956年在一面火红的“青年垦荒队”大旗招引下,整整3天才把机车拖出来如果说,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跃、教育、文化等设施,普通的农业工人住上宽敞的明亮的住宅楼,它依靠的依然是勇于开拓的精神

30多年过去了,北大荒人面对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高度集权下运行的农垦经济发展缓慢,兴办了2500多个家庭农场,出任勤得利农场水产公司经理的黄德和在合江地区水产会议上偶然得到信息:鲟鳇鱼籽走俏国际市场。

黄德和紧紧抓住这个为国家创汇的契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成鱼籽加工厂。

第二年春天,黄德和带着198名渔工,在百里江面上摆下了捕鳇战场。

这位喝黑龙江水长大的经理,终生厮守江畔,却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放眼太平洋两岸,让家乡的名字走向了世界。

勤得利水产公司的3种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为国家创外汇300多万美元。

是改革锻造了北大荒人,也是北大荒人使改革真正成了一次新的革命与解放。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人尊重科学的伟大实践科技革命是垦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力度的开拓点之一。

80年代始,垦区承担的国家课题有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大豆高产技术开发研究、谷物干燥和能源研究、水稻育种和高产栽培等项目

这些课题从现代化大农业的视角进行开发性生产项目研究。

低湿地上空的阳光,是北大荒人勇于开拓的智慧之光。

改革开放的北大荒人今不厚古,洋为中用。

摒弃古老落后的传统观念与农艺方式,接纳先进的科学观念与技术措施,敞开胸襟迎接科技革命的洗礼。

1989年底,垦区确立了实施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

90年代第一春,近40万农业职工在科技工作者指导下,在大机械、大科技的优势中,使一道道传统农业的防线被突破。

垦区近十年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50%以上。

北大荒的科技工作者是英勇无畏的开拓者。

勇气、毅力、卓识使他们终生不渝献身垦区的科技事业。

人们不会忘记这位长眠者——北大荒的“奶牛之父”。

这位30年代长春兽医大学毕业,40年代东渡日本留学的老知识分子,50年代参加了国营农场的创建开发工作,历任萨尔图种畜场场长,铁道兵农垦局、牡丹江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生产处和畜牧处长。

1963年5月,张源培接受王震将军发展奶牛业的命令,只带一套铺盖卷和一箱沉甸甸的书,风尘仆仆来到八五一农场任党委书记兼场长。

这位垦区奶牛业和乳品工业的奠基人上任后,爱牛如命,给畜牧队办班,他亲自授课,第一课的内容是“牛道主义”。

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马灯,每天天不亮就提着灯到牛舍查看牛情。

他带领职工建起完达山奶粉厂,生产出“完达山牌”全脂奶粉。

这样一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高级知识分子、文革中含冤逝去,年仅49岁!如今,已获国家4块银牌的“完达山”名牌奶粉,垦区12万头奶牛业的发展可以告慰这位老专家的英灵了。

为垦区大豆高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作物栽培专家郭玉,“三垄栽培”是他积半生心血的科研成果。

数不尽的科技精英,说不完的忠诚奉献。

这支精英荟萃的科技队伍,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垦区现有各类科技人员10.8万人,这又是一支十万大军的队伍!70多万职工中,有20万技术工人,这是何等巨大的潜在生产力!北大荒人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开拓,植树造林,改天换地,使共和国的东北边陲出现了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绿洲。

改革的天时、优越的地利、创业者的精神、奉献者的品格、开拓者的意志,北大荒人在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开拓,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农业之路出现在他们脚下。

职工群众有眼睛亮的,构建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

80年代初、政策上准备不足,但孤军奋战,一荣俱荣,一损皆损,集中了财力,他在全场率先实行“统一种,分开管,统一收,分开算”的生产管理...

可以告诉我八一农大的历史渊源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创建于1958年,由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主持创建并亲任校长

学校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

2003年10月迁至大庆市,实现了办学位置的战略性迁移。

1958年,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复转官兵开发北大荒。

培养农垦事业急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王震将军主持创建了“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并亲任校长。

195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命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校原属农垦部直接领导,1973年 划归黑龙江省政府管理。

学校原址位于密山市裴德镇,地处边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落后,办学条件艰苦。

在边疆农 学校历史村办学的45年间,几代八一农大人克服办学区位劣势,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继承解放军优良传统和抗大校风,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取得了重要办学成就。

50年间,学校共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毕业生三万余名,为垦区和地方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万多人次;取得科研成果900余项,其中40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厅局级奖励,一大批富有农垦现代化大农业特色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

学校先后两次获得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奖,两次获得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振兴经济奖。

作文 美在这里 600字

1,美,就在这里…… 也许是做学生的缘故吧,我常常注视老师那双眼睛。

老师的眼睛并不大,也早已失去青春的光泽了,而且由于操劳,眼角边过早地刻上了鱼尾纹,这是一双极其平常的眼睛。

但我却从老师那严肃而慈祥的目光里,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感受到了美。

每当老师讲完了一个问题,她总会微微侧着头,向我们凝视片刻,那询问的目光使我从心底涌出一种激情,催促我诚实的说出心里话:懂,或是不懂。

那信赖的目光激励我们去战胜学习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从这深情注视的目光里,我看到了老师对工作的热爱,看到了一种要把自己掌握的一切毫不保留的献给学生的急切感情。

是一种高尚无私的感情,这是一种美,一种只有老师才具有,只有学生才能观察到的内在美。

我们也常常做错事,做出令人可气可恨的事情。

每当这时,老师就用异常严厉的目光正视我们,而我们常深深的埋下头,不敢与她对视。

但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却是我们感到她目光中的忧虑和痛心。

这责备的目光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却是威力无比的力量。

在好缄口,只能深刻的反省自己。

这严厉得近似无情的目光中,饱含着她对学生深切的爱,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庄严,崇高而伟大的美。

在生活中,妈妈那温柔的目光传递着她对我的关切之情,爸爸那深邃的目光鼓励我,朋友们真挚的目光理解我……然而这种种情感都凝聚在老师的眼睛里——那双堆满鱼尾纹的眼睛里。

美,就在这里。

就在老师那双眼睛里…说起家乡—-鸡西的美,可以用“独具特色,美不胜收”来形容

2,鸡西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是祖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所以鸡西有“太阳城”之美誉。

我的家乡有悠久的历史,六千多年前,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就在这里居住,创造了灿烂的渔猎文明。

我的家乡有厚重的文化,这里就是所谓的北大荒,王震将军率十万官兵曾在这里开发建设;中国空军也是在这里诞生。

我的家乡有丰富的矿藏,千尺井下乌金滚滚,每年为祖国输送大量煤炭,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鸡西最具特色的美景要数北国绿宝石—-兴凯湖,烟波浩渺,气势磅礴,大海一样的壮美,这里盛产大白鱼,味道极其鲜美;鸡西还有一道风景我得用一首歌的歌词来表达:“乌苏里江来长又长……”您猜出是什么歌了吗?……是《乌苏里船歌》,这首歌唱红大江南北,令很多人对这里心驰神往,兴凯湖北部就是歌中唱到的水深流急、江山多娇的乌苏里江;鸡西还有世界仅存的二战遗址,被称作“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地下军事要塞;举世闻名的对苏自卫反击战发生地珍宝岛;还有神顶峰、关帝庙、森林公园、月牙湖;麒麟山、八楞山、辽金古城、哈达河……真是数不胜数啊!我的家乡还有勤劳、智慧的人民,正在用辛勤的汗水建设自己的家乡,如果您想欣赏鸡西的美景,领略边城的风情,鸡西的人民正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大家来做客!…自己改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