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描红 描红



先摹后临再描红是什么意思 临——是指临贴,看着写, 摹——是指摹仿,也就是自己可以拿纸放在书法的原体上进行摹仿练习。 描红——中国以前的练习毛笔字,是红色的字,每隔一页都是红色的标准楷体字,上面一张

先摹后临再描红是什么意思

临——是指临贴,看着写, 摹——是指摹仿,也就是自己可以拿纸放在书法的原体上进行摹仿练习。

描红——中国以前的练习毛笔字,是红色的字,每隔一页都是红色的标准楷体字,上面一张薄薄的透明纸,练习书法者描那个红字,叫描红,现在基本上少了。

(描红通常是九格宫,) 以上三种都是中国练习书法者的方法,但还有其它,如:拓印、用水练习等等!

诗歌有几种写作手法?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小学一至六年级鄂教版名人名言还要古诗

只有努力学习,掌握了知识,才能成国为有力量的人.不研究历史和现状,对问题的看法就不会准确.一个人要想明白道义,必须先读书.作为人非常需要学问、知识.学习贵有专攻,而不以漫无目标地涉猎为可贵.急功近利者,只顾眼前,是不可取的.千金是不贵重的,宝贵的是有志气.有坚定志向的、和决心的人,无论是从政或是做事,最终会获得成功.心志坚定,办事就能成功.比喻有志之士只要不死,就要尽力报效国家.每个人都怀念自己家乡,但应当向往的是建功立业.一个人的忧患应该是不能通过学习修炼来提高自我的.

苏教版三下语文《练习4》口语交际《约请》的作文怎样写

教学目标:1.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

2.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3.背熟八条成语一首古诗。

4.口语交际——练习约请。

5.学写毛笔字笔画“竖弯”和“竖弯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完成一、二题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查词典、能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

教学准备:师生均准备好词典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后,师生简议训练要求。

2.指导。

学生自由读师生的对话,想想对话中讲了哪几个问题。

⑵全班讨论交流:①什么情况下查字典?②怎样查字典?(在词典中先查到词语的第一个字,再在下面排列的一串词语中找到要查的词语。

)③词语有多种意思时怎么办?(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选择)⑶学生尝试在词典中查“神秘”。

老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⑷分别指名说说“神秘”在词典里的解释和在文中句子里是哪种意思,并说说自己是怎么选择的。

3.练习。

⑴学生练习查词典理解“流线型”、“大腹便便”和“绅士”这三个词语。

⑵交流查词典的结果。

4.作业:用学到的查词典的方法,预习即将学习的新课文。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⑴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章、罩、举”三个字。

⑵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的要求。

⑶指导书写“章”。

①出示“章”,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讨论:这个字关键要摆好哪几笔的位置?教师在示范中强调关键笔画。

(如:“点”压在竖中线上半段偏上的位置,“立”字第二横要长,使字保持平衡。

“早”字的横折的横压在横中线上,“悬针竖”压在竖中线上)③学生练习描写一个“章”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罩”和“举”。

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精心习字。

辅导时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3.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完成第三题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成语及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熟记成语⑴审题。

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学习要求。

⑵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同桌互相读成语。

②指名朗读,注意纠正读音(“栩”读xǔ)。

全班齐读。

③理解成语的意思:你了解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成语适当讲解)

三年级新疆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

“好似花开当午日” 这句话似曾相识,不禁让我想起了"日出江花红胜火''这句诗。

当然后者是古代诗人所写,其诗已是炉火纯青的大家风范之作,前者是现代人学习古诗过程中的描红、临摹,只要自己动脑动笔,能写出东西,也挺不错。

“好似花开当午日,犹如嫩柳遇春风” 言下之意是指事或物正遇到一个有利于自身的好时机,也许有人正感叹"生不逢时”,它却正"东风万里" 、“春风得意”:好像花开在午时的太阳下,鲜艳夺目,色红如火。

又恰似柳遇春风,枝绽嫩叶,生机盎然。

这句诗给人感觉写者情绪不错,心情愉悦轻快,真还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味道。

1 文章的第一段赏析 走进春天,请勿打扰。

2 对此,作者认为要达到目...

第一单元课文主题分析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一提起“春天”,我们就会联想起无数优美的字眼和诗句:鸟语花香,万紫千红,莺歌燕舞,满面春风;“春眠不觉晓”,“春色满园关不住”……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教材的整体性,注意前后联系。

本组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春天。

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

老师们在理解本组教材时,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识 字 1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理解词义,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过年”又叫“春节”,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呢?(指名答)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把春的讯息撒满大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吧! 二、看图识字读词。

1、 看图说话。

从这幅图中你收到了哪些春的讯息?(指导用“春天来了,———”的句子表达) 2、相机出示词语卡,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借助拼音读一读。

3、看看藏在这些词语里的生字有你会读的吗?(小老师教读,集体跟读,注意纠正字音) 4、同桌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再全班交流。

复习归纳记字方法,如:形近字比较“万”——“方”,形声字“歌”,根据字形记忆“柳”、“舞”会意字“鸣”等) 5、抽读生字并组词。

6、自由读词,集体读词。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体会词义。

1、“开火车”轮读生字。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齐读词语。

3、小游戏:我读你做。

(请生一人读词语,其余学生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如:百花齐放,师引导“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朵花,那百花齐放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四、书写生字。

1、生观察字形和结构。

2、生口述笔画笔顺师范写。

3、生描红并独立书写,同桌交流。

五.扩展训练。

1、收集春天的图片和词语交流。

2、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到春天的色彩了吗?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

1.柳树醒了 学习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3、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游戏题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 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 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 板书课题:1.柳树了 (2) 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 (3) 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

(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3.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 教师板书:说话 醒了 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 春雷 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 小朋友长高了。

③哪些同学愿意跟柳树做朋友站起来,看着板书背一背。

(4) 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 (学生自由说) (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再欣赏这美丽的图画,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1.看板书...

跪求朱自清的“春”的写作手法和分析。

急!!!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

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

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

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

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

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特点】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

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

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

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

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

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

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

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

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

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

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八课青松怎么解释词

18、青松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二、教学准备师:PPT课件生:充分预习课文;了解陈毅和青松的相关资料.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识字5》中我们认识的“岁寒三友”是哪“三友”吗?(指名回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畏严寒(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青松的诗.揭题,板书:青松.指名读题(评价,指导读出对青松的喜爱.)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诗的作者是谁吗?(生回答:陈毅)简单的介绍一下陈毅爷爷好吗?(生介绍,师小结.)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 1、过渡:那就让我们快来读读陈毅爷爷写的《青松》吧. 2、师范读,生捧起课本认真听,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3、生自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4、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5个生字(带拼音).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师相机指导“挺”,读准后鼻音.(2)去拼音读生字.指名读,及时正音.开火车读,齐读.(3)读词语:大雪高洁挺且直青松待到雪化时指名分行读,评议正音.齐读. 5、读诗句.(1)指名读,注意正音.(2)分小组练习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3)小组汇报读,相机出示诗句,指导读: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4)分男女生读,齐读.三、指导写字. 1、过渡:我们不仅要读好诗,还要写好字.出示生字,分析字形和结构.指名说识记方法. 2、师逐个范写,讲解注意点,生书空后描红、临写.师巡视,相机纠正.四、作业:继续读好诗;借助插图,读诗句,试着想想每句诗的意思.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青松》,请小朋友们捧起书一起读——生齐读古诗.二、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通过课前预习,不少小朋友一定能自己读懂这些诗句了,下面请小朋友们现在小组里读读再交流,你能知道什么,又哪儿读不懂? 2、生分组交流. 3、全班集中学习诗句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1)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挺且直”:请小朋友们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重重地压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你能做做挺且直的样子吗?面对着厚厚的大雪,青松勇敢地挺起了胸膛,谁来读读这句话?相机评价,指导感情朗读: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雪下得真大!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了青松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3)生齐读,读后交流:读者两行诗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有想对青松说些什么?引导归纳:青松重压之下,宁折不弯的精神.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写到了什么?(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学习.相机指导:“高洁”一词,可以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3)指导朗读:生练读,指名读,评价促读.三、读好全诗、领悟诗人情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指名读,相互评价,男女生赛读.2、师相机介绍历史背景,点出诗人因为国家和人民担忧而夜不能眠写下了这首诗,希望更多读到此诗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像青松一样“挺且直”.指导学生加上动作练习感情读.3、齐读全诗.4、延伸:结合P127的成语朗读,升华情感.四、练习背诵古诗. 1、师:这首诗,老师小的时候读过,多少年过去了,一直牢牢地记在心中.再读这首诗,仍心潮澎湃,请听老师背诵《青松》. 2、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把陈毅爷爷写的这首诗牢牢记住吧!生齐背古诗.五、课外延伸 1、其实,冬天里,还有不少像青松这样的植物,你也想来赞美他们吗?(指名试着说,也可以学着写写.) 2、读《红梅》和《秋菊》这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