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六出祈山诗词 六出祁山



描写诸葛亮一生的诗词.(含六出七擒)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与魏国进行过六次战争: 第一次: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描写诸葛亮一生的诗词.(含六出七擒)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与魏国进行过六次战争: 第一次: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第二次,建兴六年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第三次,建兴七年(魏太和三年,229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

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第四次,建兴八年(魏太和四年,230年)秋,魏国兵分四路,发起攻势:曹真出子午道从北攻南郑;司马懿溯汉水西进,从东直逼南郑,准备与曹真会于汉中;张颌出斜谷道直逼阳平关,由西攻汉中,和曹、司马两路形成三面夹攻的形势;而费曜、郭淮则取道羌地直攻武都、阴平。

对于魏国数道并进的进攻,诸葛亮自己屯兵于成固、赤坂以待子午、汉水两路魏军;斜谷一路则有阳平关阻挡;兵出武威的费曜、郭淮由魏延率军西入羌中抵挡,此外诸葛亮招李严领军二万进驻汉中为援。

由于连降30多日大雨,道路断绝,魏军无法与蜀兵交战,只得退去。

(这一次防守战参阅了《三国志》的《曹真传》、《华歆传》、《后主传》、《魏延传》等) 第五次,建兴九年(231年)春,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

第六次,建兴十二年(234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由此可见,历史上诸葛亮总共五次北伐,其中只有两次兵出祁山,另外一次则是防守战。

用现代的意思理解就是:锲而不舍、鞠躬尽瘁。

有没有人知道"杨 慎 "这首诗的赏析啊?

武侯庙佚名(那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佚,是散失的意思,说明这个人的名字不知.有些文章作者已不可考,就会用"佚名"代替。

有时候,有些作者也会自称“佚名”,表示不想透漏名字。

)《武侯庙》明 杨慎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慙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慙同“惭” 拼音:cán )明代风流才子我首推唐伯虎,但若论诗文等的著作及才学,则应首推杨慎(1488─1559)。

他与金元才子元好问都是於年少时已能吟诗尚文之辈。

他更曾中了状元,但由于明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得罪了皇帝,故被贬谪云南

杨慎博览群书,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且著作之丰为明代之首。

对於杨慎,我们可能不太熟识;但清代毛宗岗修订中国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便在开头加入了杨氏的诗作「临江仙」,以致多人误以为此诗为罗氏所作。

对于杨慎,我们可能不太熟识;但清代毛宗岗修订中国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便在开头加入了杨氏的诗作「临江仙」(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以致多人误以为此诗为罗氏所作。

该诗如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武侯庙(白话翻译) (明)杨慎诸葛北伐必经的剑江(*1)的水流湍急,他殒亡之地域五丈原(*2)的日头昏暗。

他意图统一中原未竟地(*3)不归刘襌,他死前有对应的大星(*4)已陨落军中。

南阳卧龙冈武候庙(*5)徒然生出秋草,四川西部(*6)关塞和山脉有雾霭阻隔。

不要因为正统不传万古(*7)而生惭愧,谈理三国历史(*8)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注*1: 水名,在四川省剑阁县北,是嘉陵江的支流。

注*2: 诸葛亮曾六出祈山,北伐中原,古领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县); 与魏将司马懿对峙百多天后死於五丈原军中。

注*3: 旧业即指统一大业。

注*4: 旧时认为世上一个人, 对应著天上一颗星, 星落便意味著人将死去。

注*5: 南阳在河南省南阳市; 祠宇亦即武候庙。

注*5:南阳在河南省南阳市;祠宇亦即武候庙。

注*6: 诸葛生时主要在四川西部活动

注*7: 此处著重诸葛亮精神传万古。

注*8: 三分即天下三分之三国史也。

《武侯庙》并不是杨慎写的,只是他在《升庵诗话》(卷六)中引用的别人的作品 表现内容艺术手法:武侯庙古柏之高大,赞扬诸葛亮英气长存,手法是夸张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升庵诗话》所引〈〈武侯庙〉〉诗“为最”,“情韵声律,无不和也”(〈〈明诗别裁〉〉”《蜀相》与《武侯庙》的对比 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武侯庙:诗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武侯庙: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情。

3.蜀相: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4.蜀相中“自”,“空”描写乐景;武侯庙中“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均表达了哀伤之情……都尊蜀正统,杜没杨重;都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婉惜;杜借颂诸葛抒已情,杨述诸葛及蜀败亡来讨论正统。

谁知道那个赞诸葛亮的诗,我只记得后面一点点:六出祁山,七擒孟...

勉县定军山武侯墓 1.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 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清.(嘉庆间汉中知府)赵洵题 汉水的波涛声如悲泣哀鸣,一江河水满是天下有志之士怀念诸葛亮的泪水; 武侯墓古迹周围的树木不遭践毁,十里定军山内尽见草木繁茂花果清香。

2.陨将星于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嘉庆丁卯(公元1807年),知沔县事,山东泰安范抡策题 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上,曾使司马懿追兵受警而遗留下了慌恐不安; 匡扶蜀汉帝业于鼎立之中,诸葛亮不愧是世所敬仰的名臣。

3.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冢安在; 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

清(嘉庆,泾阳知县)马学赐题 漳河边的铜雀台早已荒废,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座假坟哪里在; 定军山虽然十分古老,千百年来到山下血祭武侯墓总觉得非常新鲜。

4.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 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民国二十一年(1993)二月,汉中绥靖司令、户县赵寿山出巡经此,展谒武侯墓,题书并敬制楹联。

为了蜀汉帝业不偏据一方而自安,诸葛亮上书的前、后《出师表》于日月同辉; 诸葛亮说要竭尽劳苦,亲率朝廷的军队长驻汉中,以对付天下变幻的局势。

5.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 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虚白道人李复心 从前面的书案梁,到后面的笔峰山,看起来武侯墓只有几块葱郁的土地,但数千年来,使人觉得仿佛古隆中就在这儿; 武侯墓襟连定军山,旁带沔水,留下了诸葛亮一捧黄土之坟,在四百年来的汉代国统制度中,好象是十分新鲜的事情。

6.数亩疏筠,山光犹拟南阳卧; 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充刚题 武侯墓亩古迹中青竹稀少,山色之光,好象是诸葛亮再卧南阳; 武侯墓几林翠柏里鹃鸟常啼,嘴中流血,仍在叫蜀汉事业艰难。

7. 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 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民国十五年(1926)中秋(八月),宛东唐河县清优附生(府、县儒学生员之一学名)王恒?题 我住在白河水边,东面与南阳原是近邻,知道当年诸葛亮为避战争灾难而在南阳隐居亲耕,时人称他卧龙先生。

他自比管仲和乐毅,还没出草庐,就已经是很有名望的人士; 诸葛亮还葬在定军山下,为汉中地区留下了武侯墓名胜古迹。

他临死时曾对大家遗命,坟地要占卜选择,不得喧噪,不垒坟冢,并能禁止砍柴、放牧,才是理想的墓地。

8.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 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光绪戊寅(公元1878)仲冬(十二月),长安信士潘矩墉题。

诸葛亮全力辅佐弱蜀,使之与魏、吴形成三分天下,其盛大业绩与功名,实在可以和伊尹、吕望比肩而论; 诸葛亮是真正完美少有的特殊人才,萧何与曹参二人也不可能比得上他的政治才能。

9.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 军山在望,高冢灵通八阵图。

光绪癸未(公元1883)仲冬(十二月),署沔县典史(主管县狱及捕盗的官职)街泉(亦名街亭,甘肃秦安县陇城镇。

马谡失街亭处)冯锡龄敬题 蜀汉的帝业难以延续,使诸葛亮忠君的灵魂仍痛心天下分裂成为三足鼎立; 定军山举目在望,高高的武侯坟墓似灵应贯通着诸葛亮推演的八卦阵法。

10.古石幽香名士骨; 苍松翠柏老臣心。

光绪戍子(公元1888)仲冬,豫章(今江西南昌)萧执中题 古老的碑碣石刻,散发出诸葛亮高尚气质与品格的清香; 青绿色的松柏树,象征着诸葛亮忠于蜀汉帝业的高杰心灵。

11.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 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陕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陕西全省司法之官职)文濡题 诸葛亮死后不归葬于故乡,是因为没能完成统一河山的志愿; 诸葛亮忠君的灵魂还在,过往的行人都争相瞻仰拜谒武侯墓。

12.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

光绪庚辰(公元1880)冬,蜀州(今四川崇庆县)李士瑛题 诸葛亮生前一切都是为了兴复刘氏帝业而尊敬事奉蜀汉王室; 诸葛亮死后仍然为保护蜀汉国土和事业而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下。

13.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 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提督、甘肃全省军门(一省之最高武官)杨遇春题 前、后《出师表》竭尽了诸葛亮的忠心。

恭敬谨慎,不辞劳苦,为的是不辜负刘备茅庐三顾之恩; 一心扶持蜀汉帝业,扩展、开辟疆域和领土,终于使史籍记载了刘氏国统的刘备、刘禅父子两代。

14.虽知天定三分鼎; 犹竭人谋六出师。

清.麦凤岐题 诸葛亮虽然知道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客观规律; 但是,他仍然竭尽人为的谋略,六出祁山进行伐魏而力求统一。

15.隐居求其志,行义达其道,王业偏安炎汉恨三足鼎立; 扶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鞠躬尽瘁大星落五丈原头。

同治五年(公元1866),知沔县事(知县)浙江莫增奎题 诸葛亮深居不仕为追求自己的志向,多行义事为达到道德标准

他恨的是汉代的帝业编居一方,不能统一,成为三分天下; 诸葛亮受托孤之命而扶持幼少...

关于凉州的诗词

1、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译文: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

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急需 《武侯庙》(剑江春水绿沄沄) 的赏析。

武侯庙佚名 (那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佚,是散失的意思,说明这个人的名字不知.有些文章作者已不可考,就会用"佚名"代替。

有时候,有些作者也会自称“佚名”,表示不想透漏名字。

) 《武侯庙》明 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慙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慙同“惭” 拼音:cán ) 明代风流才子我首推唐伯虎,但若论诗文等的著作及才学,则应首推杨慎(1488─1559)。

他与金元才子元好问都是於年少时已能吟诗尚文之辈。

他更曾中了状元,但由于明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得罪了皇帝,故被贬谪云南。

杨慎博览群书,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且著作之丰为明代之首。

对於杨慎,我们可能不太熟识;但清代毛宗岗修订中国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便在开头加入了杨氏的诗作「临江仙」,以致多人误以为此诗为罗氏所作。

对于杨慎,我们可能不太熟识;但清代毛宗岗修订中国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便在开头加入了杨氏的诗作「临江仙」(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以致多人误以为此诗为罗氏所作。

该诗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题武侯庙(白话翻译) (明)杨慎 诸葛北伐必经的剑江(*1)的水流湍急, 他殒亡之地域五丈原(*2)的日头昏暗。

他意图统一中原未竟地(*3)不归刘襌, 他死前有对应的大星(*4)已陨落军中。

南阳卧龙冈武候庙(*5)徒然生出秋草, 四川西部(*6)关塞和山脉有雾霭阻隔。

不要因为正统不传万古(*7)而生惭愧, 谈理三国历史(*8)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注*1: 水名,在四川省剑阁县北,是嘉陵江的支流。

注*2: 诸葛亮曾六出祈山,北伐中原,古领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县); 与魏将司马懿对峙百多天后死於五丈原军中。

注*3: 旧业即指统一大业。

注*4: 旧时认为世上一个人, 对应著天上一颗星, 星落便意味著人将死去。

注*5: 南阳在河南省南阳市; 祠宇亦即武候庙。

注*5:南阳在河南省南阳市;祠宇亦即武候庙。

注*6: 诸葛生时主要在四川西部活动。

注*7: 此处著重诸葛亮精神传万古。

注*8: 三分即天下三分之三国史也。

《武侯庙》并不是杨慎写的,只是他在《升庵诗话》(卷六)中引用的别人的作品 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武侯庙古柏之高大,赞扬诸葛亮英气长存,手法是夸张 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升庵诗话》所引〈〈武侯庙〉〉诗“为最”,“情韵声律,无不和也”(〈〈明诗别裁〉〉” 《蜀相》与《武侯庙》的对比 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 武侯庙:诗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 武侯庙: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情。

3.蜀相: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4.蜀相中“自”,“空”描写乐景; 武侯庙中“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均表达了哀伤之情…… 都尊蜀正统,杜没杨重;都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婉惜;杜借颂诸葛抒已情,杨述诸葛及蜀败亡来讨论正统。

樊梨花的相关诗词

《沙山怀古》雾里辕门似有痕,浪传四十八营屯。

可怜一夜风沙恶,埋没英雄在覆盆。

【注释】敦煌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鸣沙山、沙峰起伏,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

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

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

相传,唐代女豪樊梨花曾在鸣沙山安营扎寨,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埋没。

解放后这里曾发掘出古代兵器、盔甲残片等文物,现存有古兵营和樊梨花马桩等遗迹。

“沙岭”即鸣沙山;“沙岭晴鸣”便是敦煌八景之一。

《巴里坤—凉》 六月飞雪巴里坤,冰雕雪塑环宇城。

好奇狂客若至此,笑谈梨花樊家军。

【注释】巴里坤:新疆东北边境县名。

新疆六月飞雪见怪不怪了,这里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据说唐朝时,樊梨花西征到此,被突厥人围困,断水数日,士卒渴极,兵心慌乱。

樊梨花急中生智,祭天求助,果然半夜时分,天降大雪,解了唐军之渴。

唐军乘机突围,反败为胜。

藏头诗·樊梨花樊 哙本是汉王将 梨 树下面把酒尝 花 开花落随刘邦 女 儿情长放一旁 中 原逐鹿马蹄扬 豪 气冲天仰天望 侠 影剑气震四方藏头诗·樊梨花移 情时代数风流 山 外青山景依旧 倒 影镜湖心起浪 海 风阵阵解乡愁 樊 妹奇才多智谋 梨 园惊艳暗香传 花 中魁首赛牡丹藏头诗·樊梨花威 名赫赫一红颜, 宁 死不屈两肝胆。

侯 门五锡谁得似, 樊 家女儿千古鲜。

梨 蕊欲吐天外香, 花 容已教天下传。

古风:《梨花吟》昔闻大西唐,初识一芳卿。

闺名为梨花,玉女下天庭。

皎皎新月貌,飒飒巾帼风。

冰心玉壶在,鸿志九国倾。

不做笼中鸟,愿向林荫鸣。

椿萱不解意,锦衣束华亭。

默默出秀阁,急急紫霞宫。

简册与黄卷,苦读待天明。

寒关临沙场,择配薛家郎。

薛子年十九,英姿世无双。

青帐映红蜡,锦帏照红妆。

蓦底风波骤,吹散两鸳鸯。

薛郎负情义,挥剑向娇娘。

枝上飞双鹊,帘外啼海棠

如是三二者,意冷五内伤。

远山频皱损,芙蓉减容光。

怕见双双燕,懒听凤求凰。

晚来惊鸳梦,晓看云山长。

春雷送好信,檀郞赴寒江。

凄凄一丝雨,绵绵私语将。

前嫌作雾散,携手月下窗。

连枝花开久,比翼云中翔。

凛凛兵十万,赳赳赴西羌。

一战溃敌首,再战单于降。

三战熄烽火,罢戈回帝乡。

春去秋复回,花落又芬芳。

倏忽十八载,红颜染白霜。

征西功勋著,名列凌烟堂。

武媚掀巨澜,一门赴泉壤。

幸得师恩重,泪归黎山峰。

青灯守黄卷,焚香祈亡灵。

余今常慨叹,聚散总无凭。

七律·樊梨花夜破金光阵旌旗烈烈战威悬,困陷金光铁阵艰。

一道灵符传天下,满腔热血救丁山。

良缘玉就千年话,大义流传万古贤。

烽火情缘经患难,英姿飒飒感瀛寰。

喝火令·薛樊恋旧是瑶池客, 今为世上人。

降州西塞两离分。

又见战烽明灭, 重兑海盟深。

叵耐风波骤,吹翻并蒂根。

总关前誓定终身。

便叫情牵, 便叫两失魂。

便叫凤还凰就, 红线系同心。

七律·樊梨花大唐奇女一梨花,妙比虞姬挽中华

演武场中娇有此,同心树下媚无邪。

山泉缓缓量分寸,风雨萧萧洗梦槎。

一品威宁教子切,古今巾帼旨堪嘉。

《梨花赞》风雨不动寒江花,巾帼美名万人夸。

千里姻缘天注定,笑叹此生胜风华。

《咏薛樊》千峰叠翠万里关,古隘云淡照烽烟。

奇兵铁甲出玉门,情将银戟破天山。

薛子白马夸英伟,樊女金刀亚儿男。

恋恋相惜才华溢,八面威风地动天。

《咏薛樊》千娇百媚淡淡装,古道西风坠残阳。

奇缘何必花月下,情动全由两心芳。

薛郎年少衣胜雪,樊卿妙龄玉生香。

恋曲堪比凤求凰,八仙醉舞贺新郎。

《赞薛樊之情》英武少年俏丁山,深山苦学武艺精。

银盔银甲素罗袍,剑眉虎目赛冠玉。

风度翩翩美少将,神采飘逸俊儿郎。

方天银戟手中擒,白龙玉驹跨下骑。

驰骋沙场战骁勇,所向披糜何人敌。

寒江初会梨花女,倾情爱慕愿归唐。

三擒下马面无光,巾帼只为试郎君。

少帅孤傲心气高,女将娇艳情意柔。

白袍红妆难相容,丁山花烛休红颜。

痴情却遇薄情郎,炽火难化冰冷心。

梨花负气回寒江,元帅震怒斩娇男。

摘盔甩发披罪衣,号令绑赴断头台。

众将求情免死罪,军棍六十严责罚。

皮开肉绽鲜血流,痛煞英雄咬破唇。

下令入监观后效,披枷戴锁苦煎熬。

丁山含悲泪双眼,英雄落难谁之错。

壮志未酬空怀恨,美人岂知少将愁。

梨花天资性聪颖,娇艳美貌世无双。

运筹帷幄女英豪,定助少帅成大业。

将军悔悟三跪请,梨花巧设灵堂计。

丁山忽闻贤妻亡,甩发捶胸痛失声。

自陈罪情悲含泪,深情唤妻揪人心。

转眼生死两芒芒,怎教少帅不伤痛。

冲冠一怒拔剑刎,却料梨花试真心。

小姐生怜忙出堂,吓煞薄情负心郎。

丁山真情天可鉴,红妆白袍终成眷。

《再赞薛樊之情》自古美男多自傲,红妆偏偏爱白袍。

丁山将门虎儿郎,英俊潇洒自风流。

银装素裹俏娇男,怎使姑娘不倾心。

长枪舞动寒光闪,尽使群芳慕英贤。

梨花娇艳美无比,运筹帷幄兵法精。

欲擒故纵三下...

李白写济南华山的诗

胡蝶为庄周,冥栖岩石间。

正声何微茫,世亦弃君平。

中有绿发翁。

铭骨传其语。

寂寞缀道论。

一体更变易。

却秦振英声,垂衣贵清真,忠诚难可宣。

额鼻象五岳。

飞剑决浮云。

徒霜镜中发。

使我长叹息,年貌岂长在,金棺葬寒灰。

太白何苍苍。

药物秘海岳。

鬐鬣蔽青天。

去天三百里。

王风委蔓草。

凤飞九千仞,回风送天声,函谷正东开,飞雪迷胡天,还归富春山。

青门种瓜人,永与世人别,白马骄且驰,营营何所求,楼船几时回,探元化群生。

明断自天启,垂钓沧波间。

仙人绿云上. 我志在删述。

秦皇扫六合,复作清浅流。

谁怜李飞将。

愿餐金光草,心与浮云闲,举手望仙真。

螮蝀入紫微,采铅青溪滨,万象昏阴霏。

逝川与流光。

去影忽不见。

清风洒六合,乘运共跃鳞。

子云不晓事,诸侯尽西来。

但见三泉下。

咸阳二三月,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裴回。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

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

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

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

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

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仇。

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

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

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

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

三季分战国,七雄成乱麻。

王风何怨怒,世道终纷拏。

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

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

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

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

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

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

白首死罗绮,笑歌无时闲。

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

大儒挥金椎,琢之诗礼间。

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

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

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

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

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

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

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

卢纶的其他诗词

1、 《塞下曲四首》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2、 《送李端》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3、 《晚次鄂州》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4、 《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

鄙词何所拟, 请自边城始。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

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

白云本是乔松伴, 来绕青营复飞散。

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晴明部落稠。

行客已去依独戍, 主人犹自在高楼。

梦亲旌旆何由见,每阻清风一回面。

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砂泉丹井非同味, 桂树榆林不并枝。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

莫著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

5、更多诗参见: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all/%E5%8D%A2%E7%BA%B6 6、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

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王咸)、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

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

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

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

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愈,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

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

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唐代大历十大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