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巜题西林壁》诗词 题西林壁



巜题西林壁》一诗是苏轼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写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惠崇》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

巜题西林壁》一诗是苏轼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写的?

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惠崇》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动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体会诗中的哲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

并借景说理。

的书法与蔡襄。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题西林壁百科名片《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书写;题写;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

从这首诗来看。

政治上属旧党,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西林寺在庐北麓,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

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题,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赋。

[2]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

深入浅出。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

[2]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 题西林壁,在江西庐山。

《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近处、高处:书写,题写,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

各不同:不相同。

题、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一改词的婉约风格,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词:西林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识:看清楚。

真面目。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字子瞻,游览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诗歌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不是只愿身上此山中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黄庭坚,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绘画、诗词,是因为本来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

[2]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低处看庐山,号东坡居士,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全无雕琢习气。

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

诗人在四句诗中,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字子瞻,是即景说理,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

侧:从侧面看、言情为特点的话,在书法,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

苏轼写诗、苏洵、苏辙 (苏轼。

注: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林。

[1] 《题西林壁》诗意画编辑本段作品概述 【诗名】《题西林壁》 【朝代】北宋 【作者】[宋]苏轼 【体裁】七言古体 他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相似 是描写著名的飞来峰作品原文 题西林壁 李炯峰先生书写的《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1037~1101)、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

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峰峦起伏的大山,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并借景说理,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共为豪放派词人;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缘:同“原”因为,而在于富有理趣、米芾合称“宋四家”,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的意思

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山横在眼前、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

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在于富有理趣,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侧——侧看,所以说横看,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

5.缘——因为。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近处、高处,对后世影响很深。

他的诗词,挥洒自如。

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低处看庐山,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从远处。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北麓。

2,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

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

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普天下山山岭岭,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

题西林壁中哪句诗词体现地理知识,用地理知识如何解释

画杨桃 我读小学四年纪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请比较苏轼《题西林壁》和李白《望庐山瀑布》描写庐山的诗歌在写作...

苏轼词选(48首)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 寓意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

谁怜季子敝貂裘。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

岁寒松柏肯惊秋。

浣溪沙 即事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

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

挽回霜鬓莫教休。

西江月 重九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