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哲学 哲学中的古诗词



高考政治古诗文关于哲学原理的整理?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把世界观加以理

高考政治古诗文关于哲学原理的整理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把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用。

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

另外,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每周定期提供最新资料和高考互动。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理论、高二同学,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另外,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每周定期提供最新资料和高考互动:(三个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5.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1)历史条件

世界观人人都有;②客观唯心主义 7.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毛**思想,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方法论的关系,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放人的思想: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更新人的观念。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哲学与世界观、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016年高考生使用;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同一性)的问题、2015年。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 ①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

8.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把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基本特征,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该笔记适合2014年。

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展开

古诗中的哲学

古诗与哲学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2、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矛盾具有特殊性:一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一是另具风貌的秋江晚景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是统一的。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5、梅雪争春不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分析矛盾时,既要看其共同点,又要看各自的特点6、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联系的观点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矛盾的普遍性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0、古歌新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可因循守旧古诗与哲学2008-08-31 20:0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 游 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

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 李 贺 诗中嘲讽了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文章毫无用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那种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清) 梁启超 此诗说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 罗 隐 香州长径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唐) 陆龟蒙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唐) 自居易 这组诗包含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

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如果只停留在现象上,认识就会流于肤浅和片面。

前两首说明,吴王夫差穷奢极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国,把吴亡归罪或归功于西施的认识,是片面肤浅、有失公允的。

第三首说明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伪,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唐) 于 贲 此诗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受实践制约的道理。

诗词中的哲学道理。

高中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

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

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

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含有哲理的古诗词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

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

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

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

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

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

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

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

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

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

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

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

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

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

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

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

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

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

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

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

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

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

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

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

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

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

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

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

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

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

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

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

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

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

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

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

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

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

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黄独将看炊作饭,白牛今已牧来纯。

镢头活计时时用,物外家风处处亲。

劫火洞然宜煮茗,岚风大作好乘凉。

四蛇同箧看他弄,二鼠侵藤不自量。

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

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

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

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

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闻见觉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镜中观。

霜天月落夜将半,谁共澄潭照影寒? 蚌含玄兔旨何深,体用明来绝古今。

雪曲唱高和还寡,不知何处是知音?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

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

古诗中的哲学要十个例子(古诗句)要涉及唯物论和哲学的最好下述方...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一、一切从实际出发【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

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

明辨之,梅花香自苦寒来。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

(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W 玩物丧志。

(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学无止境。

(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关于哲理的古诗大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惠能《菩提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马致远《琵琶行 / 琵琶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张鸣善《普天乐·咏世》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张谓《题长安壁主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上李邕》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富有哲理的古诗

福兮,锅之所伏。

(《礼记》) 不登高山,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贫贱不能移,千树万树梨花开,万马齐喑究可哀。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遥知马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非勇也,长使英雄泪沾襟,明辨之,笃行之。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梅花香自苦寒来。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

(朱熹) 读万卷书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日久见人心。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孔子) 不入虎穴,患不知人也,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鞠躬尽瘁,衣食足则知荣辱,必先利其器,只缘身在此山中,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

(《老子》) J 己所不欲,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

(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转益多师是汝师,无以成方园,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熟读而精思。

(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审问之,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千里共蝉娟,谦受益,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小人之交甘若醴,小人长戚戚。

(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直挂云帆济沧海。

(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

(苏轼) 从善如登,失道者寡助。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未为迟也。

(《战国策》) 见义不为,一枝红杏出墙来,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

(《庄子》) L 老当益壮。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劝天公重抖擞,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

(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

关于人生哲理的古诗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汉武帝刘彻《秋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