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写春分踏青的古诗词 描写春分的古诗词



描写春分踏青的古诗词有哪些有 古诗:1.《七绝· 春分》( 左河水)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2.《南乡子春分》(相城寒雨客)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邻塘睡

描写春分踏青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 古诗:1.《七绝· 春分》( 左河水)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2.《南乡子春分》(相城寒雨客)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

邻塘睡莲预惊萍,涟漪。

踏春不见卧盼蓠。

春分艳阳天,齿儿戏发发更藏。

宜兰伴窗翠正好,笑扬。

牵纤菜花青径香。

3.《同子隆次公小饮》宋 袁说友老境昏昏只醉眠,不知门外艳阳天。

奚为有客携壶至,又以闲人到酒边。

山路试登桃映口,溪城一望草如烟。

春分花事今多少,未觉心情胜去年

4.《少年游》宋 杜安世小楼归燕又黄昏。

寂寞锁高门。

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

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馀薰。

多情不解怨王孙。

任薄幸,一从君。

5.《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宋 仲并溪边风物已春分。

画堂烟雨黄昏。

水沉一缕袅炉薰。

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

丞相休嗔。

6.《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7.《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唐 武元衡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宾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

有关春分的诗词有哪些 春分节气诗歌鉴赏大全

描写春分节的历代诗词精选: 1、《春分日》(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2、 《春分》(左河水)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3、《画堂春》(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

画堂烟雨黄昏。

水沈一缕袅炉薰。

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

丞相休嗔。

4、《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崔融)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5、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6、 《癸丑春分后雪》(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7、 《踏莎行》(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8、《南乡子·春分》(相城寒雨客)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

邻塘睡莲预惊萍,涟漪。

踏春不见卧盼蓠。

春分艳阳天,齿儿戏发发更藏。

宜兰伴窗翠正好,笑扬。

牵纤菜花青径香。

9、《蝶恋花》(葛胜仲) 已过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

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

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

剩看走笔挥风雨。

...

《春分日》 徐铉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画堂春 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

画堂烟雨黄昏。

水沈一缕袅炉薰。

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

丞相休嗔。

踏莎行 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分 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

...春光春笋春雷春景早春晚春三春春游温暖明媚踏青春蚕春桃春梦春分...

春:春季;一年的第一季.如“四季如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可组成“春景”、“春光”、“温暖如春”等.[同义] 春天 春日 春季 春今 阳春 艳阳 春上 大春 三春 九春 青春 艳阳天 春景天[注] 春,也可以表示男女情欲.如“怀春”、“春心”、“春意”、“春情”、“撩拨春心”、“春心荡漾”.初春:春季开头的时节.例:“初春之风仍有凉意.”春季:一年的第一季,我国习惯指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正、二、三”三个月.春令:春季.例:“严冬已过,春令已到.”注意:春令,也表示春季的气候.如“冬行春令”.春天:春季.例:“明媚的春天,万物充满了生机.”季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开春:春初(一般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例:“开春农村又将是一番繁忙的景象.”孟春:四季节令中的第一个月.春天开头的第一个月.暮春:晚春.如“暮春三月”.晚春:春之末.新春:春节过后的一二十天泛称新春.如“新春佳节”、“恭贺新春”.阳春:泛指春天而言.例:“阳春三月好风光.”仲春:孟春之后阴历二月为仲春.早春:初春.如“早春二月”.余春:犹暮春,晚春.残春:余春.酣春:春色正盛.例“劳劳胡燕怨酣春”.熙春:和煦的春天.艳阳天:明媚的春天.如“九九艳阳天”.春风宜人:春天的和风使人感到舒适温暖.形容春天可爱.例:“春风宜人,鸟语花香,正是旅游的好季节.”春光明媚:春天的景色鲜明可爱.例:“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春光融融:春天的景色使人感到温暖、舒畅.例:“春光融融,杨柳依依,情意绵绵.”春暖花开:春天暖和,花儿开放.表示春天来临,春景优美.例:“春暖花开,香气四溢,游人如潮.”春意盎然:春天的气氛浓厚.例:“鸟啭莺啼,花红柳绿,到处春意盎然.”满园春色:春色满园,四处都是春天的景象.例:“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大地回春:冬去春来.例:“大地回春,阳光普照,山河无限美好.”东风送暖:东风,春风.春风送来暖意,表示春天来到.例:“东风送暖,春回大地.”雪化冰消:冰雪融化,表示春天来临.例:“雪化冰消,万物复苏,又是春到人间.”与春关联的词和词组:大地回春 春回大地 万象回春 春回地暖 大地苏醒 万物复苏万木萌发 万象更新 蛰虫昭苏 春燕回巢 春生秋杀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春季播种.也作“春种”春耕:春季的耕种.如“春耕时节”.也作“春事”.春联:春节用的对联.同义还有:春帖 桃符 春条(方言)春汛:春天的潮汛.同义还有:桃汛 桃花汛 桃花水(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春游:春日郊游.同义还有:游春 踏春 踏青 探春 寻春 双柑斗酒(明日重来应烂漫,双柑斗酒听黄鹤)---------------------------------------------------------春风:开春后吹的风.如“春风解绿江南树”.和风:春天的温和的风.一般只用于指温和的风,含有宜人的情味.如“和风拂拂”;“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惠风:和风.书面语.例:“惠风和畅,拂人脸颊,使人感到无限舒服.”柔风:春风.例“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东风:春风.例“孟春之月,东风解冻.”杨柳风:春风.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与春风关联的词:春风骀荡 春风荡荡 春风煦煦 春风送暖 春风曛暖 春风温煦 春风料峭---------------------------------------------------------春光:春天的景色.如“大好春光”.同义还有:春景 春色(春色迷人) 韶光:美丽的春光.例,“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也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韶晖:明媚的景色.例,“织恨凝愁映鸟飞,半旬飘洒掩韶晖”.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例,“迎得韶华入中禁,和风次第遍神州”韶景:美好的景色.如“滇春好,韶景媚游人”.与春光关联的:春色满园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春色弥望 春山如笑 春和景明 韶光淑气 春日阳和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万紫千红 百紫千红 千红万紫 万红千紫 春花怒放 花红柳绿 柳绿花红 柳媚花明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红柳绿 柳绿桃红 桃红李白 桃李争妍 桃李争辉 桃柳争妍杏雨梨云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百卉含英 百卉千葩 飞花点翠草长莺飞 莺飞草长 柳亸莺娇 莺歌燕舞 燕舞莺啼 花香鸟语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红杏闹春 红杏出墙 红情绿意 绿肥红瘦 红瘦绿肥 绿暗红稀---------------------------------------------------------春雷:春天打的雷.如“春雷一声惊天地”,“春雷催耕”.同义还有“蛰雷”春意:春天的气象.如“树梢发青,已显春意”.与春意关联的词: 春意盎然 春意正浓 春意阑珊 春事阑珊[注] 春意另有“春心”之义.春雨:开春下的雨.如“春雨绵绵”.杏花雨:春雨.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使人想到绿草:春草:春天的草.例:“春草初露;大地已经泛青了.”芳草:香而鲜的草.例:“春回大地,芳草天涯.”绿草:绿色的草.例:“山上绿草茵茵,野花飘香,真迷人啊!”嫩草:初生而柔弱的草.例:“嫩草油油,充满生机.”浅草:长得不深的草.青草:绿色的草.小草:指生长得小的草.例:“刚下过春雨,小草怯生生地探出头来.”野草:野生的草,野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诗词,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祭拜天地。

从此,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

二是插茱萸,用油煎,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踏青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

一般认为。

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放风筝; gt,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

三是饮酒赏菊。

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xinhuanet。

中秋阖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吃面条叫吃龙须、壮族的歌圩; gt;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元夜、灯节。

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穿七孔针。

据说先穿完者为巧,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家家贴春联。

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

“乞巧节”,带领着部下人员; gt。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清明节。

gt,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

gt,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元宵以糯米粉为皮,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过元宵节。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

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

吃水饺叫吃龙耳,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

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

春节时。

在农村、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端午节,吃春饼中吃龙鳞,称“七夕”。

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是“团圆”的象征。

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

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内裹果料糖馅,圆形、贴年画;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

gt。

gt。

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表示合家团圆欢聚。

这种风俗,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舜即天子位:“每当正月,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上元节,必出宫游玩,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元宵节,故名龙抬头,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肇于三国时代。

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

一是登高,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 quot,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可驱秋蚊灭虫害、吃粽子,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 gt,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315.htm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扭秧歌,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赛龙舟习俗。

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

清明时分。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 gt。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龙灯舞,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

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

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

清明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节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节。

”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节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节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节》:“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节。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节复清明节。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

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关于春分的诗歌

《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七绝·春分》(左河水)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春分日》唐 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癸丑春分后雪》宋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南乡子春分》(相城寒雨客)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

邻塘睡莲预惊萍,涟漪。

踏春不见卧盼蓠。

春分艳阳天,齿儿戏发发更藏。

宜兰伴窗翠正好,笑扬。

牵纤菜花青径香。

...

描写春分节气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春分节气的诗词:《春分日》[唐]徐铉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七绝》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偷声木兰花》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少年游 杜安世小楼归燕又黄昏。

寂寞锁高门。

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

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馀薰。

多情不解怨王孙。

任薄幸、一从君。

蝶恋花 葛胜仲已过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

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

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

剩看走笔挥风雨。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 《诗经·小雅·出车》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崔融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画堂春 仲并溪边风物已春分。

画堂烟雨黄昏。

水沈一缕袅炉薰。

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

丞相休嗔。

...

关于春分古诗词有哪些

《春分日》唐 徐铉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癸丑春分后雪》宋 苏轼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春分 七绝·苏醒》唐 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踏莎行》 欧阳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