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写穆桂英的诗词 写几句赞美穆桂英的话



描写穆桂英的诗句贵妃与君别。华夏江山定:月颜~满园春怒放,今日百花节。沙场木兰笑,泪崖穆帅决。 貂蝉美色计咏穆桂英滴泪崖前翠柏悬,荒冢漠漠记当年。秀鸾刀破天门阵,桃花马踏西夏川。 三千巾帼摧敌胆。五

描写穆桂英的诗句

贵妃与君别。

华夏江山定:月颜~满园春怒放,今日百花节。

沙场木兰笑,泪崖穆帅决。

貂蝉美色计咏穆桂英滴泪崖前翠柏悬,荒冢漠漠记当年。

秀鸾刀破天门阵,桃花马踏西夏川。

三千巾帼摧敌胆。

五律.妇女节有感 (今音) 文,十二女杰殁关山。

满门忠烈杨家女,为国捐躯第一先,神州多女杰...

有关穆桂英的诗词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唐.杜牧题木兰庙 闻说蛾眉勇冠军,弯弓跃马建殊勋。

十年血战生全父,一片贞心死谢君。

–清.陈文组题木兰祠 只今闾里崇祭祀,千古英雄一女郎。

–雍正〈完县志〉吕法曾 替父从军豪气生,报国杀敌誓出征。

扑朔迷离十二载,巾帼英名留虞城。

河南大学教授朱绍候题赞木兰 巾帼不让须眉 红颜更胜儿郎 –作者不详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 花木兰 [huā mù lán]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

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

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穆桂英 [mù guì yīng] 传说故事人物

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木羽之 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

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

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

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

民间以“穆桂英挂帅” 、“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樊梨花 [fán lí huā] “薛家将”中人物。

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

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

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

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

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梁红玉 [liáng hóng yù] 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

“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

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

”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

关于赞美巾帼英雄的诗句、名言警句有哪些?

巾帼不让须眉不爱红妆爱武装一、木兰歌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二、杜牧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

三、穆桂英颂杨门女门群芳谱,血战沙场穆桂英。

碧血青春身百战,风声鹤唳敌威名。

挥师鏖战天门破,拉朽摧枯神鬼惊。

智勇双全明大义,英姿巾帼史峥嵘。

下面是赞美李清照的诗与名人名言:绿肥红瘦有新词,画扇文窗遣兴时。

象管鼠须书草帖,就中几字胜羲之。

...

樊梨花的相关诗词

《沙山怀古》雾里辕门似有痕,浪传四十八营屯。

可怜一夜风沙恶,埋没英雄在覆盆。

【注释】敦煌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鸣沙山、沙峰起伏,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

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

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

相传,唐代女豪樊梨花曾在鸣沙山安营扎寨,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埋没。

解放后这里曾发掘出古代兵器、盔甲残片等文物,现存有古兵营和樊梨花马桩等遗迹。

“沙岭”即鸣沙山;“沙岭晴鸣”便是敦煌八景之一。

《巴里坤—凉》 六月飞雪巴里坤,冰雕雪塑环宇城。

好奇狂客若至此,笑谈梨花樊家军。

【注释】巴里坤:新疆东北边境县名。

新疆六月飞雪见怪不怪了,这里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据说唐朝时,樊梨花西征到此,被突厥人围困,断水数日,士卒渴极,兵心慌乱。

樊梨花急中生智,祭天求助,果然半夜时分,天降大雪,解了唐军之渴。

唐军乘机突围,反败为胜。

藏头诗·樊梨花樊 哙本是汉王将 梨 树下面把酒尝 花 开花落随刘邦 女 儿情长放一旁 中 原逐鹿马蹄扬 豪 气冲天仰天望 侠 影剑气震四方藏头诗·樊梨花移 情时代数风流 山 外青山景依旧 倒 影镜湖心起浪 海 风阵阵解乡愁 樊 妹奇才多智谋 梨 园惊艳暗香传 花 中魁首赛牡丹藏头诗·樊梨花威 名赫赫一红颜, 宁 死不屈两肝胆。

侯 门五锡谁得似, 樊 家女儿千古鲜。

梨 蕊欲吐天外香, 花 容已教天下传。

古风:《梨花吟》昔闻大西唐,初识一芳卿。

闺名为梨花,玉女下天庭。

皎皎新月貌,飒飒巾帼风。

冰心玉壶在,鸿志九国倾。

不做笼中鸟,愿向林荫鸣。

椿萱不解意,锦衣束华亭。

默默出秀阁,急急紫霞宫。

简册与黄卷,苦读待天明。

寒关临沙场,择配薛家郎。

薛子年十九,英姿世无双。

青帐映红蜡,锦帏照红妆。

蓦底风波骤,吹散两鸳鸯。

薛郎负情义,挥剑向娇娘。

枝上飞双鹊,帘外啼海棠

如是三二者,意冷五内伤。

远山频皱损,芙蓉减容光。

怕见双双燕,懒听凤求凰。

晚来惊鸳梦,晓看云山长。

春雷送好信,檀郞赴寒江。

凄凄一丝雨,绵绵私语将。

前嫌作雾散,携手月下窗。

连枝花开久,比翼云中翔。

凛凛兵十万,赳赳赴西羌。

一战溃敌首,再战单于降。

三战熄烽火,罢戈回帝乡。

春去秋复回,花落又芬芳。

倏忽十八载,红颜染白霜。

征西功勋著,名列凌烟堂。

武媚掀巨澜,一门赴泉壤。

幸得师恩重,泪归黎山峰。

青灯守黄卷,焚香祈亡灵。

余今常慨叹,聚散总无凭。

七律·樊梨花夜破金光阵旌旗烈烈战威悬,困陷金光铁阵艰。

一道灵符传天下,满腔热血救丁山。

良缘玉就千年话,大义流传万古贤。

烽火情缘经患难,英姿飒飒感瀛寰。

喝火令·薛樊恋旧是瑶池客, 今为世上人。

降州西塞两离分。

又见战烽明灭, 重兑海盟深。

叵耐风波骤,吹翻并蒂根。

总关前誓定终身。

便叫情牵, 便叫两失魂。

便叫凤还凰就, 红线系同心。

七律·樊梨花大唐奇女一梨花,妙比虞姬挽中华。

演武场中娇有此,同心树下媚无邪。

山泉缓缓量分寸,风雨萧萧洗梦槎。

一品威宁教子切,古今巾帼旨堪嘉。

《梨花赞》风雨不动寒江花,巾帼美名万人夸。

千里姻缘天注定,笑叹此生胜风华。

《咏薛樊》千峰叠翠万里关,古隘云淡照烽烟。

奇兵铁甲出玉门,情将银戟破天山。

薛子白马夸英伟,樊女金刀亚儿男。

恋恋相惜才华溢,八面威风地动天。

《咏薛樊》千娇百媚淡淡装,古道西风坠残阳。

奇缘何必花月下,情动全由两心芳。

薛郎年少衣胜雪,樊卿妙龄玉生香。

恋曲堪比凤求凰,八仙醉舞贺新郎。

《赞薛樊之情》英武少年俏丁山,深山苦学武艺精。

银盔银甲素罗袍,剑眉虎目赛冠玉。

风度翩翩美少将,神采飘逸俊儿郎。

方天银戟手中擒,白龙玉驹跨下骑。

驰骋沙场战骁勇,所向披糜何人敌。

寒江初会梨花女,倾情爱慕愿归唐。

三擒下马面无光,巾帼只为试郎君。

少帅孤傲心气高,女将娇艳情意柔。

白袍红妆难相容,丁山花烛休红颜。

痴情却遇薄情郎,炽火难化冰冷心。

梨花负气回寒江,元帅震怒斩娇男。

摘盔甩发披罪衣,号令绑赴断头台。

众将求情免死罪,军棍六十严责罚。

皮开肉绽鲜血流,痛煞英雄咬破唇。

下令入监观后效,披枷戴锁苦煎熬。

丁山含悲泪双眼,英雄落难谁之错。

壮志未酬空怀恨,美人岂知少将愁。

梨花天资性聪颖,娇艳美貌世无双。

运筹帷幄女英豪,定助少帅成大业。

将军悔悟三跪请,梨花巧设灵堂计。

丁山忽闻贤妻亡,甩发捶胸痛失声。

自陈罪情悲含泪,深情唤妻揪人心。

转眼生死两芒芒,怎教少帅不伤痛。

冲冠一怒拔剑刎,却料梨花试真心。

小姐生怜忙出堂,吓煞薄情负心郎。

丁山真情天可鉴,红妆白袍终成眷。

《再赞薛樊之情》自古美男多自傲,红妆偏偏爱白袍。

丁山将门虎儿郎,英俊潇洒自风流。

银装素裹俏娇男,怎使姑娘不倾心。

长枪舞动寒光闪,尽使群芳慕英贤。

梨花娇艳美无比,运筹帷幄兵法精。

欲擒故纵三下...

穆桂英挂帅的故事

穆桂英 -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

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

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

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编辑本段杨门女将 2.穆桂英也是个“杨门女将”。

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业的孙媳妇。

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民间却流传了许多故事。

穆桂英与佘赛花有许多共同点。

佘赛花是因为打败了杨业,杨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败将;她们俩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

穆桂英比佘赛花高出一筹的是战术。

许多她的故事都关系到她的战略。

佘赛花的战争故事却是寥寥无几。

杨家将都是豪杰,都会国家付出一切代价,特别是杨门女将,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

编辑本段主要功绩 3.穆桂英的主要功绩: 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征西---穆桂英帅12寡妇征西,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 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

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廷封为浑天侯 编辑本段最后人生 4.穆桂英及杨门女将的结局 最早系统叙述杨门女将故事的是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 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

小说中没有说到过穆桂英是几岁死的。

《杨家府演义》中,十二寡妇里没有穆桂英。

十二寡妇是杨宣娘、满堂春(杨满堂)、邹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杨秋菊、耿氏女、马夫人、白夫人、刘八姐、殷九娘。

穆桂英在十二寡妇征西前就已经战死了,只是没有细节。

不过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残缺不全。

例如一方面说杨文广羽化而死,另一方面又在后面几回说杨文广飞回来重新领兵。

中间衔接不上的地方很多。

穆桂英之死可能就在这一缺失的段落中。

《杨家府演义》中,杨家将的最终结局是杨怀玉杀死了一心诬害杨门忠良的丞相张茂全家,见几代皇帝因为听信奸臣的谗言,杨家在太宗、真宗、仁宗时期均差点被朝廷抄斩, 因此也心灰意冷了,又怕此次杨怀玉杀人杨家会被朝廷抄斩,于是便连夜举家躲入太行山,自耕自食,从此杨家将不再出仕 最系统的杨家将传说是各类评书。

这类评书在解放后都经过了“整理”,去除了所谓的“封、资、修、迷信”成分。

所以情节有很大的改动。

现在的所谓《穆桂英挂帅》、《百岁挂帅》等等杨门女将曲目都是解放后新编的。

原本并无这些传说。

所谓穆桂英五十上阵,佘太君百岁出征等等都是现代作品

在大多数叙述杨门女将的民间故事中都没有提到杨门女将的结局,除了有些故事中曾提到大刀王怀女是在平定侬智高叛乱时被敌人用车轮战,筋疲力尽之后不慎掉入陷马坑,被敌人乱刀砍死。

杨门女将中的杨八姐则是在一次平定湖北当地土著叛乱的战斗中阵亡。

比较系统的有关杨门女将的结局故事出自甘肃武威地区: 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

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

英勇的穆桂英,眼看从峡正面夺关难以突破,便举目向峡西山峰望去,只见头顶上紫雾祥云缭绕,古松翠柏依崖托云,那险峻的石峰直插云空,在层峦屏嶂之中,向东横空伸出一个悬崖,便想攀上它去以便观察敌情,可是上崖无路,大队人马难以登攀。

穆桂英只好带了两名女将,寻到一条微径山道,紧紧扒着峭壁的光背,弯弯曲曲,从山脚伸到山顶她们便沿山径爬去,不知爬了多少时辰,也不知摔了多少跤爬呀爬呀,呀攀呀,终于爬到那座突兀的悬崖。

登高远望,视野顿开。

穆桂英向峡口了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

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

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

原来西夏见此崖地势险要,早就在崖西埋伏了一支西夏兵。

见穆桂英攀上来观察地形,就下了毒手。

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

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

西夏伏兵见只有几个人上来人就一齐杀出,要抓活的。

杨门女将们挥剑跟西夏兵将展开一场厮杀。

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

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

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

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

这就是杨家将坟。

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

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

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穆桂英和其他杨门女将战死的传说甘肃、宁夏各地都有

古浪峡中确有杨门女将坟和滴泪崖,是当地的受保护古迹。

滴泪崖在解放后修路用炸药炸掉了大半,所以已经不复原貌了。

现在又重新开发吸引游客。

该《杨门女将战死滴泪崖》...

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是哪个皇帝

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凯歌还人受恩宠我添新坟。

庆升平朝堂内群小并进,烽烟起却又把元帅印送到杨门。

——《穆桂英挂帅》唱词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 《蚕妇》...

描写剪纸作品的作文

详谈剪纸之一剪纸 ——民间艺术常识(三) 剪纸百科名片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有的用微雕激光切割机,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简介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 世界最大的剪纸虎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9月1日,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作品在传承传统山东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揉进了南方剪纸的清秀婉约,并创新实践了人物肖像剪纸。

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是农历虎年,浙江桐庐剪纸协会会长朱维桢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宽10米、高7米的单体虎剪纸。

这幅作品经现场认证,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单体虎剪纸,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又一项世界之最。

为虎年的到来增添了祥和喜气。

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

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纸花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

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

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

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

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史籍记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 唐?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

关于描写自然风景的美文

园林春如许 不到园林怎知春如许?三月初的北京,到处还是一片萧瑟的黄色,可颐和园却已春上梢头,杨柳吐丝,百花含苞,刚刚苏醒的“绿”把园子装扮得格外的生机勃勃。

不到颐和园怎知中国造园艺术的精华,明清时代,中国园林的发展达到鼎盛,颐和园也被称为是皇家园林的典范,她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萃取了各种造园艺术,集成了历代的园林艺术的精粹,既有私家园林的精致清雅,又有皇家园林的雄阔宏伟。

廊、桥、亭、池、舫、山、殿等,筑山理池,山水画意,自然、艺术、人文浑然一体,其构园艺术在中国园林发展中臻达顶峰。

最具特色的颐和园的长廊,728米的长廊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廊,盘踞在万寿山下,宛如一条卧龙。

长廊依山临水,东起邀月门,蜿蜒而至石丈亭,其间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枋梁上的上万幅彩绘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漫步在长廊中,仿佛置身于美伦美奂的画廊。

各种花鸟、山水、人物等,人物从葛巾、关羽、穆桂英到孙悟空,个个栩栩如生;从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所绘故事内容生动;“草船借箭”,“和合二仙”,“牛郎织女”,“红楼梦”,“铡美案”……题材从神话、传记、小说到戏曲诗词,记载了中华5000年的悠久而浓厚的历史,这些绘画是一座中国文化的瑰宝。

所绘的山水画也尤为绚丽,是当年乾隆皇帝专门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画了这500多幅西湖风景。

这个“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的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对江南留恋不已,颐和园不仅仿西湖的造了很多景,更将西湖的风景画卷绘到了这长廊之上。

倚在廊柱边,欣赏着长廊外静静流趟的昆明湖水,苍翠的树木,含苞的花儿,轻风吹过,花草轻轻起舞,让人心怡陶然。

这七百多米的长廊盘踞在万寿山下,就像一条七彩的锦带,将青山碧水以及周围的建筑群,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都有机的结合,浑然一体。

穿过长廊,来到石舫,以“河清海晏”之意命名为“清晏舫”。

江南园林的石舫,多寓意园主人追求宁静清幽,不愿受羁绊束缚。

皇家园林却不同,“雪棹烟篷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涛。

载舟昔喻有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

”乾隆为此专门而做的《咏石舫》,前一句写石舫能够经历霜冻惊涛,后一句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理警示勉励,咏石舫,也在寄寓清王朝政权稳固,永不能没。

但希望只是希望,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清漪园也未能幸免。

重建的石舫,仿外国游轮建成的西方洋楼样式,彩色玻璃窗的两层舱楼,两个西洋火轮船式的机轮也别具特色。

对于下雨时的设计更加精妙,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通过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

一条美丽的西堤横卧在昆明湖,将湖分成了西湖和南湖

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长堤上六座石桥更是为西堤的美锦上添花。

早就听说过玉带桥的名气,一见,确实让人被玉带桥的美所折服,半圆的拱桥,有一种曲线的美,一种流利酣畅的曲线美,加上汉白玉和青白石的桥身,的确如同一条洁白绮丽的玉带。

而桥洞与湖水里的倒影恰恰构成一轮满月,虚实相应,圆润丰盈。

西堤上的景明楼是仿湖南岳阳楼而建,以《岳阳楼记》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乾隆将其命名为景明楼,它由三座二层楼阁并排组成。

此时正是春和景明之际,和煦的阳光洒在昆明湖上,波光粼粼,万顷湖水尽在眼底,让人心境开阔。

“玉带桥边耕织图,织云耕雨肖东吴”,乾隆不仅将江南的园林搬到了这园子里,也将江南水乡的耕织景象搬来了这里,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丝丝杨柳,青青碧草、都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姿的江南画卷。

但身在皇家园林里耕织景区,觉得虽然有江南风光之秀丽婀娜,却总觉得少了一份水乡的素雅朴实,多了一些华贵。

而真正能够让人感觉到质朴恬静的田园风光还是那《耕织图》的石刻,二十一幅《耕作》、二十四幅《蚕织》,加上御题的几幅,四十八幅石刻线条酣畅流丽,人物神态恬然自得,将那一幅幅男耕女织的场景刻画得生动逼真。

在建造赏心悦目的园林的同时,帝王也没有忘记立国之根本,在那个以农立国的时代,帝王对农耕文化十分崇尚,将农耕桑蚕的思想与造园艺术相结合,在这园林中建造了这别样的景观,赋予了园林艺术另一种的文化。

在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里,在山水时常能够感觉到园主人追求宁静淡泊、静心息性的志趣,在耕织园里,这里的山水让我们感受的角度变换了,它承载了更深远的意义。

颐和园太大,这次去的时间匆匆,许多景点都来不及去,连十七孔桥也只能远远的欣赏。

连接南湖岛的十七孔桥横架在昆明湖中,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面感,给碧波万顷的湖面增加了层次,十七个连孔,像连绵翻滚的波涛,有一种连贯流畅的曲线美,远远望去,150米长桥笔直的横卧在湖面,给人一种直线的美与气势。

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同江南的私家园林相比,江南园林的色彩素雅而清丽,而她的色彩凝重而艳丽;江南园林却给人一种紧凑精致的美,这种细腻的美让人细细品啜,而她处处显出一种恢弘大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