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毕节试验区诗词文化 毕节试验区



毕节试验区的经济发展毕节是一个革命老区。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于1934年1月在毕节建立。1935年2月5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央红军在云贵川交界的七星关区林口镇“鸡呜三省”村召开了政治局常委分

毕节试验区的经济发展

毕节是一个革命老区。

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于1934年1月在毕节建立。

1935年2月5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央红军在云贵川交界的七星关区林口镇“鸡呜三省”村召开了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毕节时,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提议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此后全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以“贵毕”、“大纳”等级公路和国道“321线”、“326线”为骨架,多条“省道”和通乡公路相互编织起来的庞大的密集型的公路交通网络,加上“内昆”铁路贯穿威宁县全境,全区交通四通八达,商旅往来十分便捷。

即将建设的“隆黄”铁路、织金“旅游机场”、毕节“飞雄机场”以及全省规划的公路建设“两横两纵四联线”中穿越毕节试验区的“一横一纵一联线”,更使全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毕节还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

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大面积覆盖,加上典型的、复杂的喀斯特地形,蕴藏了221.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1万千瓦)的水能。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洪家渡水电站(3*18万千瓦)、索风营水电站(4*13.5万千瓦)、黔北火电厂二期工程(120万千瓦)、大方火电厂(120万千瓦)、纳雍火电一厂(120万千瓦)、二厂(120万千瓦)、黔西火电厂(120万千瓦)、毕节头步火电厂异地改建(120万千瓦)、织金火电厂(240万千瓦)等一批电站、电厂和输变电工程,确保2010年发电量达1000万千瓦,完成黔电送粤任务。

充足的能源必将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贵州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和“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并为加快毕节试验区的发展步伐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有力推进了该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呈现出可喜的态势。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为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

1988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倡导和推动了建立毕节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贫困程度极深、生态环境极差的毕节地区试验,探出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创建于1988年1月、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和推动建立的毕节试验区,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其改革试验,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这些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

1985年,胡锦涛同志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在这个贫困的内陆山区省份,他不辞辛劳,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

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如果不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

如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成为他集中思考的重大问题。

针对贵州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特点,胡锦涛同志把目光集中到在贵州省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毕节地区。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

直到1987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农民人均收入只184元,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温饱人口达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其总人口的53.68%,人口自增率21.29‰,森林覆盖率仅为8.53%。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毕节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严重遏制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迫使陡坡开荒,林、灌、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生活贫困,常靠政府救济为生。

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伴随人口的剧增而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将导致大片土地石漠化,从根本上将失去人类在此生存的基本条件。

针对毕节地区严峻的现实,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委“一班人”的赞同,1988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在“毕节试验区”创建过程中,为了争取对试验区的智力援助,1988年4月,胡锦涛同志代表贵州省委在京邀请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同志召开会议,介绍了拟建立毕节试验区的设想,期望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智力支边小组的支持。

试验区成立之后,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和各民主党派中央17年来始终将毕节地区作为智力支边的重点地区,并于1989年9月20日成立了由钱伟长任组长、常近时等任副组长的北京专家顾问组。

此后,各民主党派、专家顾问组与试验区的广大干...

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后感作文

毕节是一个革命老区。

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于1934年1月在毕节建立。

1935年2月5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央红军在云贵川交界的七星关区林口镇“鸡呜三省”村召开了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毕节时,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提议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此后全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以“贵毕”、“大纳”等级公路和国道“321线”、“326线”为骨架,多条“省道”和通乡公路相互编织起来的庞大的密集型的公路交通网络,加上“内昆”铁路贯穿威宁县全境,全区交通四通八达,商旅往来十分便捷。

即将建设的“隆黄”铁路、织金“旅游机场”、毕节“飞雄机场”以及全省规划的公路建设“两横两纵四联线”中穿越毕节试验区的“一横一纵一联线”,更使全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毕节还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

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大面积覆盖,加上典型的、复杂的喀斯特地形,蕴藏了221.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1万千瓦)的水能。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洪家渡水电站(3*18万千瓦)、索风营水电站(4*13.5万千瓦)、黔北火电厂二期工程(120万千瓦)、大方火电厂(120万千瓦)、纳雍火电一厂(120万千瓦)、二厂(120万千瓦)、黔西火电厂(120万千瓦)、毕节头步火电厂异地改建(120万千瓦)、织金火电厂(240万千瓦)等一批电站、电厂和输变电工程,确保2010年发电量达1000万千瓦,完成黔电送粤任务。

充足的能源必将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贵州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和“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并为加快毕节试验区的发展步伐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有力推进了该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呈现出可喜的态势。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为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

1988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倡导和推动了建立毕节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贫困程度极深、生态环境极差的毕节地区试验,探出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创建于1988年1月、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和推动建立的毕节试验区,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其改革试验,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这些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

1985年,胡锦涛同志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在这个贫困的内陆山区省份,他不辞辛劳,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

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如果不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

如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成为他集中思考的重大问题。

针对贵州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特点,胡锦涛同志把目光集中到在贵州省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毕节地区。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

直到1987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农民人均收入只184元,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温饱人口达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其总人口的53.68%,人口自增率21.29‰,森林覆盖率仅为8.53%。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毕节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严重遏制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迫使陡坡开荒,林、灌、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生活贫困,常靠政府救济为生。

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伴随人口的剧增而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将导致大片土地石漠化,从根本上将失去人类在此生存的基本条件。

针对毕节地区严峻的现实,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委“一班人”的赞同,1988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在“毕节试验区”创建过程中,为了争取对试验区的智力援助,1988年4月,胡锦涛同志代表贵州省委在京邀请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同志召开会议,介绍了拟建立毕节试验区的设想,期望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智力支边小组的支持。

试验区成立之后,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和各民主党派中央17年来始终将毕节地区作为智力支边的重点地区,并于1989年9月20日成立了由钱伟长任组长、常近时等任副组长的北京专家顾问组。

此后,各民主党派、专家顾问组与试验区的广大干...

毕节试验区成立时间

洪绍乾聚焦访谈:诗人是一颗“自由的太阳”吗?2018-03-09 14:59:18|来源:东北新闻网|编辑:靳松更多—— 记青年诗人洪绍乾诗人都是一颗“自由的太阳”吗?我们常常将人的一生寓为一天中的太阳,清晨,冉冉升起的朝阳,透着崭新的面貌,寓意着年轻的生命;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高照,日射达到了顶点,是一天中太阳光最强盛的时候,正好寓意了精力充沛的中年时期;而傍晚,太阳西下,倦鸟归巢,人们常常把落日的余晖,寓意人生行将落幕!而“若昕”就像是初升的太阳,生机盎然,充满希望!一位年轻的诗人,带着执意的梦想,艰苦奋斗,携着他一手创办的《中国若昕文学诗刊社》和亲手精心创作的诗歌是他将这一切推向社会,以及若昕的年轻诗人们,正以崭新的面貌向我们走来了

他就是洪绍乾,笔名:笔若,一名当代青年杰出的优秀诗人,一个年青的阳光男孩,透着俊俏与自信,带着满身的才气和灵性,被称为“诗歌鬼才”“青年奇才”,从他的诗歌中无不显示出“沉痛、悲哀、沉重”的诗中又暗示着一种阳光,这或许就来源于他背后的经历吧!(图片/作家洪绍乾/摄影:李林林)记者:面对您出生的环境,您是怎么样去看待的呢?洪绍乾:说到环境,我不会去责怪任何人,我很幸运这一生能有这样一个环境,我更要好好的去发展自己,勇于面对生活,我总坚信明天会更好,因为父母还需要我,家还等着我去改变,生活还在期待着我,所以面对这一切我是感到高兴的。

记者:您现在除了在诗歌领域这一块,所具备的其他技能都是自学的吗?洪绍乾:是的,由于家出贫困,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自学的时间总是比有老师的时间长,孤独的时间总是比父母在的时间长。

历尽千辛,一切才会变得更美好,后来我才想到要写诗,因为我要让过去的一切,当我想起时还那般诗情画意,我会把未来的日子都过成诗的模样,只要心若向阳,便无畏忧伤。

记者:请问您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样去看待与您有共同梦想的人而且已经是成功者的呢?洪绍乾:我认为,这个虽然说作为我的梦想,但是,一个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这就要看他为社会、为家庭付出了多少!而关于在文学领域这一块,说起来我是非常惭愧的,因为我眼睁睁看着一些可以称得上是名师的作品流落于人间,而被淹没掉,但是,以我自己的个人能力,我却没有办法将它们捡起。

而就这一点,我想如果与我有共同的目标的人,他成功了,都有这么一句话,世界很大,而人却是很渺小的。

那么我将有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那就是诗歌。

而我不会去羡慕别人,更不会感到骄傲,因为我希望在每一个时代又有一批这样的人却坚持做这件事。

如果我没有接触到诗歌,那么现在的我或许就没有所谓的幸福

那么活在这个世上可能也会显得有些多余。

记者:在您创作的这些年里,您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呢?洪绍乾:说到坚持也不是要刻意的去写诗歌,因为这或许不是属于我的任务,而是在每经历一些磨难或是伤感的时候就会开始怀疑人生,显得更加迷茫。

所以诗歌才一直陪伴我走到现在,我希望能把一路走来的心酸和回忆做成诗篇,它们能使我在痛苦中成功走出。

记者:您有没有遇到在文学领域内的恩师呢?他们对您都有哪些方面的帮助呢?洪绍乾:恩师的话有两位,早在我开始创作的时候有一位来自甘肃天水诗人“繁华如梦”那是我的诗歌并没有什么起色,甚至只是为了写着玩,那时诗歌在我的人生真是占据不了什么地位的。

而因为她,让我重起了对诗歌的向往。

因为,诗歌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年青,对生活、情感、事物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提高了对情感的敏感程度。

“繁华如梦”对我的帮助很大,她时常鼓励我,一些看起来并不起色的作品“繁华如梦”老师帮我推上了大型的网络平台以及刊物,让我感觉到了我的诗歌是可以被别人认可的,所以我坚持走到了今天。

另外一位恩师是“易白先生”易白老师不同于“繁华如梦”。

而易白先生在与我交谈的过程中是在打击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不走向错误的道路,易白先生是我学习的模范,是我思想的领袖。

所以,我有这么两位恩师,当然在以后的道路中还有很多要学习的,所以我将会善待和感谢在我的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位恩师和文友。

(图片/作家洪绍乾/摄影:李林林)而如今他已经是中国后院读诗协会主席、若昕文学诗刊社主编。

曾被推荐加入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中国艺术家签名协会,诗中,且在2018年1月2日于北京国艺资文化传媒发展中心的《中国观网》“2017年度中国年度诗人”与余光中、余秀华、朱增泉、邵燕祥等诗人一同出现在年度评选的首选“2017中国年度诗人榜”上。

经记者采访后,得知洪绍乾一直坚信想用自己的一生去支撑起民间文学的发展、他觉得中国民间文学在当今社会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变得薄弱了许多。

随之而来的是诗歌地位的一落千丈,诗歌昔日的辉煌不再,日益被边缘化。

面对这一困境,他在苦苦思考,导致诗歌衰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他觉得这样的思想不止他一个, 而在这个年代的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寻找诗歌衰落的根源,得出了不少答案,其中不少人将诗...

形容“贵州”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贵州的词语:过去:穷山恶水,夜郎自大。

现在:青山绿水,人杰地灵,锦绣黔城。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

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贵阳市-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

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

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笔若的新闻:洪绍乾聚焦访谈:诗人是一颗自由的太阳吗? 原文是什么...

洪绍乾聚焦访谈:诗人是一颗自由的太阳吗?诗人都是一颗“自由的太阳”吗?我们常常将人的一生寓为一天中的太阳,清晨,冉冉升起的朝阳,透着崭新的面貌,寓意着年轻的生命;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高照,日射达到了顶点,是一天中太阳光最强盛的时候,正好寓意了精力充沛的中年时期;而傍晚,太阳西下,倦鸟归巢,人们常常把落日的余晖,寓意人生行将落幕!而“若昕”就像是初升的太阳,生机盎然,充满希望!一位年轻的诗人,带着执意的梦想,艰苦奋斗,携着他一手创办的《中国若昕文学诗刊社》和亲手精心创作的诗歌是他将这一切推向社会,以及若昕的年轻诗人们,正以崭新的面貌向我们走来了。

他就是洪绍乾,笔名:笔若,一名当代青年杰出的优秀诗人,一个年轻的阳光男孩,透着俊俏与自信,带着满身的才气和灵性,被称为“诗歌鬼才”“青年奇才”,从他的诗歌中无不显示出“沉痛、悲哀、沉重”的诗中又暗示着一种阳光,这或许就来源于他背后的经历吧!记者:面对您出生的环境,您是怎么样去看待洪绍乾:说到环境,我不会去责怪任何人,我很幸运这一生能有这样一个环境,我更要好好的去发展自己,勇于面对生活,我总坚信明天会更好,因为父母还需要我,家还等着我去改变,生活还在期待着我,所以面对这一切我是感到高兴的。

记者:您现在除了在诗歌领域这一块,所具备的其他技能都是自学的吗?洪绍乾:是的,由于家出贫困,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自学的时间总是比有老师的时间长,孤独的时间总是比父母在的时间长。

历尽千辛,一切才会变得更美好,后来我才想到要写诗,因为我要让过去的一切,当我想起时还那般诗情画意,我会把未来的日子都过成诗的模样,只要心若向阳,便无畏忧伤。

记者:请问您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样去看待与您有共同梦想的人而且已经是成功者的呢?洪绍乾:我认为,这个虽然说作为我的梦想,但是,一个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这就要看他为社会、为家庭付出了多少!而关于在文学领域这一块,说起来我是非常惭愧的,因为我眼睁睁看着一些可以称得上是名师的作品流落于人间,而被淹没掉,但是,以我自己的个人能力,我却没有办法将它们捡起。

而就这一点,我想如果与我有共同的目标的人,他成功了,都有这么一句话,世界很大,而人却是很渺小的。

那么我将有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那就是诗歌。

而我不会去羡慕别人,更不会感到骄傲,因为我希望在每一个时代又有一批这样的人却坚持做这件事。

如果我没有接触到诗歌,那么现在的我或许就没有所谓的幸福。

那么活在这个世上可能也会显得有些多余。

记者:在您创作的这些年里,您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呢?洪绍乾:说到坚持也不是要刻意的去写诗歌,因为这或许不是属于我的任务,而是在每经历一些磨难或是伤感的时候就会开始怀疑人生,显得更加迷茫。

所以诗歌才一直陪伴我走到现在,我希望能把一路走来的心酸和回忆做成诗篇,它们能使我在痛苦中成功走出。

记者:您有没有遇到在文学领域内的恩师呢?他们对您都有哪些方面的帮助呢?洪绍乾:恩师的话有两位,早在我开始创作的时候有一位来自甘肃天水诗人“繁华如梦”那是我的诗歌并没有什么起色,甚至只是为了写着玩,那时诗歌在我的人生真是占据不了什么地位的。

而因为她,让我重启了对诗歌的向往。

因为,诗歌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年轻,对生活、情感、事物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提高了对情感的敏感程度。

“繁华如梦”对我的帮助很大,她时常鼓励我,一些看起来并不起色的作品“繁华如梦”老师帮我推上了大型的网络平台以及刊物,让我感觉到了我的诗歌是可以被别人认可的,所以我坚持走到了今天。

另外一位恩师是“易白先生”易白老师不同于“繁华如梦”。

而易白先生在与我交谈的过程中是在打击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不走向错误的道路,易白先生是我学习的模范,是我思想的领袖。

所以,我有这么两位恩师,当然在以后的道路中还有很多要学习的,所以我将会善待和感谢在我的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位恩师和文友。

而如今他已经是中国后院读诗协会主席、若昕文学诗刊社主编。

曾被推荐加入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中国艺术家签名协会,诗中,且在2018年1月2日于北京国艺资文化传媒发展中心的《中国观网》“2017年度中国年度诗人”与余光中、余秀华、朱增泉、邵燕祥等诗人一同出现在年度评选的首选“2017中国年度诗人榜”上。

经记者采访后,得知洪绍乾一直坚信想用自己的一生去支撑起民间文学的发展、他觉得中国民间文学在当今社会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变得薄弱了许多。

随之而来的是诗歌地位的一落千丈,诗歌昔日的辉煌不再,日益被边缘化。

面对这一困境,他在苦苦思考,导致诗歌衰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他觉得这样的思想不止他一个, 而在这个年代的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寻找诗歌衰落的根源,得出了不少答案,其中不少人将诗歌衰落的原因归结,为现代诗歌文体形式的欠缺,“中国的新诗他觉得还有一个形式问题尚未解决。

他是主张自由诗的。

因为那可以最自由地表达他自己所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