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高中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或答题方式一、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点

高中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或答题方式

一、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

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

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

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

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

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

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

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3、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

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

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4、语言特色 ①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②平淡。

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④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⑤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⑥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求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谢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

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

五、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

1、语言的考查。

(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

如: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

注意: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实词(虚词)并分析其好处。

解析:答题步骤——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

“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

(3)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用得好。

(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4)诗中的某字换成别的字好不好

(属比较异同类题,同上,稍有区别,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一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开头则统领全诗,结尾则总括全诗,贯穿全诗则是全诗情线物线。

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具体分析。

(这是从整体上考) 解析:艺术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青衫泪湿,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隐士,爱惜人才,儿女情长,为国戍边的征人,四处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洁的志士等。

回答时,第一步,从上挑选一个(如果找不到,请自己概括),这是概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

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题时,先找出有关诗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高中语文古诗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满分答题公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整理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

1、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

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

五、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

1、语言的考查。

(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

如: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

注意: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实词(虚词)并分析其好处。

解析:答题步骤——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

“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

(3)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用得好。

(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4)诗中的某字换成别的字好不好。

(属比较异同类题,同上,稍有区别,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一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如开头则统领全诗,结尾则总括全诗,贯穿全诗则是全诗情线物线。

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具体分析。

(这是从整体上考)解析:艺术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青衫泪湿,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隐士,爱惜人才,儿女情长,为国戍边的征人,四处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洁的志士等。

回答时,第一步,从上挑选一个(如果找不到,请自己概括),这是概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

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题时,先找出有关诗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再结...

高中语文古诗答题技巧

〔注〕①三农,全诗的感情基调,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恬静优美、雄浑壮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夏耘、秋收: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好去莫回头。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为什么?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看肠一断?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西风袅袅秋,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春风花草香。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

(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

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或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出句中描摹的景象;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歌描绘的是初春季节的景物。

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芳香浓郁: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青日和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溪边沙洲上静睡不动。

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色彩鲜明,生意勃发,流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的欢悦情怀。

而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写的是暮春之景。

前两句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又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而又“独上”,见出了“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月如钩”,“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

“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是寂寞,眼前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抒发出幽囚生活的愁苦。

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描写边塞风物。

下阕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迷茫,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

景物的色调悲凉、凄冷,表现了征人的乡愁

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快船快意,彩云轻舟,色调明朗清新,正烘托出诗人突然遇赦的喜悦畅快。

二、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

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妙处的品味。

比如,元代才子王冕的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诗歌中运用衬托手法,以冰雪林衬托梅之坚毅;还运用对比手法,拿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清高守志,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合流的高格。

再如《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突出运用对比手法,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同情,对贵族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生活的讽刺,全包含在对比之中。

补充:三、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传统审美心理,熟记一些特殊意象的含义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诸如此类的审美心理都与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

唐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

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比如自然界的梧桐细雨到了诗人笔下就让人感到凄楚悲凉了,这样的诗篇很多。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帷。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

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张辑《疏帘淡月?秋思》:“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线袅惠炉沉水,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家国破亡的伤痛,情人别离的哀愁,思念家乡的凄苦都可以在梧桐细雨中“听”得到。

对于高中语文的一些答题技巧,特别是文言文 古诗鉴赏 阅读理解 这些...

这是我一个高一的学姐总结的 对于语文,总结了一下几点1.古文来说,背经典段落。

注意,之,于,以,而用法就行,其他词义大概摸索就行2.多看书,有时不写在本子上,看一遍就行,留个印象3.多写作文,练笔就好,像空间日志多写点儿也好(我可是因为这个,作文水平大涨)4.作文很重要,开头,结尾,考前找段写的比较好的,考试准有用5.阅读,先记答题格式,(一般人都知道)再就是靠自己。

不过,平时多看书,多练笔的正确率占优势6.书写,尤其是男生的,书写很是问题,没法看,不是不认真,天生就这么草。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

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 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

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

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

找突破口,用排除法。

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6-8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

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

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7、【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8、【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

找出文中...

语文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1 从选择题选项入手,一般是4选1个错误的~把选项一个一个分析好起码有3个是对的~~错的哪个也是细节错。

大体应该没问题。

如果分析的好对于下面的一道表述题很有帮助2 明确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一般表述题打出这个给你1分3 如果有叫你简要分析的~你最好一句话一句话分析~老师会挑你对的给你分的,不要大体概括或者总结性回答~除非你对诗吃得很透4 一定要多写,诗歌鉴赏表述题给你3行空千万不要写一行,一定要都写满,人家题给你3行是有目的的不是白给你的~回答时候越具体越好~5 尽量了解各种意想 像什么 (梧桐,黄雀,商女等等)6 多了解一些著名作者的出身背景7 注意看诗歌鉴赏中的注释(比如说什么作者被贬后写的啊。

类似这样的)这样能把握答题的大体方向不会错另外诗歌鉴赏是高考中比较难的一个考点~基本上不会拿满分~如果4分体照着2 3分去拿和别人拉不开多大档次~不要死扣也别钻牛角尖

高中语文古诗文答题技巧?公式发下咯!谢谢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满分答题公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整理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