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毛主席诗词背景墙砖



毛泽东诗词咏梅背景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

毛泽东诗词咏梅背景

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卜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

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

”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

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

”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

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

而咏梅诗词最多的名家,当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此类题材的诗词在百首以上。

他笔下的梅,风姿各别,寄托的情思也因事而异,其中,《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

在这首词中,他以孤高寂寞的梅花表现自己的操守和傲骨,被后人广为传颂。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表明了创作契机。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

“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

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

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

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

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

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

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

“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

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 井冈山》的写作背景

念奴娇·井冈山-----毛泽东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据说;当年毛泽东背粮食上山,用的是一条破旧的裤子,讲两条裤腿扎紧,里面装上红米,跨在脖子上步行上山。

如今整个黄洋界完全被穿天的冷杉和毛竹覆盖。

一条双向车道一直修到山顶,1965年毛泽东上山时,就是乘车上山的。

回想当年真是今非昔比。

1927年是毛泽东最困难的时期,没枪、没炮、没人、没钱。

在黄洋界与朱德会师时,跟随的只有700多人。

然而,38年后,一切都变了,所以说,人间变了,似天翻地覆,词中“犹记当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应是个人心情的真实写照。

毛主席再上井冈山是1965年,1927年是毛泽东最困难的时期,没枪、没炮、没人、没钱。

在黄洋界与朱德会师时,跟随的只有700多人。

然而,38年后,一切都变了,,词中“犹记当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应是个人心情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的代表诗歌 有哪些??都有什么历史背景???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作于1935年冬天。

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的代表诗歌 有哪些??都有什么历史背景???

由于蒋介石命令军队向吉安靠拢,红军在中途退回赣南。

【赏析】 这首词基本上是写实,是一首典型的军旅进行曲,是一幅威武雄壮的雪山行军图。

在大雪纷飞、漫天洁白的大环境下,毛泽东率领十万工农大军,高举红旗,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

”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大关”都挡在面前。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毛泽东作词。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

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

这时,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赣江风雪迷漫处,红军和地方党委召开连席会议(二七会议)。

军事上是首先攻打吉安,占领后即宣布成立省苏维埃政府。

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

“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

“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

纵观全词,意境壮阔,写得既真实又形象。

“命令昨颁”露出底牌、“过”。

作者先自问自答,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

同时、“风”,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题解】 一九三零年二月七日。

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

“此行何去,感情豪放。

特别是“行”。

当时红军还未攻占过这么大的县市,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故意不说透。

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毛主席诗词鉴赏——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1930。

二月中,渡过重重难关,向着赣江畔的吉安急速进军,雪里行军情更迫,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02) 漫天皆白,决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胜利,夺取全省政权,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赣江风雪弥漫处、经过、结尾。

此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也给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那么急迫?接下来可以看到,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

“高山”...

请详解毛泽东诗词《从汀州向长沙》之历史的背景和诗词的主题含义内...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1930年7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称鹊踏枝,宋晏殊改之。

黄公略: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1930年任红三军军长,1931年10月战死于江西吉安。

当时他留守闽西根据地。

1930年3月,周恩来去莫斯科参加苏共十六大,李立三暂时掌管上海中央。

6月,他指派中央特派员涂震农到闽西招开汀州会议(又称南阳会议),命令红军趁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混战之机进攻南昌和长沙。

会上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此项行动。

毛泽东率红一军团趋南昌而不攻。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于7月29日攻进长沙,11天后,又在湖南军阀何键15个团的优势兵力面前被迫退出。

毛泽东赴长沙与彭德怀会合,于9月10日再次进攻长沙。

攻城战中红军损失惨重,9月13日毛泽东下令撤围退军。

毛泽东率军攻入湖南,何键捉了毛妻杨开慧。

各界营救无效,杨开慧在11月24日被处决。

急求毛泽东诗词朗诵的背景音乐,不带朗诵的光要音乐。

记得这首词是我小学时学过的,下面就是关于这首词的一些资料【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注释】 1、大柏地:圩镇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调集约三万人,准备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并解决给养、冬服等问题,红四军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下,于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由于致以重兵围追,红四军沿路五战皆失利.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红四军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阵,伏击尾追不舍的敌赣军刘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时激战至次日正午,终将敌军击溃,俘敌八百余人,缴枪八百余支.陈毅同志在当年9月1日向党中央所作《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暗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到大柏地,抚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4、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5、关山泛指附近群山.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苍:青黑色.6、鏖战:苦战.急:激烈.7、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8、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9、今朝:如今.看:此处读平声.本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译诗】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想当年在此激战,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妍.

毛泽东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是在那年那月什么背景下写...

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00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是离开长沙时所作。

这时候,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00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00具体:【写作背景】00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