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清照的诗词 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词,含绿肥红瘦这个词《如梦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风骤②, 浓睡不消残酒③。 试问卷帘人④,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⑤。 【注释】 ①选自《漱玉集》。李清照(1084~约1

李清照的词,含绿肥红瘦这个词

《如梦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风骤②, 浓睡不消残酒③。

试问卷帘人④,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⑤。

【注释】 ①选自《漱玉集》。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④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⑤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花朵凋零。

绿肥:指枝叶茂盛。

红瘦:谓花朵稀少。

此调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因词中叠言“如梦,如梦”,故改为今名。

又名《宴桃源》。

单调,三十三字,仄韵。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那样美丽。

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品评】 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

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

卷帘人不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

得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到经雨之后必然绿,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

全词仅三十三字,却巧妙地设置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

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句中, 以绿代叶、 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所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精,在修辞上有所创新

唐韩偓《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李清照此词或许胎息于韩诗,但结句以对话出之,委曲精工,更胜韩作。

因此,《梦园诗选》说此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于词者”。

又,宋人爱海棠, 陆游曾有“为爱名花抵死狂”、“海棠已过不成春”(《花时遍游诸家园》)等句。

李清照以海棠入词,并对它至为关切,当非偶然。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

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

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李清照的词里说绿肥红瘦,是指什么?

诗中的“绿”应当指的是海棠的叶子,而“红”说的是海棠花。

1、绿肥红瘦[lǜ féi hóng shòu]:绿叶茂盛,花渐凋谢。

指暮春时节。

形容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

写出了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中,特指绿色的多,红色的少。

2、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绿肥红瘦的诗句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

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

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

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

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

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

“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

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

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

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

“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

李清照的词里说绿肥红瘦,是指什么?

诗中的“绿”应当指的是海棠的叶子,而“红”说的是海棠花。

1、绿肥红瘦[lǜ féi hóng shòu]:绿叶茂盛,花渐凋谢。

指暮春时节。

也形容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

写出了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中,特指绿色的多,红色的少。

李清照的词中含“绿肥红瘦”是哪一首

《如梦令》《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②, 浓睡不消残酒③。

试问卷帘人④,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⑤。

【注释】 ①选自《漱玉集》。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④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⑤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花朵凋零。

绿肥:指枝叶茂盛。

红瘦:谓花朵稀少。

此调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因词中叠言“如梦,如梦”,故改为今名。

又名《宴桃源》。

单调,三十三字,仄韵。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那样美丽。

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诗词: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

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

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

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

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

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

“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

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

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

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

“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那首词?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1084-1151)。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绿肥红瘦”出现在李清照的哪首诗里?诗的内容是什么?

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晚春)季节的景象原文:《如梦令》[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稀疏,但风却刮得很大很急,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答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词写法别致,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曲折委婉,意境层层递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侧面通过听觉、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昨夜的情景,包含了两个内容——风雨和喝酒。

“雨疏风骤”直言昨夜的风雨:雨点稀疏,风声急骤;而写喝酒的情景却很婉转,“浓睡”即酣睡之意,证明昨夜大醉,故可知酒喝得很多;从“不消”二字,可看出词人是借酒消愁,沉沉的酣睡都不能把残存的酒力以及内心的愁苦全部消尽,足见愁有多深。

前两句一明写,一隐写,境界全出,尽显风采。

“试问卷帘人”以下五句是今晨的情景。

词人一早醒来,虽酒意未消,但仍想起昨夜的雨狂风猛,于是一起身就问正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因词人不确定昨夜的风雨是否摧残到园中的海棠花,故言“试问”。

“卷帘人”的回答:“海棠依旧”。

一个“却”字用得极妙,将词人的情致与侍女的冷漠态度描绘得活灵活现。

显然词人不满侍女的回答,于是反驳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虽然词人的语气肯定,但毕竟自己没有亲见海棠花的状态,故用“应是”。

“绿肥红瘦”指海棠花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实为名句。

以“绿”和“红”两种颜色指代叶子和花朵,以“肥”和“瘦”形容叶之繁茂与花朵凋零,可谓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

“绿肥红瘦”又照应起句的“雨疏风骤”,前后呼应,相映成趣。

这首小令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有人物、场景以及对白,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