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凤阳是个好地方 诗词



【凤阳花鼓歌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这首歌的歌曲...这是凤阳花鼓戏.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是凤阳花鼓里最知名的唱段。如今,那击打着一

【凤阳花鼓歌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这首歌的歌曲...

这是凤阳花鼓戏.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是凤阳花鼓里最知名的唱段。

如今,那击打着一尺多长的两根竹节鼓条,沿街演唱乞讨的悲惨景象已不再重演,但是传唱的事理却依稀存在。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出于衣锦还乡的思想和强有力的淮西派功臣们支持,决定在他的老家淮河之滨的凤阳建都(称中都)。

但是,当动用全国财力、物力,聚百万之众,耗时6年施工,大功即将告成之时,朱皇帝经过几年的冷静思考(基于凤阳不具备都城的条件,竣工的建筑过于豪华奢侈等因素),却又决定放弃中都建设。

这座外城周长30356米,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未完成都城——明朝3个都城的第1个,可是一座“从零开始”兴建的最标准、最豪丽的都城,也是后来兴建的北京城的母城,难怪尽管破败不堪至今还享受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荣誉和地位。

明代洪武年间,废除元代富豪权贵蓄奴制度,奖励垦荒和屯田,大力兴修水利,社会经济(包括以贫困著称的凤阳)是发展的。

造成凤阳一带十年九荒,与中都工程劳民伤财不无关联,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黄河夺淮”的根本性的影响。

从春秋时代以来的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00多次,大改道26次,侵夺淮河就有15次。

特别是公元1194年(金明昌五年)阳武(今河南原阳)决口,开创了号称“黄河夺淮七百年”的悲惨历史,直到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从兰考铜瓦厢决口,才掉头北上改由山东利津入渤海。

七百年中,在淮河流域这片土地上,黄河横流,封建统治者不愿治河,也不敢治河,怕聚众导致造反,于是人民流离失所;黄河北迁后,留下黄沙一片,地瘠民贫。

万人民葬身鱼腹,无数城镇沦为废墟,洪涝旱碱交替为害,田园荒芜,哀鸿遍野,饿殍载道。

甚至到了1938年的现代,当局也没有把这片贫困的土地当一回事,敢于炸开花园口,以水代兵,任黄水横流肆虐百姓。

穷则思变。

中国建立后,这里出现了带领群众与灾害和贫穷作斗争的好书记焦裕禄。

1979年,凤阳人民创造的农业“大包干”生产责任制,也是从这里推向全国的。

如今,在繁华的街头见到“走四方”的艺人,手拉胡琴,脚打响板,嘶哑地唱着自编的歌谣时,虽然没有“卖儿郎”等词语了,但从口音可以辨出他们大多来自淮河流域,总还是让人不由辛酸地想起朱皇帝,和那条多沙的黄河所作的孽。

历史民谣“说凤阳(位于安徽省),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

朱元璋原本要将都城迁往故乡凤阳,为此从江浙一带大批移民以“充实”此地,终因这里条件太差,不利于建都,便取消了这个计划,却不许这些移民迁回原籍,导致这里地狭人稠,而贫瘠的土地无力养活众多人口,淮河又经常闹灾,民不聊生,出外乞讨就成了当地人的一种“职业”,这段花鼓词的产生背景大致如此。

...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

朱元璋原本要将都城迁往故乡凤阳,为此从江浙一带大批移民以“充实”此地,终因这里条件太差,不利于建都,便取消了这个计划,却不许这些移民迁回原籍,导致这里地狭人稠,而贫瘠的土地无力养活众多人口,淮河又经常闹灾,民不聊生,出外乞讨就成了当地人的一种“职业”,这段花鼓词的产生背景大致如此.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

实际上,这和朱元璋当皇帝以后,实行的一项政策关系

大家知道,这首歌,这首歌谣什么人唱,一般都是打着凤阳花鼓,流浪的乞丐唱,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他学习汉高祖当年,把齐、楚、十万户富民,迁移到关中,充实关中的地区,这个做法,(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呢,就把江南富户,15万户迁到凤阳,凤阳这个地方,是他老家啊,老家不能贫穷,不能没有有钱有势的人,他就把江南富户,十几万户都迁到凤阳周围,凤阳是中都,一定要让它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显得非常繁荣,加强他老家的势力,但是这些人来到凤阳以后,并不安心啊,离开江南富庶之地,到了安徽贫穷之地,经常想家,又不敢明着回去,怎么回去呢?一路装扮成乞丐要饭,讨要回到老家探望,这样就有一句话,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是不是荒年,他们都要回家探望,经常回家探望,这种情况就发生在,朱元璋做皇帝以后,所以民谣就留下来这一句,“十年倒有九年荒”。

...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

(1)材料一反映了朱元璋等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残酷压迫,造成安徽凤阳的贫穷落后;材料二反映了“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包括凤阳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生产停滞的情况;材料三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经济出现迅速发展的情况。

(2)长期以来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和国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从凤阳花鼓词说起,时间跨度大,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更加突出了改革开放对凤阳人的巨大影响。

第(1)问考查对各时期背景知识记忆,第(2)问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代的一段花鼓词这样描写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凤阳处于淮河中游南岸。

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

凤阳旅游景点: 【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凤阳县南部,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凤阳山风景区的东端,距离县城3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

风景区包括禅窟寺、禅窟洞和狼巷迷谷三个景区,里面有苗寨、塔林、禅窟寺、玉蟹泉、贮岚亭、禅窟洞、蟠桃园、天石、瘦人谷、晕头转巷等大小景点40余处。

整个风景区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绿色生态为重点、石灰岩溶地貌为特色自然风景区。

狼巷迷谷【韭山洞】 韭山洞洞凤阳县城南三十公里处,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亿年的地质历史,为喀斯特溶洞。

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并留下多处唐宋题刻。

朱元璋初起义兵时也曾据山屯兵,并在洞内外留下众多古迹. 明皇陵【明皇陵】 位于凤阳西南十五里,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建,荐号英陵,旋改皇陵。

皇陵虽非帝王之陵,即“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

皇陵原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

其间享殿具备,殿左右庑、宫厅、直房、神厨、宰牲厨、酒房等数百间,金门、红门、棂星门数百六,御桥、红桥、水关数十座,碑亭、两祠、祭祀署、铺舍数十间,松柏数百株,石人石马数十对,神道总长253米。

石像生32对,刻工精细,姿态纷呈,威武庄严,栩栩如生。

“石像生数量之多,为历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

”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皇陵碑位于神道南端西侧,东50米外为无字碑。

皇陵碑通高6.87米,碑首四周浮雕六条大螭,刻工精湛。

中下部篆书《大明皇陵之碑》,下为云朵。

碑文系朱元璋亲撰,记述了他自己艰辛的身世,戎马生涯和夺取大明江山的全过程,阐明昌运兴盛的道理,全文1105字,文字通俗易懂,感情丰富,脍炙人口。

【明中都城遗址】 全国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凤阳县城的西北隅,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发祥地凤阳所营建的一座却于中途夭折的都城。

1369年,朱元璋为显示其新王朝的威势,开始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大兴土木,在凤阳营建中都。

“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以《宫皇图》为模本,设置“行工部”,其“规模之大、规制之盛、工艺水平之高,实冠天下”。

中都城共有内、中、外三道城。

外城周长约30公里,设四门,每座城门以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纵横交错。

中间一道为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四面设4门。

即南曰承天门、北曰北安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

禁垣以内为宽约80米的护城河,被护城河环绕的才是内城,即皇城;皇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占地84万平方米;皇城墙高15米,全为长40、宽20、厚11厘米的特制大砖所砌。

在中都城内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一条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南起外城的洪武门,北到外城的正北门(未建成),全长近7公里。

中都城内的各种建筑无不规整对称地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

居中者为三大殿,其左、右分别为东、西二宫,向两翼分别为文华、武英二殿。

其前为奉天门,后为后三宫。

皇城午门以南,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

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中都役作”。

后因取材建龙兴寺、历战火等原因,城墙及宫殿被大量毁坏,至20世纪70年代初,仅剩残存的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但察其规模布局和遗物、遗迹仍十分壮观。

中都城遗址 【鼓楼】 又称中都谯楼,位于县城中央,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和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

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

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

台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

终明一代,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

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级旅游景区。

鼓楼自明代开始就成为凤阳一道靓丽风景,清朝以后,“谯楼归市”更成为凤阳八景之一。

鼓楼风景区环境优美,四周仿古建筑与新建的鼓楼广场相协调,32棵香樟树绿荫浓浓,更加衬托出鼓楼的雄伟、高大、古朴。

【龙兴寺】 在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

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

1981年被列为安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窟寺】 中华名刹之一。

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多公里处的三峰山。

地处江淮丘陵的东端,占地8.5平方公里。

始建于西汉武帝年间。

初名桃花寺。

据传,西王母赐给汉武帝蟠桃时,途经此地撒下树种,寺成之后,因满山桃花盛开,艳丽怡人,故名。

后随朝代更迭,此寺几易其名。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