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宋锦诗词



中国有哪些“四大”?司马相如、扬雄: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四大灵(圣)兽:董小宛。26、民国四大才女、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南京中山陵

中国有哪些“四大”?

司马相如、扬雄: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四大灵(圣)兽:董小宛。

26、民国四大才女、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南京中山陵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大观园梅园、无锡浒山梅园。

58、四大名亭:安徽滁县县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或浙江兰亭)。

59、四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山西武器鹳雀楼(也有说是蓬莱阁的) 60、四大名阁:北京文渊阁、文源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朔阁。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61、四大塔林:少林寺塔林、灵岩寺塔林、风穴寺塔林、青铜峡塔林。

62、四大碑林: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

63、四大建筑: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泰安岱庙、承德避署山庄和名八庙。

64、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65、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66、四大名镇: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河南朱仙镇(版画)。

67、四大油气: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

68、四大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69、四大地震带: 郯城-营口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

70、四大地理奇观:吉林雾淞、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桂林山水。

71、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72、四大玩水胜地:北戴河、金石滩、汇泉湾、天涯海角。

73、四大瀑布: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黄河壶口瀑布、吉林长白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74、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

75、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76、四大盐城:苏北盐场、青岛盐场、复州湾盐场、长芦盐场 77、四大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78、四大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

79、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80、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高原。

81、四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82、四大火炉:武汉、南京、重庆、南昌

83、四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

84、四大伟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刘少奇。

85、四大坏蛋: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

86、四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87、四大家族:民国的宋氏、孔氏、蒋氏、陈氏.。

88、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89、四大家族: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

90、四大考试高考、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自学考试。

91、四大会议: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9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93、四大芳香植物:芸香、甘草、桂皮、茴香。

94、四大观赏植物:杜鹃、梅花、报春、兰花。

95、四大珍惜植物:银杏、珙桐、水杉、桫椤。

96、四大国花候选植物:牡丹、菊花、梅花、兰花。

97、四大辣椒产地:河南 四川 湖南 云南。

98、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

99、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桔、香蕉。

100、四大别称:神州,九州,华夏,中原

、四大名砚:广东端溪的端石砚、“险秀”——华山、“名秀”——庐山、淮安奇案。

46、四大书院是、湖北均县武当山、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李师师、陈圆圆中国有这些“四大”:1、四大文明古国、《敦煌经卷》。

23:江西景德镇青瓷: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徐祯卿。

四大名酒:茅台、粤绣、蜀绣、、四大名妓,华容道、黄庭坚;施耐庵《水浒传》、明/吴承恩《西游记》、《殷墟甲骨》、《居延汉简》、苏轼、王安石。

22、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31、四大道教名山、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

38、。

25、广西的壮锦。

55、四大名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孔明锁。

28、四大名绣;罗贯中《三国演义》: 北京的颐和园、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江苏南京栖霞寺、刘鹗的《老残游记》、南京的云锦、文征明:京剧、黄梅戏、越剧、绿树、红瓦:苏绣、湘绣: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北宋四大家、古代秀才四术:琴、棋、书、画。

5、古代文房四宝、苏门四学士。

18、应县释加木塔。

41、四大名寺,貂蝉,王昭君 杨玉环。

15、书法四大家。

12、、湖南釉下彩瓷。

53:绝秀”——黄山

54、赵国平原君(赵胜);曹雪芹《红楼梦》。

42:中医、书画、麒麟。

40: 苏轼、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9、四大国粹、北京智化寺音乐、洞奇、水美、山西五台山青黄庙音乐。

13、金庸。

17、明朝江南四大才子、古代四大爱情悲剧:范彘和西施、吕布和貂婵、李隆基和杨玉环、陈圆...

求描写苏州的美文

横塘远去 秋末 在人们印象里,苏州西郊的横塘,不是旅游景点。

苏州周边远远近近的古镇,借旅游的东风,一个一个在兴盛起来,唯独没有横塘。

能勾起游兴一去横塘的,就是运河边上睡着的古老的驿亭。

横塘,可是诗人骚客常吟唱的呀,读了点诗词又谁人不识君。

范成大以横塘为题,有专门吟唱横塘的。

“南浦春来一绿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一幅江南烟雨送客图。

“阵阵轻寒细马桥,竹林茅店小帘招。

东风已绿南溪水,更染溪南万柳条”,一派田园风光。

清代诗人吴宽也以《过横塘》为题,“夏半横塘风日多,画船载酒压晴波”,把过横塘作为“登山第一歌”;唐寅在《江南四季歌》中,说“吴山穿绕横塘过,虎丘灵岩复元墓”,把横塘与虎丘、灵岩吴中诸山连了起来;厉颚在《自石湖至横塘二首》中,“为爱横塘名字好,梦肠他日绕吴门”,化用《吴书》孙坚“母怀妊坚,梦肠出绕吴昌门”的典故,把爱横塘推到了极致。

横塘更出了名的,还在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江南黄梅时的烟雨、满城飞絮,比作一腔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种不同的愁,异曲同工,到了绝处。

也因“梅子黄时雨”,贺铸得了贺梅子的雅称。

词的开头,“凌波不过横塘路”,横塘也出了名。

张中行老先生二十年前来苏州,在《姑苏半月》中就因贺铸的《青玉案》而专写了一节过横塘的思绪:坐汽车西行三次,往返过那个地方六次,每次过,看江水,看路旁的房屋,心里都泛起“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思情。

这是由贺铸的一首《青玉案》词引起的,词的开头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我读,同人闲谈,常常接触这首词,以为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类所谓豪放的相比,这写得才是词境,值得用心灵去吟味…… 横塘还在,可是,这么烟雨,这么尽绿,让人寻芳,引起诗人骚客万般怜爱的横塘,已经远去,只能像张中行先生一样,车过横塘,想想罢了。

横塘,你是怎么远去,怎么消失的? 或许横塘没有许多名胜古迹留下来,没有像沈万三那样的沈厅、明清时的民居留下来,没有同里、角直那样的河桥留下来,或许后来再没有像范成大、贺铸那样的诗人住在横塘附近了,这或许都是原因;但横塘的消失,可能已有一二百年了,我猜想,横塘的功能变了,横塘已不是苏州水陆交通的津口和要冲了。

或许就是,公路的开通,路失横塘。

“凌波不过横塘路”,女士去石湖、太湖,去灵岩、洞庭,到了横塘就要改乘水路,男士也是如此。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说:“吾父稼夫公唤女伶演剧,宴客吾家。

余患其扰,先一日约鸿干赴寒山登高,藉访他日结庐之地。

芸为整理小酒榼。

越日天将晓,鸿干已登门相邀,遂携榼出胥门,入面肆,各饱食。

渡胥江,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横塘是游石湖、太湖、灵岩的第一站。

横塘,通胥口,通越溪,连太湖,连京杭大运河,苏州水路交通的要冲,西行、北进的渡口,水路造就了横塘。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尽管今天横塘仍是苏州西部水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但作为石湖、太湖诸多名胜的起始,作为折柳送客的站头,陆路的兴盛,公路的畅通,这样的作用减少了,降低了,乃至可有可无了。

横塘因水路而名,也因水路而失。

这或许也是交通发展的一种结果,用不到读古人诗而伤今人的神。

很久没有去横塘了,横塘成不了旅游景点,也得去问问。

兴致一来,再热的天,也挡不了。

或许横塘的小街比不得周庄、同里的老街,或许横塘不想走古镇新区的路,原来一条临河而建的街,已是荡然无存,展现在面前的是江南千镇一面的新镇,一条水泥路的两边,林立着四五层高的楼房,底层开着商铺。

穿过一条小路,来到大运河岸边。

亭子桥卧龙似的横亘在运河上,与彩云桥、古驿亭,组成一个直角,运输船川流而过,多少给人一点今古奇观。

而瞅瞅运河两岸,一边在装卸红砖,一边在下载金属废件,一边碎砖满地,一边满地油污,游兴了然无痕。

彩云桥卧在胥江与运河的交接处,与驿亭相连。

不知为何,刻有“彩云桥”的花岗石栏,被弃在一旁。

还能使人唤起横塘古镇思绪的,古驿亭静静地蹲在河边。

在遥远的过去,这儿灯悬待月、客到烹茶、远映胥江,冷清之中还是相当有热气的。

而今,无论白天夜晚都没有客到烹茶了,唯有月照胥江。

古驿亭,还能吸引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河东边杂乱的民居,家家门前屋后的铁栅栏,一条墨黑似的小河,发着阵阵臭味,游兴绝对不会再有了。

应该包蕴在横塘里,镇东一里许就是吴中才子唐寅的墓。

经过多次修葺,加上边上新筑的秋香园,无论旅游,无论拜谒这位使苏州名声远播的才子,横塘还是有吸引力的。

尽管天大热,游客不多,唐寅纪念室里还是见到七八个来自外地的年轻学子。

传媒介绍,苏州将花大力开发石湖,苏州发展又在西进,石湖离不开横塘,横塘又是西进的门户,西进的起点,北边苏州高新区又在合围过来,横塘应该兴盛起来。

唐寅纪念室有副楹联,半联云:“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

关于纺织的历史

中国纺织发展史中国古代纺织品,采用麻、丝、毛、棉的纤维为原料,纺绩(纺沙、辑绩、缫丝)加工成纱线后经编织(挑织)和机织而成的布帛,通常称纺织品。

不同时期的纺织品是衡量人类进步和文明发达的尺度之一。

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

中国古代的丝麻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古罗马帝国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的传播,称中国为“丝之国”的。

新石器时代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划着4条蚕纹,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

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密度为10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13~14根/厘米,纹部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

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和残片,以及10余枚红陶纺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

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

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24~31根/厘米,纬密16~20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

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距今3200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

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3200年)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14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均为S拈。

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

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商周时代 此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周的统治者设立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

商周的丝织品品种较多,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粘附在青铜器上的织物,已有平纹的纨、皱纹的縠、绞经的罗、三枚(2/1) 的菱纹绮。

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铜器上所附的丝织品有纱纨(绢)、朱砂涂染的色帛、双经双纬的缣、回纹绮等,殷墟还出有丝绳、丝带等实物。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了纬二重组织的山形纹绮残片。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更是丰富多采,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了几何纹锦、对龙对凤锦和填花燕纹锦等,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大批的锦绣品。

毛织品则以新疆吐鲁番阿拉沟古墓中出土的数量最多,花色品种和纺织技术比哈密五堡遗址出土的更胜一筹。

汉代 汉代纺织品以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湖北江陵秦汉墓出土的丝麻纺织品数量最多,花色品种最为齐全,有仅重49克的素纱单衣、耳杯形菱纹花罗、对鸟花卉纹绮、 隐花孔雀纹锦、 凸花锦和绒圈锦等高级提花丝织品。

还有第一次发现的印花敷彩纱和泥金银印花纱等珍贵的印花丝织品。

沿丝绸之路出土的汉代织物更是绚丽璀灿。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遗址东汉墓出土有隶体“万世如意”锦袍、“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手套和袜子等。

毛织品有龟甲四瓣纹罽、人兽葡萄纹罽、毛罗和地毯等名贵品种。

在这里首次发现蜡染印花棉布及平纹棉织品。

宋代 宋朝的纺织业已发展到全国的43个州,重心南移江浙。

丝织品中尤以花罗和绮绫为最多。

宋黄升墓出土的各种罗组织的衣物200余件,其罗纹组织结构有两经绞、三经绞、四经绞的素罗,有起平纹、浮纹、斜纹、变化斜纹等组织的各种花卉纹花罗,还有粗细纬相间隔的落花流水提花罗等。

绮绫的花纹则以牡丹、芍药、月季芙蓉、菊花等为主体纹饰。

此外有第一次出土的松竹梅缎。

印染品已发展成为泥金、描金、印金、贴金,加敷彩相结合的多种印花技术。

宋代的缂丝以朱克柔的“莲圹乳鸭图”最为精美,是闻名中外的传世珍品。

宋代的棉织品得到迅速发展,已取代麻织品而成为大众衣料,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

元明清时代 元代纺织品以织金锦(纳石失)最负盛名。

1970年新疆盐湖出土的金织金锦,经丝直径为0.15毫米,纬丝直径为 0.5毫米,经纬密度为52根/厘米和48根/厘米;拈金织金锦的经纬密度为65根/厘米和40根/厘米,更加富丽堂皇。

山东邹县元墓则第一次出土了五枚正则缎纹。

明清纺织品以江南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生产的贡品技艺最高,其中各种花纹图案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锦、妆花缎等富有特色

富于民族传统特色的蜀锦、宋锦、织金锦和妆花(云锦)锦合称为“四大名锦”。

1958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织锦165卷,袍服衣著200余件。

第一次发现了单面绒和双面绒的实物,其中一块绒的经纬密度为64根/厘米和36根/厘米,丝绒毛的高度为 0.2毫米。

棉织品生产已遍及全国各地。

明代末年,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

精湛华贵的丝织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各国。

其它参考http://61....

[求}古代以店铺为名的诗歌

药店用联 聚蓄百药 平康兆民 药圃无凡草 松窗有秘方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酒店用联 画栋前临杨柳岸 青帘高挂杏花村 瓶中色映葡萄紫 瓮里香浮竹叶青 一川风月留酣饮 万里山河尽浩歌 酌来竹叶凝怀绿 饮罢桃花上脸红 玉井秋香清泉可酿 洞庭春色生涯日佳 宾馆客店用联 南来北往 宾至如归 共对一樽酒 相看万里人 栈曲有云皆献瑞 房幽无地不生香 喜待东西南北客 献出兄弟姐妹情 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饭香菜美喜供佳宾醉饱 褥净被暖笑迎远客安居 茶馆用联 香分花上露 水汲石中泉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沸煮龙团 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餐馆饭店用联 鼙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画事两腋生风 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胜友常临可修食谱 高朋雅会任选山珍 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 般般适合冷添汽水热添茶 水果店用联 尝来皆适口 咽去自清心 李桃交谊笃 桔袖及时登 绿桔红柑奇香可挹 交梨大枣仙口同珍 理发饭店用联 就我生春色 为君修美容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修就是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入门尽是弹冠客 去后应无搔首人 粮店用联 谷乃国之宝 民以食为天 生产五谷农无愧 供应三餐我有功 食为民天济所不足 粮家乃国本利其余 腊味、海味店用联 嘉名称火腿 美味出金华 陈列奇珍来海国 搜罗异味备天厨 澡堂浴室用联 金鸡未唱汤先热 旭日初临客早来 石池春暖人宜浴 水阁冬温客更多 酱业店用联 调和五味 福利万民 储积玉钵香浮芍药 调和金鼎味重盐梅 足国宜人功留四海 煎霜煮雪品重调和 丝绸棉布店用联 聚来千亩雪 纺出万机云 织成云霞锦 绣出草木花 冷暖随人意 缠绵动客心 欲知世上丝纶美 且看庭前锦绣鲜 万国山川藏彩线 四时花鸟贮金针 掌握千丝织就中天美锦 胸罗万象绣成上苑奇葩 香料店用联 雪花资润泽 香水溢芬芳 香送春风令神爽 粉添花气袭人来 蝶粉迷香栩栩入梦 燕脂润色飘飘欲仙 雨具店用联 耕田不用蓑衣着 行路无劳伞盖张 霖雨春色哪怕乌云盖顶 长途夏热何愁白日当头 线店用联 云霞分五色 锦绣聚千纯 度得鸳针如此巧 绣成凤彩自成文 慈母手中丝丝织补 佳人灯畔细细穿针 扇店用联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 举动随时消酷暑 动来常伴有清风 右军五字增声价 诸葛三军听指挥 印染店用联 欲待春花明锦绣 先从晓月焕丝纶 淡浓均可如人意 深浅皆能称客心 嫩绿娇红添就几般春绝 轻黄淡白染成一段秋客 玩具店用联 看巧匠无双手段 搏儿童整日心欢 吹吹打打敲敲般般好玩 白白红红绿绿色色精工 眼镜店用联 悬将小日月 照澈大乾坤 秋水澄清菱花七出 春山浮翠桂月双圆 远近模糊皆登快境 重光日月幸遇昌时 钟表店用联 可取以准 勿失其时 万千星斗心胸里 十二时辰手腕间 刻刻催人资惊醒 声声呼汝惜光阴 鞋店用联 步月凌波去 登登入室来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 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 金银首饰店用联 四时恒满金银器 一室常凝珠宝光 知君家吉星高照 来我室喜气将临 金柳若摇莺欲语 银花如绽蝶疑飞 帽店用联 嘉名称博士 大礼重高冠 头寸自家寻大小深浅须合意 式样烦君多留意老少各随时 油漆店用联 金碧丹青资色泽 门闾楹角焕光华 一抹生涯良工献技 万间广厦百姓欢颜 润及轻舟水波不入 光生朽木风雪难侵 此是春华秋实事业 并非东涂西抹东西 古董店用联 夏鼎商彝传流千古 秦砖汉瓦罗列一堂 珠宝店用联 光华能照乘 身价重连城 天上明河银作水 海中仙树玉为林 积珍珠装成宝树 聚美玉摆出银花 旧货店用联 当知天下本无弃物 非真我辈不青维新 花店用联 匠心独运 着手成春 万紫千红工点缀 春桃秋菊费平章 富水园林平泉花木 春风桃李秋雨芭蕉 玻璃店用联 光明铸出千秋鉴 气冷凝出一片冰 镜店 用联 台上冰华澈 人间月影清 初傍玉台疑挂月 未开宝匣似藏云 秋水为神纤尘不染 寒冰作骨皓月同明 藤器店用联 古涧凹中引长蔓 良工手内无弃材 高崖古涧千年寿 密蕊精花几许春 出品必精价廉物美 制器须固外巧内坚 灯具店用联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 满室明如昼 流光夺月辉 珠玉光辉琉璃世界 天中皓月太空明星 皮箱店用联 放行尺可随身带 便利何妨用手提 竹器店用联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秤店用联 权衡凭正直 轻重在公平 轻重皆知一杆在手 偏颇不得双纽关心 心能守正无私无偏 理贵持平不卑不亢 文具店用联 挥毫列锦绣 落纸如云烟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贮水养来清玉案 和烟磨出紫溪云 质分蕉叶和烟断 洁比梅花带雪磨 古纸硬黄临晋帖 新笺匀碧录唐诗 佳制快传乌玉块 异香争羡紫霄峰 奇香细丽金壶汁 旧谱曾传易水烟 玉露磨来浓雾起 银笺染处淡云生 五色艳争江令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银流鹄白三都贵 墨染雅青五色奇 天涯雁寄回纹纸 水国鱼传尺素书 以纯为体以静为用 如玉之坚如砥之平 刀店用联 光照天边月 寒凝涧底泉 不历几番锤炼 怎成一段锋芒 佳制金刀赛银超镍 好将玉手缕月裁云 建筑业用联 经营有大志 建造集良工 建成大厦高华宅 留与后人久远居 双手盖起高楼大厦 双足踏遍地北天南 乐器店用联 弦中参妙理 曲里寄幽情 和声鸣盛世 鼓乐庆升平 韵出高山流水 调追白雪阳春 不遇知音众声俱寂 偶然雅集百乐...

苏州有什么特产

碧螺春茶、苏式糕点、苏绣、苏式蜜饯、宋锦、阳澄湖大闸蟹、白沙枇杷、苏扇;1、碧螺春茶:国十大名茶之一,俗名“吓煞人香”。

康熙南巡路过苏州,品茶后大加赞赏。

因此茶采自清明、谷雨时节,被赐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

2、苏式糕点:苏式糕点以甜、松、糯、韧著称,是苏州饮食的一大特色。

3、苏绣:苏绣的题材以人 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

泰祥有各丝绸类服装鞋帽,值得一看。

4、苏式蜜饯: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

5、宋锦:宋锦的品种分大锦、合锦、小锦三种。

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高级礼品盒,也可制作特种服装和花边。

6、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其外形特征: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体壮。

青背,蟹背青得发亮,清爽,半透明,烧熟后,显纯红,红得鲜艳。

7、白沙枇杷:白沙枇杷色呈鹅黄,味甘甜,有照种、青种、灰种和早黄白沙等10多个品种,以照种最负盛名,皮薄肉厚,鲜甜爽口。

8、苏扇:苏扇是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的总称,制作风雅娟秀,世称“雅扇”,历史悠久,最负盛名的是檀香扇、绢宫扇和折扇。

...

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有哪些?

等虚字尾音出现,每块长30厘米、《圈套》、《激浪丹心》。

? 四川评书 【四川评书】又称评话,衍化为川剧的昆腔、高腔。

民国初,书资凭听书人随意给付。

四川评书分"清音 quot,细腻准确,行腔中不能有"啦 quot、晓艇、蓝光临、刘芸;又称 quot、《水浒》等。

? 金钱板 【金钱板】曾名"金剑板"。

一人独演,操作方便。

上演的剧目如《引凤楼》、《金山寺》、《群仙会》等皆为川剧传统剧目,偏在文采,妙语连篇,曲调丰富,唱腔优美。

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

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

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

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

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

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

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

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

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

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 成都扬琴 【成都扬琴】源于成都,早在清乾隆年间即在成都等地流传,主要以扬琴伴唱而得其名,并有"坐地传情"之称。

它吸取了川剧、清音、竹琴诸家之长,通过唱腔道白,融叙事、抒情为一体,有层次地表现戏剧情节,多为生、旦、净、末、丑5人演唱,分别操扬琴、鼓板、小胡琴、碗碗琴、三弦,边唱边奏,其唱腔优美,韵味浓郁。

唱腔分大调、小调(越调),大调属"板式变化结构",应用较广;小调属"曲牌联套体结构",抒情较强。

传统曲本多采取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体裁,曲本分大本与单折两类。

其流派分"南会"、"北会"两派。

"南会"因盲人多,对于唱腔非常讲究;"北会"并非盲人,对词本则特别考究。

1925年,扬琴科社"慈惠堂"招收盲人学唱,培养出了洪凤慈、张大章、卓琴痴等风格独特的"堂派"艺人。

三四十年代,扬琴在省内日益盛行。

1949后,四川扬琴发展很快,其代表人物及唱腔流派是著名扬琴演唱艺术家李德才及其自成一格的"德派"扬琴。

"德派"扬琴以声、腔、情、韵结合扬琴伴奏的急、徐、强、弱的谐美,来表达其感情、刻画人物。

代表传统节目有《活捉三郎》、《碧莲放子》、《祭江》、《祭塔》、《香莲闯宫》等,现代节目有《白毛女》、《李二嫂改嫁》等。

? 成都灯会 【成都灯会】成都一年一度的灯会在青羊宫举办。

这一中国古老的民间习俗在成都得到很好的展现。

灯会盛况空前,各种灯竞相展示,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吊灯、挂灯、走马灯、鲤鱼灯、荷花灯、壁灯、鳌山灯、大花篮等等,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

大多采用大众所熟悉的川剧剧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市政建设、工业成就等,反映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的主要建设成就。

制作精美,是成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展示了成都民间彩扎技艺和书法绘画等高超的传统艺术。

? 成都花会 【成都花会】成都是古代有名的"花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

根据传统习惯,人们一般把"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五日)--花朝节的前后定为成都"花市"。

直到今天,仍然沿用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年年在青羊宫举办"花市",从而发展成为民间喜爱的春游盛会。

届时花农群集,城乡居民纷纷前来赶会,卖花、赛花、赏花、交换良种和互相学习培种技术,各种小吃和地方土产沿街摆满。

成都海棠、梅花、玉兰、山茶、迎春等享有盛名。

宋陆游诗:"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从诗中可想见当年成都花市的盛况。

游人不断,热闹非凡,当地称之为赶花会。

? 成都盆景 【成都盆景】成都盆景属于川派,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

盆景是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它运用"缩龙成寸"、"咫尺千里"的艺术手法,创作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我国盆景艺术,有江南、岭南、剑南三大流派,剑南派以成、渝两地为代表,着重表现四川名胜山水的独特风貌。

奇花异草、险峰怪石、青山绿水,无不进入成都的盆景之中,使人们从盆景中得以享受到成都的大好风光,深受人民的喜爱。

? 木芙蓉 【木芙蓉】成都又名蓉城,源于五代时后蜀主孟昶爱植芙蓉花。

现在成都人对蓉花仍怀有深厚的感情,公园、商店、街道的名称多冠以"芙蓉"的称谓。

木芙蓉系落叶灌木,枝叶密被星状短柔毛,树冠开展,花大色艳。

品种有醉芙蓉、白芙蓉、红芙蓉、五色芙蓉等,开花时间在10~11月,正是百花凋落时节。

? 成都茶馆 【成都茶馆】四川人饮茶的历史,有文献可查的已有2000多年。

成都茶馆大都分布在成都市区、效区的大街小巷、公园名胜,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

成都人喝茶讲究舒适、有味。

茶馆的座位是靠背竹椅,平稳、贴身,或靠或坐不觉累,闭目养神不怕摔。

茶具用的是"三件头",即瓷碗、瓷...

四川省有哪些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目?

川剧的变脸 四川连厢及肉莲花表演大师牟庆云、四川相书表演大师鲁国华及飞刀花鼓惟一传人刘陶 川剧 【川剧】又称川戏。

四川的代表性戏曲剧种。

流布于四川和贵州、云南、湖北、台湾等省。

分上坝、资阳河、川北河、下川东四条"河道"(地域流派)。

成都是上坝派的中心。

川剧历史悠久,清代雍正、乾降年间"花部"戏曲勃兴,继有柳子腔、皮黄腔入川,逐渐与四川语音、地方民俗、本土民间小调和秧歌相融合,衍化为川剧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及灯戏,形成了风格统一的四川地方剧种。

民国初,三庆会剧社汇集五腔剧目于一班,正式形成五腔共和的演出形式

川剧拥有上千剧目,尤以喜剧著称。

传统表演程式自成体系,常为其他戏曲剧种借鉴吸收。

还有变脸、藏刀、踢慧眼等多种特技表演。

1949年后,川剧艺术进一步发展,多次组团到全国各地及欧、亚数国演出,受到观众赞赏,被誉为"天府之花"。

著名演员竞华、杨淑英、笑非、晓艇、蓝光临、刘芸、陈巧茹等,著名鼓师王官福等,均在观众中享有盛誉。

? 木偶戏 【木偶戏】成都木偶形成于唐代,此后遍及城乡。

当时的木偶叫精木偶,长约0.3米,短小精干,操作方便。

上演的剧目如《引凤楼》、《金山寺》、《群仙会》等皆为川剧传统剧目。

班社有祥瑞班、瑞乐班、字均班、荣华班等,多在各种神会、庙会及茶馆、院坝等地演出。

30年代木偶戏逐渐衰落。

1949年后木偶戏得到重视,组建了专业的木偶皮影剧院。

目前成都木偶有大中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和手掌木偶。

木偶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已采用化工原料和纸型塑造。

木偶的手签子在衣服之外,称为"外支棒"的杖头木偶,其代表剧目有传统戏《人间好》、《小放牛》、《沉香救母》、《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现代戏有《老公公种红苕》、《调皮的小白兔》、《刘文学》、《雷锋参军》等。

成都木偶曾先后应邀到德国、荷兰、瑞典、泰国、日本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好评和欢迎。

? 谐剧 【谐剧】曲艺表演艺术家王永梭首创的一种"诙谐戏剧"。

一人独演,不讲究服饰场面,道具极其简单,演员是剧中唯一主角,即剧中的第一种人--看得见的人;通过舞台道具的依托和语言、表情、动作表演,以不同侧面向观众显示剧中的第二种人--看不见而似乎看得见的人。

这是谐剧特有的表演手法。

创始人王永梭早在1939年抗日时期就创作出了《扒手》、《赶汽车》、《黄巡官》等20多个谐剧节目,1949年后又改编了《在火车上》、《结婚》、《十二点整》、《苏二哥》、《打百分》等有影响的作品

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王永梭谐剧选》。

1989年四川省举办了谐剧比赛,各省区方言谐剧纷纷登台献艺。

? 四川评书 【四川评书】又称评话,清初盛行四川,以说为主,辅以动作,以四川方言讲述见称。

说书人借助一张桌子,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一条手巾,一人表演,不拘时间,不择地盘,书文可长可短,书资凭听书人随意给付。

四川评书分"清棚"与"擂棚"两大类

"清棚"重在文说,以清谈为主,偏在文采,妙语连篇,以文取胜,以情动人。

"擂棚"重在武讲,以吼喊为主,摹拟形容,说书人用醒木在桌上用力拍讲,手比足划,眉飞色舞,力求形态逼真。

当中又分"条书"与"墨书"。

"条书"无底本,凭说书人编造故事;"墨书"有底本,说书人根据底本加工润色,一部书能说上三五月甚至一年不等。

"条书"传统段子如《双贵图》、《十美图》等,"墨书"传统段子如《三国演义》、《水浒》等,总以野史、侠义、公案、神话、奇观为主。

现代书目有《红岩》、《林海雪原》、《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等。

? 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又名道琴或道情。

清初流行在成都的一种曲艺演唱形式。

最早始于道教劝善说道,曲调为"玄门调"与"南间调"。

光绪年间,曲艺艺人利用其改唱《东周列国》、《三国演义》等历史故事。

使用乐器是长约1米、直径6.6厘米的竹筒一支,在其一端蒙上猪护心油皮(现用小肠皮),再以两块竹片子,长1.7米,加上碰铃伴奏或自唱自奏。

民国初年始称竹琴。

演唱形式有"群唱"与"单唱"。

"群唱"是由5人组合坐唱。

1953年首届西南戏曲调演,由著名竹琴艺人杨庆文将坐唱的"群唱"改为站唱的一人独演。

竹琴唱腔"省调"又称"坝调"、"上河调",流行于成都地区

著名竹琴老艺人贾树三又将川剧、扬琴与竹琴融为一体,创出"贾派"竹琴。

"贾派"竹琴擅说各地不同方言,描摹不同人物,字正腔圆,细腻入微。

击琴能奏出千军万马之声,似有波澜壮阔之势,曲目以《三战吕布》、《华容道》等为代表。

? 金钱板 【金钱板】曾名"金剑板"、"三才板"、"金签板",是流行于成都以及四川各地的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

形成于清初,早期多以跑乡场、扯地圈为主,后进入茶社书场演唱。

由一人表演,唱词多为节字句或十字句,方言土语演唱,唱词通俗易懂。

其唱腔以部分川剧曲牌与四川民歌为基础形成。

金钱板板质以楠竹或斑竹制成,共3块,每块长30厘米、宽3.3厘米、厚约0.5厘米,其中两块中嵌有小铜钱或金属片,故名"金钱板"。

它可击出风云雷雨九种不同节奏、音响。

...

苏州特产是什么

苏州特产总汇 1、 阳澄湖大闸蟹 .........推荐度★★★★★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其外形特征: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体壮。

青背,蟹背青得发亮,清爽,半透明,烧熟后,显纯红,红得鲜艳。

它不同于其它湖区螃蟹的灰色,色暗,泥土色重,熟后呈淡红,红中带灰。

白肚,蟹肚呈白色,白得有光泽,给人以水亮玉质般美感(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有些水深的地方也养殖阳澄湖大闸蟹,因而有少量其它湖区螃蟹肚灰白或灰色,或白得不清洁。

黄毛,蟹螯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黄色。

雄蟹绒毛密而软,不带泥土屑。

蟹爪上毛须清爽,显黄色。

其它湖区蟹毛带泥土色,不清洁。

金爪,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

其它湖区的蟹,爪尖上没有明显的金黄色。

体壮,阳澄湖大闸蟹体壮,墩厚,结实,两螯八爪粗壮有力,放在玻璃上能撑起,爬行自如。

与其它湖区蟹相比,同样形体大小的蟹,阳澄湖大闸蟹体重重得多,它没有一壳水的现象。

阳澄湖大闸蟹为“蟹中之王”,其色、香、味妙不胜言,“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那桔红色的蟹黄、白玉似的脂膏、洁白细嫩的蟹肉,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之上,也是其它湖区蟹无法比拟的,难怪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诗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2、太湖三宝 .........推荐度★★★★★ 太湖水产资源丰富,这为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提供了丰厚的美食资源,盛产的银鱼、梅鲚和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驰誉中外。

银鱼 银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身长数寸,体长略圆,相传吴王食脍有余弃于水中,化而成鱼,古亦称脍残鱼(银鱼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银箭离弦之故)。

可知太湖银鱼被开发为我国珍贵食用鱼种历史之久。

太湖银鱼有大银鱼、雷氏银鱼、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四种,前两者较大,后两者较小。

整鱼除两眼为黑点外,全身洁白、透明、骨软、无鳞。

产期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间是捕捞的旺季。

明朝诗人王叔承所写的“冰尽溪浪缘,银鱼上急湍,鲜浮白玉盘,未须探内穴”诗篇就是对银鱼的赞咏,宋代张先写的“春后银鱼相下鲈”的诗句,则将银鱼和鲈鱼并举,列为鱼中珍品。

银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银鱼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热量41千卡,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份。

新鲜银鱼经爆晒可制成银鱼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经久不变。

苏州荡口产的银鱼干,长不到两寸,体呈扁形,肉肥骨软,色白有光,列为上品。

远销欧美,享有盛誉。

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无腥味,可用来烹制出多种味美可口的菜肴鲜汤。

鱼嫩汤鲜的“银鱼球”和鲜嫩香肥的“银鱼摊黄菜”就是以太湖银鱼为主料,经名厨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两道传统名菜。

食用银鱼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与鸡蛋合炒,鲜嫩味美,柔若无骨,是一道江南的应时名菜。

梅鲚 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毛叶鱼,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着生于头的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

据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记载:传说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积蓄了力量,对吴国发起决战,报仇雪耻。

当时吴王夫差因得西施,终日寻欢作乐,荒淫无度,残害忠良。

吴军不愿为其卖命打仗,越军赢得有利战机,节节胜利,但后由于受阻于太湖水面,无法攻克吴国都城,战争相持不下。

正当越军军粮快要吃尽,欲撤退之际,忽然在越军战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结队的小鱼——即为梅鲚。

越军捕捞食之,从而士气重振,很快地攻进了吴国都城(今苏州),灭了吴国。

传说太湖梅鲚是由吴王夫差吃剩后倒入太湖里的脍鱼残肉、残骨而变,因其比银鱼要长,太湖渔民惯称梅鲚为银鱼的阿哥。

梅鲚每年三、四月间产卵,六月子鱼始见,随后即为捕捞汛期,民间故有“七月七,梅鲚齐”谚语,捕捞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鲚,肉质细嫩,味极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钙、铁等无机盐。

特别应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人脑和骨髓的滋补品,尤其适合作为青年保健食品

太湖渔民通常习惯把刚捕捞起来的梅鲚及时用木炭火缓慢烤干,制出了鲜美而无腥味的梅鲚干,为太湖著名特产,被人们视为席上珍品。

梅鲚鱼(鲜品)及其鱼干,烹调方法多种多样,清蒸或红烧均可,如取梅鲚鱼干辅以咸菜或豆腐等共烧煮,则是江南太湖一带群众的一道美味佳肴。

白虾 白虾,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属淡水虾类。

体色透明,头部有须,胸部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形。

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

” 太湖白虾多为生活在水草丰盛、风平浪静的浅滩处,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

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

春季早批产卵孵化出的幼虾,经过二、三个月,六、七次蜕皮后,至六月中下旬长成大虾,八月底即可成熟产卵。

无专门的汛期,通常农历六、七月间是吃虾的时令。

太湖白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据...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点)30急急急急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

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

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

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

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

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

——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

——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

——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

——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

有自己的语言。

——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

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