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写张骞出使西域诗词 张骞出使西域



描写西域的诗句或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有哪些? 《庚辰西域清明》元代:耶律楚材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遥想故园今好在

描写西域的诗句或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有哪些?

《庚辰西域清明》元代:耶律楚材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

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咏西域吉诚甫【双调】折桂令_咏西域吉诚元代:钟嗣成是梨园一点文星,西土储英,中夏扬名。

胸次天诚,口角河倾,席上风生。

吞学海波澜万顷,战词坛甲胄千兵。

律按玑衡,声应和铃,乐奏英茎。

《送僧游西域》唐代:处默一盂兼一锡,只此度流沙。

野性虽为客,禅心即是家。

寺披云峤雪,路入晓天霞。

自说游诸国,回应岁月赊。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唐代:岑参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唐代:王建西域传中说,灵台属雍州。

有泉皆圣迹,有石皆佛头。

所出薝卜香,外国俗来求。

毒蛇护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巅,备载置寺由。

魏家移下来,后人始增修。

近与韦处士,爱此山之幽。

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牵马过危栈,襞衣涉奔流。

草开平路尽,林下大石稠。

过郭转经峰,忽见东西楼。

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

石苔铺紫花,溪叶裁碧油。

松根载殿高,飘飖仙山浮。

县中贤大夫,一月前此游。

赛神贺得雨,岂暇多停留。

二十韵新诗,远寄寻山俦。

清泠玉涧泣,冷切石磬愁。

君名高难闲,余身愚终休。

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唐代:刘禹锡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

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

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

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有关描写西域的诗句或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杂曲歌辞·凉州词 耿纬 国使翩翩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杂曲歌辞·凉州词 薛逢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凉州词 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凉州词 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凉州词 耿湋 国使翻翻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

描写西域的诗句或张骞出使西域和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有哪些?

所出薝卜香,中夏扬名。

胸次天诚。

nbsp。

草开平路尽,襞衣涉奔流,忽见东西楼,远寄寻山俦,余身愚终休《庚辰西域清明》 元代,岂暇多停留,满喉甘露香: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

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咏西域吉诚甫 【双调】折桂令_咏西域吉诚 元代:钟嗣成 是梨园一点文星,西土储英,不得一枝尝。

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吞学海波澜万顷,冷切石磬愁,有石皆佛头,备载置寺由。

nbsp,飘飖仙山浮,一月前此游。

昔年随汉使。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唐代。

nbsp,移根到北方,后人始增修;咀嚼停金盏,从今生离忧。

鱼鳞含宿润,溪叶裁碧油;近与韦处士。

nbsp。

nbsp。

nbsp,战词坛甲胄千兵;二十韵新诗。

惭非末至客。

清泠玉涧泣;上相芳缄至。

松根载殿高。

赛神贺得雨。

毒蛇护其下:岑参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唐代:王建 西域传中说。

县中贤大夫;君名高难闲。

律按玑衡,声应和铃。

nbsp,今日寄梁王,灵台属雍州;过郭转经峰,迸落衣裳秋。

酝成十日酒。

相将长无因。

石苔铺紫花,乐奏英茎。

《送僧游西域》 唐代,称嗟响画堂。

nbsp,樵者不可偷,外国俗来求。

nbsp:处默 一盂兼一锡,只此度流沙。

野性虽为客,禅心即是家。

寺披云峤雪,路入晓天霞。

自说游诸国,回应岁月赊。

《登北庭北楼。

瀑布当寺门,味敌五云浆,行台绮席张,爱此山之幽,呈幕中诸公》 唐代。

魏家移下来。

nbsp。

有泉皆圣迹;染指铅粉腻,马乳带残霜,林下大石稠;古碑在云巅:刘禹锡 珍果出西域;牵马过危栈,口角河倾,席上风生 ...

描述汉武帝送张骞出使西域!急!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和张骞的名字分不开的。

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

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一带。

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百姓大都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围。

西汉初年,有“三十六国”:南缘有楼兰(鄯善,在罗布泊附近)、菇羌、且末、于阗(今和田)、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北缘有姑师(后分前、后车师,在今吐鲁蕃)、尉犁、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等,习称“北道诸国”。

此外,天山北麓有前、后蒲额和东西且弥等。

它们面积不大,多数是沙漠绿洲,也有山谷或盆地。

人口不多,一般两三万人,最大的龟兹是八万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除生产谷物以外,有的地方如且末又盛产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饲草苜蓿。

畜牧业有驴、马、骆驼。

此外,还有玉石、铜、铁等矿产,有的地方居民已懂得用铜铁铸造兵器。

天山南北各国,虽然很小,但大都有城郭。

各国国王以下设有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军队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在焉耆等国设有幢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赋税诸国,取畜给焉”,对这些小国进行奴役和剥削。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口。

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

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张骞,汉中成国人。

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

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在匈奴十多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

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

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

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

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

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

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

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

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

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

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

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

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

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

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

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

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

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

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汉朝后,拜为大行令,第二年死去。

他死后,汉同西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王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求和亲,武帝把江都公主细君嫁给乌孙王。

细君死后,汉又以楚王戊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

...

为张骞出使西域写一个颁奖词80字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

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

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

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

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

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问,张骞出使西域在《史记》中的描述!!!

《史记》中记载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有两部分,一是将张骞附传于《卫将军传》,甚为简略,二是《大宛传》记载张骞、李广利事,较为详细,止于李广利封为海西侯。

《汉书》将张骞、李广利合为一传,补充材料,详其始末,显示汉武帝事外的精神及中西的交流。

《史记》《汉书》于传末都论及取材谨慎的原则,不取荒诞不经的传闻;这是史学的基本要求,否则难言“实录”。

张骞,武帝时两次奉使西域,历经磨难,不畏艰苦,沟通中外,作出贡献,是个传奇式英雄人物

还曾参与征伐匈奴的活动

原文及释义如下:张骞,汉中人也(1),建元中为郎(2)。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3),以其头为饮器(4),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5)。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6),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7)。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1)汉中人:陈寿《益部耆旧传》云。

骞汉中成固人。

成固,县名,今陕西城固县。

(2)建元:汉武帝年号(前140—前135)。

(3)月氏(ròuzhī):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民族。

(4)饮器:侧耳杯。

其形如人面,故匈奴以月氏王头为饮器,取其形似(陈直说)。

(5)无与:言无人援助。

(6)更:经过。

(7)堂邑:汉人之姓。

其奴名甘父。

陇西:郡名。

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张骞出陇西,时在建元三年(前138)。

居匈奴西(1),骞因与其属亡乡(向)月氏(2),西走数十日至大宛(3)。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导)送我。

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导)(4),抵康居(5)。

康居传致大月氏(6)。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7)。

既臣大夏而君之(8),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9),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10)。

(1)居匈奴西:《史记》作“居匈奴中,益宽”。

(2)其属:谓同使之官属。

(3)大宛(yuān):西域国名。

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王治贵山城(今苏联中亚卡散赛)。

以产汗血马著称。

(4)译:译员。

导:向导。

(5)抵:至也。

康居:西域国名。

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

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

王都在卑阗城。

北部为游牧区,南部为农业区。

(6)大月氏:古族名。

汉文帝时,月氏大部分人从敦煌祁连间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称大月氏,因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流)。

自张骞至其国后,往来渐密。

国内分休密、双靡、贵霜、顿、都密五部翕侯。

约当西汉后期,贵霜翁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王朝。

(7)夫人:《史记》作“太子”。

(8)臣大夏:谓以大夏为臣。

大夏(Bactria):中亚细亚古国。

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

公元前三、二世纪之交强盛,后国土分袭、势衰,被大月氏入据。

(9)自以远远汉:《史记》作“自以远汉”。

(10)要(yāo)领:长衣提起腰和领,襟袖自然平贴。

比喻纲要或事物的关键。

要:古“腰”字。

留岁余,还,并(傍)南山(1),欲从羌中归(2),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3)。

拜骞太中大夫(4),堂邑父为奉使君。

(1)南山:即今新疆南部喀喇昆仑山脉。

(2)羌:古族名。

活动于今甘肃、青海等部分地区。

(3)堂邑父:即堂邑氏之奴甘父。

亡归汉:时在元朔三年(前126)。

(4)太中大夫:官名。

掌论议,属郎中令(光禄勋)。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胡人(2),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3)。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4),唯二人得还。

(1)强力:言坚忍于事(颜师古说)。

(2)胡人:《史记》作“故胡人”,是也。

(3)给:供也。

(4)十三年:自建元三年至元朔三年(前138—126)。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1)。

语皆在《西域传》。

(1)所有:指所生之物。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1),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2)。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

其俗土著(3),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

其民乘象以战。

其国临大水焉。

’以骞度之(4),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5),又无寇。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6)。

诚得而以义属之(7),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8),四道并出:出(9),出莋(10),出徙、邛(11),出僰...

与张骞有关的诗词

1、豪迈祁连拥古城,霜风猎猎卷危旌。

一行鸿雁缤纷去,百座沙丘络绎行。

月下无人修栈道,阵前有马踏军营。

家园回望多征戍,梦里犹闻鼓角声。

2、河西一带又逢春,老树繁花满目新。

万里祁连横入雪,千秋栈道碎成尘。

阵前点将风雷疾,纸上收兵字句真。

大好江山应未改,其间难觅旧时人。

3、回眸边塞几多情,秋去春来万木荣。

收起祁连长画卷,铺开河水小涛声。

黄沙漫漫征人去,岁月悠悠侠客行。

梦里依稀烽火又,千年战事不分明。

简介: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称雍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

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领建城池。

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后汉武帝刘彻初设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张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其并入华夏版图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地位: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

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

古代丝绸之路在这里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不绕路走,而非要经过当时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西汉霍去病出凉州西击匈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方的国有企业山丹军马场,打通古道,汉朝正式设立河西五郡,将其纳入中国版图。

东汉的董卓、韩遂是西凉太守,后来赫赫有名的马氏家族在西凉起家,大家耳熟能详的西凉马超就是出生在河西走廊的凉州,还有威震华夏的西凉铁骑都来自这里。

...

【以脚印为话题作文?我想写关于张骞出使西域,走出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是第一个看到河西走廊重要性的雄才大略之人,正是他派遣张骞率使团通西域,中原王朝才首次在河西设郡。

敦煌郡于公元前111年设立,从此开始了它灿烂辉煌的历程。

秦汉之际,匈奴击败了生活在敦煌和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人,称霸大西北,并时时侵暴中原。

为防御匈奴,秦时筑起了长城,而汉高祖则以和亲暂时平息边疆。

及汉武帝时,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反击匈奴的力量,汉武帝于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联络与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建元二年(前139)到元朔三年(前126)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期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长达十三年。

在经过河西走廊时,他们被匈奴发现并俘获。

张骞被囚禁十余年后,终于寻机逃出来,依然不忘身上的使命,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

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终于找到了大月氏。

然而此时大月氏早通过战争使大夏臣服,在这一带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去跟匈奴报仇了。

张骞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脱,回到了长安。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

这一次,他顺利地到达了乌孙的赤城谷,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但他却利用这次机会,与西域和中亚各国建立起了官方互通使节的关系。

张骞的两次出使,虽然都未达到结盟的目的,但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建立了汉王朝与西域各国广泛的经济文化的联系,发展了中西交通,获得了西域和中亚的社会、经济、地理交通的大量信息,也对汉武帝开发大西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历史事件,史称“张骞凿空”。

虽然丝绸之路在汉代以前已有数百千年的发展历史,但张骞作为一个伟大的先行者,在开拓丝绸之路发展中西交流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再接着,是先进的西汉王朝终于战胜了匈奴,西汉为了更好地控制河西、保证丝路的畅通和抵御匈奴,先后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将边塞、亭燧、长城等防御体系构筑至盐泽(罗布泊)以西,过库尔勒、轮台到库车西北;并组织了数次大规模的移民,使得河西人口达到了40万左右。

其次,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汉代通西域的路,为了避开正西方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沿着沙漠边缘分成南北两道的。

两道的起点俱为敦煌,当时在敦煌西南设阳关,西北设玉门关,控扼两道的出入。

敦煌处于这样的交通枢纽的地位,随着丝绸之路的通畅,成为了中古时代最耀眼的“国际都会”,丝绸、铁器、玉器、漆器等源源从此运出,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香料、织物、宝石、颜料、玻璃等从此进入中国。

敦煌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地方割据,丝绸之路的繁荣不比两汉,但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朝为了平定河西吐谷浑之乱,进一步扫清丝绸之路上的障碍,发展和西方的贸易,隋炀帝亲自西征,由扁都口到张掖,历尽艰险。

在西征过程中,隋炀帝于张掖两次会见高昌、伊吾等西域27国使者及商人。

同时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隋王朝派大将薛世雄及裴矩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因此“商旅不绝,相望于道”。

由此可见,丝路贸易的繁荣兴盛只能诞生在这样强大的帝国和统一的时代。

随着七~八世纪大唐盛世的来临,丝绸之路也迎来了贸易最繁荣、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全盛时代。

东罗马、阿拉伯半岛、印度、波斯等国都和唐王朝通过丝绸之路建立了非常友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

当时沿着丝路与中国有关系的国家有上百个。

为了经营和维护这条贸易、友谊大道,唐王朝同样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当时影响丝路的主要势力是西突厥和吐蕃,唐王朝先后在新疆、青海、河西地区与西突厥、吐蕃进行了多次激战,最终还是彻底控制了新疆、青海、河西,在河西走廊分别设立了凉、甘、肃、瓜、沙五州,在新疆天山南北设置了安西、北庭都护府,这样就保证了丝路的畅通。

随着丝路贸易的进行,沿途有许多商埠也发展起来。

这时的河西出现了唐代诗人岑参笔下“凉州七里十万家”的盛况。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7世纪天竺境内一百多个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字和风俗民情,对今天研究古代印度得益颇丰。

同时,《大唐西域记》还详细地记述了今天新疆的焉耆、库车、高昌、于阗、叶城、楼兰等地的名称、地理方位、民族、宗教、文字以及社会经济情况,为今天人们认识古代新疆的历史保留了珍贵的资料,所以玄奘是亲历丝绸之路最伟大的旅行家。

元朝时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的丝绸之路已经基本上没有汉唐时的种种人为威胁了。

虽然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陆上丝绸之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仍有不少的西方商人、旅行家沿着这条古道来到中国,比如马可·波罗;中国也有不少的使臣、商人由此前往西方各国,比如耶律楚材、长春真人等。

明代以后,由于东南水道的开通,海运的发达,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