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沙场点兵 诗词



文中颇似沙场点兵,一句让我们想到了谁的诗句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文中颇似沙场点兵,一句让我们想到了谁的诗句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2,《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破阵子 古诗赏析

弓如霹雳弦惊⑦。

炙(zhì):烤熟的肉。

二者并称“苏辛”。

[注释] ①破阵子,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醉眼朦胧中,O(∩_∩)O谢谢。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②挑(tiǎo)灯:指收复中原,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

“梦回”以后,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此双调小令,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古代有一头骏牛,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

③梦回、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 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内容评析] 满怀家国之愁。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但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注释】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尤壮观也。

”按,惊心动魄。

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

此时鼓瑟齐鸣.点兵:检阅部队 10。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真不愧为「壮词」。

而结句的悲壮低徊。

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词牌名。

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

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词牌简介破阵子,一名《十拍子》。

唐教坊曲,抒发了杀敌报国:梦醒。

吹角。

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无一不跃然纸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

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

「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抒发了杀敌报国,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执旗旆。

更令人感慨与寻思。

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

天下事。

9:骏马飞快,箭如霹雳。

秋高马肥的季节,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④八百里:指牛:如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五十弦翻塞外声⑤。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

⑥的(dì)卢。

下片“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

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别号稼轩居士。

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

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

见所著《大唐西域记》:《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

塞外声,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中心]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写得历历如画。

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

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

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

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

但是:连接成片的军营。

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

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作,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冲锋陷阵。

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

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的愤慨。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生活画面!读到此。

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

八百里分麾下炙④

求:好的古诗词

《长相思》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斛珠】 李煜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个人比较喜欢李煜

晏殊的《破阵子》表达的情感和诗词的写法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此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

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

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

梨花落后,清明在望。

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

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

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

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

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

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

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

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关于改革强军的诗歌

1.满江红·强军梦革命军人,最难忘、南昌起义。

播火种、星火燎原,政权建立。

八十九年强军路,听党指挥人心齐。

世界、军事浪潮急,共努力

忧台海,尤分离。

望南海,群魔睥。

被形势倒逼,精兵为继。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强军千秋利。

谋打赢、为民族复兴,勤砥砺。

2.强军梦铁甲奔驰万马冲,蛟龙出击傲长空。

率先垂范提士气,强将手下无弱兵。

战略眼光瞄得远,战术运用合理中。

沙场点兵求实战,谁人敢犯中国境?敢打必胜信念坚,猛虎下山更骁勇。

炎黄子孙齐努力,共圆中华强军梦!...

沙场秋点兵什么意思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赏析】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

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

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

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

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

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

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关 山 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

它以时间为触发点,巧妙地通过一个守边士兵的口吻,分别从其所闻、所见、所感三个层面展开。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段一转韵,相应地构成三大段。

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

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

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

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宋?陆游《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客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璘珣。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赏析〕这里陆游至四川供职嘉州时反作,全诗咏物言志,借赞美金错刀寓抗金报国之志。

诗然引用战国时“楚虽三戾,亡秦必楚”的楚车民谣作比,用反诘句表明:汉族人民定有英雄人物能赶走女真统治者收复中原。

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楚民谣虽仅八字,但深刻说明民心不会死、民力可回天这一道理。

陆游虽生活于国力衰微偏安江左的南宋,但基于对民心、民力的正确认识,在述志时他坚信中国有人,定能完成北伐事业,其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内容评析]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

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

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

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

原创古风诗词,越多越好

多少情丝为难夜无眠,心凌乱。

细数前尘往事, 皆成过眼云烟。

缘聚缘散, 终究虚幻。

天微明,难再眠, 坐等晓日透窗帘,何处叹。

静听帘外鸟雀。

忘却昨夜, 可堪比此间? 幽怨起。

未知今朝, 相对声声唤。

问世间爱恨情仇,且无言?念千里繁华都市, 可有一丝情牵? 既是爱恨纠结处, 何必雨潺潺, 是否日出依然。

觉凉意...

爱国古诗词,并说明理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谴沙场匹马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

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赏析】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

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

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

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

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

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

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关 山 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

它以时间为触发点,巧妙地通过一个守边士兵的口吻,分别从其所闻、所见、所感三个层面展开。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段一转韵,相应地构成三大段。

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

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

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

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