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唐伯虎诗词繁体桃花庵作品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老唐的 所以他自号 桃花庵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

老唐的 所以他自号 桃花庵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号六如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个小商人家庭

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为“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往来唱和,号称“吴中四才子。

”据《明史》本传记载,唐寅“性颖利”,博通经史,然“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 ,经祝允明规劝,乃闭户折节,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岁时举乡试第一,故人多称其为“唐解元”。

翌年,唐寅入京参加会试。

正当他踌躇满志,一心想中状元 “显亲扬名”时,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羁囚诏狱一年,虽终不了了之,却也彻底断送了他的仕进之路,被谪往浙江为小吏。

唐寅耻不就任,归家后益放浪,终生以卖文墨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

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

《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

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

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

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

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

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

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

试举几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

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

唐寅《桃花庵》解释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

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

《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 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 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 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 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 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 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

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 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 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 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 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 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 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

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 断。

唐伯虎诗全集

唐伯虎诗全集:【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

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

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

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

莫损心头一寸天。

【警世】 世事如舟挂短篷。

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

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

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

半作痴呆半作聋。

【警世】 万事由天莫苦求。

子孙绵远褔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

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

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

各自回头看后头。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

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

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

少年易过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

花笑人生也是呆。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其二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其三 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 鲤鱼风急系轻舟,两岸寒山宿雨收;一抹斜阳归雁尽,白萍红蓼野塘秋。

【伯虎扮乞儿,作诗骗酒】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伤内】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 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题沈石田壑舟图】 洞庭有奇士,楼室栖云霞;窗榻类画舫,山水清且嘉。

【流水诗】 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

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

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

【张梦晋改流水诗】 浅浅水,断又续,在山清,出山浊。

曲曲折折难回头,呜呜咽咽日夜哭。

问伊伤心何其多,悔恨当初出幽谷。

【题伍子胥庙壁】 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

【哭妓徐素】 清波双佩寂无踪,情爱悠悠怨恨重。

残粉黄生银扑面,故衣香寄玉关胸。

月明花向灯前落,春尽人从梦里逢。

再托生来侬未老,好教相见梦姿容。

【题张梦晋半身美人图】 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节腰;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七律诗咏齐云山 】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著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面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

塞翁得失浑无累。

胸次悠然觉静虚。

【题齐云山石室壁】 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

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题秋风纨扇图】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情?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文徵明【怀子畏】 曲栏风露夜醒然,彩月西流万树烟。

人语渐微孤笛起,玉郎何处拥婵娟? 【游镇江登金山、焦山】 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春日客途悲白发,给园兵燹废黄金。

【唐伯虎与祝枝山联句咏奇石】 嵯峨怪石倚云间,抛掷於今定几年。

苔藓作毛因雨长,藤萝穿鼻任风牵。

从来不食溪边草,自古难耕陇上田。

恨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烟。

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吾趋唐寅自述不惑之齿於桃花庵,画并书】 鱼羹稻衲好终身,弹指流年到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冻春;自恨不才还自庆,半生无事太平人。

后改 田衣稻衲拟终身,弹指流年了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冻春;如此福缘消不尽,半生落魄太平人。

【题拈花微笑图】 昨夜海棠初著雨,数朵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赠日本友人彦九郎】 彦九郎还日本,作诗饯之,座间走笔,甚不工也。

萍踪两度到中华,归国凭将涉历夸。

剑佩丁年朝帝扆,星晨午夜拂仙槎。

骊歌送别三年客,鲸海遄征万里家。

此行倘...

《桃花庵》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桃花庵歌》主要表现作者怀才不遇、抱负难展,放浪形骸、消极避世的无奈情怀。

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年少失意(正当他踌躇满志,一心想中状元 “显亲扬名”时,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羁囚诏狱一年,虽终不了了之,却也彻底断送了他的仕进之路,被谪往浙江为小吏。

唐寅耻不就任,归家后益放浪,终生以卖文墨为生,年五十四而卒),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消极避世。

《桃花庵歌》就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

状若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怀才不遇、抱负难展也可略见一斑。

附:《桃花庵歌》赏析 桃花庵歌(版本之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庵歌》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伯虎)的经典诗作。

《桃花庵歌》是唐寅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唐伯虎在科考失利后回乡,对人间沧桑与世态炎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遂在苏州阊门内的桃花坞修建桃花庵别墅,退避其中,自称“桃花庵主”,过起了一种以卖文卖画为生的诗酒逍遥的个人生活。

表面看来,此时的唐伯虎已经看透了仕途险恶,对科举再也不抱任何幻想,但事实上,科举失利却无疑深深挫伤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了其无从摆脱的一大心结。

否则,他也不会轻易为宁王朱宸濠的礼聘所动。

很显然,唐伯虎把宁王对自己的青眼看做了步入仕途的又一次机遇。

再加上宁王对他礼遇有加,既以百金为聘,又在南昌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套别墅,唐伯虎想要拒绝恐怕也难。

遗憾的是,命运又一次给唐伯虎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

宁王此举并非是真正看上了唐才子的才华,而只是为自己的谋反做一个礼贤下士的姿态。

唐伯虎当然也很快看出了宁王的谋反之志和他的别有用心,为求脱身,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装疯卖傻,既“佯狂使酒”,又“露其丑秽”。

宁王的手下前来馈赠衣食用具,唐伯虎竟然裸体盘膝而坐,且口出秽言,讥呵使者。

宁王哪里见到过这等才子?大失所望之下也只有放其还乡。

前八句诗人自比为桃花仙人,描述了流连花酒、醒后复醉的逍遥生活。

中间八句通过自己与富贵者的比较,表达了一种安然自得、不慕世俗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

诗人表示,宁愿贫困而死,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达官贵人面前摇尾乞怜。

他以达观的态度表示,无论处于富贵还是穷困境地,都要各安天命,虽然两者相差极为悬殊。

接着又以诙谐的口吻又将贫贱的人跟受驱使拉车的马作一比较,见出自己虽清贫却安闲自乐、保全气节,自有另一番生命的尊严。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向世人表明,不要把自己貌似颠倒狂放的忠告当做笑i舌,实际上是世人都为名利所遮蔽而不能清醒地面对人生。

末尾两句收拢全诗,于冷嘲热讽中忽作状语,精警沉痛。

全诗以逍遥自在的桃花仙人自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

全诗明白如话,不用任何典故和华丽辞藻,语言音调务近俚俗,轻便自山。

诗中借鉴了民歌中的顶针手法,前数句接连而出,亲切通俗。

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唐伯虎有什么经典的诗词

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花下酌酒歌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今年人比去年老。

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

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一世歌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叹世之一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

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

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叹世之二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言怀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下眠。

慢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功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叹世坐对黄花举一殇,醒时还忆醉时狂。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感怀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秋风纨扇图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言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画菊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形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伯虎最著名的诗词是什么?

唐寅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

泄题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

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诗词作品 《一剪梅》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

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白发》 唐寅 诗词 清朝搅明镜,元首有华然。

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哀。

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

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绝笔》 身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叹世》 坐对黄花举一觞,醒时还忆醉时狂。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叹世》之一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

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

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叹世》之二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感怀》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诗赠宁王》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卮。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 《怅怅词》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院门前。

《把酒对月歌》 唐寅祠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贫士吟》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

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

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荒村风雨杂鸣鸡,轑釜朝厨愧老妻。

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

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

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

《桃花庵歌》 版本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版本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版本三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号六如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个小商人家庭。

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为“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往来唱和,号称“吴中四才子。

”据《明史》本传记载,唐寅“性颖利”,博通经史,然“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 ,经祝允明规劝,乃闭户折节,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岁时举乡试第一,故人多称其为“唐解元”。

翌年,唐寅入京参加会试。

正当他踌躇满志,一心想中状元 “显亲扬名”时,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羁囚诏狱一年,虽终不了了之,却也彻底断送了他的仕进之路,被谪往浙江为小吏。

唐寅耻不就任,归家后益放浪,终生以卖文墨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

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

《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

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

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

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

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

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

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

试举几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

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的全译是什么?

桃花庵歌 明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时间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三月环境这首诗是唐伯虎此时的唐伯虎已经看透了仕途险恶,对科举再也不抱任何幻想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因为科举制度深深挫伤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了其内心无从摆脱的一个的大情结.回乡之后,唐伯虎对人间沧桑与世态炎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遂在苏州阊门内的桃花坞修建桃花庵别墅,退避其中,自称“桃花庵主”,过起了一种以卖文卖画为生的诗酒逍遥的个人生活。

表面看来,此时的唐伯虎已经看透了仕途险恶,对科举再也不抱任何幻想,但事实上,科举失利却无疑深深挫伤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了其内心无从摆脱的一个的大情结。

否则,他也不会轻易为宁王朱宸濠的礼聘所动。

很显然,唐伯虎把宁王对自己的青眼看做了步入仕途的又一次机遇。

再加上宁王对他礼遇有加,既以百金为聘,又在南昌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套别墅,唐伯虎想要拒绝恐怕也难。

遗憾的是,命运又一次给唐伯虎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

宁王此举并非是真正看上了唐才子的才华,而只是为自己的谋反做一个礼贤下士的姿态。

唐伯虎当然也很快看出了宁王的谋反之志和他的别有用心,为求脱身,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装疯卖傻,既“佯狂使酒”,又“露其丑秽”。

宁王的手下前来馈赠衣食用具,唐伯虎竟然裸体盘膝而坐,且口出秽言,讥呵使者。

宁王哪里见到过这等才子?大失所望之下也只有放其还乡

唐伯虎的诗词

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

中间有甚堪图画。

”“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门前溪水绿粼粼,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终生以卖文墨为生,年五十四而卒,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虽终不了了之,却也彻底断送了他的仕进之路,被谪往浙江为小吏,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内容

试举几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无花无酒锄作田,万树桃花月满天,却不以为然,前后钩连,浓墨重彩。

姑苏城外一茅屋。

唐寅(1470~1523),那一年,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出生在明中后期一个小商人家庭。

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

技巧

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多几分逸趣,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经祝允明规劝,乃闭户折节,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岁时举乡试第一,故人多称其为“唐解元”。

翌年。

这首诗就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

状若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生动的诠释,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

桃花!”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读来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冲击力极强;前三句还用了顶针手法,花,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

唐寅在世时声名已著,除在绘画史上拥有突出地位外,在诗词上亦有独创的成就。

其诗真切平易。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其深埋心底的怀才无处遇,他38岁。

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不但身已没,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意境警拔清新,在当时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超凡的个性和艺术气质,从一个侧面,给那个自由、开放近乎荒唐,号称“吴中四才子。

”据《明史》本传记载,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更加轻松和快乐,竟年复一年、文徵明,又值壮年,美景逸思,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满坞桃花一醉人,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

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

晋有刘伶、稽康,我也不上长安眠:“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博通经史,然“与里狂生张灵纵酒。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

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

(《题画廿四首其十五》) 不难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唐寅“性颖利”,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羁囚诏狱一年,最终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又与祝允明、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酒盏花枝贫者缘,诗酒度日。

《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唐寅入京参加会试。

正当他踌躇满志,一心想中状元 “显亲扬名”时。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势已落,整首诗对仗极为工整,无花无酒锄做田,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

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

幽人自得寻芳兴,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

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桃花坞》) 草屋柴门无点尘,而所谓贫者: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语言浅近,回旋委婉,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混沌的时代做出典型,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抱负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见一斑,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