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何绍基诗词作品集



齐白石作品的观后感画家简介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画家生平 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

齐白石作品的观后感

画家简介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画家生平 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

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

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

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

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

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

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

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

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

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

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艺术风格与主张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

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

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

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

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

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

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

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 齐白石作品的市场行情 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作画极多,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创作多得惊人,好得出奇,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

1922年,陈师曾把齐白石的画介绍到东京,参加中日联合会绘画展览会,结果大受欢迎。

全部以高价卖出,但当时在国内他的画作价却很低。

20年代,齐白石得到徐悲鸿的提携,作品逐渐被收藏家所认识,价格稳步提高。

现在,国内一级市场已难见到齐白石作品进行公开出售,书画商店见到他的真迹自会以高价收购,而标价出售则极少能见到。

香港和纽约市场,每年固定拍卖齐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卖最多的现代画家。

在香港市场,他的最新价格大约是30-100万港元,较高价格是1989年创造的,达120万港元。

国内拍卖市场中,齐白石的价格最高,最高记录是嘉德拍卖公司拍卖的一件《山水》册页,为517万...

清朝是什么诗歌

清代诗人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朝;清代诗人创作之富,也是历代诗人无法相比的。

明清鼎革, 激化了民族矛盾与斗争, 中原板荡, 沧桑变革, 唤起了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

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 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即使一度仕清的文坛名流,也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

稍后的诗人及其作者,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痛,但也感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诗篇。

清代诗歌在艺术上不满元诗的纤弱、明诗的肤廓和狭隘,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

1.遗民诗人 清朝入关后的一段时间,诗坛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遗民诗人的作品。

据大致统计,遗民诗人达到四百多人,诗歌近三千多首。

著名的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杜浚、钱澄之、归庄等。

这些诗人都能面对现实,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特定时期,怀抱救世拯民的思想,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呼号,唤醒人心,复兴家国,包含着强烈的反对压迫和侵略的正义性和爱国精神,在当时激励着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遗民诗人用血泪写成的篇章,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军,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

他们的诗作矫正了明代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和公安、竟陵诗人的空疏浅薄,恢复了诗歌的风骚传统和斗争精神,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其中以顾炎武、屈大均最有代表性。

顾炎武从事抗清斗争多年,以恢复故国为志。

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他的诗共存四百多首,大部分是五言诗,以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为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诗作不假雕饰,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于杜甫,在清代评价很高。

2.“江左三大家” 由明入清而又仕于清的著名诗人有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人称“江左三大家”。

三人中,龚鼎孳较少特色,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故在此不作专论。

而钱谦益和吴伟业均居于诗坛领袖的地位,钱宗宋诗,吴尊唐调,二人各立门户,都是清代首开风气的诗人,影响很大。

以后清诗的许多流派,都不出尊唐、宗宋两途,都不出他们两人影响的范围。

作为主持诗坛近五十年的领袖人物,钱谦益论诗反对摹拟形似,也反对片面追求声律字句,主张写诗要“有本”、“有物”,强调时代、学问和遭遇的重要性。

他主张转益多师,兼取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对补救前后七子摹拟盛唐和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平先路”的作用

他推崇苏轼和元好问,他的追随者冯班说:“牧翁每称宋元人,以矫王李之失。

”(《钝吟杂录》)在他的影响下,讲求宋元诗,蔚为风气。

钱谦益本人的诗歌,主要是把唐诗华美的修辞、严整的格律与宋诗的重理智相结合。

《初学集》中诗歌,愤慨党争阉祸,痛心内忧外患,也表达了失意之士的郁塞苦闷。

他退居林下期间,为柳如是所写恋慕诗、唱和诗以及游黄山的一组诗歌,清新可诵;而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经历了亡国之痛和身世荣辱的巨大变故,钱谦益的诗歌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朝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亡国者的失国之哀和耻辱之感,诗歌充满沉郁悲凉的情调。

他的诗歌语言技巧高超,善于使事用典,也富于辞藻,这些对于重视雅致情趣的的清代许多诗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受他的影响,在他的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

吴伟业和钱谦益不同的是,他没有很强的用世之心,入清后也不再参加政治性的活动

但出于保全家族的考虑,他不得不屈身仕清,任国子监祭酒。

但又感受到传统“名节”的沉重负担,自悔愧负平生之志,心情十分痛苦,时常自怨自艾,抑郁悲凄。

死前遗命以僧装敛之,要求在墓碑上只题“诗人吴梅存之墓”,表现了个人在历史变迁中难以自主的悲哀和对仕清的终身悔恨之情。

3 .王士祯与康熙、雍正间的诗人 从康熙初年到中期,虽然抗清武装斗争尚未停歇,但大势已定,清王朝笼络汉族文人的政策也逐渐产生了效果。

尽管坚持反清立场的遗民们仍不能甘心于这种历史的巨变,但社会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适应这种变化而成为新一代诗坛领袖的是王士祯。

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以此为宗旨,他对清幽淡远、不可凑泊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诗特别推崇,唐代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人的诗歌受到了他的偏爱,而对杜甫、白居易、罗隐等人的诗歌没有兴趣。

王士祯的神韵说对清代诗坛影响极大,成为清诗的一大宗派,他也获得了“清代第一诗人”(谭献《复堂日记》)称号,做了五十年之久的诗坛盟主。

也有人反对他的神韵说。

他的甥婿赵执信批评他“诗中无人”,袁枚则指责其诗为“所谓假诗”,主要是针对王士祯的诗歌不重视思想内容,很少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把诗艺搞得很玄虚,单纯作为个人消愁解闷、娱情遣性的工具的做法。

清代中期的诗歌 乾隆时,王士祯...

关于齐白石的作文素材

《天发神谶碑》。

众人赞不绝口,后书“铁吾将军” ,笔酣墨饱,力健有锋,号兰亭。

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金冬心。

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黎松庵。

齐白石老人的教学观 鲁译元 白石老人有一条重要的绘画理论、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尤具民族气节。

留下画作三万余幅、鸟,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 贴出告示,上书,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小名阿芝,名璜。

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

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

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

20年代,齐白石得到徐悲鸿的提携,作品逐渐被收藏家所认识,价格稳步提高,尤以篆。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悲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 石却一反常态, 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虾不浮、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

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字渭清;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

一生勤奋,砚耕不辍。

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齐白石的价格最高,最高记录是嘉德拍卖公司拍卖的一件《山水》册页、学生风格各异、严宽有别的教学方法,我们却缺乏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今年9月16日,是白石老人逝世50周年,本文就老人对子女

其书法广临碑帖,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

五十五岁避乱北上、金松岑相见、对弟子、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 1937年、罗瘿公。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好得出奇,仅1953年一年,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画,发人深思。

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我才知道、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但白石老人对子女、濒生,别号白石山人。

现在,国内一级市场已难见到齐白石作品进行公开出售,书画商店见到他的真迹自会以高价收购,而标价出售则极少能见到。

在香港和纽约市场,并把作官的 汉奸与日中人比作裴翠,意义深藏,我真的不会画。

人们越发称赞, 将妆忽然来打破, 浑身何处有心肝,宣铁吾喜形于色,从来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徐悲鸿,曾任龙山诗社社长。

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然后仰头拂袖而去,不似为欺世,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

国内拍卖市场中,较高价格是1989年创造的。

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绘画师法徐渭、朱耷、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画风由工转写。

他还推崇徐渭、朱耷,花落天下寒”。

《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 齐白石作品的市场行情 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结果大受欢迎。

全部以高价卖出,但当时在国内他的画作价却很低、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白石老人一生教过许多学生。

既有社会名流,也有普通的百姓儿女。

他一生带过多少弟子、学生,恐怕谁也说不准确。

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大凡一些有成就的书画名家,多与白石老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学习艺术门类,是很重视师承关系的。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可谓三生有幸。

画画也一样,需要名师扶持、引导、指点。

当然,学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更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凡事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天道酬勤就是这个道理。

白石老人很懂得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很会调动学者的积极性。

人都有好奇心、虚荣心,如果没有好奇心、虚荣心,就不会有上进心。

白石老人对弟子、学生们的教学与作品点评中,大多都是宽慰、激励的语言。

画画,生活,做人…… 老人常将弟子、学生与自己相提并论,无不透着老人的一种慈祥与大度、宽容与平等的高贵情操。

这种朋友式、兄弟般的师生情,是老人像父爱那样对弟子、学生们的一种责任,一种期盼。

然而,白石老人在对待子女的绘画学习上,却采取与弟子、学生们截然不同的方法。

我们从白石老人给子女们的一些作品评语中,却很难看到赞扬、夸奖的语言。

一句“要得”、“有能学之能”,就算是最高的评分。

就是老人在给子女们的篆刻印章中,也大多是一些名章或者“白石后人”、“白石第几子”、“大匠之门”等这样的印章。

对这个问题,我曾专门向齐良迟老师作过讨教。

他说:“我父亲觉得弟子、学生毕竟是家里的客人,来一趟不容易。

所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绘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就可以受益终生。

而子女毕竟是家里人,与父母朝夕相处,学习条件要好得多。

同样一件事,因时间、地点、对象不同,要达到好效果,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

” 我联想起齐良迟请他父亲白石老人给他题斋名的事。

那时,齐良迟老师在北京辅仁大学早已毕业,并在诗、书、画、印方面崭露头角。

有一天,他央求白石老人给他题个斋名,说:“爸爸,您叫‘...

齐白石的资料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家道贫寒,只读过短暂的私塾,十五岁起从师学木工而以雕花手艺闻名,二十六岁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

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

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

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

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

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

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齐白石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1864-1957齐白石: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全、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

湖南湘潭人。

家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

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

1902年起,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

七年间“五出五归”,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

1917年二进北京,结识陈师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

1919年定居北京,始行变法。

1926年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

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

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3年中央文化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

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

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

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古体诗,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

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

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

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

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

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

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

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张籍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

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而近体诗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前为止,将近100年左右的诗歌。

它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歌,也是从传统的古典诗歌到现代意义的新诗的过渡,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这一时期,诗歌相当繁荣,作家和作品数量众多。

陈衍《近代诗钞》仅就见闻所及,采录咸丰以来诗人360余人。

孙殿起《贩书偶记》及其《续编》著录道光以来刊刻的别集不下1500余种,其中不少是诗集或诗文合集。

由于近代中国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发生了巨变,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产生了新的阶级成分、社会思潮和社会矛盾,因此,近代诗也开始冲破清代传统诗歌的樊篱,出现新潮流。

近代进步诗人往往是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们以诗歌为武器,紧密围绕近代各个时期的重大斗争,深刻地反映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内容。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里,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蹊径独辟的诗歌,揭示清王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危机,呼号变革,期望能对腐朽现实实行“劲改革”的人才的兴起,揭开了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序幕,也为近代诗歌与现实政治密切结合奠定了基础。

接着,魏源、林则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贝青乔、金和等一批经历了鸦片战争的诗人,怀抱爱国深忧和民族义愤,突出地反映了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他们的诗歌抨击侵略者,痛斥投降派,讴歌抗敌英烈,为中华民族反帝斗争留下了光辉形象和历史画卷。

稍后,太平天国人民革命政权提出“弃伪从真”的反封建的文化纲领,革命领袖们的诗歌,以抒写吊民伐罪的理想、改天换地的气魄、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传达出广大人民的心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随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开展起改良主义政治运动,近代诗歌也被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黄遵宪努力创作“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梁启超响亮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推誉黄遵宪为“诗界革命”的旗帜。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具体、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从咸丰以来到“庚子事变”前后的历史面貌,贯串着救亡图存、变法趋新和对卖国投降与顽固守旧势力所进行的斗争,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林纾、蒋智由、丘逢甲等,也都各有所侧重,以不同风格的诗歌,表现了呼号变法图强的共同主题和追求进步救国的志士激情。

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开始在诗坛上崭露头角,以诗歌为革命号角,将近代诗歌进一步推向新领域。

秋瑾的诗激昂慷慨,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富有巾帼英雄的气概。

稍后,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在辛亥革命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社员发展至200余人,辛亥革命后,更剧增至1000多人,聚集了一大批倾向革命的文化人。

其代表诗人柳亚子的诗是民主革命斗争的回响,他伴随革命历程,围绕主要矛盾和重大事件,抒发壮怀与激情,充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南社其他重要诗人陈去病、高旭、周实、宁调元、马君武、苏曼殊等也都表现了反帝反封建反清革命的思想和对自由、民主、国家富强的理想的热烈追求。

近代是西学东渐、资本主义文明传...

一幅画的价值

2,4、作品题材、创作此幅作品时的背景环境及作者当时的心态感悟等。

(尺寸也得算上)这玩意是一些有艺术品味的人玩的游戏,更重要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从物资享受转到精神文明享受来了,精神文明享受的需求有很多,书画就是其中之一。

评一幅画的价值得从几处考量:1、作品本身好块(中国画讲究的是笔墨功夫、作者的知名度!这点很重要,在当下的商品社会里,只要是名人的东东全都被拉的老高了。

3、这一点本来可以不算的,但还得要说。

就是作者的东东有没有人在推波助澜、韵味、构图及画本身是否能给人的一种思考或者说是享受吧)

1、用像……像……造句:2、说说书法的价值:3、说说错别字的危害...

1.造句天空中的云朵真是千变万化,像一匹骏马在奔驰,像一只小羊在吃草……2.书法的价值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是世界艺术市场的奇花异草.从格式区分,书法也似国画,有卷、轴、册、页等,但当今市场上出现最多的书法作品是楹联.楹联出现于宋代,它的盛行却在明万历以后.楹联也称“对联”、“楹贴”,两幅上下对称,常见字数有五、七、八言,讲求平仄、对仗,内容包含诗句,也可以是格言.像扇子一样,楹联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尤其是乾隆以降,书家的润例多取自对联,大有无书非联之势.市场上出现最多的是清中叶以后的作品.何绍基(1799-1873年),出生于湖南书香门第,父亲和二兄弟皆善书.他先出入于篆隶古体和北碑,后学行、楷,受“争座位”和“集王圣教序”影响较深,保持着颜真卿的雄健和王羲之的优雅之间的张力,晚年书法多显战笔.2003年12月18日的朵云轩上,何绍基的“隶书临汉碑残本”3.3万元和“隶书”四件屏轴5.5万元.3.(1)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写了错别字,就会令人费解甚至误解,这样就会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际作用. (2)如果在国际协议和文件中出现了错别字,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出了错别字,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只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影响我国的声誉. (3)不正确使用规范字给市场经济和商家经营带来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这些字的出现不仅给市场造成混乱,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4)在商品广告和商家招牌上,使用任何生造字、不规范简体字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为.作为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自觉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这是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自觉行动,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4.词目 束手无策 发音 shù shǒu wú cè 释义 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示例 梅飏仁正在~的时候,听了师爷的话说甚是中听,立刻照办.(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元代书法对现在书法创作的影响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至元顺帝北走塞外,凡十一帝,历九十余年,是为元代。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专掌秘玩古物。

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

赵孟俯,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

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但元代书坛纯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稍后于赵孟俯的康里夔夔还有些变化,奇崛独出于元代书坛。

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

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

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主要代表书家 1、赵孟俯(1254-1322)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

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

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

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很高。

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

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2、康里夔夔(1295-1345) 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

《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

"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 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俯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

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

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

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

3、鲜于枢(1254-1322) 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俯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

"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

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

"(《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新的精神。

他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

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其代表作品有:唐诗草书卷、临神仙起居帖。

4、耶律楚材(1190-1244) 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

《元史》本传记载他三岁而孤,母亲杨氏抚养教育他,"及长,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及释老、医卜之术,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他的书法继承了唐宋颜真卿,黄庭坚书风,以端严刚劲著称。

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

"(《宋学士集》)起代表作品是:自书诗翰:耶律楚材作,行楷书。

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

第二辑 现代影响 颜真卿书法艺术对现代的影响,在广度上超过王羲之,大众对颜真卿比对王羲 之更加熟悉。

“颜体”楷书在书法普及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代书法家亦 如古代,大多数以“颜体”为法乳,自幼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博取众家之长,进 而形成自家面目。

但各家学颜的角度、方法以及所走的道路不同,最后的结果亦迥 然不同。

大体说来,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恪守颜法,追求形似。

即严格按颜楷的笔画、结体去写,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作之书与颜楷十分形似。

这类书家可以清末民初的谭延?为代表。

谭延?(1880 -1930年)字组庵,又字祖安,号畏三,湖南茶陵人,进士出身,清末任翰林院庶吉 士。

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后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 长。

由于年少时受擅长“颜体”的翁同 的影响,学书专攻“颜体”,尤喜临《麻 姑仙坛记》,一生临此碑220通。

其书法脱胎颜书,笔力雄浑,一扫清初姿媚之态。

南京中山陵奉安纪念碑及飨堂四壁建国大纲,均出自谭氏手笔,至今为人称道。

但 谭书有很大局限。

他虽然用力甚勤,但结字、用笔、用墨、行款,基本上...

齐白石的生平经历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

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

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

2011年5月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被以以4.255亿元人民币拍出天价。

中文名: 齐白石 别名: 白石山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 1864年1月1日 逝世日期: 1957年9月16日 职业: 画家 代表作品: 《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 目录 生平简介 生活轶事 艺术特色 画作欣赏 作品年表 人物作品集 作品行情作品高价 拍卖天价 齐白石墓 人物故居 贴吧相册 生平简介 生活轶事 艺术特色 画作欣赏 作品年表 人物作品集 作品行情 作品高价 拍卖天价 齐白石墓 人物故居贴吧相册 展开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

他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珍贵照片及画像(20张)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

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收山大作之一(大界长歌供图) 齐白石于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

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

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

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

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

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

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于官家”。

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齐白石 齐白石一生共有两妻室,共有七子五女。

1874年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1881年与妻陈春君圆房,育有三子(良元、良芾、良琨)二女,1940年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1919年聘四川籍胡宝珠为副室,1941年扶正,育有四子(良迟、良巳、良年、良末)三女。

1943年胡宝珠病殁。

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

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

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编辑本段生活轶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