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富春山居 诗词



有哪些描述“富春山居图”的诗句?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和进士张曙闻雁

有哪些描述“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 崔涂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苹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送李判官赴东江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 李德裕 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

松上夜猿鸣,谷中清响合。

冲网忽见羁,故山从此辞。

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 李德裕 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

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送王少府归杭州 韩翃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富春 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 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送陆判官归杭州 皎然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 皎然 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送孙愿 郎士元 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

擢第人多羡,如君独步稀。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送奚贾归吴 郎士元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

水清迎过客,霜叶落行舟。

遥想赤亭下,闻猿应夜愁。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权德舆 候晓起徒驭,春江多好风。

白波连青云,荡漾晨光中。

四望浩无际,沉忧将此同。

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见触饵鳞,仰目凌霄鸿。

缨尘日已厚,心累何时空。

区区此人世,所向皆樊笼。

唯应杯中物,醒醉为穷通。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

终当此山去,共结兰桂丛。

秋日富春江行 罗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泛富春江 陆游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读史 陆游 人间著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

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厌钓渔矶。

功名 陆游 少年妄意慕功名,老眼看来一发轻。

金甲虽如朝邑尉,羊裘终愧富春生。

连娟落月依山尽,寂寞寒潮蘸岸平。

要识放翁新得意,蓼花多处钓舟横。

遣怀 陆游 秋风策策冷吹衣,谢病经年昼掩扉。

绝世本来希独立,刺天不复计群飞。

细思万古名何用,太息九原谁与归? 葬近要离非素意,富春滩畔有苔矶。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赏析富春山居图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艺术手法和文化价值

富春山居图鉴赏一、背景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为好友无用师所绘的作品,创作于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和水的布臵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用墨秀润淡雅,但气度不凡、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

此画作非一气呵成,黄公望在题跋提到这幅画从至正7年一直画到至正10年,他会随身带着依兴致添加笔墨,反复画了好几年,使其前段和后段不尽相同。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原为董其昌收藏,后几经辗转流离,传至收藏家吴洪裕手中。

吴洪裕对其痴迷到决定死前焚图殉葬,是其侄子火中取画,才救下了这幅绝世佳品。

但画卷从此成残卷,焚成两截。

前段较小,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画幅较长,现通称为“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

1933年,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15年辗转过四川、贵州南京等多地,最终被运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成为该馆半个世纪以来的“镇馆之宝”。

二、艺术价值首先,中国绘画史上有两大高峰,一个是宋代,一个是元代。

元代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个成熟期,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传统人文画对后代明清山水画主流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元代黄公望本身成就很大,《富春山居图》是他最经典的代表画作,同时其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后世有艺术家将此画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因此这件作品无论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历史珍稀程度,都是十分巨大的;此外,这件作品引起许多人关注,还在于它所描绘的场景,有让人产生一种可居可游的感觉。

其次,在历史价值方面,《富春山居图》是填补古代历史空白的极好史料。

元朝重武轻文文人不受重视,隐居南方,黄公望是其中之一人,他经常与倪云林、王叔明、吴仲圭、曹知白等大文人相聚,合作山水画,所以《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其实是元朝社会士人文化群体、爱好艺术时代精神、名士缙绅个人风格等历史背景的综合反映。

最后,在艺术价值上,通过《富春山居图》可以看到元代蒙古文化对中原文化尤其是南方文化影响不大,南方士人如黄公望仍继承著宋代传统本位文化,诗、文、书、画创作仍然是他们的情趣。

《富春山居图》婉委地表达了元代文人画家自甘隐逸、寓兴和平的心情,这就是《富春山居图》艺术价值所在。

三、表现内容该图卷长达两丈,描绘了富春桐庐山水,江水平静,峰峦起伏,点缀丛林亭舍,疏密相间,吸收了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了深厚的笔墨功力。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

”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

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

据记载,此图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人收藏。

明代成化年间为苏州著名画家沈周收藏,万历年间转归松江董其昌名下,后又为宜兴吴正志所有。

吴正志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爱若至宝,寝食与共,临死前竟将此图投入火中,“殉以为葬”幸而他的侄子吴子文从炉火中抢救出来,但前面已经烧去了一些。

吴家把第一节烧剩的部分裁割下来,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晚年久居富春江一带,他经常身背行囊,内置笔墨画具,但见好景便一一绘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山水素材。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长六米多,黄公望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得以完成。

《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起伏,林木萧疏,浅水平滩,坡石沙洲。

山石回旋辗转,丛林散布于山下江畔,村落掩映在山谷林间。

亭台渔舟、草木树石。

小桥飞泉,景随人迁,令人目不暇接。

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好一派江南瑰丽的秋天景致。

黄公望用一种苍劲干练的笔墨技巧,秀丽简远的笔风将富春江畔的景色书写的酣畅淋漓。

他的用墨富于变化而不杂乱,用笔随景物而变化。

画山用干笔擦出大披麻皴,画树石用浓墨点染。

笔势潇洒秀润,墨色透明凝重。

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高山采用纵向的披麻皴,平川点上横卧的点子、线条,点线相间,浓淡交错,形成独特的笔墨节奏感。

在浓墨润泽的树林对比之下,山峦显得白玉般明净疏朗,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

求关于潮的诗词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樟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沉。

鸟惧多遥村,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复向平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似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向阳候。

樟亭观潮 唐·宋昱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高失岸,吹唠上侵空。

翕辟乾刊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

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

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工。

来信应无己,申威亦匪穷。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

委质任平视,谁能测始终。

观潮 宋·齐唐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六螯移。

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和运使舍人观潮 宋·范仲淹 何处潮偏盛,钱塘无与俦。

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

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

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

万叠云才起,千寻练不收。

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高岸惊先裂,群源怯倒流。

腾凌大鲲化,浩荡六螯游。

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

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

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

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

堂堂云阵合,屹屹雪中行。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

涌若跤龙斗,奔如雪雹惊。

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

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

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浙江亭 宋·米芾 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伟是子胥魂。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

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歌过远村。

钱塘晚望 宋·谢翱 钱塘江上夜潮过,秋尽寒烟白露多。

吴越青山明月裹,舟人各唱异乡歌。

十八日观潮 宋·陈师道 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

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常共客飘飘。

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宋·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

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

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向,万里长鲸吞吐。

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观潮 送刘监至江上作 宋·陆游 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

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

涛头汹汹雪山倾,江流却作镜面平。

向来壮观虽一快,不如帆影青山行。

嗟余往来不知数,惯见买符官发渡。

云根小筑幸可归,勿为浮名老行路。

酹江月·浙江亭观涛应制 宋·吴琚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细如一抹。

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

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

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

好似吴儿飞彩帜,鹫起一江秋雪。

黄屋天临,水屏云拥。

看击中流楫。

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

钱塘观潮 元·仇远 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

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

海上纪事 明·朱淑贞 飓风拔木浪如山,振荡乾坤顷刻间。

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

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元·钱惟善 白马涛头驾素车,至今犹是诧灵胥。

千年元气淋漓后,八月长风震荡初。

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

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

满江红·钱塘观潮 清·曹溶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

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

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

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

正危楼湍转,晚来愁绝。

城上吴山遮不住,乱涛穿到严滩歇。

英雄末死报仇心,秋时节。

浙江亭沙涨十里 元·张以宁 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浙江秋涛 明·高得旸 秋满湖天八月中, 潮头万丈驾西风。

云驱蛟蜃雷霆斗,水澈鲲鹏渤澥空。

自古江山夸壮丽,至今父老说英雄。

诸溪近海徒相应,气势安能与此同。

候潮门晀望 清·屈大均 澥门东倚...

富春山居图描绘了画家黄公望怎样的心境和情怀

富春山居图鉴赏一、背景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为好友无用师所绘的作品,创作于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和水的布臵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用墨秀润淡雅,但气度不凡、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

此画作非一气呵成,黄公望在题跋提到这幅画从至正7年一直画到至正10年,他会随身带着依兴致添加笔墨,反复画了好几年,使其前段和后段不尽相同。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原为董其昌收藏,后几经辗转流离,传至收藏家吴洪裕手中。

吴洪裕对其痴迷到决定死前焚图殉葬,是其侄子火中取画,才救下了这幅绝世佳品。

但画卷从此成残卷,焚成两截。

前段较小,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画幅较长,现通称为“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

1933年,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15年辗转过四川、贵州、南京等多地,最终被运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成为该馆半个世纪以来的“镇馆之宝”。

二、艺术价值首先,中国绘画史上有两大高峰,一个是宋代,一个是元代。

元代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个成熟期,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传统人文画对后代明清山水画主流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元代黄公望本身成就很大,《富春山居图》是他最经典的代表画作,同时其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后世有艺术家将此画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因此这件作品无论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历史珍稀程度,都是十分巨大的;此外,这件作品引起许多人关注,还在于它所描绘的场景,有让人产生一种可居可游的感觉。

其次,在历史价值方面,《富春山居图》是填补古代历史空白的极好史料。

元朝重武轻文文人不受重视,隐居南方,黄公望是其中之一人,他经常与倪云林、王叔明、吴仲圭、曹知白等大文人相聚,合作山水画,所以《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其实是元朝社会士人文化群体、爱好艺术时代精神、名士缙绅个人风格等历史背景的综合反映。

最后,在艺术价值上,通过《富春山居图》可以看到元代蒙古文化对中原文化尤其是南方文化影响不大,南方士人如黄公望仍继承著宋代传统本位文化,诗、文、书、画创作仍然是他们的情趣。

《富春山居图》婉委地表达了元代文人画家自甘隐逸、寓兴和平的心情,这就是《富春山居图》艺术价值所在。

三、表现内容该图卷长达两丈,描绘了富春桐庐山水,江水平静,峰峦起伏,点缀丛林亭舍,疏密相间,吸收了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了深厚的笔墨功力。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

”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

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

据记载,此图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人收藏。

明代成化年间为苏州著名画家沈周收藏,万历年间转归松江董其昌名下,后又为宜兴吴正志所有。

吴正志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爱若至宝,寝食与共,临死前竟将此图投入火中,“殉以为葬”幸而他的侄子吴子文从炉火中抢救出来,但前面已经烧去了一些。

吴家把第一节烧剩的部分裁割下来,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晚年久居富春江一带,他经常身背行囊,内置笔墨画具,但见好景便一一绘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山水素材。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长六米多,黄公望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得以完成。

《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起伏,林木萧疏,浅水平滩,坡石沙洲。

山石回旋辗转,丛林散布于山下江畔,村落掩映在山谷林间。

亭台渔舟、草木树石。

小桥飞泉,景随人迁,令人目不暇接。

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好一江南瑰丽的秋天景致。

黄公望用一种苍劲干练的笔墨技巧,秀丽简远的笔风将富春江畔的景色书写的酣畅淋漓。

他的用墨富于变化而不杂乱,用笔随景物而变化。

画山用干笔擦出大披麻皴,画树石用墨点染。

笔势潇洒秀润,墨色透明凝重。

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高山采用纵向的披麻皴,平川点上横卧的点子、线条,点线相间,浓淡交错,形成独特的笔墨节奏感。

在浓墨润泽的树林对比之下,山峦显得白玉般明净疏朗,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笔墨...

富春山居图画种、原画家姓名、画家所属国家、作品内容描述、作品评...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 崔涂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苹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送李判官赴东江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 李德裕 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

松上夜猿鸣,谷中清响合。

冲网忽见羁,故山从此辞。

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 李德裕 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

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送王少府归杭州 韩翃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富春 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 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送陆判官归杭州 皎然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 皎然 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送孙愿 郎士元 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

擢第人多羡,如君独步稀。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送奚贾归吴 郎士元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

水清迎过客,霜叶落行舟。

遥想赤亭下,闻猿应夜愁。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权德舆 候晓起徒驭,春江多好风。

白波连青云,荡漾晨光中。

四望浩无际,沉忧将此同。

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见触饵鳞,仰目凌霄鸿。

缨尘日已厚,心累何时空。

区区此人世,所向皆樊笼。

唯应杯中物,醒醉为穷通。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

终当此山去,共结兰桂丛。

秋日富春江行 罗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泛富春江 陆游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读史 陆游 人间著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

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厌钓渔矶。

功名 陆游 少年妄意慕功名,老眼看来一发轻。

金甲虽如朝邑尉,羊裘终愧富春生。

连娟落月依山尽,寂寞寒潮蘸岸平。

要识放翁新得意,蓼花多处钓舟横。

遣怀 陆游 秋风策策冷吹衣,谢病经年昼掩扉。

绝世本来希独立,刺天不复计群飞。

细思万古名何用,太息九原谁与归? 葬近要离非素意,富春滩畔有苔矶。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把与朱元思书改写为600字的现代文 书信也行 不要散文

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

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

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

”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

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 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

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

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 、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

”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

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唐朝韦庄称富 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

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独绝。

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

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

...

《富春山居图》描写了什么画面?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两段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歌咏富春山水的诗词,并注明作者、出处哦】作业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 崔涂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苹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送李判官赴东江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 李德裕 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 松上夜猿鸣,谷中清响合. 冲网忽见羁,故山从此辞. 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 李德裕 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 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送王少府归杭州 韩翃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富春 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 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送陆判官归杭州 皎然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 皎然 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送孙愿 郎士元 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 擢第人多羡,如君独步稀.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送奚贾归吴 郎士元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 水清迎过客,霜叶落行舟. 遥想赤亭下,闻猿应夜愁.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权德舆 候晓起徒驭,春江多好风.白波连青云,荡漾晨光中. 四望浩无际,沉忧将此同.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见触饵鳞,仰目凌霄鸿.缨尘日已厚,心累何时空. 区区此人世,所向皆樊笼.唯应杯中物,醒醉为穷通.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终当此山去,共结兰桂丛. 秋日富春江行 罗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泛富春江 陆游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读史 陆游 人间著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 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厌钓渔矶. 功名 陆游 少年妄意慕功名,老眼看来一发轻. 金甲虽如朝邑尉,羊裘终愧富春生. 连娟落月依山尽,寂寞寒潮蘸岸平. 要识放翁新得意,蓼花多处钓舟横. 遣怀 陆游 秋风策策冷吹衣,谢病经年昼掩扉. 绝世本来希独立,刺天不复计群飞. 细思万古名何用,太息九原谁与归? 葬近要离非素意,富春滩畔有苔矶.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