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何梦瑶的诗词



关于名医何梦瑶有哪些历史记载?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 池,晚年自号研农,广东南海人。清代著名医家。何梦瑶聪颖好学,多才多艺,对诗歌、 医学、文史、音律、算术、历法等,均有研

关于名医何梦瑶有哪些历史记载?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 池,晚年自号研农,广东南海人。

清代著名医家。

何梦瑶聪颖好学,多才多艺,对诗歌医学、文史、音律、算术、历法等,均有研 究。

最初习儒,10岁能文,13岁工诗,不仅 旁通百家,尤以诗名,有“南海明珠”之誉 及“惠门八子”之称。

因幼时体弱多病,故 对医药之术很留心,喜诵岐黄家言,对医药 颇有心得。

雍正八年( 1730),时年38岁, 中进士,其后尝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 等县县令,官居思恩时,瘟疫流行,他广施 方药,救活了许多人。

他为官清廉,“治 狱明慎,宿弊革除,有神君之称”,但也 常“不名一钱”,“贫不能具舟车”。

1750 年,他弃官辞归故里,潜心学术,热心医学 教育,悬壶济世,专心医业至终老,并以著 书为乐娱。

孩子缺土,和火,起什么名字好,我姓何,我给她起了个名字何梦...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

(《难经·七十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五、医术学习 1.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汉·张机《金匮要略》)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4.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8.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

(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9.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

(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11. 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12.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礼记》) 13. 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14.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5. 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

(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六、阴阳五行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6.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0.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1.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 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13.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宝命全形论》)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素问·脉要精...

名医倪维德对后世做出了怎样巨大的贡献?

首创目病病因分类。

倪氏以前眼病分 类多采用以症状分类,不仅分类繁多,难以 记忆和运用,而且未能揭示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临床治疗。

倪氏首创病因分类,. 通过经络脏腑定病位、病性,形成了审症求 因、分经辨证的眼科辨证体系。

把眼科疾病分为风热、七情五贼、血为邪胜凝、气为怒 伤散、血气不分混、热积、阳衰、阴弱、心火乘金、内急外弛、奇经客邪、为物所伤、 伤寒愈后、强阳抟实阴、亡血过多、斑疹余毒、深推为害等18类,以因概异中求同。

同时又注意同中求异,辨证施治。

如“七情五 贼劳役饥饱之病”一节,以具备七情五贼劳 役饥饱损伤脾胃的共同病因病机,且具有“其病红赤睛珠痛,痛如针刺,应太阳眼睫 无力,常欲垂闭,不敢久视,久视则酸疼,生翳皆成陷下,所陷者或圆或方,或长或 短,或如点,或如缕,或如锥,或如凿”为共同之症状,也提出其病因:“或因七情内 伤,五贼外攘,饥饱不节,劳役异常。

足阳明胃之脉,足太阴脾之脉,为戊己二土,生 生之原也。

七情五贼,总伤二脉,饥饱伤胃,劳役伤脾,戊己既病,则生生自然之 体,不能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

可见病症相同,但病因却并不同,在治法上也 就不同,他以:“柴胡复生汤主之,黄连羊肝丸主之。

痛睛甚者,当归养荣汤主之,助 阳活血汤主之,加减地黄丸主之,决明益阴丸主之,加当归黄连羊肝丸主之,龙脑黄连 膏主之。

”这些升发阳气的药予以治之。

对方剂药物学的研究为处方的典范。

所 列46方,每方之君臣佐使、逆从反正均描述精详。

如对治疗“眵多,紧湿羞明,赤脉贯 睛,脏腑秘结者”的方药“芍药清肝散方”组方:“白术、川芎、防风(各三分),甘草 (炙)、荆芥(各二分半),桔梗、羌活(各 三分)、芍药(二分半)、柴胡(二分)、前胡、薄荷、黄芩(各二分半)、山栀、知母 (各二分)、滑石、石膏(各三分)、大黄 (四分)、芒硝(三分半)”详析为“……先 以白术之甘温,甘草之甘平,主胃气为君;次以川芎、防风、荆芥、桔梗、羌活之辛温,升 散清利为臣;又以芍药、前胡、柴胡之微苦,薄荷、黄芩、山栀之微苦寒,且导且攻为佐; 终以知母、滑石、石膏之苦寒,大黄、芒硝之大苦寒,祛逐淫热为使。

……”可见其组方严 谨,主治明确,用法详细,眼药原科的选制配备尤为精当。

总之,倪维德阐发了李东垣的脾胃学 说,并将这一理论用之于眼科疾病临床诊治, 不拘泥于五轮八廓证候分类,首创目病病因分类,依据全身病理变化辨治眼病,重视经络在眼病治疗中的作用,强调分经辨证,按经遣 药。

治疗除以内服药为主,还视病情配合使用 手术、外洗、眼部用药等外治法,为中医眼科学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大家帮帮忙给姓何的女孩提一些好听的名字。

.胃癌晚期中医效果较好,因为晚期癌症患者因为癌细胞消耗性大体质虚弱,癌细胞大多已经多处转移,西医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而且患者也不能耐受手术与放化疗,服用中药可以全面调理机体内环境,补气养血,扶正祛邪,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痛苦,延长生命..建议采用中医的疗法治疗。

医学界,素有北同仁南德杏之说。

徳杏樘的张学俊医生在医治此类病症方面的权威性可见一斑。

所以你不妨考虑看一下。

去年我们小区,张老太就是诊断出了癌症晚期,他儿子带她去这里,本来是诊断只能活3个月,最近我还看他在小区里散步,感觉精神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