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后世写陶渊明的诗词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与人生境界的探索摘要: 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人生境界的探索摘要: 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

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

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

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

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 平淡醇美 艺术特色 人生境界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诗歌的艺术特色(一)生活背景: 陶渊明(公元356--427)又名陶潜、字元亭,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

据史书记载,东至县东流镇东晋时期属浔阳柴桑(今属九江彭泽县),陶渊明在彭泽做县令,经常到东流种菊。

留下千古佳话,后人敬羡先生,建祠以祀。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

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

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那时一个动乱的年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

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

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

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让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

最终“爱丘山”的夙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

他开始身在仕途,心在田园了。

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

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田园被其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前人常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

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

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

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正和陶渊明的为人一样。

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的它美。

试看《劝农》诗中的一节: 熙熙令音,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这里呈现出一幅和平的农作图,实际是把中国农村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加以美化的结果。

《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也有类似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

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 想和人生观念。

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

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曾参加耕作。

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大约是很有限,甚至,也许是可有可无。

这种农业劳作的实际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头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具端。

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

尽管诗人实际做不 到这一点,但他尝试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

同时又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这里写到了体力劳动的艰苦和 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

同类诗中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以上主要分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反映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 方式的思考。

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

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

关于陶渊明的诗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杂诗(十二首之第二首)(陶渊明)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十二首之第一首)(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拟挽歌辞 其三(陶渊明)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 其一(陶渊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拟挽歌辞 其二(陶渊明)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陶渊明)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饮酒 其九(陶渊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命子 其一(陶渊明)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要名家写的陶渊明的作文

桥 我僵硬而冰凉,我是一座桥,我横卧在一道深渊之上。

这头扎进泥土的是我的足尖,另一头是我的手,我死死咬住正在碎裂的粘土。

我上衣的下摆飘向我的两侧。

深渊里冷森森的福雷伦河发出阵阵喧嚣。

没有一个旅游者曾迷路来到这座行步艰难的山上,这座桥在各种地图上还未标出。

——我就这样卧着,等着,我只能等待。

一座桥一旦造好,只要不坍塌,就依然是座桥。

那是在傍晚时分——是第一个还是第一千个傍晚,我就不知道了——我的思绪总是乱糟糟的,总在兜圈子。

夏日的傍晚时分,小河里的流水声更加低沉,这时我听到一个男人的脚步声!朝我走来,是在朝我走来。

——伸展你的四肢,桥,站立起来;没有扶手的梁木,挡住那位托付给你的人。

快悄悄打消他脚步的顾虑,可他还在犹豫,好就让他认识认识你,学山神的样子把他扔到岸边。

来了,用他那根手杖的铁尖头敲打着我,然后用它撩起我上衣的下摆,理好放在我身上。

他将尖头一下戳进我的浓发之中,在里面放了很久,好像是让它疯疯癫癫地四下里张望。

我正梦想跟随他越过高山和山谷,他却双脚一蹦,跳到了我身子的中央。

我毫无准备,剧烈的疼痛使我浑身战栗。

这是谁?是个孩子?是个梦?是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是个寻短见的?是个诱惑者?是个毁灭者?我转过身去看他。

——是桥在转身!还没等转过身来,我已坍塌。

我在坍塌,我已破裂,先前一直在湍急的水流中静静地凝视着我的那些尖利的卵石刺穿了我的身子。

陶渊明写菊的诗

陶渊明《饮酒》赏析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 【主持人】陶渊明幽居于田园之中,不问世事的隐士,竟然能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归宿,您能谈一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吗? 【程郁缀】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

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

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

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

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

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

这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像李白,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那么他挂冠归隐以后就隐居到田园中去,他的晚年是在田园中度过的。

他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邻居的老人们一起来喝酒,他自己没酒喝的时候就去敲人家的门说你家有没有酒,所以这个是非常率真的。

而且他还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他有首诗歌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个“愿”一般人理解为回归自然之愿,但是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还可以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个愿望就是丰收的愿望。

我认为只要能够丰收,那么衣服打湿了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于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这一点也不影响陶渊明形象的伟大。

陶渊明性格方面是非常率真的,他自己说“少无适俗运,性本爱丘山。

”他很喜欢自然、很喜欢率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他这个人不会弹琴,可是他自己家里老是放着一把无弦琴,就是没有琴弦的那个琴,高兴起来的时候就把琴拿着拨喇拨喇,没有琴弦肯定没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不要这个声音。

“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就是说只要有琴动的意趣就不需要有子弦的声音,这是非常有趣的。

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评析一下陶渊明这首《饮酒》。

【程郁缀】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

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

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主持人】这首诗对我们今天的意义何在? 【程郁缀】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

写陶渊明的评价句子

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

古今贤之,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

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

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恐怕却未必尽然。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确如其言,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希望建功立业。

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

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 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

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的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 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欲仕则仕,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鲁迅先生的话,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

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贵其真也。

”人贵真、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

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

论述陶渊明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与人生境界的探索 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

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

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

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

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陶的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但后来也一定程度上受了道家的影响。

他少有济时之志,后屡遭挫折又放弃了这种理想,但能坚持志节,不肯随俗浮沉。

可惜他终于“委运乘化,”要顺应天命,对世事持消积不问的态度。

他归田以后,参加了一部分生产劳动,跟农民平等相处,这是他思想进步的一面,对于他的文学成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陶诗不仅开拓了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的新天地,而且在田园诗的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他的诗是一种新的开创,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都着重于关于国家政治的题材,陶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可伦比的成就,一下子便将田园诗推向了峰巅。

清人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

唐人祖述者,王右承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义曹有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可见唐代田园诗人各自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吸取了某一方面的长处,而不能从整体上超越陶渊明。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今天,仍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倍受现代人关注。

影响: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

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

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

其中《少无适俗韵》,编在中学生语文课本中。

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

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

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却未必志同道合。

仔细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的无神论者。

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

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

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的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

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

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

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

陶渊明所有的诗歌有哪些???最好很有名的!要30首。

饮酒二十首并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 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十三∶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还旧居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悲从弟仲德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於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岁暮和张常侍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生平

陶渊明生平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祖父、父亲均作过太守。

外祖父孟嘉曾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

“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颜延之《陶征士大讲述诔》)“自余为人,逢运之贫。

箪瓢屡罄,希谷冬陈。

”(《自祭文》)这是他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杂诗》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吐露出建功立业的宏愿。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明,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

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了六、七年。

三十六岁时,作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

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作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四十一岁辞归。

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

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使他早昕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

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

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

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著名有田园诗有《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等。

由于他以全部身心热爱着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注入笔端,所以他笔下的农村田园风光和谐自然,别开生面,后代的评论家、诗人曾给以很高的称誉。

陶渊明在田园诗中,还歌咏了劳动生活。

这些诗感情朴素而真挚,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如《归园田居》之三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出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和安贫苦节的决心。

《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反映了作者对劳动的意义和农民的勤苦艰辛都有了较深的体会。

陶渊明还创作了不少咏怀诗,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

这些诗中,贯穿着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会,表现了他对尘俗的厌恶,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蔑视。

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

但有些诗篇,也流露出壮志未遂的苦闷无奈和乐天安命的宿命论思想。

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如《咏荆轲》等,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或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陶渊明的文、赋作品虽数量不多,但几乎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制。

《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等都一扫晋宋文坛雕章琢句的华靡之风,感情真挚而强烈,风格质朴而自然,使人可以洞悉诗人坦露的胸襟,听见他那诚挚而又激愤的心声。

欧阳修曾度评价他的作品,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 陶诗的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

他的诗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一)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

陶诗的平淡自然有其显著的特色,即“凶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苏轼《评韩柳诗》)以朴素的衣着妆裹着丰美的姿容,貌似枯槁而内在丰腴,这就使他的诗能寓丰采情味于平淡之中。

所以苏轼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惠洪《冷斋夜话》引苏轼语)这种平淡自然是耐人咀嚼回味的。

陶诗的诗一显著特色是情、景、理的交融。

诗中,往往将诗人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意境。

如《饮酒》之五,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事迹,趣事

陶渊明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

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

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

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

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这里记载了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

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

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

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办法。

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

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在彭泽县任职。

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

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

”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

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篇传世之作。

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

他十分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

辞中叙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

但文中有些乐天知命思想是不足取的。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情真实充沛,富有抒情意味。

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

”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 从陶渊明29岁为州祭酒至辞官彭泽今共13年。

他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从而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陶渊明最后的这20余年的田园生活和其他隐士们的隐居山林不同。

陶渊明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

这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如《归田园居》、《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长公曾一仕”;《拟古》中的“少时壮且厉”;《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述酒》《读山海经》中的“巨猾肆威暴'、“精卫衔微木”:《杂诗》中的“白日沦西阿”;以及《咏荆轲》等等。

在这些诗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身恋归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青松在东园,众草投其姿;凝霜殓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这里,诗人以青松自比,虽然“卓然见高枝”,但在那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仍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还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比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虽然他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但他还不愿服老,还想继续作一番事业,建功立业。

至于《咏荆何》、《读山海经》,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

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他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当时社会士大夫鄙视劳动的情况下,这本身便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劳动生活气息。

参加劳动,尊重劳动人民,能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乐趣,这确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二首、《归园田居》、《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

”“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诗人,能够早出晚归辛勤耕作,并且要“长如此”,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

这不仅是劳动本身的意义,而且也是对劳动观念的变革。

“人生归有道,衣食因其端”,诗人在这里宣扬了依靠劳动而食的真理,这种观点确...

写陶渊明的评价的句子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

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

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

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的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 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

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

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 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

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

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

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