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楼兰古国诗词



有关写“楼兰古国”的诗句有哪些?1、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 《从军行》2、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六首》3、未须携去斩楼兰 ——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4、始返楼兰国 ——陈子昂 《和陆明

有关写“楼兰古国”的诗句有哪些?

1、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 《从军行》2、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六首》3、未须携去斩楼兰 ——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4、始返楼兰国 ——陈子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5、三四讨楼兰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6、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7、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8、游猎向楼兰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9、挥刃斩楼兰——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10、楼兰斩未还——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年代: 唐 作者: 岑参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擂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大夫鹊印摇边月,天将龙旗掣海云。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传说中的楼兰古国是什么样的

楼兰王国位于中国大陆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七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历史上,楼兰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西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周边有着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人们在门前环绕的清澈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生活在大自然的恩赐园地。

在楼兰王国前期,楼兰古城是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依山傍水的楼兰城成了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早在西元前七七年,楼兰地区已是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 楼兰城不只是在二千年前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从考古发现上也证实了楼兰国的地理环境从石器时代便是非常适合于人居住之处。

在孔雀河下游两岸,新发现的近十处古代人类遗址中可以看到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

还有一些五千~六千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

这些遗迹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在历史的记载中,它曾经是我国古代西部对外开放最繁华的商城,这里的居民们也种植小麦、饲养牛羊,日常用品是胡杨木、兽角、草编类制品。

...统治者是谁?具体在今天哪个地方?求有关楼兰古国的史资、掌故以...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意思: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唐·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意思: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3、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意思:前年攻破楼兰国,去年又夷平月支国。

4、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意思: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5.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意思:他与同伴们成双结对地挥鞭纵马,前往楼兰的边塞之地游猎。

6.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意思: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7.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意思:要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用这把三尺的宝剑,莫使留下怨恨像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

8.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唐·李白《出自蓟北门行》意思:攻破敌国,弯弓射杀胡人的贤王。

9.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意思: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10.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唐·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意思:刚刚从楼兰之国归来,马上又奔向朔方边城。

11.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宋·文天祥《太白楼》意思:男子的志向就是要击破楼兰,闲下来却开始品茶拜羽仙。

...

楼兰古国怎么灭亡的?

楼兰一直是为中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憧憬的神秘之地。

二千年前,那里是丝绸之路上的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我国古代西部对外开放最繁华的商城。

这里的居民也种植小麦、饲养牛羊。

他们的日常用品是胡杨木、兽角、草编类制品。

这个显赫一时的古代商城为何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

然而声势浩大的“太阳墓葬”却为楼兰的毁灭埋下了隐患。

“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

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

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壮观,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

“太阳墓”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

据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圆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生态的破坏也不能仅仅归结于“太阳墓”,各种因素的合成力量必然会导致生态的失衡。

楼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久而久之,原来芳草遍地的绿洲再也留不住一片绿色。

在出土的汉文简牍中,可以了解到楼兰士兵口粮减少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楼兰环境恶化后的困顿。

另外,战争直接导致楼兰古国的消亡也是完全可能的。

在海上贸易时代之前,东西方贸易只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塔里木南边的鄯善,就成了周边列强掠夺的重要对象。

人类利益的驱动,也是一个导致环境改变的重要力量。

公元4世纪时,楼兰逐渐废弃。

其主要原因是:公元4世纪后,自敦煌进入西域的古道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通过伊州(今哈密)一途外,还有新开拓、交通更为方便的大海道。

交通路线变更,立即使楼兰丧失了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

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

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

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

楼兰人欲哭无泪。

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

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

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楼兰王国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西南距若羌县城22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

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

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

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

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亻去)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

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

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

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

其国王奉法。

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古国是在中国那个朝代出现的?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

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

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

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

楼兰人欲哭无泪。

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

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

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TTGTTG楼兰:俗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3800年,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多大的时间跨度?在中原的3800年,还是夏朝的统治时期

文中的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管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条件楼兰姑娘的美,跨越时空还是留给了生活在3800年后的我们,那没有去过古墓沟的人,要找到它绝非易事。

这里实际上是一片正在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一条又一条,似连又若离,我们也是几经周折,才在这片沟群中找到古墓沟。

古墓沟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墓地选择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来当时人们就很看风水"。

初见墓地,就给人震撼之感。

偌大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墓。

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后羿射日,射下的9个太阳,是否就落在了这里?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这个"核"是由紧密的一圈圈胡杨木桩构成的。

我数了一数,每个墓地的胡杨木圈都是7层,"7"的数字,一定在当时有什么含意,也许与佛塔多为7层寓意是一样的吧?墓地之外围,又有一批鳞次栉比、埋葬甚浅的小墓,正是这些小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第一具女干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赶忙上前照相,留下永远的纪念。

我却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见过斯文·赫定当年给楼兰女尸拍下的照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想不到我也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的感觉更是十分强烈。

楼兰姑娘的确十分美。

她们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

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

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

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

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

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

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

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

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

据后来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王炳华研究员告诉我,他们曾以古墓沟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为材料,先后请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总共做了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别较大外,其余都在3800年上下。

基本上可以认为古墓沟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

关于那两组差别较大的测定,还曾经有过一段故事

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将楼兰女尸送往上海展览,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捷足先登赶到机场迎接,考古所负责护送的同志不小心说出了误测的女尸年龄,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报》抢先发表了楼兰女尸有6000年尸龄的报道。

6000年的尸龄,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记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好在后来大量的检测结果出来,才弥补纠正了这一错误。

楼兰女尸虽然只有3800年尸龄,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

在出土的女尸身上,我们发现了干瘪的臭虫,在她那修长的金发内还找到了死去的虱子。

虱子、臭虫是"趋温性"寄生昆虫,居然未因人体死亡冷却而离去,抑或它们对美丽的楼兰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恋情?这也许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

美丽的楼兰姑娘生活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从勉强裹体的...

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绝对性的答案是没有的 下列资料参考吧!楼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丈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径89°55′22〃,北纬40°29′55〃〃,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东距罗布泊北岸28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佛塔和“三间房”成为楼兰遗址的标志,古城遗址包括城区面积10.8万平方米和东郊墓地MA、HB、周围寺院民居遗址及楼兰贵族墓。

1901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维吾尔向导奥尔得克的帮助下发现了楼兰古城,从挖掘出上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原名楼兰。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

魏晋之时,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道。

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楼兰被人们称为“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

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忽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这一切至今还是个没有真正揭开的谜底。

到了唐代,“楼兰”就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

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的诗句。

楼兰王国的历史还远不是一个楼兰古城所能揭开的。

根据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阳墓地和小河 5号墓地出土的干尸,考古专家向人们揭示了楼兰的历史:上溯4000年左右的一段时期,楼兰地区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走了。

其后的2000多年,楼兰找不到一丝痕迹,史书中也没有半点墨迹。

汉一晋时期,楼兰地区出现了蒙古人

这时的楼兰演绎出农业文明,并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传递着东西方文明。

而在晋代之后的1500年,楼兰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100年前,人们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偶然看见了楼兰残破的城墙和佛塔。

有的学者认为:斯文·赫定发现的这个楼兰古城既不是早期楼兰王国的都城,更不是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的国都(扌于)泥城,因为楼兰古城碳 14测定的年代不早于东汉。

斯坦因在黄文弼发现的土垠遗址西南不远处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城(编号LE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称其“方城”,位于罗布泊北岸之西,铁板河末流的河网地带,“方城”距离楼兰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这是早期的楼兰都城。

当时的楼兰王国还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

由于楼兰王安归与匈奴勾结,不断地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使,汉朝大将军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杀安归。

傅介子带着刺客来到楼兰,假称要赏赐安归金币。

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

左右王公贵族见状纷纷逃散。

傅介子立即召告楼兰国民:“安归王对汉朝犯下了死罪,天子派我来杀掉他,现在汉朝的部队已赶到,改立在长安纳为人质的安归的弟弟尉屠焉为新国王。

”傅介子斩下安归的首级,派快马送回长安,悬于长安未央宫北门下示众。

平定楼兰之乱后,汉昭帝即诏立尉屠焉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授予国印,赐宫女为妻及大批车马和辎重。

行别时尉屠焉对汉昭帝说:“我长期在长安居住,现在回去当国王,孤身一人,恐难服众。

而且前王子尚在,回去后恐被其仇杀。

楼兰国中有伊循城,那是一块富饶美丽的绿洲,天子可派一名将领率部队到那里屯田积谷,也使臣有所依靠。

” 于是汉朝即派一名司马,带兵40人随尉屠焉一起回西域。

尉屠焉继位后,于公元前77年将国都从罗布泊北岸的楼兰故都(方城)迁到(扌于)泥城(今若羌县城),汉朝在(扌于)泥城以东的伊循城(36团米兰遗址)也设立了伊循都尉。

此后楼兰故都没有再发展,估计只有原王室贵族仍居住在这里,从2003年楼兰贵族墓的发掘,也说明了这一点。

东汉时期,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任西域都护,派手下索励率酒泉、敦煌兵千人到罗布泊屯田造房,并召集鄯善、焉耆、龟兹等国士兵各一千人在孔雀河下游拦河筑坝,引水开荒,积粟百万。

由于孔雀河被拦,导至下游楼兰故都水源断绝而废弃。

屯田士卒在罗布泊西岸起“白屋”,建新城,逐渐形成了今天可看见的有“三间房”的楼兰古城,并将此发展成为西域长史府治所。

2003年3月19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楼兰考古队在对楼兰被盗墓葬进行清理时,发现了墓室中的壁画。

这座墓葬距LE方城约4公里,距离楼兰古城24公里。

墓室规模较大,前后室均绘壁画,前室东壁所绘身着华丽服装的男女人物形像,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显示。

专家否定了这是楼兰“王陵”的说法,推测其为3世纪前后“城内一个贵族家族的合葬墓。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楼...

关于古楼兰的历史

楼兰古国的传说令多少人向往,楼兰美女曾经将多少人迷醉,陈明的一曲《楼兰姑娘》又是那样风靡华夏神州。

那么曾经辉煌千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分显赫的西域楼兰古国为何神秘消失?成为垂悬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不解之谜。

现在应该是揭开其神秘面纱的时候。

西域楼兰是古代楼兰王国的故都,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罗布泊西缘。

据考古发现,古城楼兰为方城,边长约330米,面积,108900平方米,四周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

城中有3间大厅屋,坐北朝南,每厅足有90~100平方米,全是木结构,木材多为胡杨,还有很多芦苇,木材上还残留着朱漆,可见当年的显赫。

它曾经作为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的要塞和中转枢纽而闻名。

这个西域古国繁荣昌盛了几个世纪之后,便神秘的从地球上消失了。

上个世纪初, 西域古楼兰的神秘面纱被一个欧洲人第一次揭开,成为轰动世界的一大奇迹。

1901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维吾尔向导奥尔得克的帮助下发现了楼兰古城,从挖掘出上的佉卢文简“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原名楼兰。

随后探险者的脚步纷至沓来,西域楼兰这一历史瑰宝变得愈加神奇,愈加魅力无比。

中国科学家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不仅在古城中发现了大量的文物,还发现了古楼兰美女。

这令世界的目光久久聚焦在这里。

古楼兰成为了令中外众多科学家、探险者和游客向往的神秘乐园。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

魏晋之时,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道。

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楼兰被人们称为“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

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忽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这一切至今还是个没有真正揭开的谜底。

到了唐代,“楼兰”就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

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的诗句。

楼兰王国的历史还远不是一个楼兰古城所能揭开的。

根据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阳墓地和小河 5号墓地出土的干尸,考古专家向人们揭示了楼兰的历史:上溯4000年左右的一段时期,楼兰地区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走了。

其后的2000多年,楼兰找不到一丝痕迹,史书中也没有半点墨迹。

汉一晋时期,楼兰地区出现了蒙古人。

这时的楼兰演绎出农业文明,并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传递着东西方文明。

而在晋代之后的1500年,楼兰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100年前,人们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偶然看见了楼兰残破的城墙和佛塔。

有的学者认为:斯文·赫定发现的这个楼兰古城既不是早期楼兰王国的都城,更不是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的国都(扌于)泥城,因为楼兰古城碳 14测定的年代不早于东汉。

斯坦因在黄文弼发现的土垠遗址西南不远处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城(编号LE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称其“方城”,位于罗布泊北岸之西,铁板河末流的河网地带,“方城”距离楼兰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这是早期的楼兰都城。

当时的楼兰王国还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

由于楼兰王安归与匈奴勾结,不断地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使,汉朝大将军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杀安归。

傅介子带着刺客来到楼兰,假称要赏赐安归金币。

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

左右王公贵族见状纷纷逃散。

傅介子立即召告楼兰国民:“安归王对汉朝犯下了死罪,天子派我来杀掉他,现在汉朝的部队已赶到,改立在长安纳为人质的安归的弟弟尉屠焉为新国王。

”傅介子斩下安归的首级,派快马送回长安,悬于长安未央宫北门下示众。

平定楼兰之乱后,汉昭帝即诏立尉屠焉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授予国印,赐宫女为妻及大批车马和辎重。

行别时尉屠焉对汉昭帝说:“我长期在长安居住,现在回去当国王,孤身一人,恐难服众。

而且前王子尚在,回去后恐被其仇杀。

楼兰国中有伊循城,那是一块富饶美丽的绿洲,天子可派一名将领率部队到那里屯田积谷,也使臣有所依靠。

”于是汉朝即派一名司马,带兵40人随尉屠焉一起回西域。

尉屠焉继位后,于公元前77年将国都从罗布泊北岸的楼兰故都(方城)迁到(扌于)泥城(今若羌县城),汉朝在(扌于)泥城以东的伊循城(36团米兰遗址)也设立了伊循都尉。

此后楼兰故都没有再发展,估计只有原王室贵族仍居住在这里,从2003年楼兰贵族墓的发掘,也说明了这一点。

东汉时期,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任西域都护,派手下索励率酒泉、敦煌兵千人到罗布泊屯田造房,并召集鄯善、焉耆、龟兹等国士兵各一千人在孔雀河下游拦河筑坝,引水开荒,积粟百万。

由于孔雀河被拦,导至下游楼兰故都水...

保护环境的古诗有哪些?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5、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6、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9、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苏轼1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13、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柳宗元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1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1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1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19、楼东一株树,枝烟拂青烟。

桃树我所栽,别来向三年。

——李白2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2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2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2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2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2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27、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杜甫28、持钱买花木,城东坡上栽。

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

——白居易2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3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3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1、《活水亭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寄旧山僧》唐 王建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3、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大海般广袤的黄土地是我们永恒的襁褓和生命根基载着传说载着悲伤载着辉煌载着希冀也载着沉重的叹息--沙化的良田濒危的物种连绵的酸雨贪婪子孙的无休止索取正无情损伤着母亲的躯体历史的悲剧怎能忘记--罗马帝国从顶峰陨落楼兰古国难觅踪迹玛雅文明从地球上消失香格里拉不见了美丽……人类对大自然的无情虐待必然会招致大自然的回击面对日趋严峻的生存危机我们高亢呐喊,深情呼吁--善待恩泽万世的大地母亲吧为她编织青禾绿苗为她献出心中旋律爱护含辛茹苦的大地母亲吧因为爱护母亲就是爱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