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杀 诗词



求纪念南京大屠杀的诗词三十万人齐遇难,空前惨变痛于今。 一江遗恨同胞血,万古深仇父老心。 陵寝巍巍悲仰望,钟山莽莽愧登临。 诸君莫醉笙歌里,席罢应闻警报音。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

求纪念南京大屠杀的诗词

三十万人齐遇难,空前惨变痛于今。

一江遗恨同胞血,万古深仇父老心。

陵寝巍巍悲仰望,钟山莽莽愧登临。

诸君莫醉笙歌里,席罢应闻警报音。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

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

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

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

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

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

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

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

“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

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诗词杀一是为罪那首诗叫什么

桃花诗---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有谁知道这句诗的整首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

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

君不见,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

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

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

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千里杀仇人,愿费十周星。

专诸田光俦,与结冥冥情。

朝出西门去,暮提人头回。

神倦唯思睡,战号蓦然吹。

西门别母去,母悲儿不悲。

身许汗青事,男儿长不归。

杀斗天地间,惨烈惊阴庭。

三步杀一人,心停手不停。

血流万里浪,尸枕千寻山。

壮士征战罢,倦枕敌尸眠。

梦中犹杀人,笑靥映素辉。

女儿莫相问,男儿 凶何甚? 古来仁德专害人,道义从来无一真。

君不见,狮虎猎物获威名,可怜麋鹿有谁怜? 世间从来强食弱,纵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问,男儿自有男儿行。

男儿行,当暴戾。

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事在杀斗场,胆似熊罴目如狼。

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裹女心。

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

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

男儿莫战栗,有歌与君听: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

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

二桃杀三士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晏子春秋》卷 二《内篇》《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恃功骄傲无礼,晏婴劝齐景公除之,并授计让齐景公送去二个桃子,要 他们论功领取。

这三个人争执不下,先后自杀。

后常用“二桃杀三士”比 喻用阴谋杀人。

三国?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 唐?李白《梁甫吟》:“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投入费二桃。

李白写杀手的诗

李白《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一起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杀与不杀莫忖度”出自哪一首诗词

啄粟饮水孰教之,出入南北相追随。

母鸡春日宿鸡栖。

乘闲疾数数不得,跧伏性命能低回。

母鸡惯事徐啄开。

杀与不杀莫忖度。

累然多寡企磊落,呼童烹鸡色自若,往来旁午依前错,惺惺无眠过夜半。

三三两两旋母脚,可怜毛羽良毰毸。

朦朦如因当昼中。

秋山归来酒新熟,昆仑磅礴幽未判。

翼之腹之气自蒸,躬抱乾坤入烹煆,谪仙那能被法缚。

闻道轮回少安泊。

却思裹许若为活,有时踏转令交贵,倏然后先无定著,凝然有在应难唤,天机自动曾何疑。

食时莫怪唤不应,一点悬胎脱幽赞。

君不见阴阳气足有超越,恍惚惚恍生神观。

数声隔{彀弓换卵}闻淳音《鸡雏》 宋 汪莘负清抱黄圆如弹,请君寒江倚山阁...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的诗句大意是怎样的?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见汉?桓宽《盐铁论?疾贫》。

这两句大意是:处罚一人,能纠正百人的过失;杀掉一名罪犯,可以使一万人谨慎起来。

法律应该具有惩前毖后的威慑力量。

执法施刑时,应做到处罚一人,能使百人改过自新;杀掉一人,能使万人小心谨慎,绝不是为刑而刑,为杀而杀。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出自哪首诗?

不第后赋菊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

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

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

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

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1], 我花开后百花杀[2]。

冲天香阵[3]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4]。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杀:凋谢。

[3]香阵:阵阵香气。

[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

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

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

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

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

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

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

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

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

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

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

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

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

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

“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

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

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杀无生诗号的具体意思么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