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儿子想念亡母的诗词



思念亡母的诗词语句七歌之二(悼母) 吴嘉纪 尝见里人称母寿,抆泪即思我慈母。 慈母谢世值饥年,棺衾草草何曾厚! 我昔抱疴母在时,千里就医不相离。 谓儿形容一何瘦?涕洟落入手中糜。 只今灾荒生计拙,茅

思念亡母的诗词语句

七歌之二(悼母) 吴嘉纪 尝见里人称母寿,抆泪即思我慈母。

慈母谢世值饥年,棺衾草草何曾厚! 我昔抱疴母在时,千里就医不相离。

谓儿形容一何瘦?涕洟落入手中糜。

只今灾荒生计拙,茅檐卧病对风雪。

昔日食中母泪多,今日病里晨炊绝。

呜呼!二歌兮歌辛酸,孤身无倚海天宽。

七歌之二(悼母) 郑燮 我生三岁我母无,叮咛难割襁中孤。

登床索乳抱母卧,不知母殁还相呼。

儿昔夜啼啼不已,阿母扶病随啼起。

婉转噢抚儿熟眠,灯昏母咳寒窗里。

玉台咏 南望故乡, 云海中: 景色如画. 叹游子, 千里万里, 空劳牵挂. 岁月多少忧和喜? 人生几许苦与辣? 向慈母, 梦中再诉说, 我不怕. 呜呼!二歌兮夜欲半,鸦栖不稳庭槐断。

儿的生辰之际怀念已故母亲的诗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

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

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

“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描写思念母亲或者爱人和子女的的诗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

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

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关于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1. 光辉岁月 2. 青春纪念册 3. 朋友别哭 4. 野百合也有春天 5. 同桌的你 6. 美丽心情 7. 玻璃杯 8. 明天会更好 9. 完美世界 10. 丁香花 11. 分飞 12. 你的样子 13. 那些花儿 14. 奔跑 15. 回家 16. 祝你一路顺风 17. 千千阙歌 18. 童年 19. 回到过去 20. 水手 21. 下沙 22. 大约在冬季 23. 在他乡 24. 我的未来不是梦 25. 蜗牛 26. 祝福 27. 离别 28. 一生有你 29. 一路上有你 30. 再回首 31. 琥珀 32. 你的眼神 33. 忘忧草 34. 流年 35. 完美生活 36. 最想念的季节 37. 踏浪 38. 萍聚 39. 窗外 40. 真心英雄 41. 生如夏花 42. 一生何求 43. 烛光 44. 同一首歌 45. 龙的传人 46. 栀子花开 47. 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48. 秋日恋歌 49. 我是一只小小鸟 50. 相逢是首歌 51. 毕业生 52. 掌心 53. 橄榄树 54. 鲁冰花 55. 执着 56.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57. 一无所有 58. 故乡 59. 两只蝴蝶 60. 再回到从前 61. 蝴蝶花 62. 兰花草 63. 你在他乡还好吗 64. 夏虫 65. 光阴的故事 66. 其实不想走 67. 放心去飞 68. 潇洒走一回 69. 让我们荡起双桨 70. 送别 71.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72. 思念谁 73. 我愿你知道 74. 大学自习室 75. 友谊地久天长 76. 让世界充满爱 77. 十七岁的雨季 78. 驼铃 79. 中学时代 80. 外婆的澎湖湾 81. 明年今日 82. 勇敢一点 83. 两只老虎 84. 梦驼铃 85. 花木兰 86. 被遗忘的时光 87. 好人一生平安 88. 七子之歌 89. 蜗牛与黄鹂鸟 90. 偶然 91. 在那遥远的地方 92. 路灯下的小姑娘 93. 难舍难分 94. 轻舞飞扬 95. 我是女生 96. 当我想起你 97. 青苹果乐园 98. 跟往事干杯 99. 我们的纪念册 100. 祝你平安 101. 明月千里寄相思 102. 似水年华 103. 我怎么哭了 104. 永夜 105. 少年壮志不言愁 106. 捉泥鳅 107. 寂寞的自由 108. 单眼皮女生 109. 春天在哪里 110. 青春无悔 111. 离开 112. 歌声与微笑 113. 蝴蝶飞呀 114. 耶路撒冷的星空 115. 干杯朋友 116. 爸爸的草鞋 117. 流浪歌手的情人 118. 大中国 119. 恋恋风尘 120. 想把我唱给你听 121. 往事随风 122. 执著 123. 三月里的小雨 124. 成吉思汗 125. 小螺号 126. 未来的未来 127.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128. 娃哈哈 129. 学习雷锋好榜样 130. 且行且珍惜 131. 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132. 朋友首日封 133. 星光依旧灿烂 134. 卖报歌 135. 乡间小路 136. 蒲公英 137. 乡间的小路 138. 读书郎 139. 兄弟情深 140. 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 141. 张三的歌 142. 小小少年 143. 今天我们要走了 144. 难兄难弟 145. 模范情书 146. 乡愁 147. 闪亮的日子 148. 忘了我是谁 149. 骊歌 150. 白桦树 151.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152. 纯真年代 153. 雨中即景 154. 青春日记 155.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56. 好爸爸坏爸爸 157. 白衣飘飘的年代 158. 恋曲1980 159. 女孩与四重奏 160. 早班火车 161. 生命之诗 162. 冬季校园 163. 老屋 164. 垄上行 165. 松花江上 166. 墓志铭 167. 那时花开 168. 我们的田野 169. 希望你明年冬天会来 170. 再见(小虎队) 171. 青春正传 172. 红河村 173. 毕业旅行 174. 恋人岛 175. 单车岁月 176. 冲出你的窗口 177. 关于现在关于未来 178. 爱的叮咚 179. 秋蝉 180. 我们的一生 181. 思念总在分手后 182. 我是猫 183. 来自我心 184. 文科生的一个下午 185. 爱人同志 186. 当我老了 187. 在劫难逃 188. 我去2000年 189. 昨天今天 190. 流浪的承诺 191. 樱园梦 192. 阿美阿美 193. 告别的年代 194. 雨滴 195. 秋梧桐 196. 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 197. 时间快转 198. 你那好冷的小手 199. 我们去远方 200. 音乐虫子 201. 归去来兮 202. 火车开往冬天 203. 却上心头 204. 生命中的精灵 205. 没有想法 206. 我们多么幸福 207. 飞鸟与冬天 208. 鹿港小镇 209. 蓝色理想 210. 赶海的小姑娘 211. 踏着夕阳归去 212. 爷爷为我打月饼 213. 春分 214. b小调雨后 215. 百分之百女孩 216. 丁香姑娘 217. 未央歌 218. 命运之变奏 219. 珍惜(苏有朋) 220. 朋友(周华健) 221. 第一次(光良) 222. 爱已成歌 223. 妈妈的黑头发 224. 何年何月再相逢 225. 恋恋同学情 226. 好风长吟 227. 冒险小子 228. 故事里的树 229. 第五个季节 230. 俏姑娘 231. 为你难过 232. 年轻人的心声 233. 未名湖是个海洋 234. 方便面精装版 235. 久违的事 236. 心愿(四个女生) 237. 上班族 238. 歌唱王二小 239. 赤足走在田埂上 240. 小小牵牛花 241. 车窗 242. 时光牧童 243. 花雨伞 244. 北京的冬天 245. 小雨滴 246. 你不在的北京还下着雨 247. 彝家娃娃真幸福 248. 青春(沈庆) 249. 郎心似铁 250. 那天(艾敬) 251. 我们相识 252. 嘿,不要叫醒我 253. 雨恨云愁 254. 纷纷飘坠的音符 255. 红月亮(李蓓) 256. 停电的晚上 257. 匆匆别后 258. 忆儿时 259. 九月(许巍) 260. 我没醉 261. 等人就象在喝酒 262. 随你而去 263. 伞的宇宙 264. 我居住的地方 265. 我踏浪而来(沈雁) 266. 云知道你是谁 267. 西风的故事 268. 午后的雷雨 269. 已是盛夏 270. 岁月(沈庆) 271. 湖边含羞草 272. 为什么要走 273. 来不及呼吸 274. 月亮(老狼) 275. 昨夜没有留下梦 276. 青青河边草 277. 请到天涯海角来 278. 兰花花 279. 红蜻蜓 280. 逛新城 281. 思乡曲 282. 恰似你的温柔 283. 深深的海洋 284. 花儿与少年 285. 紫竹调 286. 星星索 287. 小背篓 288. 洗衣歌 289. 采蘑菇的小姑娘 290. 美丽的姑娘 291. 春分立秋冬至这么多你自己挑吧!...

陆游怀念他的妻子十年的时候写得一首诗是什么内容

纪念妻子十年的是苏轼写的,作品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

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

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小轩窗,正梳妆。

"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这犹如结婚未...

为什么苏轼会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的爱情诗词

凄凉幽独,黯然魂销这首词虽说是“记梦”,方显沉痛;正为“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而是“相顾无言?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

推己至人,真挚朴素,沉痛感人,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其他都是抒胸臆,但真正的文人,往往不合时宜。

更何况苏轼正是春风得意,颇受压制,心境抑郁,共过生死,11年的关心和爱护,充满信任的抚慰。

王弗给与苏东坡的是“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

人虽亡,远离利己、轻浮的小人。

在王弗努力下,当丈夫跟客人在家中交谈的时候,她在背后听着,给出自己对不同客人的看法,提醒丈夫结交贤人,苏东坡才有闲情逸致去“浴乎沂,风乎舞雩”。

同过患难。

密州生活困苦,与继室王闰之(王弗去世三年,苏东坡续娶王闰之,正是这种相濡以沫的亲情。

王弗不仅是好伴侣,更是他事业上的帮手。

王弗具有观察人的能力,而曾经的美好难忘。

这十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没有久别重逢、卿卿我我,也不可能忘却。

梦中回到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的家,夫妻相见,也全是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

无法日夜想念,但即使不思量、年轻气盛的年龄,是王弗的堂妹,亦贤妻良母)及儿子均一起生活,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别后种种从何说起。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

梦里看见的,唯有泪千行”!正唯“无言”。

苏东坡才高天下,苏先生设想此时亡妻一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

生死相隔,转瞬十年,诉悲怀...

历史上发生的真实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古代现代凄美的圆满的皆可)有...

1.唐伯虎与沈九娘唐伯虎名寅,江苏吴县人,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明朝。

只因他早年生活放荡,刻过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加上明清的小说,戏剧,弹唱又编造他“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在后人的印象中,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

唐伯虎一生娶过两个妻子,前妻徐氏,出身官宦人家,好享受,慕荣华,热望唐伯虎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一四九九年,唐伯虎乡试第一,中了解元,徐氏喜出望外。

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唐伯虎进京会试,受到科场泄题案的无辜牵连,不幸琅铛入狱。

徐氏得知,料定唐伯虎从此难以高升,就收拾细软,回娘家去了。

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后来,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

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有了这个好伴侣,画艺愈见精到。

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

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作官妓看待,就益发敬重他了。

天长日久,两人产生了爱情,成了夫妇。

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

一五九○年,苏州水灾。

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

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

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九娘已经病入膏盲。

唐伯虎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

一五一二年冬至前,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

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

”听了这番话,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

沈九娘死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晚年皈依佛法,号称六如居士。

2.汉武帝与李夫人宫廷乐师李延年精通音律,能作曲,能填词,也能编舞,是天生的艺术家。

某天,汉武帝摆宴的时候,李延年侍宴,在席中一边自弹自做的一首新歌:“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首作曲的首度演出很成功,武帝叹息道:“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李延年打蛇随棒上,趁势说:“陛下,歌中唱的,就是延年的小妹。

”武帝心中一动,立命召李氏入宫,一看,果然是沉鱼落雁、妙丽善舞。

武帝遂纳李氏为妃,号为李夫人。

于是,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

不久李夫人怀孕,生下一个男婴封为昌邑王。

其实,李夫人也跟她哥哥一样,都是歌坛、舞林、音乐圈三栖发展的演艺人士,不过,武帝向来不在乎这个。

戏子,戏子又怎么啦,卫皇后不也一样是流行歌手出身吗?他宠爱的妃子,除了陈阿娇,别说出身公卿列侯,连良家女子都找不到。

一天,武帝去李夫人宫中,忽然觉得头痒,于是用李夫人的玉簪搔头。

这件事传到后宫,人人想学李夫人的样子,头上都插了玉簪,一时长安玉价加倍。

玉搔头一说,从此而来。

可惜情深不寿,李夫人入宫只短短几年,却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卧床不起。

武帝亲自去看她。

李夫人一见武帝到来,急忙以被覆面,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可复见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

”汉武帝坚持想看一看,以赏赐黄金及封赠李夫人的兄弟官爵作为交换条件,她仍执意不肯。

武帝甜言蜜语说,“你年轻的时候人人都说你美丽,但是和你现在的样子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李夫人只是背着脸,独自啜泣。

武帝辛辛苦苦背了一晚上的诗,都没有讨到李夫人的欢心,心里不悦,拂袖而去。

汉武帝离开后,李夫人的姐妹们都埋怨她。

李夫人叹气说:“我本出身微贱,皇帝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而已。

现在他如果看见我没有平时漂亮,必然心生嫌恶,惟恐弃之不及,怎么会在我死去后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几天后李夫人去世。

李夫人拒见武帝,非但没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无限的痛苦,将李夫人用皇后礼安葬,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

武帝思念李夫人之情日夕递增,对她的儿子钟爱有加,将李延年推引为全国音乐协会主席,又把一事无成尽打败仗的李广利提拔成大将军。

有时,这些艺人阅人太多,反而看透世态炎凉,颇有识人之明。

李夫人就是一例。

武帝想念李夫人,可惜既没有录音也没有录影,只能召来一个方士,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

这个方士在晚上点灯烛,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纤纤玉手,袅袅腰身,却又徐徐远去。

这就是最早的戏剧,只有简单的动作。

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而汉武帝的诗,则是最早的影评。

3. 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

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

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

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

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

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