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促进发展的古诗词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1. 诗经:《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

中国诗词发展

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1. 诗经:《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2. 楚辞: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

楚辞发展了诗词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3. 汉赋: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词形式。

4. 唐诗: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5. 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

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

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

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的天才诗人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

同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6. 元曲: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

而人们通常所说的 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

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7. 现代诗:“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

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

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

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

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企业发展励志的古诗词,或者是对于企业未来展望寄语的古诗词。

...

1.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竹石》4.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6.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8.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0.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关于做人的道理古诗

古诗哲理赏析 我国古代有着浩如烟海的诗词,其中有不少诗词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学习中,剖析其中哲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 游 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

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 李 贺 诗中嘲讽了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文章毫无用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那种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清) 梁启超 此诗说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 罗 隐 香州长径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唐) 陆龟蒙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唐) 自居易 这组诗包含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

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如果只停留在现象上,认识就会流于肤浅和片面。

前两首说明,吴王夫差穷奢极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国,把吴亡归罪或归功于西施的认识,是片面肤浅、有失公允的。

第三首说明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伪,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唐) 于 贲 此诗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受实践制约的道理。

...

关于古诗的来源

古诗古诗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概念,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

例如,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知雪,为有暗香来. 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后,学生会引起浓厚的兴趣,稍作讨论 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 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照物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 道中》: 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运动速度相同,以船为 参照物,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为例,要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的参照物,黄河入海流的参照物。

一些古诗词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生动形象而有趣,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且表述严密,有相当多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学生因对物理 概念理解困难故而对物理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分析,可使 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中的概念,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可引 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以及《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以及《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这些古诗词词义浅显,学生易理解,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 再如讲授平面镜成象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可加深对平面镜成象特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平面镜成象特点在自 然界中存在的涉及,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 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同时进行受力分析,讲清其道理,效果很好.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时,用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三 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 学牛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 理解,靠有机吸收。

如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如引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参照物、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 深化和升华。

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 识,就不会有对诗中意境的深刻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诗中意境的同 时也是光学知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能的转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 自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自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 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

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岂不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幅画中,我们 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诗仙未曾想到会 给后人留下一部绝妙的物理教科书. 四 利用古诗词进行素质化教学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利用郑板桥的《江晴》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可先要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学生学习了凝华概念后,对凝华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后,可要求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欣赏鉴别,并说明文学毕竟不是科学,它可 使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这对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再如,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后,可引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的...

关于古诗的来源

古诗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概念,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

例如,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知雪,为有暗香来. 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后,学生会引起浓厚的兴趣,稍作讨论 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 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照物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 道中》: 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运动速度相同,以船为 参照物,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为例,要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的参照物,黄河入海流的参照物。

一些古诗词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生动形象而有趣,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且表述严密,有相当多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学生因对物理 概念理解困难故而对物理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分析,可使 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中的概念,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可引 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以及《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以及《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这些古诗词词义浅显,学生易理解,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 再如讲授平面镜成象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可加深对平面镜成象特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平面镜成象特点在自 然界中存在的涉及,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 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同时进行受力分析,讲清其道理,效果很好.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时,用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三 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 学牛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 理解,靠有机吸收。

如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如引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参照物、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 深化和升华。

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 识,就不会有对诗中意境的深刻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诗中意境的同 时也是光学知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能的转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 自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自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 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

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岂不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幅画中,我们 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诗仙未曾想到会 给后人留下一部绝妙的物理教科书. 四 利用古诗词进行素质化教学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利用郑板桥的《江晴》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可先要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学生学习了凝华概念后,对凝华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后,可要求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欣赏鉴别,并说明文学毕竟不是科学,它可 使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这对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再如,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后,可引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的意...

关于古诗的资料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编辑本段] 【初唐诗歌】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

“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

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

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

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

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

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

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

他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

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

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

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

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

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

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

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

以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为主要代表样式的汉代诗歌,对后世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汉代诗歌的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二十世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时值世纪之交,让我们全面地回顾一下以往的汉诗研究,总结成果,吸取经验,对于促进这一学术领域在21世纪的发展,必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 从魏晋到清末的汉代诗歌研究的简要回顾 要全面总结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成果,有必要先回顾一下20世纪以前的汉诗研究状况。

广义的汉诗研究,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

曹氏父子的诗歌,直承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精神,在创作中就有对于汉诗的学习和研究,只是没有相关的著作传世。

因此,梁人刘勰对汉诗的评价,可以看作是汉诗研究的真正开始。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

孝武爱文,《柏梁》列韵。

严马之徒,属辞无方。

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

……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

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 这段话,是刘勰对汉代文人诗的评价和发展过程的一个简单描述。

但遗憾的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究竟作于何时,在这时却成了疑问,且不要说李陵、班婕妤的诗见疑于当时,就是被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大多数在当时也已经不知为何人所作。

这里面有几首诗,传言为枚乘所作, 但刘勰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只肯定其中的《孤竹》一篇是傅毅之作。

和刘勰同时年龄稍小一些的钟嵘,在《诗品》中对汉代“古诗”有着更高的评价,甚至称其中陆机所拟的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与刘勰不同的是,对于传为李陵、班婕妤的诗作,钟嵘没有表示怀疑,对于那些“古诗”,他虽然也承认时代“眇邈,人世难详”,可是却认为产生在李陵之前。

正因为钟嵘有这样的认识,按照他的评诗原则,“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 就把“古诗”放在了整部书的最前面来进行评述。

和钟嵘同持肯定态度的还有梁人任昉和萧统。

任昉在《文章缘起》中说:“五言诗,汉骑都尉李陵与苏武诗。

”萧统虽然没说“古诗”的作者是谁,可是《古诗十九首》就是由他最早编入《文选》才得名的。

同时他在《文选序》中说:“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

”这里所说的“降将著河梁之篇”,正是指传为李陵所作的《携手上河梁》一诗。

由此可见,关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产生时代和作者问题,自六朝时已经有了不同的说法。

唐宋以后,关于汉代文人诗的研究日渐增多,唐人李善的《文选注》,根据《古诗十九首》中的一些诗句,明确指出这些诗中有东汉之作,而决非全部出自西汉枚乘之手 。

而唐代释皎然和白居易,则对传说中的李陵、苏武诗仍然持肯定态度。

宋人蔡厚居虽然不同意李善的看法,认为十九首非一人之词,同样肯定里面有枚乘、李陵之作。

王应麟则取《史记正义》引虞美人诗为证,认为五言诗在汉初已经产生。

但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五笔》卷14中则以“李陵诗”和“枚乘诗”中有一“盈”字,犯汉惠帝名讳为由,认定这些诗一定是后人伪作(按此条已被后人驳倒)。

从此以后,关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作者时代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多。

自唐宋以后,“诗话”是中国文学评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宋人范晞文的《对床夜语》、金人王若虚的《滹南诗话》、元人杨载的《诗法家数》、明人徐祯卿的《谈艺录》、陆时雍的《古诗镜总论》等著作,对于汉代诗歌都有很高的评价。

特别是宋人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明人胡应麟的《诗薮》,是后人研究汉诗极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自周代社会始,中国人对乐就极为重视。

对于在汉代而产生的配乐演唱的乐府诗,魏晋以降一直受到各朝各代的看重。

历朝的正史,从班固的《汉书》开始,就有《礼乐志》专述汉代乐府产生的经过。

以后《晋书》、《宋书》亦有记述,其中以《宋书·乐志》最值得重视,中间有一卷专记汉魏相和歌辞,还有一卷中记录了汉代的杂舞曲辞和《鼓吹铙歌十八曲》,这为后人详细了解汉代乐府诗的发展提供了较早较为可靠的资料。

唐代以后,关于汉代乐府的发展演变情况,以杜佑的《通典·乐典》、郑樵的《通志·乐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乐考》三书记载较详,是我们研究汉乐府及其沿革的重要文献。

关于汉乐府诗方面的最重要著作,当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此书除搜罗的作品完备之外,另一特点是对其中的每一类、甚至一些重要篇章都有解题。

这部兼有研究性质的乐府诗总集,为后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汉以来的乐府诗研究著作里,最早的应该是传为东汉末年蔡邕所作的《琴操》二卷。

这部书中所记,大都是传说为先秦的古琴曲,另有部分汉代创作,这是后人研究自先秦以来中国琴曲演唱历史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六朝时陈人释智匠的《古...

描写现代科技发展快的诗句,写文章用。

回顾过去豪迈走过,各项指标全线飘红。

农村经济扎实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煤炭产业扎实有力,发展基础比较夯实。

开放引进步伐加快,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和谐建设务实推进,社会各业全面进步。

展望未来满怀信心,预期目标全面递增。

县委政府狠抓落实,实现一个战略目标。

全面振兴县域经济,奋力追赶先进县市。

实现六个新的突破:一是围绕安全生产,贯彻落实关小建大。

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务求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围绕一乡一品,大力发展一村一业。

抓住畜牧特色种植,务求新村建设突破。

三是围绕旅游活县,坚持保护开发原则。

抓住配套要素建设,强县富民取得突破。

四是围绕基础教育,努力搞好校园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学校整体布局,务求基层基础教育,城乡取得新的突破。

五是围绕环境保护,做好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治理加强保护,彰显民意关注民生,和谐建设取得突破。

六是围绕创优环境,积极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多方引进优势资本,大项建设取得突破。

全党动员全民发动: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充满活力山川秀美的新宁武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