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赞美雁荡山诗词



赞美雁荡山的名诗《接客僧》——茅盾雁荡应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称赞。赞美石僧勤接客,客游雁荡乐忘返。《贺新郎》——宋·王义山雅有登山癖。觉老来、尚可跻攀,浪游蹑屐。险怪嶕嶢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更耸出

赞美雁荡山的名诗

《接客僧》——茅盾雁荡应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称赞。

赞美石僧勤接客,客游雁荡乐忘返。

《贺新郎》——宋·王义山雅有登山癖。

觉老来、尚可跻攀,浪游蹑屐。

险怪嶕嶢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

更耸出、穹崖千尺。

景物深藏长谷里,最上龛,水凿时冲激。

硉矹处,钜□石。

地生天作谁能识。

睹江山如故,恨无一时人物

灵运当年为太守,佳处都曾游历。

独不见、此山脚迹。

风月直须人管领,怎不移、石壁题岩壁。

今且著,老夫笔。

《唐多令》——宋·王洧雁荡接台山。

秋来最好看。

寿星明、高现云端。

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间

玉节近天颜。

东西两路安。

祝苍松、节劲根蟠。

相汉元勋萧第一,留次位、著曹参。

《江神子/江城子》——宋·张炎奇峰相对接球庭。

乍微晴,又微阴。

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

翻笑天台连雁荡,隔一片、不逢君。

此中幽趣许谁邻。

境双清。

人独清。

采药难寻,童子语山深。

绝似醉翁游乐意,林壑静、听泉声。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宋·苏轼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

(唐·贯休)...

赞美雁荡山景色诗句

斤竹涧 南北朝· 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溶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树摘叶卷。

想见山中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雁山 南宋·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间。

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昧闲。

净名寺 南宋·王十朋 净名却见老维摩,道眼相逢语不多。

待我衣冠挂神武,杖藜来此老岩阿。

题灵峰寺三绝 南宋·王十朋 (一)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二)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人。

(三)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

明朝杖屐丹邱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急求关于雁荡山的诗词作品

白石山下径行田 南朝.宋.谢灵运 小邑居易贫,灾年民无生。

智浅慎不周,爱深忧在情。

莓蔷横海外,芜秽积颓龄。

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

洲流绢浍合,连统塍埒并。

虽非楚宫化,荒阙亦黎荫。

虽非郑白渠,每岁望康京。

天鉴傥不孤,来兹验微诚。

自乐成赴永嘉枉路泛白湖寄李少府 唐.张子容 西行碍浅石,比转入溪桥。

树色烟轻重,湖光风动摇。

百花乱飞雪,万岭叠青霄。

猿挂临潭条,鸥迎出浦桡。

惟应赏心客,兹路不言遥。

白石 唐.张又新 白石岩前湖水春,湖边旧径有清尘。

欲追谢守行田意,千古同忧是长人。

送李少和还山 宋.毕士安 至人始应诏,宴见蓬莱宫。

何如大丙驭,问道来崆峒。

灵诠发秘旨,柱下参玄同。

忽尔怀故山,遥指苍溟东。

玉甄出天末,近与方壶通。

朝来辞阙下,飘然御飞鸿。

临风一挥手,怅望知何穷。

白龙洞闲咏 清.释心愿 石屋凌空任往返,袈裟高挂自清闲。

洞天今古无宾主,云主半间我半间。

中雁荡山联 雁飞南北,三湖二祭往返; 龙游东西,七曲八折迂回。

白石湖湖心亭联 小阁频临四面水, 平湖长抱一环山...

赞美鳌鱼的诗句

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是徐霞客赞美黄山的黄山是一座著名的花岗岩名山,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运用比喻描写山水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摇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观《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若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风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也相宜. 雁荡山 瀑泉飞玉龙,羽旗导翔鸾. 天柱屹天外,卓笔书云端. 雁荡山 雁山五经眼,兹行尤可观. 初冬天气佳,雁归山未寒. 有日照幽谷,五云翳层峦. 入境见祥云,振衣登马鞍. 瀑泉飞玉龙,羽旗导翔鸾. 天柱屹天外,卓笔书云端. 灵峰观石室,枝屦穿(山赞)(山元). 山禽知我来,好音若相欢. 群峰列春笋,丹青状尤难. 行色愧匆遽,更约他时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雁荡行经云漠漠,龙丘宴坐雨蒙蒙

宋真宗改建昭应宫为玉清昭应宫。

⑥ 方:才,副词。

③ 穹崖:很高的山崖。

穹,高大,方有人见之⑥,此时尚未有名⑦。

按西域书⑧,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册芙蓉峰龙湫⑨。

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⑩。

有言者,下有二潭水,宋朝叫陕州或陕郡。

大涧,承接上文,推测原因,据《乐清县志》记载:直立的土壁,可译为“原来是”。

【原文】 予观雁荡诸峰。

宴坐,闲居静坐,意即东方日出之地。

芙蓉峰,在雁荡山南部,这里形容龙湫瀑布飞溅之水沫如细雨迷蒙。

元朝李孝光《大龙湫记》说,但此土彼石耳。

既非挺出地上⒄,则为深谷林莽所蔽⒅,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注释 】 ① 峭。

湫,原名罗尧运。

原其理⑦,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不挂著四壁……东崖址有诺矩罗庵,亦雁荡具体而微者⒃,今浙江温州地区

守:太守,有“雁荡经行云漠漠⑾,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⑿。

此山南有芙蓉峰⒀,唐代的一个和尚:圣者诺矩罗居住在中国东南方靠海的雁荡山芙蓉峰的龙湫。

一生著述甚丰,创见独具:险峻。

怪:奇异,从天上堕地。

雁荡山。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第四三三条,因造玉清宫⑤,伐山取材。

⒁ 瞰:指佛经:但是(人们)还不知道雁荡、龙湫在什么 方。

⒃ 雁荡。

震旦,古时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形容山峰高耸林立。

干霄,沈括巡视温州,曾到雁荡山做了实地考察

他对雁荡山的地貌特点做了精心观察。

乐清县西部与永嘉县东部交界处的一座绵延几百里的大山脉 。

诺矩罗:“雁荡山在乐清县,山顶有一湖,方可十里。

陕;从上观之,适与地平⑩。

以至诸峰之顶,指沟壑两旁高而直立的土层。

龛岩,皆有植土龛岩⑿。

⑧ 西域书。

如大小龙湫,天下奇秀。

然自古图牒②。

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几乎。

⒇ 盖:连词,才使平原变成山岳。

这是科学的创见。

作者简介】 沈括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卓越非凡的科学家、学者:在浙江省温州市东北,始见此山。

山顶有大池,相传为雁荡⒃,以为龙湫。

又有经行峡、归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⒄。

谢灵运为永嘉守⒅,密布的样子。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雨蒙蒙,皆峭拔险怪①,上耸千尺②,穹崖巨谷③,不类他山④,皆包在诸谷中⑤。

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往往达到。

⒂迥然:差得很远的样子 ,亦低于山顶之地面⑾,“土壁的形态,也可以说是具备了雁荡山的各种形态。

西域,汉代敦煌以西诸地的总称。

⑨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⒆ 殆:俯视。

⒂ 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⒆,独不言此山 。

水凿,指水流冲刷。

⑩适与地平:(山谷里的雁荡诸峰)恰好跟(整个山岭的)地面一样平。

适,恰好,并联系黄土高原的地形做了类比分析,正确推断出雁荡山的成因,是由于流水侵蚀的作用

⒅林莽。

⑤ 玉清宫,即河南陕县,则高岩峭壁:推求其中的道理,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以至于这些山峰的最高峰,也还低于整个山岭顶部的地面。

⑿皆有植土龛岩:都有直立的土壁或上部突出下部凹陷的岩石。

植土,内无《诺矩罗赞》。

全唐诗编贯休诗五十二卷,第十二卷中有“雁荡经行云漠漠,立土动及百尺⒁:又名雁湖,在芙蓉峰顶。

明代陈仁锡《潜确居类书》,叫做大龙湫和小龙湫:“不类(于)他山”的省略,不同于其它的山。

类,同,相似,水常不涸,春雁归时都宿此,故名。

祥符,“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赵恒)的年号之一(公元1008-1016年):南朝刘宋时代人,相去五六步,动词

之 ,这里可译为“插入”,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⒇。

【注释 】 ① 温州:在今浙江省温州市:给它命名。

名,命名:指深山密林中的草木。

⑤ 皆包在诸谷中:(雁荡山诸峰)都被包拢在各个深谷中。

⑥ 森然。

动及:经常达到。

⑧ 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⑨水凿之穴: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洞穴。

⑾以至诸峰之顶,走入庵避之,也称罗汉,梵语音译,指底部向内凹陷的岩石。

⒀成皋:旧县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境,是佛家对“圣者”的尊称。

龙湫,雁荡山的瀑布名,瀑布下有两个深潭。

⑦ 尚未有名:还没有雁荡山这个名称,峰下有芙蓉驿(在今芙蓉镇),不过是规模较小的。

”具体而微,各体(部分)都具备,但规模较小。

⒄既非挺出地上:(雁荡山)既然不是挺立在地面之上,最高峰海拔一○五七米。

② 图牒,至谷中则森然干霄⑥,亦此类耳。

今成皋、陕西大涧中⒀。

⑦ 原其理:夹在两山间的大水沟:图书文件。

牒,公文,文件。

③ 未尝有言者:不曾有记载它的。

尝,曾经,高得非常悬殊。

⒃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意思是说,龙湫宴坐雨蒙蒙”两句。

⑾ 雁荡经行云漠漠:意思是说从雁荡山经过时看见白云漠漠。

这是形容雁荡山极高,与云天相接。

漠漠,深水池:陡峭。

拔:挺拔:意思是说,在龙湫附近静坐观赏风景时对着细雨蒙蒙,诗人,曾任永嘉太守。

⒁立土,未尝有言者③。

祥符中④,与沟壑相比。

阿罗汉。

这里形容直立的土壁。

巨谷:巨大的山谷。

谷,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

④ 不类他山,唯巨石岿然挺立耳⑧,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可作参...

雁荡山文言文 上下望之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

此山南有芙容峰,峰下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

山顶有一个大湖,据说是叫雁荡;山下有两个水潭,把它叫做龙湫。

又有经行峡、宴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

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

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

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译文 温州雁荡山(是)天下奇特、秀丽(的一座山),但是自古以来的地图地理资料(对雁荡山)都不曾有记载。

(宋代)祥符年间,因为要建造玉清宫,开山砍伐木材,才有人发现这座山,这时还没有山名。

根据西域书记载,罗汉(名叫)诺矩罗的,住在中国东南大海边的雁荡山芙蓉峰的龙湫。

唐朝和尚贯休写《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的诗句。

这(座)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驿,向前(可以)俯视大海,但(当时一般人)不知道雁荡、龙湫所在的地方,后来(宋代)因为采伐木材,才开始见到这(座)山。

山顶有(一个)大湖,传说把它当作雁荡;(山)下有两(个)水潭,就把它当作(大、小)龙湫。

还有经行峡、宴坐峰,都(是)后来人们根据贯休的诗句来命名的。

(南唐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的时候,所有永嘉(一带)的山水,几乎都游历遍了,唯独没有谈到这(雁荡)山。

(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雁荡山这个名称。

我观察雁荡山许多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险峻、怪异,向上耸立(约)千尺(高),高大的山崖和巨大的沟谷,不像其他的山。

(雁荡山许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围的)一些山谷里面。

从周围山地外面远望这些山峰,什么也看不到;走到山谷里面,(才看到这些山峰)峭拔林立,直冲云霄。

推究它(形成)的道理,应当是被山谷里的大水冲刷,沙土都冲走了,唯独(剩下这些)巨大的岩石巍然挺立(在那里)。

像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也)都(是)水流冲刷(而成)的洞穴。

从下面望这些山峰,(是)高耸的岩石峭壁;从上面观察,(山谷里的山峰峰顶却又)恰好跟周围山地一样高,(甚至这)许多山峰的顶部还低于周围山地的地平面。

世界上溪谷里水流冲刷的地方,都有高耸直立的土层和底部凹陷像神龛的岩石,也(就是)这一类(情况)罢了,(它们和雁荡山谷里的许多山峰的成因,原理是相同的。

)现在的成皋、陕州以西的大沟谷里高耸直立的土层往往高达百尺,高高地耸立着,也(可算是)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的许多山峰,只是这里是黄土的,那里是石质的罢了。

(雁荡山许多山峰)既然不是挺立在平地之上,而是被深谷老林所掩蔽,所以古人没有发现它,谢灵运没有到过(这里),从事理上说是不奇怪的。

雁荡山里有哪些奇峰、奇岩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

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

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

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

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

【北雁荡山】 北雁荡山位于乐清市境内东北部,万山重叠,群峰争雄,悬嶂蔽日,飞瀑凌空,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北雁荡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荣获"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目前,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北雁荡山,群峰峥嵘、怪石嶙峋、洞壁幽深、泉瀑雄奇、梵宇壮观、古木参天,自古就有“寰中绝胜”之誉。

雁荡胜景可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显圣门、雁湖5 个景区,景点多达380 余处,计有102 峰、64 岩、26 石、46 洞、14 嶂、18 瀑、28 潭、13 坑、13 岭、10 泉、2 水、8 门、4 阙、7 溪1 涧、8 桥2 湖、5 尖2 峡等,其中尤以峰、洞、瀑、石取胜。

雁荡奇峰林立,较为著名的有卓笔峰、独秀峰、玉女峰、双鸾峰、金鸡峰、双笋峰、展旗峰、巨柱峰、剪刀峰等。

这些奇峰或拟兽或拟物,形状栩栩如生。

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去观赏,则有一峰多态之神妙。

例如被称为“雁荡三绝”中的灵峰,从灵峰寺左侧看时,只见一山劈为两峰,两峰宛如双手合掌;当夜幕降临时观望,此峰酷似一对紧紧相偎,情话切切的伴侣,在朦胧月色的衬托下观望,却幻化为一对丰满的乳房;再变换一个角度仰视,又好似一只敛翅的雄鹰。

所以灵峰又有合掌峰、夫妻峰、双乳峰和雄鹰峰之称。

雁荡46 洞中,以观音洞最高、天窗洞最险、仙人洞最大、仙姑洞最奇。

观音洞嵌于合掌峰中,最早为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

洞高100 米,宽深各40 余米,洞内佛楼倚岩而建,高达9 层。

入洞口处为天王殿,内塑四大金刚,殿后有377 级石磴,直达顶屋。

顶屋为观音殿,其余为僧舍。

从第8 层楼左壁往洞口看,可见一尊一丁点儿大的观音佛像端坐在莲台上,此谓“一指观音”。

从洞顶往外望,天空仅留一线,人称“一线天”。

洞内尚有洗心,漱玉诸泉,最顶层的大殿旁还有一处洗心池,水质清淳甘洌。

雁荡瀑布以大龙湫、散水岩、西大瀑、梅雨瀑、三折瀑等最负盛名。

这布终年奔泻不息,随着季节、晴雨、风力的变化,形态各异。

有的如匹练横空,银河倒挂;有的似珠帘成串,烟雨霏霏;有的凌空飘洒,因风作态,号称“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瀑布位于马鞍岭西3 公里处,水从连云嶂下来,高约190 米。

徐霞客曾在游记中写道,每当大雨刚过,“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

”雨水少时,瀑布从半空中飘忽而下,不到几丈,犹如烟雾。

微风吹来,随风飘转,落入潭中,忽成圆圈,忽成曲线,其状恰似游龙戏水。

清代袁枚在《大龙湫》诗中曰:“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此诗写出了大龙湫瀑布高悬的气势。

雁荡山屹立于东海之滨,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游览胜地,也是休养佳处。

雁荡山土产丰富,毛峰茶、石斛、香鱼、雪梨、观音竹是久负盛名的“雁荡五珍”,游人来此赏美景、品名茶、尝佳肴,可一饱眼福、口福,乐趣无穷。

[编辑本段]【南雁荡山】 南雁荡山,简称南雁,位于平阳县西部,距温州市区87公里,属国家级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景区。

主峰明王峰,海拔1077.7米,南雁荡山山顶有泥塘沼泽,秋科时节有大雁在此栖息,且与北雁荡山遥望相对,故名南雁荡。

南雁荡的开发实较早于北雁荡,五代时高僧愿齐就率门徒三百在此开发。

南雁景区面积97.68平方公里,群峦叠翠,怪石峥嵘,飞瀑溪潭,幽洞石堑,景色无比瑰丽。

共有67峰、28岩、24洞、13潭、8潭、9石,向称"浙南第一胜景"。

有东西洞、顺溪、畴溪、石城、东屿等景区,其中东西洞景区景点最为密集,景色雄奇,蔚为壮观。

在半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始建于宋代儒教会文书院、仙姑洞道观和唐代的观音洞寺院,三教荟萃,国内罕见。

东洞 洞高10米,宽5.6米,深100余米。

洞口丹崖翠壁,巍然挺立,人称"五色屏风",亦叫"石天门"。

在东北洞壁上方,有一笔直如柱,高40多米的华表峰。

下面有一石梁横空,呈半圆形门,酷似古牌楼,上刻"东天门",入内便是"会文书院"。

会文书院 原是北宋时陈经正、陈经邦兄弟读书之处,后来朱熹曾率弟子多人在此讲学。

清光绪重建。

晚清著名学者孙衣言为此题联:"伊洛微...

四季花草树山水的诗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东方虬《春雪》 7、燕山雪花大如席。

——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凌寒独自开、小荷才露尖尖角,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9、春眠不觉晓,胡天八月即飞雪,衡阳雁去无留意、墙角数枝梅、故人西辞黄鹤楼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不知细叶谁裁出。

——韩愈《早春》 2、晴空一鹤排云上,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张继《枫桥夜泊》 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冬 1、千里冰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7、停车坐爱枫林晚,早有蜻蜓立上头,江枫渔火对愁眠,春风不度玉门关、银烛秋光冷画屏:几处早莺争暖树、兴尽晚回舟,似曾相识燕归来,处处闻啼鸟:天街小雨润如酥,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苏轼《浣溪沙》 6。

——杜牧《秋夕》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5,海上明月共潮生、春风双绿江南岸,轻罗小扇扑流萤、秋风吹不尽。

——陆畅《惊雪》 8,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白《北风行》 4、瀚海澜干百丈,剪水作花飞。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北风卷地白草折、无可奈何花落去春 1、早春。

——范仲淹《渔家傲》 1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二月春风似剪刀,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片片吹落轩辕台。

——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

——杜甫《山行》 4。

——王安石《泊船瓜舟》 12,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春江潮水连海平,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辛弃疾《西江月》 2,烟花三月下扬州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5,总是玉关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

——李白《子夜吴歌》 1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13,便引诗情到碧霄,草色遥看近却无、羌笛何须怨杨柳、塞下秋来风景异、月落乌啼霜满天、天人宁许巧。

——晏殊《浣溪沙》 6、早春,谁家新燕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