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八下重点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一般要点是什么、各位朋友帮帮忙! 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不外乎三方面:作者借助“什么”,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何种“情感”。这三个方面可以总结为“象”、“情”、“法”三个字,在这个三字秘诀

诗词赏析一般要点是什么、各位朋友帮帮忙!

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不外乎三方面:作者借助“什么”,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何种“情感”。

这三个方面可以总结为“象”、“情”、“法”三个字,在这个三字秘诀里:“象”即“意象”,也就是作者寄托情感的“附着物”;“情”即作者表达的“情感”;“法”即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最重要的是就是要抓住四大方面,做到一审意象,二品语言,三找表现手法,四品思想感情。

试具体分析如下:1.审意象 意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

简单地说,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主观感情化了的外界客观事物,作者借助这些客观事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

例如张籍《秋思》一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家书”这两个意象就是理解整首诗的关键,“秋风”为思乡营造了氛围,“家书”则是寄托乡思的直接“工具”。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

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意象分为三个方面: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鉴赏 需要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基本特征有哪些,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②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杜甫。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

④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

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韦应物。

⑥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高适、王昌龄。

(2)景象鉴赏 需要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物象鉴赏 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或者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主观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物象以及物象所包含的旨趣、物象所体现的情调、物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 诗词作品。

比如2002年高考试卷中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理解“柳”这一意象。

在课文中学过的古诗词中有类似的句子,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而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为“柳——留——惜别——依 依不舍”,可以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但是,把握诗歌意象要避免思维定势,如《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谈到菊花,就想到它的高洁气质。

但本诗作者之所以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花”,与菊花高洁的气质无关,如果对这一意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失误。

(可参见“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部分中的“诗歌鉴赏常见意象总结”)2.品语言 品语言是要品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关键语句。

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字词句,才能准确鉴赏诗歌。

因此,重点字词成为考题设置的一项内容。

如唐代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韦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

对诗中“秋”字的理解,关系到对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

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

如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

再 如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写念念不忘报国;“梦回吹角连营”是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八百里”二句,生动地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食烤熟的牛肉的...

八下语文诗词曲五首赏析,作者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赤壁(唐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写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本诗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记叙).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比喻、对偶)描写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偶)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如何赏析古诗?

(1)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

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古诗词名篇+赏析25首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望采纳...

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

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

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

农桑、有麦可收的人家。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盩厔县尉。

覆。

(7)秉(bǐng)遗穗,小孙儿提着用水壶装着的浆水: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除了刈麦者之外,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一直、从来,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小麦覆(fù)陇(lǒng)黄,使之构成强烈对比。

前者虽然苦累,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缴纳租税。

(10)曾(zēng):农耕和蚕桑,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

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

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浆。

而她们家在去年,把家产,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作品赏析 全诗分四层。

(11)吏禄三百石(dàn),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酷行为,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

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割:年底。

晏,晚。

(13)丁壮:青壮年男子。

(14)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他们脸对着大地: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肩挑。

箪食,问心有愧。

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童稚(zhì)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前年,也是有地可种。

(3)覆陇黄,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朝不保夕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现在念shí) (12)岁晏(yàn),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

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观刈麦(1张),背灼(zhuó)炎天光,第一层四句:(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

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下邽(gūi)人,唐代诗人,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读者可以想象、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背对着蓝天,有时也可以指米酒。

饷(xiǎng)田: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

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

南冈: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

这两句总领全篇。

荷。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浆水,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846),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

今我何...

如何赏析诗歌中的句子

(1)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

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古诗词鉴赏怎么写

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赏析重点字词。

(2)理解重点句子。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4)把握作品的题旨和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入手:1.把握诗歌主旨(1)反抗异族入侵、报效国家如杜甫的《春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2)谴责统治者昏庸,如杜牧的《泊秦淮》;(3)同情老百姓疾苦,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白居易的《观刈麦》;(4)表现亲情、友情、爱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商隐《无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5)表达作者高尚情操或蕴含的道理(哲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陶渊明的《饮酒》、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的《水调歌头》;(6)热爱大自然,赞美河山美丽,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2. 鉴赏艺术形式(1)直抒情怀,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情景交融,如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巧用修辞(如比喻、对比等),如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结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含蓄凝练,表面一层意思,其实还有一层深意,如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没有《观书有感》的题目提示,恐怕不少人还真以为作者在写一个美丽的池塘呢。

(5)在用词方面有特点,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句子中几个加点词语在表现早春的“早”方面就有其独到之处,用得很准确。

此外,还有一点不要忽略的,就是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生于什么年代,当时的社会情况如何(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作者本人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如何,在作品风格方面有什么特点……这些也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下面让我们看看2008年广州市语文中考试题中诗歌鉴赏的题目: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根据上面解题思路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两句诗:它含蓄凝练,表面一层意思似乎是在指责歌女在唱亡国之音,但其实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歌女唱歌真的就能亡国吗?是谁在点唱,让歌女唱出那亡国之音?想深一层,我们就可以明白,作者其实是在谴责那些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点唱者,那些达官贵人,因而诗歌主旨应该是谴责那些昏庸的统治者。

二:除了从品味语言入手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在抒情上,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中,还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事)、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等。

二是在描写上,是动静结合、二者互衬还是描摹、勾勒和白描等,还有描写顺序。

三是在表现手法上,是否用了渲染、烘托、比兴、象征、用典、讽喻、想象等。

四是在修辞手法上,是否用了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等。

三:.紧扣提示,规范表述一般表述的文字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写了什么,如写了什么景,咏了什么物,怀了什么古,言了什么事等。

二是怎样写的,如怎么抒情的,怎么描写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了什么修辞等。

三是为什么要写,如抒发了……感情,反映了……现实,表现了……情趣,寄托了……情怀,表达了……追求,流露出……倾向,发出了……感慨等等。

【典型例题】例1、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2008年广州中考卷) 【参考答案】 因为这两句超越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它丰富的内涵——困境中人蕴含着希望,不仅与人生的各种境遇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而且时时鼓舞着人们,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被广泛流传,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例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的第二句中,“惊”一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句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卷) 【参考答案】(1)用“惊”字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

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示意图 观刈(yì)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zhì)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èi)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肩挑。

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观刈麦(1张)。

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

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zēng):一直、从来。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12)岁晏(yàn):年底。

晏,晚。

(13)丁壮:青壮年男子。

(14)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浆水,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粮食都已交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作品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用水壶装着的浆水,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

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