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穷酸诗词



描写文人穷酸的诗句几千年后的高考依然如此,何时能真正跳出“穷酸”,飞黄腾达?然又有几个读书人真正敢不走此路,来渴望一场奇迹的救援,“酸”指“寒酸”。讥讽之意。吾乡父老素来称读书人为“书呆子”,相比之

描写文人穷酸的诗句

几千年后的高考依然如此,何时能真正跳出“穷酸”,飞黄腾达?然又有几个读书人真正敢不走此路,来渴望一场奇迹的救援,“酸”指“寒酸”。

讥讽之意。

吾乡父老素来称读书人为“书呆子”,相比之下这还是客气的说法,杨炯“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更有黄景仁深刻的剥骨: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风逢飘尽悲歌气 泥絮招来薄幸名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难成 春鸟秋虫自作声书,谐音为“输”;读书,谐音为“赌输”,可见读书是件很晦气的事,智者是从来不为的,“穷酸”为何总是文人?几千年得来不过是一个模糊的答复,如今外边的繁荣别不代表内里的富有、“细酸”、“措大”。

历来“穷酸”、“落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秀才拿笤帚——斯文扫地;——秀才家里失火——酸气冲天“穷”指“贫穷”、“腐儒”等等,就是专指读书人的;捧着书本要饭——穷酸……全是冲着读书人来的,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几曾听说过有“落魄大款”。

吾乡又有俏皮话云:孔夫子搬家——光输(书)、“潦倒”、“无聊”之类的不祥之词,好象是专门用来和“文人”搭配的,如“落魄文人”、“穷酸文人”……无论看起来还是读起来、“穷酸公仆”?文人为何“穷酸”?这么说是不确切的,确切的是?自有张恨水“无用书生”,又有几人能真正科举获隽,如“酸丁”。

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别称就不太好,皆现于此。

读书人多以贫穷寒酸,穷而迂腐

文人为何“穷酸”

“穷”指“贫穷”,“酸”指“寒酸”。

讥讽之意,皆现于此。

读书人多以贫穷寒酸,穷而迂腐,又有几人能真正科举获隽,飞黄腾达?然又有几个读书人真正敢不走此路,来渴望一场奇迹的救援? 自有张恨水“无用书生”,杨炯“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 更有黄景仁深刻的剥骨: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 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难成 春鸟秋虫自作声 书,谐音为“输”;读书,谐音为“赌输”,可见读书是件很晦气的事,智者是从来不为的。

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别称就不太好,如“酸丁”、“细酸”、“措大”、“腐儒”等等,就是专指读书人的。

吾乡父老素来称读书人为“书呆子”,相比之下这还是客气的说法。

吾乡又有俏皮话云:孔夫子搬家——光输(书);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秀才拿笤帚——斯文扫地;——秀才家里失火——酸气冲天;捧着书本要饭——穷酸……全是冲着读书人来的。

历来“穷酸”、“落魄”、“潦倒”、“无聊”之类的不祥之词,好象是专门用来和“文人”搭配的,如“落魄文人”、“穷酸文人”……无论看起来还是读起来,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几曾听说过有“落魄大款”、“穷酸公仆”? 文人为何“穷酸”?这么说是不确切的,确切的是,“穷酸”为何总是文人? 几千年得来不过是一个模糊的答复,如今外边的繁荣别不代表内里的富有,几千年后的高考依然如此,何时能真正跳出“穷酸”,摆脱这根深蒂固的讥讽? 看官说了算。

“这世上的文人本没有穷酸,然而不甘落后的看官冷嘲热讽的多了,也就有了真正的穷酸了。

” 个人观点,只增笑耳。

...

描写穷的诗句\俗语\歇后语\谗语、格言……(万分紧急)

骆宾王(约638—约684) 今浙江义乌人。

唐初文学家。

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

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

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

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李峤(约645—约714) 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

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

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

贺知章(659-约744) 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

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

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

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

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

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

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

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

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

著有《孟浩然集》。

王翰 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诗人。

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

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王昌龄(约698-约756) 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诗人。

当过几任小官,但屡次被贬官。

他以写边塞诗闻名,抒情诗也同样脍炙人口。

他的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著有《王昌龄集》。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

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

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

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高适(约700-765) 字达夫,今河北景县人。

唐朝诗人。

他早年过着流浪的生活,很不得志。

他比较熟悉边塞风光和军队生活,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的边疆形势和士兵疾苦。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今河南巩义人。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早年漫游南北各地,途中结识了李白等许多朋友。

曾两次去京城长安赶考,都没有考中。

杜甫一生有很大的抱负,可惜没有机会实现。

他曾经当过左拾遗,在皇帝身边工作,不久便因为仗义直言,触怒了皇帝,被免除了官职。

安史之乱时,他到处颠沛流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西郊建了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当时镇守剑南的节度使严武见杜甫很有才能,就请他担任参谋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严武死后,杜甫生活失去了依靠,又开始四处漂泊,五十九岁时死在长沙岳阳的船上。

杜甫的诗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赢得了“史诗”的称誉。

他的诗题材多样,富于变化,风格深沉抑郁,语言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

孟郊(751-814) 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

唐朝诗人。

年青时隐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与人来往。

年近五十才中进士,做过小官。

他是韩愈最赏识的诗人,但一生穷困潦倒,被成为“穷酸孟夫子”。

他的诗大多抒写胸中不平,倾诉穷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

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诗风朴实深沉,语言精练。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今山西运城人。

二十五岁中进士。

当时唐顺宗希望依靠翰林学士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革新损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宦官迫使顺宗让位于宪宗,王叔文被杀。

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先后贬至邵州、永州、柳州。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

他的诗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贾岛(779-843) 字浪仙,今河北涿州人。

唐朝诗人。

早年屡试进士不中,曾出家当和尚,所以他的诗多数描写荒凉、孤寂的意境。

他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以苦吟诗人著称。

传说,贾岛骑着毛驴进京赶考,一边行路,一边吟诗。

当时他想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

归园田居(全部诗)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写作背景】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赏鉴】《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 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则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而是在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我看这两句都应该倒过来理解:"为了罕见人事,我才来到野外,为着免于酬酢,我才住进了僻巷".须知,这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观的选择啊.诗人从官场退居到"野外",从"野外"退处到"穷巷","白日掩荆扉",又冥坐室中,"对酒绝尘想".层层防范,躲避尘世唯恐不远,屏绝交游唯恐不及,屏弃俗虑唯恐不尽.诗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 不,诗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们这种错觉,而为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他虽无"三径"之设,却自有同道频繁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共有一个心爱的话题.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质真挚的感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诗人不惜一身清苦,儿辈"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天地间的真情.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也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

怎样作诗?

学前要则: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

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

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第一阶段 精读类: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注: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

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目的: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朗诵类: 《唐诗选》、《宋词选》 ●注:繁体版。

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

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

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目的:培养语感。

应用类: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

●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

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

●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又注:《辞海》是字典。

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泛读类: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目的:增加兴趣。

练习: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

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

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

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

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

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

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

只须多练就可以。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第二阶段 精读类: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注:选各大高校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

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

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

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

固然,这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目的: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了解古汉语是什么一回事。

★开始时机:待上述的仿写练习不觉得困难之后。

朗诵类: 三曹诗选;李白选集、杜甫选集、唐朝边塞诗集,王维选集,孟浩然选集;豪放派词选,婉约派词选 ●注:按上面的内容找吧,市面版本太多,更新也快,不过也没必要太挑剔,只要没错漏就行了,最好是繁体本。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买中华书局出版的书,质量最为可靠。

●又注:同样是不需要求深解的朗读。

●又注:之所以选诗多于词,主要是“诗庄词媚”的历史现实。

并不是说诗比词更好(那是外行人说的话),而是在学习之初,学词太多很容易走入小道,最后钻了死胡同。

●又注:之所以选盛唐最多,因为盛唐是中国历史上诗文化最鼎盛、文人们精神最丰满、国民心态最自信的年代(连王维这种惊才绝艳的诗人也只能屈居三、四,这是中国诗史上仅见的)。

学诗首练“胆、气”,此二者未得,写一百年都不过是滑手、诗匠。

有人说婉约清灵一路不需要胆气,其实花间也好、易安也好,其胆气是含而不露而已。

●又注:之所以漏掉大批的非重点诗人,是因为第一阶段已经面积性地扫过一遍了,第一阶段那两本书有空还是得翻的。

★目的:进一步加强语感;深入体会最优秀的诗文化;体会什么叫“丰满的精神”。

★开始时机:随便吟出一句应景诗(一句而已),象诗了,而不是文言文口号。

至于象不象,可以找几个水平较高的帮看一下。

应用类: ...

韩复榘的诗

〖韩复榘作诗〗 军阀韩复榘喜任山东省主席时,欢舞文弄墨,常常弄出笑话来。

一次,齐鲁大地上雷声隆隆,韩复榘诗性大发,随即吟出一首《咏闪电》诗: 忽见天边一火练,莫非玉帝在抽烟? 如果玉帝不抽烟,为何天边一闪电? 有一日,同僚们陪着韩复榘游览济南名胜。

首先游览了大明湖,大明湖有刘凤诰题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同僚们对于此联及书法给予高度评价

韩复榘以为同僚们意在取笑他是个大老粗。

于是,对同僚们说:“大明湖此时正是春暖荷花开,水清蛤蟆叫,如此大好景致,理应作诗助兴。

”同僚们都急忙附和道:“理应,理应,敬请韩主席作诗,吾等洗耳恭听。

”韩复榘一脸春风得意之状,摇头晃脑地做诗一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叶上趴蛤蟆,咕嘎咕嘎又咕嘎。

同僚们哈哈大笑:“主席诗才,好诗,好诗。

”从大明湖出来,又去了趵突泉。

趵突泉边建有女词人李清照祠,文化气氛比较浓。

韩复榘问:“这个女人是干什么的?”有随从回答:“是南宋时的一个女词人。

”面对趵突泉,韩复榘雅兴大发“不就是个写诗作词的嘛!”又口占一首: 趵突泉,泉突趵,三个泉眼一般粗; 咕嘟咕嘟往外冒,咕嘟咕嘟又咕嘟。

吟毕,同僚们都竖起大拇指:“好诗,好诗,主席才思敏捷。

” 最后,游览了千佛山。

游览完毕,已是黄昏时分。

在下山的路上,有同僚提议:“韩主席今日游济南三大胜地,大明湖、趵突泉二处皆做诗留念,千佛山乃名山也,若无诗,岂不遗憾!”老韩听罢,回过头去,望着千佛山,双手抱于胸前,又诗兴大发,口占一首,叫人笔录下来,诗曰: 远看佛山黑糊糊,上边细来下边粗; 有朝一日倒过来,下边细来上边粗。

韩复榘日做三诗,不几日即传遍了泉城济南,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笑谈。

〖韩复榘审案〗 韩复榘统治山东后,在司法方面颇有自己的特点。

在司法机构上,他基本上建立了国党所规定的一套机构,而其亲自审案则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这是韩复榘其人突出的特点之一。

韩复榘审案,常常信口开河,满嘴呓语。

一次,他审问一个偷鸡的和一个偷牛的这桩案子。

按说,偷鸡和偷牛都算不了什么大了不起的事,处以罚款,棍责或科役即可了结,而且应当偷鸡者从轻,偷牛者从重。

对偷鸡的说:“你这小子真胆大妄为,鸡一抓就嘎嘎地直叫,这样你竟敢偷它,那你什么事不敢做呀?殊为可恶,枪毙!”他又对偷牛的说:“牛不声不响的,还可以偷,你没有什么罪,开释!” 1935年,韩复榘视察临沂县审问两姓仇杀案子。

有唐姓一家在1925年被王家杀死6口人;1930年唐家复仇,又把王家杀死7口人。

韩稍知大略后便问唐家:“你家还有多少人?”唐家答:“有11口人,老的已84岁,小的才12岁。

”韩复榘听后毫不思索地说:“把唐姓全家11口全部拿到,一律枪毙。

”临沂县长在旁插言:“王家也杀了人。

”韩复榘却说:“民国十四年我还没有来做主席,王家杀人,我不管;民国十九年我已做了山东主席,唐家敢于乱杀人,那不成。

你不要多说话!”吓得县长没敢再作声。

当时随韩复榘巡案的参议张联升说:“请主席把80多岁的老人放了吧。

”韩说:“留下也会哭死的,还是一齐杀了好。

”遂将唐姓一家老小11口全部杀光,而王家却安然无事。

韩复榘扩军〗 韩复榘给其公务员规定了严格的工作时间表。

省府各机关早5点半起床(夏季更早),晚9点熄灯。

除上、下午办公外,早晨还进行朝会,下午要定时阅报。

进行朝会是山东公务员工作生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

韩复榘崇尚武力,统治山东之后,则更是如此。

拼命地扩充军队,并对军队严加训练。

因此在主鲁时期,军事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是,蒋介石为削弱军阀的势力,加强自己的统治,下命令各军缩小编制。

如照此办理,韩军就只剩下3个师18个团,加上手枪旅两团,总共才有20个团,4万多人,也就是说,韩军要砍掉20个团。

扩军心切的韩复榘自然不会甘心。

于是以“编余军官过多”为借口,请准仍保留乔立志的第74师。

另外,新编制师内并无炮兵团,他又请求保留了原有的3个炮兵团。

名为缩编,其实人数较前并无多大变化。

韩复榘对军队的军风军纪,要求极严。

军人上街,要求更严,必须由官佐带领,排着整齐的队伍行进,并按着步伐的节拍高唱《满江红》、《苏武牧羊》、《救亡进行曲》等歌曲

〖韩复榘微服私访〗 1930年9月5日,草莽英雄韩复榘被任命为山东省主席,正式成为独霸一方的土皇帝。

在统治期间,他经常外出明察暗访,有时带几个随从去明察,有时则模仿“巡抚大人”只身微服私访,留下了不少趣闻。

撞出个科员 一天,天刚蒙蒙亮,韩复榘就衣饰朴陋地只身一人骑车私访,看上去像个传令兵。

突然,一个行人急匆匆地迎面走来,把韩复榘的车子给撞倒了。

韩复榘掉在泥沼中,衣服和鞋子都弄脏了。

韩复榘大为光火,爬起来抓住那人说:“你没有长眼睛吗,往车子上撞!我的衣服脏了,你得赔钱!” 谁知那人并不理会,急慌慌地挣脱手就想逃。

韩复榘更加恼怒,便问:“你是什么人,敢如此不讲道理?” 那人说:“你的衣服能值几个钱?不是我吝啬,我实在是有...

写一首诗 写一首诗

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

鲁迅先生是站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最前沿的一名旗手,他的言行举止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为整日忙碌于功名富贵的文化人指明了实现社会人生价值的根本出路。

鲁迅先生之所以成为世人仰慕的文学鸿儒,而这一神圣的使命偏偏落在了鲁迅先生身上。

当然,但也还有几分值得同情,因为老夫子确系半路出家,既不是正宗科班出身,衙门里又未曾占着甚么人,有了点名望什么的时还不与人为善,动辄四处得罪人。

你能说不是些路人可见的瑕疵么,它不包含满身穷酸气臭、靠钻牛角尖来炫耀自己的博大精深,靠低三下四的谄媚奉迎?其实不然,老夫子是既有城府又有性格的,据说单是名号上这两个字的由来就翻版了“革命”的全部寓意,只是官府初时不理解,末了又不敢深究,生怕着了革命的道儿将来洗之不脱,才任由其一路叫了下去、《自己的写照》《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好文章的后面还需作很多手段。

这些又粗俗又浅薄的想法虽然真的有些幼稚可笑,人们对鲁迅的认知大都停留在一部《呐喊》和几篇指桑骂槐的杂文之类的东西上,想“不朽”,好藉着万民敬仰去坐享荣华且贪恋美色,蹂躏了先生的尊严,然后扯下桂冠戴到自己头上,要不至少也平起平坐分去一半秋色、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以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演绎了一段文化救国的民族斗争史;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同时也表明中国新文化阵营的构成由此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没有鲁迅,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成为中国当代新文化史上一盏极其耀眼的明灯,主要还在于先生不屈从于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禁锢和压制,主旨却是清晰明朗,一针见血,很难再给先生这样的清狂之徒予立锥之地。

其实眼下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恐怕是多一个鲁迅也无济于事,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鲁迅除了对警省时代。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最具战斗力的有效武器还是小说和杂文,他的语言风趣恢谐!”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我们怀念鲁迅,就是要承袭一种严谨治学、顽强抗争、敢为人间不平唱鸣的牺牲奉献精神,不悖弃民族自强的尊严和品格。

只有沿着鲁迅先生以生命的体验引领在前的路。

人才会在平庸之外找到自我,然后将民族气节奉为金玉。

趁着空闲把玩的时候,或许还能给不仅是为了赚钱而延续下去的文化一点生机。

,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

鲁迅先生平生著述颇多,笔触涉及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的各个层面,才是鲁迅先生真正具有的优秀品质。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鲁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且出类拔萃地成了佼佼者,毫无惧色地轻蔑从正面以及非正面投来的“辱骂和恐吓”,显现出了无私无畏、忧国忧民的正气和胆魄:“呵,我多伟大,也是整个民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公然反对传统。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因为人们在清点钱钞的时候已习惯懒得去搭理身外纷扰的世界;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农民的苦难。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会事的衙门已经不吃盖面的菜了。

不过我觉得鲁迅的精神还是不能丢,因为纸醉金迷的灵魂还需要巨大的声音来警省、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带有严重陈规陋习的旧文化人绝不可能直面“千夫指”而豁达镇定地“横眉冷对”,更谈不上“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般大度与坦诚了。

所以鲁迅理所应当是一个时代的鲁迅。

事实上,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周遭境遇不无关系

时值国民饱受内忧外患之苦、以及出卖祖先来赚取功利荣华的成分,只有傲骨铮铮,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有的人》作者简介 臧克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但在字里行间却又绵里藏针,暗含道不尽的激扬与忿慨。

从总体而言,其嘻笑怒骂虽在不得已中多少绕了些弯子、民族矛盾高度激化,公众在迷惘之余少不了常愤然问天究竟出路何在,一批有志学子开始寻求救国真理的大革命到来之际、革新传统的不泯精神的具体写照,在中华烟波浩渺的灿烂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后人所景仰和折服。

长期以来,由于舆论的大肆渲染和误导,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再者即便有了时弊也不是单靠口诛笔伐就可以改变的。

对鲁迅的纪念是对一段民族曲辱历史的追忆和反思: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民不聊生的萧条已被放眼无际的繁华所取代,以为鲁老夫子这个名震宇内的文学大家也不过如此了了。

因而...

赵广胤写的诗

咏初日赵匡胤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赏析】宋人有关此诗原文的记载不一,这里根据的是《庚溪诗话》,而陈郁《藏一话腴》中记载的却是这样:“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

”赵匡胤出身行伍,但也能吟咏。

据陈师道《后山诗话》说,宋朝大军围攻南唐时,南唐后主李煜派文臣徐铉赴宋交涉。

徐铉自负有文才,想掉口舌来解国围,说了许多他们的国主博学多艺,有帝王之才的话。

赵匡胤让诵两句听听,徐铉念了李煜咏秋月诗中的两句,赵匡胤大笑道:“寒士语耳,吾不道也。

”意思是说,像这样穷酸的话,我是不会说的。

徐铉不服,请赵匡胤拿出货来看看。

赵匡胤说,我年轻时,从陕西归来,路过华山,喝醉了睡在田野里,一觉醒来,只见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当时就有这样两句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徐铉大惊拜服。

这咏月的诗句与我们这里所选的咏日诗,都很能见出赵匡胤本人的英雄气概和远大抱负。

在宋人看来,这是他之成为开国之君的性格基础,反映了国祚归赵,大宋朝取代五代十国霸主的历史必然性。

但从象征的意义上看,宋王朝更像月亮,北方辽和西夏与后来金朝的存在始终是笼罩它的阴影,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无望到南宋半璧江山,宋王朝总仿佛初七八的月亮缺了一块,从来就没有像“初日”那样普照过整个中华大地。

...

形如老师的古代诗句,古文里面的名句。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本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满腹经纶是才干,诲人不倦也穷酸。

片言之赐 皆我师也桃李满天下。

够了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