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张溥诗词



张溥嗜学古文翻译翻译如下: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

张溥嗜学古文翻译

翻译如下: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

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此张溥在当时很有名气。

该文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张溥。

全文如下: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倾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作品赏析:此文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也表达了张溥很有才华的精神。

启示我们要学习张溥,勤奋学习,认真刻苦。

只有像张溥这样以学习为乐,才能达到这种求学的境界

努力,兴趣加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明代文学家。

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

江苏太仓人。

崇祯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

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

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

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

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记》。

...

【《张溥与“七录斋”》对你的启示用一句话说说你在张溥身上获得的...

张溥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因此他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曾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叫做复社,兴复古学,进行文学与社会活动.复社表面是讲学"以文会友",实际是评议时政,并与贵族大官僚斗争的一个政治集团.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名声很大,复社影响甚广.《七录斋集·国表序》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遍及南北各省.执政巨僚由此颇为忌恨.里人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案未结而溥已故世.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但他在提倡兴复古学的同时,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与前、后七子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有所区别.张溥散文,在当时很有名,风格质朴,慷慨激昂,明快爽放,直抒胸臆.其《五人墓碑记》,赞颂苏州市民与阉党斗争,强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为"缙绅"所不能及.叙议相间,以对比手法反衬五人磊落胸襟,为传诵名篇.一介书生张溥,成长于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满怀一腔热血,继东林而起,联合正义之士,组织和主持文人团体复社,欲只手撑起明朝摇摇欲坠的天下.二十三岁时他在苏州创立应社,团结了吴中有抱负的文人;二十六岁愤而作《五人墓碑记》,风神摇曳,正气浩然,矛头直指腐败的明王朝的宦官和贪官;二十七岁入太学,目击朝纲不振,丑类猖狂,与北京文人结成燕台社,作檄文揭发阉党罪行;二十八岁又召集了尹山大会,在会上,张溥倡导合大江南北文人社团为复社,关心国家政事和民族兴亡.崇祯六年,三十二岁的张溥主盟召开著名的虎丘大会.“山左(西)、江左(西)、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人”.他站在千人石上登高一呼,群起响应,朝野震惊.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 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诗词全集?

卓文君诗词:《怨郎诗》——卓文君:(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诀 别 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凤求凰》 卓文君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凤兮凤兮从凰楼,得托子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必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 《望江亭》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句首四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 哦!《凤求凰》 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葅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

《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 1卷,已散佚。

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歌独处室兮无依。

思佳人兮伤情伤悲。

彼君子兮来何迟。

日既暮兮华色衰。

敢托身兮长自私。

琴歌二首一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通遇无所将。

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此方。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二皇兮皇兮从多栖。

得托字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

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兴俱起翻高飞。

无感我心使余悲。

...

写一段关于张溥(太仓人)的语段,得是文言文,100字左右,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自幼发愤苦读,明史因留有其“七录七焚”之佳话.其于文学,则推崇前后七子之理论,主张复古,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记》.

关于谢灵运的古诗

谢灵运全集谢灵运(385~433),晋宋间诗人。

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

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

谢氏和王氏同为东晋以来的高门领袖。

谢灵运在青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其才学很早就受到族叔谢混的赏识,和谢瞻、谢晦等从兄弟齐足并驰,成为谢氏族中一时之秀。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谢灵运出仕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

次年,豫州刺史刘毅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以谢灵运为记室参军。

刘毅与刘裕同属北府兵将领,刘毅名位略次于刘裕,后来势力扩大,渐至对峙抗衡。

在二刘对抗的过程中,谢混支持刘毅。

义熙八年,谢混为刘裕所杀。

九年,刘毅兵败自杀。

但刘裕对谢氏家族仍然采取优容拉拢的态度,以谢灵运为太尉参军。

义熙十二年,谢灵运又为骠骑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

是年,刘裕北伐后秦,谢灵运奉使至彭城慰劳。

两年以后,再次到彭城慰劳刘裕。

不久,因为杀死门人,被免官。

永初元年(420),刘裕代晋自立,国号宋,降谢灵运的封爵为康乐侯,又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谢灵运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

《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

但有的恐只是分合繁简之别,有的是谢灵运辑抄前人的诗赋集。

《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北宋以后就已散佚。

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刊刻为《谢康乐集》。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

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

黄节有《谢康乐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善哉行 陇西行 日出东南隅行 长歌行 苦寒行 苦寒行 豫章行 相逢行 折杨柳行 泰山吟君子有所思行 悲哉行 会吟行 缓歌行 燕歌行 鞠歌行 顺东西门行 上留田行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 赠从弟弘元诗六首答中书诗八首 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五首 赠安成诗七首 答谢谘议诗八首 述祖德诗二首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过始宁墅诗 富春渚诗 七里濑诗 晚出西射堂诗 登池上楼诗 游南亭诗 游赤石进帆海诗 登江中孤屿诗 登永嘉绿嶂山诗 郡东山望溟海诗游岭门山诗 石室山诗 登石室饭僧诗 登上戍石鼓山诗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 登石门最高顶诗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 过白岸亭诗石门岩上宿诗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 斋中读书诗 读书斋诗 命学士讲书诗 种桑诗 东阳溪中赠答二首 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 酬从弟惠连初去郡 初发石首城 道路忆山中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 入彭蠡湖口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五言 会吟行 南楼中望所迟客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庐陵王墓下作--------------------------------------------------------------------------------善哉行 阳谷跃升。

虞渊引落。

景曜东隅。

晼晚西薄。

三春燠敷。

九秋萧索。

凉来温谢。

寒往暑却。

居德斯颐。

积善嬉谑。

阴灌阳丛。

凋华堕萼。

欢去易惨。

悲至难铄。

击节当歌。

对酒当酌。

鄙哉愚人。

戚戚怀瘼。

善哉达士。

滔滔处乐。

陇西行 昔在老子。

至理成篇。

柱小倾大。

绠短绝泉。

鸟之栖游。

林檀是闲。

韶乐牢膳。

岂伊攸便。

胡为乖枉。

从表方圆。

耿耿僚志。

慊慊丘园。

善歌以咏。

言理成篇。

日出东南隅行 柏梁冠南山。

桂宫耀北泉。

晨风拂幨幌。

日照闺轩。

美人卧屏席。

怀兰秀瑶璠。

皎洁秋松气。

淑德春景暄。

长歌行 倐烁夕星流。

昱奕朝露团。

粲粲乌有停。

泫泫岂暂安。

徂龄速飞电。

颓节骛惊湍。

览物起悲绪。

顾已识忧端。

朽貌改鲜色。

悴容变柔颜。

变改苟催促。

容色乌盘桓。

亹亹衰期迫。

靡靡壮志阑。

既惭臧孙慨。

先愧杨子叹。

寸阴果有逝。

尺素竟无观。

幸赊道念戚。

且取长歌欢。

苦寒行 岁岁层冰合。

纷纷霰雪落。

浮阳减清晖。

寒禽叫悲壑。

饥爨烟不兴。

渴汲水枯涸。

苦寒行 樵苏无夙饮。

凿冰煮朝飡。

悲矣采薇唱。

苦哉有余酸。

豫章行 短生旅长世。

恒觉白日欹。

览镜睨颓容。

华颜岂久期。

苟无回戈术。

坐观落崦嵫。

相逢行 行行即长道。

道长息班草。

邂逅赏心人。

与我倾怀抱。

夷世信难值。

忧来伤人。

平生不可保。

阳华与春渥。

阴柯长秋槁。

心慨荣去速。

情苦忧来早。

日华难久居。

忧来伤人。

谆谆亦至老。

亲党近恤庇。

昵君不常好。

九族悲素霰。

三良怨黄鸟。

迩朱白即頳。

忧来伤人。

近缟洁必造。

水流理就湿。

火炎同归燥。

赏契少能谐。

断金断可宝。

千计莫适从。

万端信纷绕。

巢林宜择木。

结友使心晓。

心晓形迹畧。

畧迩谁能了。

相逢既若旧。

忧来伤人。

片言代纻缟。

折杨柳行 骚屑出穴风。

挥霍见日雪。

飕飕无久摇。

皎皎几时洁。

未觉泮春冰。

已复谢秋节。

空对尺素迁。

...

七步诗诗句

七步诗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七步诗《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作品名称:七步诗创作年代:三国时期文学体裁:古诗作者:曹植 编辑本段诗词原文版本一: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版本二: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①持:用来。

②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如:蛋花羹,玉米羹...)③漉(lù):过滤。

④菽: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菽一作豉。

[1]⑤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⑥釜:锅。

⑦本:原本,本来。

⑧相煎: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

⑨何太急:为什么过分紧急。

⑩燃:燃烧。

燃一作然。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中心】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

【赏析】这首《七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编辑本段诗歌典故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 《七步诗》诗意图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因此受到曹丕嫉妒。

曹操死后,曹操大儿子,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

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

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

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

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

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

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

终年40岁。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

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

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

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

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

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

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

”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字子建,为曹操之子。

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曹植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三曹诗歌风格异同的比较

“三曹”,即历史上的汉魏之交的曹操及其两个儿子曹丕、曹植。

曹氏父子三个因诗文上的成就,开当时一代之风气,故有“建安三曹”之说(另有“建安七子”)。

明人张溥将“三曹”的诗文辑评为《三曹》集。

曹操的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曹操(155-220),字孟德,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今存诗20余首。

他的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

如《蒿里行》记录了汉末董卓之乱前后最黑暗混乱的一段历史,描绘了军阀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悲惨现实:“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另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

如《观沧海》写登临碣石眺望大海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吞吐宇宙的气概和宽广博大的胸怀;《龟虽寿》抒写了年命有尽而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短歌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

曹操创造性地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如《薤露行》、《蒿里行》本是送葬时的挽歌,在曹操笔下却以其反映现实的鲜明性被称为“汉末实录”。

此外,他的四言诗为已经僵化板滞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曹操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操的散文最突出地体现了迥异于汉代的清峻、通脱、华美、壮大的风格。

他的代表作《让县自明本志令》、《举贤勿拘品行令》都写得朴素自然,清峻简约,不受礼法约束,不加雕饰,直抒胸怀,情真意切。

曹丕(187-226),字子桓,是曹操次子,于公元220年废汉献帝自立,是为魏文帝。

现存诗约40首,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备,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题材上除一部分写游赏之乐的宴游诗外,以表现游子行役思亲怀乡、征人思妇相思离别居多。

借传统题材表现了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气氛,以及人生多故的伤离悯乱。

风格清丽婉约。

最著名的是《燕歌行》二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一描写女子在凄凉的秋夜里辗转难寐,思念远人,细腻委婉,缠绵悱恻,传诵不衰。

曹丕文章的语言渐趋华美,排偶气息和抒情意味都比较浓重,代表了文章由质趋华的倾向。

如《与吴质书》在追念旧游、感伤逝者中,描绘出友人的情怀与自己疏放的性情。

感情凄怆真挚,语言流畅婉转,文笔清秀隽丽,是一篇含蓄深情,情文并茂的杰作。

曹植(192-232),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天资聪颖,才华过人。

现存诗90多首,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其前期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感时伤乱,如《送应氏》二首写洛阳荒芜残破景象,《泰山梁甫吟》写边海人民极端贫苦的生活,都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另一类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

如《白马篇》借英姿飒爽、急赴国难的幽并游侠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感情。

后期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不平。

题材大致有四类:一是抒发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共分七章,愤怒控诉曹丕集团对兄弟诸侯的残酷迫害,抒发了自己悲痛、恐惧、凄凉、愤慨等种种曲折复杂的感情。

二是传统的闺怨题材,借思妇、弃妇的怨叹,表白自己的心迹,如《七哀诗》代思妇立言,从中寄托了自己的遭遇和感慨,情思哀婉,想象新奇。

三是直抒胸臆,述怀言志,如《杂诗》其五直抒慷慨报国不甘闲居的志向

四是游仙诗,除少数表现求仙得道、服食长生外,大都是借游仙这一传统题材曲折表达了因人世险恶而隐居避世的向往。

曹植诗歌文采气骨兼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对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开拓,艺术上注重声色的描绘和技巧的琢磨,富于创造,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钟嵘《诗品》评价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又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中有三分之二是五言诗。

他以自己杰出的创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从朴质无华的民歌向体被文质的文人诗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曹植散文抒情言志文辞剀切,叙事论理简练有序,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引经据典,仿佛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如《求自试表》博引典实,反复设喻,层层推进,情词恳切,将自己的一片忠心和急于事功之情抒发得既淋漓尽致又委婉曲折。

艺术形式上,使用了大量骈俪句式,但能骈散相间,句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因而工整而无萎弱之弊。

其《洛神赋》是黄初三年(222)曹植过洛水时想起洛水之神宓妃的传说,有感而作。

全篇笔触细腻,文辞艳丽,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神女美好、灵动而又虚无缥缈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神相遇而不能交接的无尽愁怨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

当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张溥华简介

张溥华,字博才,号荷畔居士,甲寅年生于广西平南,海南海口市人。

毕业于海南大学文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溥华自幼生于书香门弟家庭(父亲50年代初毕业于中山大学,当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鉴藏家、海南大学教授),溥华家训严谨、勤奋治学 、一丝不苟。

7岁开始学习书画,自幼深受父亲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对能够接触到的书法、绘画、工艺美术、古今文化历史知识尤其感兴趣。

1993年师从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任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海南省画院院长、著名国画家宋剑锋老师学习国画,2010年曾到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学习深造。

溥华诗书画印兼通,能诗文、好古筝、善书画、精篆刻;山水、花卉、人物皆佳,尤以人物画于诗书画印中独树一帜。

书画篆刻作品1993年入选北京首都博物馆展览,1994年获中国书画大赛铜牌奖;并赴新加坡展览,被黄河书画院珍藏馆收藏;2000至2008年多次在海口市教育局、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海南省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展赛、课程改革研讨会中荣获金奖、铜奖!。

1990年至今20年来,书画作品入选全国国际性展览,专业刊物、广播电视台媒体专题评介报道多次,编入作品专集,并有多幅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出版个人作品集有: 、 、 。

现为海南省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

高中要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

高中必背古文和诗词有哪些?(一)古文20篇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劝学 《荀子》☆逍遥游 《庄子》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过秦论 贾 谊☆屈原列传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陈情表 李 密兰亭集序 王羲之归去来兮辞 陶 潜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滕王阁序 王 勃师说 韩 愈阿房宫赋 杜 牧六国论 苏 洵☆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赤壁赋 苏 轼石钟山记 苏 轼项脊轩志 归有光登泰山记 姚 鼐(二)诗词曲50首静女 《诗经》无衣 《诗经》☆氓 《诗经》湘夫人 屈 原☆离骚 屈 原长歌行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短歌行 曹 操白马篇 曹 植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 潜山居秋暝 王 维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越中览古 李 白蜀道难 李 白将进酒 李 白登高 杜 甫蜀相 杜 甫兵车行 杜 甫客至 杜 甫旅夜书怀 杜 甫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阁夜 杜 甫登岳阳楼 杜 甫渔翁 柳宗元石头城 刘禹锡琵琶行 白居易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李凭箜篌引 李 贺过华清宫 李商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锦瑟 李商隐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 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曰夜记梦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书愤 陆 游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窦娥冤 关汉卿☆长亭送别 王实甫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张可久☆哀江南 孔尚任注:有☆的只背诵其中一部分。

赞美珍珠的诗词有哪些?

珍珠索得龙宫贫,膏腴刮下苍生背。

出自李咸的《富贵曲》。

解释:皇上不加节制的疯狂将珍珠金银等分给大臣,导致国库空虚,这些财富都是在百姓手里搜刮来的,导致民不聊生。

珍珠无价玉无瑕。

出自清朝吴伟业的《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出自梅妃的《楼东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簌簌珍珠挥麈柄。

眉上新愁吹不醒。

别酒未斟歌未忍。

出自吕渭老的《天仙子》映帘十二挂珍珠,燕子时来去。

出自马致远的《小桃红·四公子宅赋·夏》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

出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珠玉》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出自梅妃的《楼东赋》凡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

出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珠玉》李咸(100年—175年),字元卓,另说字元贞,汝南郡西平(现河南省西平县)人。

曾任高密令,后迁徐州刺史,又拜渔阳太守,度辽将军。

汉桓帝时,拜将作大匠、大司农、大鸿胪、太仆。

汉灵帝建宁四年(171)任太尉之职,汉灵帝熹平二(173)年三月,李咸被免去太尉之职,熹平四年(175)卒,享年76岁。

范晔《后汉书》无李咸传,李咸事迹零星散见于他人传记中。

后汉大儒蔡邕曾为李咸作碑文《太尉李咸碑》(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蔡中郎集》题作《太尉汝南李公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