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形容头饰的诗词



描写头饰的诗句“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我国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穷再贫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荆钗陶簪,也得买上几支,清晨起来,绾起头发,对着朦胧不清的铜镜,灵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

描写头饰的诗句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我国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穷再贫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荆钗陶簪,也得买上几支,清晨起来,绾起头发,对着朦胧不清的铜镜,灵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此外: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干请采纳...

古代美女的头饰(描写)

古代妇女的发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从历代画家 遗留下来的作品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一般妇女发型。

第二类,特定历史人物发型。

如王昭君、蔡文姬等,画家 按她们不同的形象、性格安排不同的发型。

第三类,神话故事人物发型。

如《八十七神仙卷》及《永 乐宫壁画》中的天女、女仙等,虽然是神化了的人物,但其发 型也还是与画家所处时代的妇女装饰式样分不开。

历代妇女发型有以下几种:(一)高髻 高臀始于汉,盛于唐、五代。

髻,总发也,挽发而束之于 顶。

《辞源》 “高髻”条引《后汉书》记载:“长安语曰,城中 好高鬣四方高一尺”。

高髻在汉魏时就已开始流行,魏曹植的《洛神赋》。

中就有“云髻峨峨”的诗句。

至唐、五代更为盛 行,特别是晚唐,妇女竞梳高髻。

晚唐韦庄诗“高髻云鬟别样装”及《妆台记》“蜀盂抛末年,妇女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的记述,都证明中国古代妇女流行高 髻,而且从汉至唐、五代, 甚至到明代都有这种发髻和妆束。

①②晋顾恺之画中之高髻③北魏漆画中之高髻④东汉墓画中之高髻⑤晋壁画中之高髻⑥唐刻砖之高髻⑦⑧《簪花仕女图》中之高髻⑨唐陶俑之高髻⑩《韩熙载夜宴图》中之高髻⑾⑿⒀明代之高髻(二) 灵蛇髻 灵蛇髻始于汉末,《采兰杂志 肥载“甄后(即魏曹植所赋 之“洛神”)入魏宫,宫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 髻形于前,后因效而为之,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巧;同,号灵 蛇髻,拟之者,十不得一、二”。

这就是灵蛇髻的起源。

此种 蟠曲扭转的发髻饶有风韵,它运用了拧麻花的装饰规依极富 于灵活旋转的动态,因此为历代们:女画家所喜用,他们笔下的 灵蛇髻更是变化多端,奇异之极。

(三)九鬟仙髻 这种发式始于秦,以后并广为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使用。

中华古今注》“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宫梳望仙九鬟 髻”。

汉时,高祖令官人梳奉圣髻,武帝令梳十二鬟髻、堕马 髻,灵帝令梳瑶台髻。

《灸毂子》“汉武娜,王母降,剧山髻 皆异人间,帝令官人效之,号飞仙髻”。

此种根据神话传说兴起的套环式的大髻,为当时贵族妇女最高贵华丽的一种发式装饰。

关 于鬟, 《辞源》:“鬟发为饰也”, 古诗《羽林郎》:“双鬟何窈窕,一世良 所无”,即指鬟。

九鬟是一种假发,称 为鬣(音替),即是用假发做成各式各 样的发套,发套套得越多就越高贵,并 插上珍珠、宝石等名贵装饰品。

由于鬟 是假发,所以每一鬟的顶端要用金属支 柱撑起(图五)。

九鬟髻多为古代后妃 所用,以后则更广泛地作为绘画中仙女 的发型。

(四)分鬓髻 (五)反绾髻 分髻髻始于汉代,反绾髻始于魏。

《古髻鬟品》:“汉元帝宫人有百合分臀 髻',,“魏武帝有反绾髻”, 《妆台记》: “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 《辞源》: “臀发尾也,髻后垂也,亦日 燕尾”。

分臀髻和反绾髻都是将发向后 梳的一种发型,并分成若干股。

反绾就是将发向后拢到一处用丝带束住。

(六)螺髻 始于唐代,清代王渔洋有 词曰“青螺如髻秀堪餐”。

这种螺髻见之于唐代画最多, 它们来自唐李惠仙墓壁画中侍 女像的螺髻式样(李惠仙是武 则天的孙女,即永泰公主), 并被广泛应用于绘画和诗歌 中。

唐代历史人物故事画中的 仕女发式大多为螺髻,以标志 那一历史时期仕女画的特征 。

(七)蝉鬓 始于汉代。

《古今注》:“魏文帝官人莫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然”。

古代 诗歌中有“云鬟雾鬓”的句子形容妇女的鬓发乌黑而薄。

所 以在画仕女鬓发时,不但要 染极黑的部分,还要用淡墨 逐层渲染,使之逐渐淡下 去,表现出蝉鬓薄而透明的特殊效果。

(八)堕马髻 表现出薄而透明的效果 始于汉代,《后汉书》中有“梁冀妻孙寿作堕马髻的记载,古词“倭堕低梳髻”就是描写堕马髻一类的发式。

见之 于仕女画中的堕马髻有两种。

三.唐代仕女的面饰面饰主要是古代贵族妇女用来在面部的额、颊处作装饰, 称为“花子“或“靥面妆”。

伊世珍《乡擐记》记载:“薛夜来(汉文帝时宫女)一夕,误触七尺水晶屏风上。

伤处如晓霞将散,自是宫人俱用胭仿画晓霞妆”。

据 此可证明面饰起源于汉代。

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黥迹,大历以前,士大夫妻多炻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 面,故有月黥钱,又云妇人妆如月形,名黄星靥”。

这也说明了面饰的来源。

所谓黥迹,是指古代对犯人施行的一种刑法(即在脸上烙印记)。

当时有许多贵族的妻 子残酷虐待婢女.在婢女脸上烙印,为了掩盖它,3 便加以装饰,后人仿效之,逐渐形成一种面饰。

汉、唐,五代都盛行面饰,尤其是唐代更为流行。

六朝梁 代名著《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尽指以黄金色的花钿贴额的面饰。

此种面饰在唐代也很流行。

古代遗留下来的仕女画,有许多在仕女的面颊上施加面饰,如敦煌1窟五代壁画《于阗公主》和16窟五代《剖议金夫人供养像》 都有面饰。

也有不少是不加面饰的(包括贵妇人像),如130窟盛唐《乐庭环夫人供养像》壁画其中前列三个贵妇人面部都没有面饰。

据此可知,除唐、五代以 外,其它朝代的仕女画几乎都没有面...

描写“女子佩戴首饰”的诗句有哪些?

1.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唐朝 白居易《琵琶行》【释义】: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2.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和乐天春词 》[ 唐 ] 刘禹锡 【释义】: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南北朝 ] 佚名 【释义】: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4.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西汉 罗敷陌上桑》,【释义】: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长恨歌》5.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唐朝 白居易《长恨歌》【释义】: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

珍贵头饰一根根。

6.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妻【释义】: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

7.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点绛唇》宋 李清照 【释义】: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8.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祙。

——李白《玉阶怨》【释义】: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9.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

——《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妻【释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

10.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

——韦庄《怨王孙》【释义】:形容女子美丽,打扮妖艳。

描写“女子佩戴首饰”的诗句有哪些?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唐朝 白居易《琵琶行》【释义】: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2.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和乐天春词 》[ 唐 ] 刘禹锡 【释义】: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南北朝 ] 佚名 【释义】: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4.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西汉 罗敷陌上桑》,【释义】: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长恨歌》5.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唐朝 白居易《长恨歌》【释义】: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

珍贵头饰一根根。

6.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妻【释义】: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

7.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点绛唇》宋 李清照 【释义】: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8.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祙。

——李白《玉阶怨》【释义】: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9.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

——《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妻【释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

10.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

——韦庄《怨王孙》【释义】:形容女子美丽,打扮妖艳。

...

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

【名称由来】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

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

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

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

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

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

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

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

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

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

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

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

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

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

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

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

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描写梨花的诗句

天下的花中,要说白,当数梨花。

春风荡漾,梨树花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洁淡雅,靓艳含香,风姿绰约,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最爱在花阴下欢聚,雅称“洗妆”。

唐朝时,这一风俗十分盛行,据《唐余录》记载:“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

” 人们最爱用梨花作头饰,当时,汝阳侯穆清叔赏梨花曾赋诗云:“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

清香来玉树,白议泛金瓯。

……” 历代诗人钟爱梨花,留下了很多描写梨花神、气、韵、致的诗篇。

梨花白得清纯,白得玉洁,白得无瑕,如雪一般晶莹;美而不娇,秀而不媚,倩而不俗,似玉一般纯洁,这首先引起了诗人们的遐想。

南北朝的王融《咏池上梨花》:“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温庭筠有诗云:“ 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雷渊赞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张建描写梨花初绽为“嫩苞开破雪搓球”,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以“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 赞美梨花。

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则从另一个角度把飞雪比作梨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雪喻花,以花喻雪,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更妙的是“花开白雪香”,古人曾把雪与梅花作过对比,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如将梨花与雪、梅相比,梨花既不逊雪之白,也不输梅之香了。

清代文学家李渔赞曰:“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

”读古人梨花诗,便觉有清香从纸上飘出,清凉怡人——“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邱为);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陆游) “梅花雪,梨花月”,月下梨花,更有一番风韵。

“一树梨花一溪月”——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潺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像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梨花入月,月光化水,是流不尽的温柔。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院子里梨花盛开,月光如水;池塘边柳絮轻漾,春风和煦,是何等的良辰美景!“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云满衣裳月满身,轻盈归步过流尘”——夜色朦胧,星月临空,梨花似月若云在春风中轻盈舞,偶有花瓣飘落,好似月光在闪烁,月色与梨花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怎不令人心驰神往,陶然怡悦,叹为观止! 最妙的要数梨花经雨了。

雨中梨花,尤其妩媚动人。

白居易一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杨贵妃在仙山上听说唐玄宗的使者到来时潸然泪下的仪容,形象生动,刻意人微,明丽动人,可谓写出了人间美色的极致。

后人多沿此把雨中梨花比作美人垂泪,如宋·王洙《梨花》诗:“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文征明在《梨花》诗中有“粉痕白露春含泪” 梨花带雨悲而不伤,却写出人间美色的极致,一滴滴,一点点的,不需风吹,自然引出心湖里那一圈圈又是怜,又是爱的痴情。

在铺垫环境和渲染气氛时,诗人们也常常把梨花衬托出一种凄凉的意境、哀怨的心情。

如戴叔伦《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 ,梨花春雨掩重门”宋人李重元有一首《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作者用黄昏时雨打梨花的景象,衬托了一位深怀相思之情的女子的孤寂的心态。

周邦彦 “弄夜色 ,空馀满地梨花雪”,用具体的梨花落满地以象征“ 春去 ”。

恨春去匆匆,只留下满地梨花如雪,极写怨恨之情。

汪元量《莺啼序·重过金陵》:“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

” 周密有《浣溪沙》词云“梨云如雪冷清明”,写春残的用语冷峭动人。

杜牧诗:“带叶梨花独送春”。

梅尧臣《苏幕遮·草》“落尽梨花春又了”以梨花落尽写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 ,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 。

吟诵古人咏梨花的诗句,只觉全身都浸透了梨花的圣洁清香,五脏六腑有说不出的妙境,惬意极了。

求有关描写古代女子服饰及首饰的词句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

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

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

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

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

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

如乾隆十六年(1751 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

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

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

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

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

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

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

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

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

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

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

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

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

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

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

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

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

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

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

封建社会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诸皇子争权夺势,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

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却无子嗣,致使其母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

慈禧还爱美成癖,一生喜欢艳丽服饰,尤其偏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

咸丰十一年,奕泞病逝承德的避暑山庄。

慈禧二十七岁便成了寡妇。

按满族的风俗,妻子为丈夫要戴重孝,释服二十七个月。

头上的簪子要戴不经雕饰的骨质的,或光素白银的。

慈禧下旨令造办处赶打一批银制、灰白玉、沈香木等头簪。

同治元年二月,这批素首饰陆续送到慈禧面前。

慈禧每天勉强插戴,极不情愿。

释服期满,这批首饰全部被打入冷宫。

慈禧又戴上精湛华贵的艳丽头簪,直到老年此习不改。

后妃戴簪有季节性,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戴玉簪。

直到立冬又换上食簪。

清晚期在慈禧身边当过女翻译的裕德龄女士回忆:1903 年农历四月24日是立夏,“这一天每个人都得换下金簪戴玉簪”。

就在这一尺,慈禧赐给裕德龄母亲、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后拣了支很美的给我母亲,说这支簪曾有三个皇后戴过,又拣了两支很美丽的给我们姐妹俩各一支,说这两支是一对,其中一支是东太后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轻时...

诗经中有哪些形容“鲜花”的诗句?

1.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2.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3.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4. 摽有梅,其实七兮。

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6.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7.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

8.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9.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10.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1. 《诗经·国风·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翻译: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

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篓和方筐。

什么可把食物煮?有那锅儿与那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

今儿谁是主祭人?少女恭敬又虔诚。

2. 《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翻译: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

跑啊跑啊似在飞行,身佩着美玉晶莹闪亮。

姜家大姐不寻常,真正美丽又漂亮。

有位姑娘与我一路同行,脸儿像木槿花水灵灵。

跑啊跑啊似在飞翔,身上的玉佩叮当响不停。

姜家大姐真多情,美好品德我常记心中3.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翻译:车前子呀采啊采,采啊采啊采下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一堆一堆收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根一根拾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把一把捋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牵起衣角装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翻过衣襟兜起来。

4. 《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翻译: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5.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翻译: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6. 《诗经· 国风·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翻译: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7. 《诗经·国风·召南·何彼禯矣》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

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

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翻译:怎么那样浓艳漂亮?像唐棣花儿一样。

怎么气氛欠肃穆安详?王姬出嫁的车辆。

怎么那样地浓艳漂亮?像桃李花开一样。

天子平王的外孙,齐侯的女儿做新娘。

钓鱼是用什么绳?是用丝线来做成。

她是齐侯的女儿,天子平王的...

描写有关夏天的诗句和古诗词`````````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唐·白居易《宴散》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麦气:麦收时的气息。

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芳菲:芳香的花草。

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嘉树:树的美称。

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清风破暑连三日元·王挥《过沙沟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困人天气日初长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赤日炎炎似火烧《水浒传》回答者:gpbibi2000 - 助理 二级 7-19 11:46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唐·白居易《宴散》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麦气:麦收时的气息。

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芳菲:芳香的花草。

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嘉树:树的美称。

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困人天气日初长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清风破暑连三日...

关于古代发簪的成语,凡是关于首饰的成语都行

更多1【发簪】关于簪子的成语 ·遗簪弃舄 ·遗簪坠舄 ·瓶沉簪折 ·瓶坠簪折 ·破镜分钗 ·及笄年华关于簪子的词语 ·榛笄 ·榛笄 ·遗簪坠舄 ·委笄 ·投簪 ·折笄 ·设笄 ·设笄 ·桑笄 ·鬈笄 ·磨笄 ·凉凉簪儿 ·髻梁 ·箭笄 ·鬟簪 ·冠簪 ·骨笄 ·冠笄 ·凤犀簪 ·恶笄 ·宝钗关于簪子的汉字 ·笄 ·珈 ·笰 ·楴 ·钗关于簪子的诗词 ·九日和杜子美韵 ·山人【首饰】关于首饰的成语 ·破镜分钗 ·金钗十二 ·钗横鬓乱 ·鬓乱钗横关于首饰的词语 ·襐饰 ·靴帕 ·斜雁 ·象揥 ·细软 ·下插定 ·襦帼 ·蓬沓 ·簪环 ·簪环 ·摘头 ·珠翘 ·摘头 ·珠翘 ·珠松 ·珠钿 ·珠松 ·珠钿 ·珠珑璁 ·玉梅 ·玉钿 ·玉簪棒儿 ·玉丫叉 ·郁金翘 ·玉锸 ·玉虫 ·衣饰 ·玉蝉 ·瑶筐 ·雁钗 ·玉梭 ·玉雁 ·头饰 ·筒环 ·脱簪珥 ·拾翠 ·胜子 ·手串 ·手饰 ·珊瑚翘 ·山题 ·桑笄 ·三把刀 ·首饰 ·饰物 ·钳锁 ·雀钗 ·琼萼 ·明中 ·媚子 ·妙好 ·鸣珰 ·开金 ·鸡心 ·金鸂鶒 ·金钿 ·金翡翠 ·金翘 ·金虫 ·金步摇 ·金头银面 ·金雀 ·金翟 ·笄珈 ·笄导 ·巾冠 ·髻簪 ·剪牦簂 ·金爵钗 ·花胜 ·花鬘 ·华胜 ·毁打 ·环瑱 ·回盘 ·鬟凤 ·花翘 ·花镊 ·花钿 ·簂步摇 ·宫钿 ·冠巾 ·凤钗 ·凤翘 ·浮财 ·凤凰翘 ·凤头钗 ·方胜 ·副袆 ·钿金 ·钿雀 ·钿鸟 ·钿钗 ·钿翠 ·钿合 ·打钱 ·朵子 ·斗钿 ·点翠关于首饰的汉字 ·钿 ·揥 ·錜 ·揥 ·饰 ·鎞 ·袙 ·簂 ·哿 ·髴 ·揥 ·钿 ·鎞关于首饰的诗词 ·秋晚杂书三十首 ·学古诗 ·次韵何茂恭咏玉簪三绝 ·静女歌 ·蝶恋花 ·浪淘沙 ·十七拍 ·古钗叹请采纳~...